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唐懿宗即位那年,也就是859年開始,全國相繼爆發了農民起義。到了僖宗繼位的時候,起義烈火燃燒得更旺,各路起義軍會合在一起,推舉黃巢為王,號稱衝天大將軍。黃巢帶領起義軍南征北討,勢不可擋。打下了一個又一個城鎮,隊伍越來越壯大。
880年,黃巢率領六十萬大軍,經過七年的奮鬥,攻下長安,受到長安百姓的熱烈歡迎。幾天後,黃巢在長安大明宮即位稱帝,國號叫大齊。
可是,這個政權卻十分脆弱。因為黃巢起義軍在打下一個又一個地方之後就撤走了,從來沒留兵防守過。因此,幾十萬人進了長安,便隻有這一座城在自己手裏,四周還都是官軍的勢力。沒有多久,唐僖宗便調集各路兵馬,將長安緊緊圍住,使長安城內的糧食供應發生了嚴重困難。
就在起義軍最困難的時候,黃巢手下大將朱溫投降了朝廷,做了可恥的叛徒。
朱溫是宋州碭山(今安徽碭山縣)人,小名朱三。他出身貧苦,卻從小遊手好閑,算得上是個潑皮無賴。黃巢起義軍經過他家鄉時,他參加了起義隊伍。起義軍占領長安,建立了大齊政權,黃巢派他作同州(今陝西大荔)防禦使。後來唐王朝派軍攻打長安,他看到形勢危急,就搖身一變,向朝廷舉手投降。唐僖宗喜出望外,立即封朱溫做了宣武節度使,坐鎮大梁,還賞他一個名字叫“全忠”,命他領兵鎮壓起義軍。
唐王朝又召來了沙佗(古代西北少數民族)貴族、雁門節度使李克用,率領四萬騎兵,會同唐軍一起攻打長安。起義軍由於被困多日,軍心不穩,擋不住唐軍攻勢,隻好撤出了長安。
黃巢率領起義軍再次轉戰南北,但在朱全忠、李克用及官軍的圍追堵截之下,軍隊被打得七零八落,最終黃巢自殺,起義歸於失敗。
黃巢起義失敗後,唐僖宗到了長安,但他這個皇帝已是名存實亡,因為在鎮壓農民起義軍的過程中,各地藩鎮都趁機爭奪地盤,擴大勢力,成為大大小小的各霸一方的小王朝。朱全忠這個叛徒,也以農民起義軍的鮮血,養肥了自己,而且成為割據勢力中最大的一股。
當時與朱全忠勢力相當的,是河東節度使李克用。朱全忠在鎮壓起義軍的同時,就想除掉李克用。那還是在黃巢兵撤河南的時候,有一次,朱全忠受到起義軍的圍攻,形勢危急,他就向李克用求救。李克用領兵打敗了起義軍,解了朱全忠的急。朱全忠大擺宴席,熱情款待李克用,似乎是感謝他的救危之恩。哪知李克用喝得酩酊大醉之後,朱全忠竟然派兵圍住了李克用所住的驛館,要趁機害死李克用。幸虧李克用手下的親兵驍勇善戰,拚命搶救,才使李克用撿了條命。
從那以後,李克用就與朱全忠結下了仇。而且經常打來打去。但結果卻不一樣,李克用隻能保住河東地區,朱全忠卻越打勢力越大,打敗了很多其他的軍閥,吞並了他們的兵馬和地盤,成為一個擁有強大軍隊,占據廣大地區的最強大的新軍閥。
唐僖宗病死後,他的弟弟李曄即位,就是唐昭宗。唐昭宗想擺脫宦官的控製,一再利用朝中大臣來反對宦官,企圖削弱宦官的力量,但都因為辦事無力而一次次失敗。這就惹火了那些掌權的宦官,他們把唐昭宗軟禁起來,想另立一個皇帝。
朱全忠聽說了這件事,認為是自己插手朝政的好機會,便派了親信溜進長安,秘密聯絡宰相崔胤,支持他消滅宦官,複立昭宗。崔胤有了朱全忠做後台,膽子便大起來,就發兵殺了宦官頭目劉季述,讓昭宗複了位。
昭宗重新上了台,就與崔胤一道,想把所有的宦官都殺了。剩下的宦官搶先下手,劫持唐昭宗到鳳翔,投靠了鳳翔節度使李茂貞。
崔胤見皇帝被劫走,忙向朱全忠求救。朱全忠毫不遲疑,立即發兵進攻鳳翔,用斷草絕糧之計迫使李茂貞束手就擒。朱全忠把昭宗搶到手,便耀武揚威回到長安。回到長安之後,朱全忠把宦官全殺了,然後又殺了宰相崔胤。從此朝中大權就落到了朱全忠一人手上。
到了904年,朱全忠提出要把京城從長安遷到洛陽去。唐昭宗隻有服從,半個字也不敢多說。遷都時,朱全忠命兵士把長安的百姓全趕到了洛陽,又派人把長安的宮室、官府和百姓的住房全部拆光,使長安城變成了一座廢墟,把拆下的材料,順著渭水、黃河流放到洛陽。整整一個多月,從長安到洛陽的路上擠滿了被迫遷移的長安百姓,他們扶老攜幼,哭哭啼啼,一邊趕路,一邊大罵禍國殃民的朱全忠。
唐昭宗和皇後、皇子、公主、侍從及朝中的官員,也隻得默默地離開長安,向東行進。走到半路上,朱全忠就下令殺掉了昭宗身邊的幾個官員和二百多個侍從。到了洛陽,朱全忠把他的心腹將領,全都安置在京城和皇宮裏外的一切軍事要職上,然後就派親信大將殺了唐昭宗。三天之後,立了一個十三歲的孩子做傀儡皇帝,就是昭宣帝。
這之後,朱全忠又把朝廷裏剩下的三十多個大臣全都殺死,投進了黃河。
宦官殺了,皇帝殺了,老大臣也全沒了,為了使自己登上皇帝寶座更加“合法”,907年三月,唐昭宣帝親筆寫下禪讓的“禦劄”,向朱全忠“禪位”。朱全忠於是正式即位稱帝,下令改國號為梁,以大梁(今河南開封)為國都,自己改名叫朱晃,就是梁太祖。
立國二百八十九年,經曆了二十個皇帝的唐王朝,至此宣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