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與蒙古之戰敗局已定,為了成為宋室的“中興之主”,趙昀忘記了力量的對比和時局的形勢,答應聯合蒙古滅金,以雪靖康之恥,一意孤行。“端平入洛”不但沒有成功,還促使蒙古找到了進攻南宋的借口,使延續40年之久的蒙宋戰爭揭開了序幕。
趙昀在對內推行新舉措進行“更化”的同時,對外政策也發生了諸多變化。南宋中後期,蒙古在北方地區迅速崛起,成為繼遼、西夏、金之後又一對宋朝構成巨大威脅的少數民族政權。急劇變化的局勢,使宋朝內部對對外政策產生了爭議。一些人出於仇視金朝的情緒,主張聯蒙滅金,恢複中原;另一部分人則相對理性,援引當年聯金滅遼的教訓,強調唇亡齒寒的道理,希望以金為藩屏,不能重蹈覆轍。無休止的爭論,使趙昀在這兩種意見之間搖擺不定,既不聯金抗蒙,也未聯蒙滅金。然而,隨著蒙古與金朝之間戰事的推進,在金朝敗局已定的情況下,趙昀最終還是作出了決策。
紹定五年(1232年)十二月,蒙古遣王蕺來到京湖,商議宋蒙合作,夾擊金朝。京湖製置使史嵩之上報中央,當朝大臣大多表示讚同,認為此舉可以報靖康之仇,唯獨趙範不同意,主張應借鑒徽宗海上之盟的教訓。一直胸懷中興大誌的理宗,把這看作是建不朽功業的天賜良機,讓史嵩之遣使答應了蒙古的要求。蒙古回應滅金以後,將河南歸還給宋朝,但雙方並沒有就河南的歸屬達成書麵協議,隻是口頭約定,這為以後留下了巨大的後患。
金哀宗得知宋蒙達成了聯合協議,也派使者前來爭取南宋的支持,竭力陳述唇齒相依的道理,說:“大元滅國四十,以及西夏,夏亡及於我,我亡必及於宋。唇亡齒寒,自然之理。若與我連和,所以為我者,亦為彼也。”意思是支援金朝,實際上也是幫助宋朝自己保家衛國,但趙昀拒絕了金哀宗的請求。
趙昀任命史嵩之為京湖製置使兼知襄陽府,主持滅金事宜。紹定六年,宋軍出兵攻占鄧州等地,於馬蹬山大破金軍武仙所部,又攻克唐州,切斷了金哀宗逃跑的退路。十月,史嵩之命京湖兵馬鈐轄孟珙統兵二萬,與蒙軍聯合圍攻蔡州。端平元年(1234年)正月,蔡州城被攻破,金哀宗自縊而死,金國滅亡。
同年四月,孟珙在廢墟中找到金哀宗遺骨,帶回臨安。南宋沉浸在報仇雪恨的狂怒之中。趙昀將金哀宗的遺骨奉於太廟,告慰徽、欽二帝在天之靈。自北宋被金朝滅亡一個世紀以來,回到故都汴京就成為了南宋臣民夢寐以求的理想。宗澤、嶽飛的抗金活動和開禧北伐等,都是對這種理想的實踐。但麵對強大的金朝,回到故都看起來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而金朝的滅亡,使理宗君臣似乎看到了把理想變為現實的絕好機會。
宋蒙聯手滅金時,並未就滅金後河南的歸屬作出明確規定。金亡以後,蒙軍北撤,河南空虛。以趙範、趙葵兄弟為代表的一些人欲借機撫定中原,提出據關(潼關)、守河(黃河)、收複三京(西京洛陽、東京開封、南京歸德)的建議。而絕大部分朝臣對此都持反對態度,認為此時並非出兵的時機,南宋目前的力量,還不足以與蒙古為敵。
但是,趙昀剛剛親政,好不容易擺脫史彌遠控製而得以“赫然獨斷”,很想有一番作為,麵對此次“大好時機”,屢屢發出“中原好機會”的感歎。收複故土、建立蓋世功業的念頭,最終促使他作出了出兵中原的決定。恢複“三京”的美好前景吸引著趙昀,一旦成功,自己就會成為宋室的“中興之主”,利令智昏,這個皇帝根本就忘記了力量的對比和時局的形勢,對臣下們的忠告都聽不進去,認為是書生口舌之辨,他一意要收複“三京”,以建立不世功勳。
趙昀罷免了反對出師的吳淵、吳潛和京湖製置使史嵩之。端平元年五月,趙昀任命趙葵為主帥,全子才為先鋒,趙範節製江淮軍馬以為策應,正式下詔出兵河南。
六月十二日,宋軍進軍河南,全子才收複南京歸德府。隨後,宋軍向開封進發,開封蒙軍都尉李伯淵、李琦、李賤奴長期遭受主將崔立的侮辱,三人遂殺掉崔立,獻城投降。七月五日,宋軍進駐洛陽。經曆了戰火的洛陽這時已是一片廢墟,宋軍收複的隻是一座空城,但畢竟他們還是實現了夢寐以求的理想,圓了“靖康之難”以來無數誌士仁人的夢。這就是曆史上的“端平入洛”。
蒙古得悉南宋開戰,立即出兵南下。“端平入洛”本來就是理宗君臣的軍事投機,事先並無認真準備。全子才占領開封後,後方沒有及時運來糧草,以至全子才所部無法繼續進軍,貽誤了戰機。半個月後,趙葵又兵分兩路,在糧餉短缺的情況下,繼續向洛陽進軍。宋軍到達洛陽,遭到蒙軍伏擊,損失慘重,狼狽撤回。
八月,蒙古軍進駐洛陽城下,留守東京的趙葵、全子才看到戰機已失,加上糧餉遲遲不到位,率軍南歸。其他地區的宋軍也全線敗退,這樣一來理宗君臣恢複故土的希望又一次落空了。“端平入洛”以宋軍的潰敗而告終。
“端平入洛”的失敗,使南宋損失慘重,數萬精兵死於戰火,投入的大量物資付諸流水,南宋國力受到嚴重的削弱,趙昀收複三京的幻想成了泡影。更嚴重的是,“端平入洛”使蒙古找到了進攻南宋的借口。
十二月,蒙古大汗窩闊台怒氣衝衝地派來使者,指責趙昀不守信義,率先敗盟。趙昀非常狼狽,派出大臣鄒伸之前往道歉。為了表示誠意,他還下詔罷免了趙葵、全子才。端平二年(1235年)六月,蒙古大汗窩闊台分道進兵,大舉侵宋,延續40年之久的蒙宋戰爭,就這樣揭開了序幕。
窩闊台可汗發動的大規模攻勢,主要還是以擄掠財富為目標,沒有消滅南宋的計劃。趙昀也想以對金議和的辦法對蒙求和,遂派出“蒙古通好使”去蒙軍談判。淳佑元年(1241年),窩闊台病死,蒙宋雙方的議和停頓,戰爭也隨之暫時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