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治階級內部的利益之爭,必然會給百姓帶來傷害,給社會帶來混亂。開禧北伐,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發生的。韓侂胄為了收攏人心,鞏固自己的地位,利用南宋臣民迫切希望洗雪國恥、恢複故土的心理,重新獲得了支持。其結果卻是讓趙氏家族又一次接受了屈辱的嘉定和約。
韓侂胄的慶元黨禁,給南宋社會帶來了混亂,人民怨聲載道,要求停止這種無謂的消耗,既而振興國家。對於黨禁之不得人心,韓侂胄大概也有所覺察。為了重新籠絡士人,鞏固自己的地位,他便利用南宋臣民迫切希望洗雪國恥、恢複故土的心理,奏請北伐。此議一出,果然奏效,北伐觸動了敏感的民族情結,頃刻之間便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一些曾經名列“慶元黨禁”的名士,如葉適等人,也被韓侂胄重新起用。一向力主抗金恢複的辛棄疾、陸遊也與韓侂胄交遊頗多。朝野上下的抗金熱情迅速被調動起來,南宋軍隊開始在邊界不時地製造摩擦,孝宗“隆興和議”後相對平靜了40餘年的宋金關係再趨緊張。
開禧二年(1206年),韓侂胄貿然發動了對金朝的北伐戰爭。然而,南宋的三路大軍除了猛將畢再遇所率軍隊取得了泗州大捷外,其他人馬紛紛敗北。由於韓侂胄的獨斷專行,軍隊內部矛盾重重,因而,韓侂胄東西兩線出兵收複中原的夢幻,很快就破滅了。而此時的金朝內禍頻發,外部又屢遭剛剛興起的蒙古軍的打擊,早已無力再戰,於是,雙方再行議和。金國要求南宋殺掉首謀用兵的韓侂胄,並把首級獻給金國,另外還有諸多苛刻條件。議和使臣方信孺不敢直告,在韓侂胄一再追問下,方信孺才說:“金人想得到太師的腦袋。”韓侂胄聽了,惱怒金人抓住自己不放,決心再度整兵出戰。
韓侂胄再次用兵,但前線連連失敗,致使蜀口、江淮一帶的百姓大批死於戰爭。軍費開支巨大,國庫空虛。大將張岩建督府九個月,寸功未立,卻耗費錢370萬貫。以前反對開戰的大臣們又活躍起來,厭戰情緒隨著前線的敗績,逐步升級。
公元1200年,韓侂胄的政治靠山韓皇後去世,寧宗皇帝決定立楊氏為皇後,韓侂胄曾表示不滿。因此,楊皇後與韓侂胄之間產生了很深的矛盾,而在政治上楊皇後和其兄弟楊次山都主張妥協、投降。
十一月,禮部侍郎史彌遠率先發難,上書反對韓侂胄繼續用兵,請求將其斬首。趙擴半信半疑,但楊皇後已密令義兄楊次山與史彌遠等人先斬後奏,指使中軍統製、權管殿前司公事夏震等,在韓侂胄上朝時,突然襲擊,把他截至玉津園夾牆內害死。趙擴本想發作,怎奈內有楊皇後勸說,下有楊次山、史彌遠等人的哀求,外有金軍的強大壓力,因此也隻好順水推舟。韓侂胄被暗殺,軍政大權全歸楊後、史彌遠所操縱。主戰派遭到清洗,投降派又一次得勢,這場轟轟烈烈的北伐,就這樣草草地收場了。
嘉定元年(1208年)三月,出使金朝的使臣返回國內,帶回了金朝的議和條件。條件之苛刻,趙擴也感到恥於接受,由於金朝要求南宋用韓侂胄、蘇師旦的首級贖回被金軍占領的淮南之地,趙擴召集大臣討論。吏部尚書樓鑰說:“和議是國家大事,急需做出結論,已經斃命的奸臣頭顱,還有什麽值得惋惜的呢?”光宗朝由於投降派的阻撓,不僅北伐失敗,而且又一次接受了屈辱的和約。
南宋朝廷完全答應了金朝的無理要求,宋嘉定元年三月,宋金達成和議,史稱“嘉定和議”。開禧北伐,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下發動,又在投降派媾和的陰謀下草草結束,南宋軍民恢複舊土的願望再次受到了嚴重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