巴赫出生在一個受人尊敬的音樂世家裏。200多年來,巴赫家族先後出現了50多位音樂家,以至於巴赫的姓氏在當地成了音樂家的同義語。在這樣的氛圍中長大,巴赫從小就對音樂產生出強烈的愛好。他的父親是當地的小提琴家,向他傳授了不少音樂技藝。不幸的是,小巴赫九歲那年,父母相繼去世,他哥哥擔負起撫養弟弟的任務,同時繼續對他進行音樂教育。
巴赫的哥哥在音樂方麵是個不錯的手藝匠,但學問比較差,經常被巴赫沒完沒了的提問弄得頭昏腦漲,惹得他動不動就衝弟弟發火。巴赫的哥哥有一個櫃子,裏邊存放著許多著名作曲家的樂譜。巴赫想借來看一看,可是任憑他好話說盡,哥哥就是不答應,因為這些樂譜實在是太珍貴了。
巴赫不死心,過了幾天又去借,仍然遭到了哥哥的拒絕。怎麽辦呢?從此後,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他就悄悄地起來,溜進存放那個櫃子的房間,悄悄地從櫃裏取出一份樂譜,然後跑到外邊,借著月光抄起來。就這樣抄啊抄啊,一直用了整整半年的時間,終於把櫃子裏那些樂譜全部抄完了。後來,這件事被他哥哥知道了,竟無情地把巴赫辛辛苦苦抄寫的樂譜全都撕毀了。
巴赫年紀雖小,但生性頑強,為了學習音樂,他不怕任何困難。有一次,他聽說漢堡有一位管風琴大師,演奏技巧相當高超,巴赫就想親耳聽一聽。從艾森納赫到漢堡路途遙遠,一個往返就是180裏,巴赫每去漢堡一次,歸來時都是雙腳上生滿血泡,但他再次出發前,從來沒有半點的猶豫。
1702年,巴赫從神學校畢業,因為生計無著,隻得放棄了免試深造的機會,到阿恩斯塔特城教堂彈奏管風琴。為了提高琴藝,他常常通宵達旦地發奮練習,每逢假日,他便徒步前往漢堡,投師求教。
當時,在魯貝克教堂任職的布克斯特胡德是德國最傑出的作曲家和管風琴演奏大師,巴赫對他仰慕已久。有一次,教堂給巴赫放了一個月假,他便利用這個機會,不顧往返640多裏的路程,又一次背起行囊,徒步走到魯貝克。
布克斯特胡德的演奏令巴赫大為傾倒,他如饑似渴地向大師討教,一住就是四個月。
巴赫擅自超延假期,引起了教堂主事的不滿。巴赫在當管風琴師的同時,寫出了許多洋溢著青春活力的作品,這些作品與宗教音樂“規範”有天壤之別,有人就說起了怪話。
巴赫聽了無動於衷,他說:“如果把庸人的議論當作障礙,藝術就不會發展。”
當時的教堂音樂中,沒有女子的地位,連歌劇中的婦女角色也是由男人扮演的。巴赫在一次合唱中破天荒地讓他的表妹瑪麗亞·芭芭拉(後來成為他的生活伴侶)身著男裝登台演出。這件事嚴重地違犯了教堂的規矩,他因此遭到教堂主事的訓斥。
巴赫大聲爭辯道:“音樂不是任何人的奴隸!也不是宗教的奴仆!如果尊重對奴役是叛逆,創作對守舊是叛逆,那麽,我就是個叛逆者!”
巴赫從阿恩斯塔特城教堂辭職離去後,幾經輾轉,來到了魏瑪,成為魏瑪公爵的宮廷風琴手。魏瑪宮廷樂團的條件無與倫比,有豪華的音樂廳,豪華的演出服裝,豪華的陳設,但是像巴赫這樣的人不過是公爵的高級侍從,他的名字與馬夫、廚娘寫在一個冊子裏。公爵做禮拜時,風琴師坐在特設的一間小屋裏彈奏;公爵做祈禱時,這間小屋就要緊閉房門,以免打擾公爵。
1717年,法國著名古鋼琴家瑪尚來到了德國,在德累斯頓舉行音樂會。德累斯頓的貴族們特別崇尚法國音樂,對瑪尚極力吹捧逢迎,使得恃才傲物的瑪尚更加洋洋得意。有一次,瑪尚在音樂會上演奏完後,巴赫應邀即席演奏一曲。瑪尚聽了,登時大驚失色。有人提議瑪尚與巴赫搞一次比賽,瑪尚礙於麵子,勉強答應了。第二天舉行比賽時,隻有巴赫一個人出場,瑪尚先生早已連夜乘車逃之夭夭了。巴赫的勝利給德國音樂家長了誌氣,也給魏瑪公爵掙足了麵子,但他的處境並沒有得到改善。有一天,一個提琴手病倒了,不能參加演出,恰巧宮廷有貴客來訪,公爵頓時大發雷霆:“病了?告訴他,爬也得給我爬起來演出!”演奏結束後,巴赫發現那位樂師的衣背全濕透了,臉色蠟黃,便扶著他回到住所。
這件事情對於巴赫觸動非常大,他鼓起勇氣向公爵提交了辭呈,要求離開宮廷樂團。一個奴仆竟敢如此忤逆犯上,使得公爵勃然大怒,把巴赫的辭呈丟到一邊,不予理會。巴赫一連請求了好幾次,都沒有獲得獲準。
當時有位奎登公爵嗜樂如命,他聽說巴赫是個難得的音樂奇才,竟動了“偷”的念頭。一天深夜,他派人趕著馬車偷偷地去接巴赫。事有不巧,奎登公爵的計劃暴露了,魏瑪公爵遷怒於巴赫,將他抓起來,關了一個多月。
1717年末,巴赫終於離開了魏瑪,來到奎登公爵的領地。在這裏,他過上了一段難得的安穩日子。隻可惜好景不長,公爵的兒子成婚後,開銷增加,樂隊經費大幅度削減。巴赫的幾個孩子也已逐漸長大,他希望孩子們能在大城市裏受到高等教育,便於1723年舉家遷往萊比錫。
來到萊比錫後,家裏人要吃的,孩子上學要錢,沉重的經濟負擔讓巴赫喘不過氣來。他不得不忍著極大的屈辱,在一份簡直就是賣身契的職責書上簽了字。這份職責書規定,不經批準,他不得在任何大學任職;不經市長批準,他不得擅離本市。巴赫之所以如此忍辱負重,就因為有了這份職責書,就能夠得到聖弗瑪教堂附屬歌唱學校合唱指導這一職位,每年有700個塔列爾(貨幣名)的收入。讓他聊以自慰的是,他用在孩子們身上的心血沒有白費,有好幾位後來成為世界著名音樂家。
巴赫的家人都喜歡音樂,並且有音樂方麵的特長,用巴赫自己的話說:“我的一家常常可以組成一個出色的家族樂團。”描繪巴赫一家合唱情景的繪畫,一直珍藏在柏林美術館中。
1750年7月28日,貧病交加的巴赫因眼疾手術無效,與世長辭。他的遺體被埋在萊比錫教堂公墓裏,連個墓碑也沒有。
他的妻子生活無著,從此住進了貧民收容所。
巴赫一生的音樂作品浩如煙海,雖然大部分已經散失,但留下來的還有500多部。音樂史上多產的作曲家不乏其人,但能與巴赫相比的人卻是寥寥無幾。巴赫生前未能得到應有的尊重,大部分作品沒有出版,而如今他的音樂已經成為不朽的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