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巢,曹州冤句(今山東曹縣)人,出身於一個販賣私鹽的家庭。黃巢童年時期飽讀詩書,能言善辯,頗有文才。長大後與王仙芝一同販賣私鹽,在同官府緝私的鬥爭中,練就了一身好武藝。
後來,王仙芝不堪唐王朝的重壓,揭竿而起。黃巢也響應王仙芝拉起了另一支起義軍。不久,兩支起義軍合兵一處,開始共同作戰。
878年,王仙芝在外界誘惑的驅使下,準備歸順唐朝,黃巢對於王仙芝的做法大為惱火,兩人從此分道揚鑣。不久,王仙芝戰敗被殺,黃巢便收編了他的部下。之後,黃巢自稱“衝天太保均平大將軍”,繼續領導起義,並率軍渡過長江,一路連續攻克江西、浙江、福建等地的城鎮,進駐福州。
879年,黃巢率領起義軍攻克廣州城,俘虜嶺南東道節度使李迢。不久,起義軍分兵攻下桂州(今廣西桂林),控製了嶺南的大部分地區。
由於廣州對於唐朝的重要作用和戰略地位,起義軍攻占廣州後,唐朝政府極為恐慌,急忙派宰相王鐸以荊南節度使、南麵行營招討都統的名義駐紮江陵,同時派李係為副都統兼湖南觀察使,率兵十萬屯駐潭州(今湖南長沙),阻擋黃巢的進軍路線。
起義軍在廣州休整了一段時間後,決定北伐。黃巢率領大軍從桂林乘船逆湘江北上,連續攻克永州(今湖南零陵)、衡州(今湖南衡陽)、潭州,所到之處,唐軍聞風喪膽,不戰而逃。之後,起義軍在荊門受到打擊,損失嚴重,不得不渡江東進,轉戰於江西、安徽、浙江等地。
880年七月,起義軍攻下和州(今安徽和縣),渡過淮河,兵臨東都洛陽。黃巢在這裏自稱“天補大將軍”,並向唐朝各節度使發布檄文,稱起義軍攻打長安,隻向皇帝問罪,與各節度使無關。奉勸他們各守地界,不要觸犯起義軍的鋒芒。把打擊的目標直接指向以皇帝為首的最高統治者,以減輕阻力。
占領洛陽後,起義軍繼續向潼關進發。十二月初,起義軍一路勢如破竹,迅速進入潼關,逼近長安。消息傳到長安之後,唐王朝立即陷入混亂,宰相盧攜自殺,官員們紛紛逃走。唐僖宗在宦官田令孜的護衛下,倉惶逃往成都。不久,黃巢親率大軍進入長安。
880年十二月十三日,起義軍正式建立政權,國號“大齊”。黃巢稱帝,年號“金統”,封尚讓、趙璋等為宰相,孟楷、蓋洪為左右軍中尉,朱溫、張言、李逵等為諸衛大將軍,皮日休等為翰林學士。
建立政權後,黃巢等人沒有繼續清剿唐王朝的殘餘力量,讓唐王朝有了喘息之機。加上起義軍渡江北上後,隻注意流動作戰,許多戰略要地沒有派重兵駐守。也沒有趁唐王朝分崩離析的大好形勢,消滅各路節度使勢力,鞏固和擴大根據地,喪失了擴大勝利的良機。
881年三月,唐王朝開始反攻。被起義軍招降的節度使相繼背叛,連同其他各路節度使出兵圍攻大齊政權,唐軍從四麵八方洶湧而來,將長安城團團圍住。
在唐軍的長期包圍下,大齊政權糧食潰乏,處境日漸艱難,不得不以樹皮等物充饑。九月,朱溫叛變,投降唐朝。唐僖宗任命他為河中行營副招討使,賜名“全忠”。
同時,唐僖宗請求沙陀貴族李克用協同出兵,鎮壓起義軍。朱溫的叛變和李克用的參戰,使唐王朝力量大增。起義軍不得不撤出長安。883年五月,起義軍在河南中牟北渡汴河時,遭遇李克用的襲擊,損失慘重。六月,黃巢在向山東撤退的途中遭到圍剿,最後在泰山狼虎穀自刎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