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敬瑭是曆史上有名的“兒皇帝”,他的父親曾經效力於李存勖,石敬瑭雖然在曆史上名聲不好,但為人卻沉著冷靜,能文善武。射起箭來百發百中,熟練運用很多種武器。李存勖因此頗賞識他,當作自己的心腹將領,掌握重兵。李克用的養子李嗣源還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石敬瑭有一次在戰場上,隻身涉險,以一敵多。在李嗣源命懸一刻之際,鐵戟橫掃,殺敵救主。從此後,李嗣源更加器重石敬瑭。
石敬瑭是一個很有心計的人。一次,一家客店的老板娘到衙門裏告狀,說她在地上曬的穀子,被一個軍士的馬吃了。可軍士辯解說,他的馬沒吃老板娘的穀子。兩人爭執不下,問案的官吏沒法判斷。這事鬧到石敬瑭那裏去了。那時候,他已經擔任了後唐的河東節度使。石敬瑭認為,雙方各執一詞不好分辨,他主張把馬殺掉,剖腹查看,若馬腹中有穀,要殺掉軍士治罪,若無穀則殺掉老板娘,懲罰她誣告,結果,馬肚中沒有穀子,老板娘被殺掉了。從這件事可以看出石敬瑭不但有心計,而且為人殘暴狠毒。
同時,石敬瑭也是野心極大的人。在後唐,他雖然做到節度使的大官,被封為趙國公,仍然不滿足,一心想要當皇帝。唐末帝李從珂任命他為天平節度使。他假稱有病,不去上任。後唐朝廷下令削去了他的官職和爵位,命令晉州刺史張敬達領兵來包圍晉陽。石敬瑭危難之際,派親信桑維翰去契丹請求援兵,契丹王耶律德光早有侵南之心,趁此機會滿口答應,整頓軍馬,準備一舉南下。
這年九月,耶律德光率領大軍,從雁門關南下,跟後唐軍隊打了一仗,把唐軍打得大敗,殺死唐軍幾千人。石敬瑭得救以後,帶領部下將領,從晉陽城出來拜見耶律德光。耶律德光拉著石敬瑭的手,跟他敘起父子的情誼來了,顯得很親熱的樣子。石敬瑭比耶律德光大十一歲,卻主動稱耶律德光為“父親”。石敬瑭厚顏無恥,百般獻媚,極力裝出個孝順兒子的模樣。耶律德光又對他考察了好多天,相信他確實是個盡忠盡孝的兒臣,才對他說:“我看你的相貌和氣量,夠做一個皇帝,我要立你為天子。”石敬瑭一聽,正合自己心意,但石敬瑭不想把做皇帝之心表露的過於明顯,所以假意推辭,但在桑維翰等人的堅持下,他最終答應了。這樣,他就真的當起皇帝來了。耶律德光把自己身上穿的袍服脫下來,把自己頭上戴的冠冕摘了下來,替石敬瑭穿戴起來,封他為“大晉皇帝”,並承諾與石敬瑭永遠保持“父子”關係。石敬瑭為了感激“父親”對自己的栽培,答應把雁門關以北的幽雲等十六州的大片土地割讓給契丹,並且每年承諾貢獻三十萬匹絲綢,送給契丹貴族們。石敬瑭稱呼比他小十一歲的耶律德光為“父皇帝”,自稱“兒皇帝”。從此以後,契丹王如果對哪件事感到不滿意,就派人來責備石敬瑭。石敬瑭總是誠惶誠恐地謝罪賠禮,請求寬恕。
石敬瑭死了以後,石敬瑭把帝位傳給了侄子石重貴,稱為晉出帝,石敬瑭做皇帝期間,受盡屈辱,苟且活了十八年後,死在了契丹。
石敬瑭割讓幽雲十六州,給北方少數民族貴族入侵中原提供了方便的軍事基地,此後幾百年間,中原人民備受北方少數民族的侵擾,苦不堪言。
然而,當時很多人都在用各種方式反對契丹的侵犯和統治。各地人民群眾不願意歸附契丹,少的幾百人上千人,多的幾萬人,紛紛組織起來抗擊契丹軍隊,攻破契丹占領的州縣,殺死契丹任命的官吏。後晉的愛國士兵也不願意投降,跟契丹軍隊英勇作戰,在廣大軍民的抗擊下,契丹軍隊好幾次被打得大敗。耶律德光十分害怕,他沒想到中原這樣難以征服,946年,後晉終於被耶律德光滅掉,次年耶律德光改國號為遼,他就是遼太宗。後來,因為中原的軍民紛紛反抗,他吃了敗仗往回撤退,又氣又惱,在路上病死了。但是,由於以石敬瑭為代表的後晉的部分統治者一心賣國,引狼入室,盡管愛國軍民英勇抵抗,終究挽回不了滅亡的命運。後晉一共存在了十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