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代魏以後,晉武帝司馬炎接受將軍羊祜的建議,積極準備滅亡東吳,統一中國。
羊祜早有滅亡東吳統一中國的遠大抱負,他決心把南夏一個靠近東吳邊境的城鎮治理好,作為伐吳的基地。他在南夏推行屯田政策,讓士兵開墾荒地八百多頃,經過一年的努力,糧食大豐收,可供十年的食用,解決了軍糧問題。羊祜對東吳軍民還實行招撫誘降的政策,對從東吳過來投降的人,給予獎勵,而且來去聽便。有些投降過來的人,回到東吳說羊祜怎樣優待他們,跟著來投降的人就越來越多了。
晉武帝司馬炎非常讚賞羊祜在南夏的政績,提升他為車騎將軍,還要為他在洛陽建造住宅。羊祜推辭說:“東吳未滅,國家尚未統一,我的成績微不足道。希望皇上多多獎勵那些對國家有更大功勞的人。”羊祜這種居功不驕,一心為國的精神,使得朝廷上下的文武官員都深受感動。
東吳的西陵督軍步闡,在羊祜寬大的政策的感召下,準備率領全城士兵過來投降。羊祜正要去接應,哪知道吳將陸抗已經得知消息,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襲擊西陵,把步闡活捉去了,這事傳到西晉朝廷上,有人乘機散布流言蜚語,中傷羊祜,說步闡被擒是因為羊祜沒有及時去接應的緣故。結果羊祜受到了降職的處分。羊祜把個人的得失置之度外,滅吳的決心沒有因為降職而有絲毫動搖,反而更加緊了滅吳的準備工作。
羊祜對東吳軍民進一步采取攻心戰術,有意識地和東吳軍民表示友好。有一次,他的部下為了貪功,抓了兩個東吳的牧童作為俘虜獻了上來,羊祜了解情況以後派人把牧童送還東吳境內,當麵交給他們的父母。牧童的父母高興極了,到處稱頌羊祜的恩德,並且帶著一幫人過來投降。又有一次,東吳的將領陳尚、潘景來進攻西晉,被西晉的軍隊打死了,羊祜說:“兩軍交戰,各為其主,他們對東吳是盡了忠心的,應當買兩口上等棺木裝殮他們,通知他們的子弟來迎喪。”陳尚、潘景的子弟果然過來迎接,羊祜親切地接待他們,勸他們不要悲傷,要為國家統一做出貢獻,避免出現更多的死亡悲劇。羊祜的行為使吳人十分感動,他們在提到羊祜的時候,都不叫他的名字,尊稱他為“羊公”。在不知不覺中,羊祜把吳國的人心收買過來了。
在收買了人心的同時,羊祜也加緊進行滅吳的軍事部署。他推薦益州刺史王任龍驤將軍,在長江上遊督造戰船,訓練水軍,準備順流而下,滅掉東吳。
在一切準備好了以後,羊祜向晉武帝提出了滅吳的建議。當晉武帝正準備出兵東吳的時候,不料秦、涼二州的少數民族發生了動亂,就把出兵東吳的事情給耽擱了。羊祜又寫了一份奏折,說:秦、涼二州的動亂是小事,統一天下是大事。滅了東吳,乘勝再去平定秦、涼,就可以不費吹灰之力了。他要求晉武帝迅速作出決定,不要再猶豫了。但是,由於遭到朝廷上多數人的反對,羊祜的主張雖然得到晉武帝的讚許,還是被擱置了起來。羊祜隻得仰天長歎說:“當斷不斷,恐怕將來沒有這樣的好機會了!”
羊祜為無法實現統一事業而悶悶不樂,不久就生病了。他要求帶病進京,當麵對皇帝文武大臣陳述滅吳的計劃。晉武帝見羊祜身患重病,讓他坐著車子上殿,還免去了朝見的禮節。晉武帝對羊祜為統一事業操勞的精神非常感動,但是怕他累壞了身體,加重病情,勸他去休息,並且專門派了中書令張華同他共商滅吳大計。
過了幾天,張華向晉武帝詳細報告了滅吳的謀略。晉武帝很高興,他準備派羊祜帶病領兵出征。羊祜辭謝說:“消滅東吳、統一國家是我的願望,但是我有病在身,不便帶兵。我建議派杜預擔任滅吳的統帥。”
晉武帝接受建議,拜杜預為平東將軍。正當杜預接受任務,招集兵馬,準備糧草的時候,羊祜病情惡化,與世長辭了。他死後並沒有為子孫留下什麽遺產。兩年前,他的女婿曾經請他置備一些產業,以便傳給子孫。羊祜卻對他的子女說:“一個人應當大公無私,如果整天為著私產打算,就會忘記了公共的事業。”
羊祜死後的第二年,杜預討平了東吳,國家統一了。在慶祝勝利的時候,晉武帝想起了羊祜,他舉著酒杯對大臣們說:“討平東吳,統一天下,羊太傅應當記頭功。”接著,他帶領文武大臣到羊祜的墓前去祭奠,用勝利的喜訊告慰已經安眠地下的羊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