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天,我們幾個順利地拿到了票。孫文說,幸好現在不屬於旺季,不然根本買不到票。在旺季的時候,票和遊客的比例大概是一比四,好多門票被炒到七八百一張。在藏族以及很多人的心目中,布達拉宮早已超出了純粹作為建築物存在的範疇,而是進入了精神領域。
布達拉宮是一座神秘的宮殿。它始建於公元七世紀藏王鬆讚幹布時期,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年的曆史。布達拉宮海拔三千七百多米,其中宮殿、靈塔殿、佛殿、經堂、僧舍、庭院等一應俱全,是當今世界上海拔最高、規模最大的宮殿式建築群。
布達拉宮中的“布達拉”係舟島,這是梵語的音譯,也有譯作“普陀羅”或“普陀”,本意是指除了觀世音菩薩所居之島的第二普陀山。在當地信仰藏傳佛教的人民心中,這坐小山猶如觀音菩薩居住的普陀山,因而用藏語稱此為布達拉(普陀之意)。
孫文囑咐我們,在這裏千萬要記住,布達拉宮有許多禁忌:忌諱在別人後背吐唾沫、拍手掌。在路上要是遇到寺院、瑪尼堆、佛塔等宗教設施,必須從左往右繞行。不能跨越法器、火盆。還有經筒、經輪不得逆轉。
還有忌稱呼不當。遊客對寺廟的僧人、道人應尊稱為“師傅”或“法師”。喇嘛廟中的僧人稱其“喇嘛”,即“上師”。要是與僧人見麵,行禮方式為雙手合十,微微低頭,或單手豎掌於胸前、頭略低,忌用握手、擁抱、摸僧人頭部等不當之禮節。
忌談吐不當。與僧人道人交談,不應提及婚配,食用腥葷之言,以免引起僧人反感。遊曆寺廟不可大聲喧嘩、指點議論,或隨便亂走、尤禁亂摸亂刻神像。
布達拉宮共有正門(南門)、東門和西門三個入口。要進入布達拉宮,必須經過嚴格的檢查,程序和機場安檢差不多,打火機一律沒收。
當地旅遊部門規定,每天進宮參觀的人數限製在1200人以下,而且隻準在宮內逗留兩個小時以內。據說這也是為了控製遊客參觀時間,避免宮殿裏的遊客過多。路上有很多人轉著路邊的經筒,一邊轉一邊念著經,從布達拉的山腳到山門,絕大部分都是虔誠的藏民。
布達拉宮的路線,像一個梯子。相傳古印度的王子喬達摩·悉達多在他出生時,母親產而死,他是由他的姨母悉心養大的。後來王子出家後,成為佛祖釋迦牟尼。他圓寂以後,姨母病故了,在辦喪事的當夜,一架梯子從天而降,佛祖來到人間,為他的姨母在靈前誦經,超度姨母的亡靈。從此,人們便把升天的梯子看做可以與佛祖相連的唯一通道。所以布達拉宮的整體設計,就是取自升天梯子式樣。
藏式建築大都很小,房間內的光線不明,裏麵常年點著酥油燈,顯得很有些神秘的宗教氣氛,神秘又莊嚴。
進入布達拉宮殿內,必須脫帽,也不能帶墨鏡,也不能隨便說話,更不能用手指指佛,要四指並攏請佛,最後也不準拍照。
布達拉宮的廁所,是為一絕,好多人來了都要去見識一下。這個廁所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廁所。其實廁所就是在懸崖上伸一塊石板,裏麵挖個洞,那就是傳說中的第一天坑。站在茅坑上往下望,萬丈懸崖,白雲飄揚,頗有神仙出恭之感。
布達拉宮結構複雜,其中主供殿、法王洞、五世達賴靈塔殿等不容錯過。牆上是大麵積的圖畫,我踱著過去,看了許久才明白是一個關於西藏傳說的故事。
那幅畫麵以綠色為主,有連綿不斷的群山、房子、樹木、人,是一個“猴子變人”的故事。
傳說觀世音菩薩當年給一隻神猴授了戒律,命它到雪域高原修行。這隻獼猴在雅礱河穀的洞中,潛修修煉,後來出現一個女魔,要與獼猴成婚。獼猴不肯,女魔便挾卷了千萬生靈相要挾。獼猴心懷慈悲之心,便與女魔成親,繁衍後代。後來生下六隻小猴,獼猴將讓他們各自尋食生活。幾年以後,那些小猴子已生殖到幾百隻了。獼猴就取了天生五穀種子,撒向大地,已供猴子做食物。眾猴子得到充足的食物,慢慢尾巴慢慢地變短了,開始說話,逐漸變成了人。這,就是雪域上的先民。
我看得津津有味,不過小家夥卻不願意在這裏多看,吵著要去看靈塔殿。
孫文見小胖沒有精神,指著屋頂說:“布達拉宮的屋頂都是黃金寶石,敲一塊下來就一輩子吃喝不愁了。”小胖聽他這樣一說,兩眼直放光,什麽也不看了,就盯著屋頂看,巴不得能掉下來一塊。
孫文卻說,在布達拉宮中最不值錢的就是黃金,在一些大殿的地麵上就鑲有珍貴的天珠石、綠鬆石,而殿中的佛像、靈塔上的珍寶更是不計其數。
西藏寺廟誦經集會大堂門廊兩側的牆壁上繪有四大天王,還有一些奇怪的圖畫,我問孫文著是什麽圖畫,孫文說是六道輪回圖。四大天王繪在大門兩側的牆壁上這好理解,守護大門。而六道輪回圖畫在廊道右邊,就很奇怪了,為什麽要把這個畫在右邊呢?
我仔細看著圖畫,畫麵上一塊怒目圓睜的閻羅王,他緊緊咬住圓輪的上方,雙手死亡死抓住圓輪兩側,兩腿則夾住圓輪下方。另一塊是壁畫上方的日、月、佛陀、精舍,這兩大塊構成了完整的六道輪回圖。
孫文給我解釋著,可以把六道輪回圖的內容分成兩大塊來理解。圓輪的中心到外延分成多個塊板,每一塊繪有不同的形象,這些形象都有各自的象征意義,它們組合在一起說明一個主題。這個主題按照我的理解是從藏傳佛教的角度展示看得見的人間和看不見的天界,展示兩大世界的目的是提倡脫離痛苦的人間,尋求成佛之道。
殿堂內比較陰冷,小胖穿的衣服少了點,冷得牙直打架,嘴裏嘟囔著,這裏麵怎麽那麽冷,不知道的還以為進了北京地下城了呢!
布達拉宮的佛像非常多,大大小小都有,材質一般是純銀或者銅質鎏金的,上麵點綴著各種寶石,華麗非常,聽說過名字的隻有彌勒佛、不動明王和蓮花生大師。
再往前走又是一個殿,那是一個純金的靈塔,足足用了500多公斤黃金製作的,上麵還鑲嵌了紅寶石、瑪瑙、綠鬆石等各種寶石。還有一個是布達拉宮的鎮宮之寶,是一個檀香木天然形成的觀音像,五官唯妙唯肖,精美無比,讓人歎為觀止。
這時候,小家夥突然興奮地喊了一聲,原來是到了靈塔殿了。
紅宮主體為達賴喇嘛的靈塔殿和佛殿。靈塔是用若幹噸黃金製成,且上麵鑲有上千顆的寶石,有綠鬆石、紅寶石、瑪瑙、天珠等,是真正的金光閃閃。靈塔要分為塔座、塔瓶和塔尖三部分,塔座為階梯形,叫做降生梯,傳說人死後,靈魂就順著階梯降到人間(就是轉世)。這也就是西藏下葬待遇最好的塔葬。
除六世達賴喇嘛外,五世至十三世達賴喇嘛等八位的靈塔則全部安放在布達拉宮的紅宮裏。布達拉宮裏唯一保留有六世達賴喇嘛遺跡的地方,是他曾經的寢宮——德丹吉殿。這是這位被譽為“情歌聖手”的活佛,在位時引起了太大的爭議。
六世達賴,生於康熙二十二年,他十四歲剃度入主布達拉宮,成為黃教領袖。十年後,他為西藏政教鬥爭殃及,被清廷廢黜,從此從萬人之上的達賴論落為流浪者。但是不管在哪裏,他還是那樣大度灑脫,伴隨他的,也是個一首首纏綿的情歌。
相傳布達拉宮背麵的宗角祿康,就是他當年與情人幽會的地方。這位多情的詩人,也確實有無數動人的情詩流傳於世。在靈塔殿前,有導遊背誦了他寫的兩首情詩:
其一:從那東方山頂,升起皎潔的月亮。未嫁少女的麵容,時時浮現我心上。
其二:第一不見最好,免得神魂顛倒。第二不熟最好,免得相思縈繞。
不過,我更喜歡他的另一首詩《那一天》:
那一夜我聽了一宿梵唱不為參悟隻為尋你的一絲氣息\那一月我轉過所有經輪不為超度隻為觸摸你的指紋\那一年我磕長頭擁抱塵埃不為朝佛隻為貼著了你的溫暖\那一世我翻遍十萬大山不為修來世隻為路中能與你相遇\那一瞬我飛升成仙不為長生隻為佑你平安喜樂\那一天,那一月,那一年,那一世\那一天\閉目在經殿的香霧中\驀然聽見\你誦經的真言\那一月\我轉動所有的經筒\不為超度\隻為觸摸你的指尖\那一年\我磕長頭匍匐在山路\不為覲見\隻為貼著你的溫暖那一世\我轉山轉水轉佛塔呀\不為修來世\隻為在途中與你相見天空中潔白的仙鶴\請將你的雙翅借我我不往遠處去飛。”
幾人聽了詩歌,皆唏噓不已。
孫文這時說:“你們聽說過布達拉宮的秘道嗎?”
“布達拉宮的秘道?”我們幾個都驚訝了。
孫文說:“布達拉宮的魅力不僅僅在於她光彩華麗的建築,最神秘的是傳說它有著一條通往香巴拉的秘道。許多藏民相信布達拉宮的有道高僧掌管著通往香巴拉秘道之門的鑰匙。《雪域風情》中記錄了一個傳說:理塘的幾個小喇嘛憑著自己的修行和積善,獲得了布達拉宮高僧的“路引”找到了夢寐以求的香巴拉。”
我說:“可那隻是傳說而已,這秘道難道真得存在嗎?”
孫文說:“用幾個數字來概括布達拉的規模比較具體一點:布達拉宮距地麵119米,東西長350米,南北寬270米,建築麵積13萬平方米,占地36萬平方米。布達拉宮錯綜複雜的建築設計,以至今天還不斷有新的房間和秘道被發現。這樣看來,秘道是完全有可能存在的。所以一直在今天,天下所有的喇嘛教、喇嘛寺都向往神奇的布達拉宮,渴望發現那條秘道。”
我說:“難道就是傳說中的香格裏拉嗎?”
他點點頭。這個我知道,香格裏拉是三十年代初的英國作家詹姆斯·希爾頓,描寫的一個世外桃源。他描寫的事件發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因為交通事故和其它多種偶然因素,使得幾個西方旅遊者迷失於西藏高原莽莽雪山叢中。就在他們絕望中時,在雪山峽穀中無意中發現了一座精美華麗的喇嘛廟宇。在這個廟裏,他們得到了喇嘛援救,並在寺廟裏住下。
更為奇特的是在大喇嘛引導下,他們進入並參觀了一個奇異、美麗的世界。那裏四季如春,鳥語花香,似童話一般純靜而美好,沒有貪婪、嫉妒、奸詐,隻有善良與博愛。
這裏的名字,就叫“香格裏拉”。傳說那裏的首領是一個大智大慧、道德高深的喇嘛,稱最高喇嘛。幾個西方來客有幸得到最高喇嘛召見,井聽列一番驚心動魄的高論。最高喇嘛預言:在貪婪和欲望的支配下,許多國家將變得越來越強大,不久將產生可以毀滅人類的新武器。這一文明是建立在生理滿足的目標上,已經迷失了方向,終究有一天“香格裏拉”將動超自然力量,摧毀那個狂妄、貪婪、的世界,重建新人類。這個就是流傳下來的“香格裏拉”的故事。
孫文點點頭,說,希爾頓的這番描述,無異於使充滿戰亂時期的西方人找到了一片心靈的“綠洲”。“香格裏拉”成為西方人夢寐以求的理想天國,並引來許多狂熱西方探險者進入西藏,尋找這一夢幻中的淨土。
這些擁入西藏者驚奇地發現,關於“香巴拉”淨土國的故事廣泛地記載於藏密佛經中,並在民間普遍流傳。藏經記載,香巴拉王國隱藏在西藏雪山某個隱秘的地方,那裏的居民有著超凡的智慧,他們的的國王是無量光佛的化身。那裏保存有世界上的最高佛法,但是隻有大智大善的人才能到達那裏。佛經中還預言,從釋迦牟尼時代往後,再經曆了若幹個千年後,世界將陷入混亂,人類將象蝗蟲一樣貪婪,他們要向香巴拉王回發起挑釁。那時香巴拉將打開神門,神與人會發生決戰,最後戰爭結束,神將消滅一切心術邪惡的人。
那時,整個世界將進入強巴時代,那時候的新人類高大、修美、聰明、正直。整個世界將象香巴拉一樣歡樂美好,這一預言甚至做成了壁,雕刻在紮什侖布寺的牆壁上,名字就叫做“香巴拉大戰圖”。
我一驚,沒有想到傳說中的“香格裏拉”竟然還有這些東西!
孫文說,毫無疑問,香巴拉王國是如此的神奇,半個多世紀以來,狂熱的人從未止住尋找“香格裏拉”的步伐。美國學者洛克長期爬涉藏區,找遍了青藏高原的各個角落,但是始終未發現香格裏拉的蹤跡。蘇聯地理學家奧先特克斯基曾經稱,自己發現了關於香格裏拉存在的證據,但是始終不能找到香格裏拉門徑。後來俄羅斯探險家雷裏西甚至聲稱自己已經找到了進入香格裏拉的入口,但是隨之,他卻神秘失蹤就更讓神秘的“香格裏拉”顯得神秘誘惑。
在今天,衛星早把青藏高原的每一寸土地探測得清清楚楚,甚至連深埋於地底的石油、天然氣等能源都可以清楚得展示出來,但是始終未發現香巴拉淨土王國的存在。
但在大多數藏族人的心目中,香巴拉的真實存在是從來受過懷疑的。那些匍匐於布達拉宮門前一步一拜的老年人這樣祈禱“來生來世,但願轉生香巴拉”。那些蜂擁而來的西方探險者則用新物理學論來解釋:認為香格裏拉是超越於“三維時空”之外的存在。是“五維”或“六維”時空世界,它存在於我們周圍卻不能為我們所發現,就相當於彌漫於同一個房間裏的不同電視波段,雖同處一空間卻毫不混雜幹擾,一但在調頻上選準,它就脫然而出。
但是,香巴拉淨土究竟在何處呢?
至今為止,這還是一個美麗而奇幻的夢境。
我說:“難道香格裏拉真的存在嗎?”
孫文說:“香格裏拉是不是真的存在,我不知道。但是我覺得布達拉宮的秘道,卻是真實存在的。”
我想想也是,但凡這樣的建築下,都有逃命的通道。隻是,這秘道又是通向哪裏呢?而這秘道的入口又是在哪裏呢?
孫文說:“這就是個秘密了。有人說,布達拉宮的秘道是藏在後山。後山有一個湖,湖水旱不涸,澇不濫,清澈見底,當地藏民稱它為“海泉”。據說,那個秘道就在這‘海泉’裏。”
小胖驚訝地問道:“這個入口怎麽能在水裏麵?那不都被被水給淹沒了!”
孫文說,這個他也隻是聽說而已。傳說布達拉宮後山湖裏有一個海眼,那海眼直通大海,相傳和北京的北海相通,明永樂十二年,宗喀巴的弟子強欽曲傑釋迦益希代宗喀巴應召去京都,皇帝對他十分敬重,封他為國師。第二年強欽曲傑離開京都時,明皇帝就把他加工過的那部藏文《甘珠爾》經,全部送給他。當時交通不方便,這一百零八匝的《甘珠爾》怎麽才能到拉薩呢?他把這部經書全部扔進北海,托北海龍王代為送到拉薩。至今這部《甘珠爾》還保存在藏經殿裏。
我說:“這些都是傳說,難道你也相信呀?”
孫文說:“好,那我們說點正經的。布達拉山上後的湖名為龍王塘、龍王潭,藏名魯康。在藏語中,“宗角”的意思是:(布達拉)宮堡後麵;“祿康”,意為祿神殿。魯神是藏傳佛教和苯教對居於地下和水中的一類神靈的統稱。“魯神”往往被漢譯為“龍神”,進而又被誤傳為內地人所說的龍王,“龍王潭”這個俗稱因此出現。”
小胖在那哈哈大笑,說:“我以為這水底下還真有龍呢,弄了半天原來是誤傳啊!”
孫文接著說:“這個湖卻不是平常的湖,這湖是17世紀布達拉宮擴建過程中,在此大量取土,積水形成的潭。但是以後,六世達賴喇嘛對這裏進行了整治開發,在湖心建三層八角琉璃亭,常來此憩息。在潭中小島上按藏傳佛教儀軌中的壇城模式建了一座閣樓,井架了一座長20多米、寬3米多的五孔石拱橋與外界相通。以後的八世達賴喇嘛、十三世達賴喇嘛等,也曾對此進行過整治維修。每年藏曆四月十五日的薩嘎達瓦節,人們都要到這個神殿供奉墨竹賽欽女神,獻哈達、點酥油燈、施供品。
我點點頭,“原來這個湖是和布達拉宮有一樣古老的曆史,要是說秘道在湖裏還真有可能。”
孫文說:“最有懸念的還不是這個問題。”
我說:“那是什麽?”
孫文朝宮殿裏指了一下,說:“是六世達賴喇嘛。”
六世達賴喇嘛是頗有傳奇色彩的人物,據說他被解除達賴身份時,“解送”北京時在青海圓寂。但也有人說,他當時沒有死,而是開始了長達40年的流浪生活,他足跡到過北京、印度、泥泊爾、蒙古,有人說他圓寂在五台山。
流傳最廣的一種說法,也就是“密傳”《琵琶音》的說法,雲“於火豬年當法王(即倉央嘉措)25歲時,被請往內地。”“次第行至東如措納時,皇帝詔諭嚴厲,眾人聞旨,惶恐已極。擔心性命難保,無有良策以對。於是異口同聲對我(倉央嘉措)懇求道:‘您已獲自主,能現仙逝狀或將形體隱去。若不如此,則我等勢必被斬首。’求告再三。倉央嘉措無限悲傷,話別之後,遽然上路,朝東南方向而去……
可是,這秘道和他又有什麽關係呢?我和小胖都愣住了。
孫文說:“好多人說,倉央嘉措當時被人追殺,後從秘道中盾走,躲進了傳說中的香格裏拉。”
我才想起來,那湖當初就是他主持修建的,要是裏麵有秘道的話,那他肯定會知道。
我問孫文,“那你想怎麽做呢?”
孫文看著佛像,緩緩地說:“進海眼,探秘道。”
聽到這個消息以後,我和小胖有些興奮。我們來拉薩,本來就不是來旅遊的,能去探險最好,而且又是這樣神秘的香巴拉秘道。
小胖更是興奮,他早就想好了,那傳說中的香巴拉那麽好,裏麵肯定是金子寶石一大堆,“等咱們幾個在那呆膩了,順手再拿它幾個寶貝走!”
我這時又有點擔心,問孫文那幾個一起來的人怎麽辦?孫文說:“先不帶他們,等我們幾個先去看看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