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是滿洲正紅旗人,姓鈕祜祿氏,家世低微,文秀才出身,稍通文墨,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充當三等侍衛。他的堂堂儀表幫了大忙,乾隆四十年(1775年),皇帝在檢閱侍衛時發現了他。
和時來運轉,不久升任禦前侍衛和副都統,此後不到一年的時間裏,他接連升為戶部侍郎兼軍機大臣,兼內務府大臣,兼步軍統領,兼北京崇文門稅務監督。四年後,他從戶部侍郎升為尚書,副都統改為都統,內務府大臣之上加銜領侍衛內大臣,軍機大臣之上加議政大臣、禦前大臣兼理藩院尚書和四庫全書館正總裁,這時無論從權力還是威望上看都僅次於皇帝。乾隆帝還把和孝公主許配給和之子,君臣兩人結成兒女親家。
這種逾越了常規的寵信,也打破了朝廷行政體製的平衡。本來,皇帝是最高統治者,首席軍機大臣是外廷全體大臣的代表,負責向皇帝傳達群臣的意見,君臣兩種權力通過進諫和接受進諫相互製約,朝政因此較為清明。但和將這條上下交流的通道給堵死了,他勾結太監,了解到皇帝的喜怒好惡,把皇帝伺候得十分周到妥貼,乾隆聽不到任何不同的意見,和得到的則是僅遜於皇帝的權力和財富,任何不利於他或他的黨羽的消息都傳不到皇帝的耳朵裏,即使偶爾傳到了和也能將其化解。
乾隆四十八年,和受封為一等男爵,交出兵部尚書銜,任戶部、吏部兩尚書,乾隆五十一年,由協辦大學士升為文華殿大學士,當戶部的管部大臣,有權管理戶部所有長官;五十三年晉升為三等伯爵;五十七年兼翰林院掌院學士。嘉慶二年,身為太上皇的乾隆,仍不忘下旨,和改任刑部管部大臣兼戶部管部大臣,嘉慶三年晉升為公爵。
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太上皇弘曆駕崩。次日,嘉慶帝命和與戶部尚書福長安輪流看守殯殿,不得擅自出入,實際上是把他們軟禁起來。接著又下了一道聖旨,命令著實查辦圍剿白蓮教不力者及幕後庇護之人。大臣領會到皇帝的意圖,於是彈劾和的奏章源源不斷送到嘉慶帝手中。嘉慶帝宣布和的二十條大罪,立即下令逮捕和入獄。
和被賜獄中自盡,經查抄,他的財產其中的三分之一,就價值兩億兩千三百萬兩白銀,至於玉器珠寶、西洋奇器更是無法勝數,嘉慶將這些財產全部充公,所以民間諺語說:“和跌倒,嘉慶吃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