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庸無能的趙構聽信秦檜的讒言,采取對金兵投降議和的政策,也冤殺了朝中忠心的大臣,南宋麵對金兵的鐵騎,再也找不出能與之抗衡的軍隊了。但金政權的內亂,使得幾欲滅亡的趙宋政權轉危為安。趙構無力驅駕複雜的政治局麵,隻好讓賢,做了“太上皇”。
紹興十一年(1141年)宋金議和後,南宋成為金王朝的附屬國。從此,宋金關係不再平等,而成為君臣關係了。趙構深感獲得金朝對其帝位承認之不易,遂安於稱臣納貢,每年除把歲幣如數送到泗州交納給金朝外,還要搜刮大量的金銀幣絹,送給金朝賀正旦及生辰。趙構的母親韋氏每年送給金朝皇後的禮物也數以萬計。金朝皇帝還隨時索取各種玩好,趙構都一一照辦。
宋金戰爭期間,金兵所到之處,燒殺擄掠,農田荒蕪,百姓生活困苦不堪。議和後,宋廷向金朝交納巨額貢物,這些錢財自然轉嫁到了老百姓頭上。舊創未平,新創又起,由於賦稅沉重,國困民窮,各地農民紛紛起義。然而趙構不顧人民死活,大興土木,建造了各種神殿宮寓,並舉行盛大典禮來粉飾太平。
趙構的美夢還沒做多久,金朝新主完顏亮就想一統天下,偏安江南的南宋小朝廷立刻又處在風雨飄搖之中。對於完顏亮南侵的企圖,南宋的一些有識之士早有所察。
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東平進士梁勳上書,言金人有舉兵之兆,勸趙構未雨綢繆,以防不測。趙構勃然大怒,竟以詆斥和議、迷惑大眾的罪名,將梁勳流放到千裏之外。這時秦檜已死,群臣拍手稱快,紛紛上奏章揭露秦檜的罪惡,要求為嶽飛平反昭雪。但趙構竟下詔說:“和金人講和之策是我本人之意,秦檜隻是讚成我的做法罷了。”並宣布:“從今以後有妄議邊事者,要處以重刑。”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九月,金主完顏亮率60萬大軍,分道南下,想一舉滅宋。直到這時,趙構才慌了手腳。朝中的主戰大臣在這些年,被主張投降的秦檜罷免的罷免,冤殺的冤殺,因此大戰迫在眉睫,而宋朝卻找不到一個合適的將領,整個京城亂作了一團。無奈之下,趙構隻好起用患病在身的老將劉錆和王權率軍抵擋。王權懾於金軍的強大,在廬州不戰而逃,全軍潰敗。趙構一聽王權兵敗,下詔準備解散官府,讓臣民各自逃命,他自己又想走航海避敵的老路。在新任宰相陳康伯的堅決勸阻下,趙構才被迫下詔表示要率軍親征。但此時劉錆孤軍難抵,繼王權後也兵敗南撤,整個兩淮地區均被金軍占領。
就在這時,金朝發生政變,完顏雍稱帝。正準備舉軍渡江的完顏亮聽此消息,急於回國平叛,沒想到在采石被宋將虞允文一舉擊敗。完顏亮惱羞成怒,強迫金軍將士冒死渡江,結果激起兵變,一些將領殺死完顏亮,率軍北撤。南宋軍隊乘勢收複兩淮,大獲全勝。
采石之戰的勝利是南宋官兵同仇敵愾,英勇奮戰的結果,也是虞允文指揮有方的結果。虞允文本是一介書生,但他在危在旦夕的緊急關頭,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指揮部隊抗擊金軍,其膽識十分可敬。並且,他正確地作了戰略部署,發揮宋軍水戰的優勢,以己之長攻敵之短,創造了以少勝多的輝煌戰例。采石磯大捷,阻止了金軍渡江,從而保衛了長江防線,使金朝攻滅南宋的戰略計劃遭到徹底破產,南宋得以轉危為安,保持了長期偏安的局麵。
火炮采自《武經總要》加圖:《二十四史》p456的Sa17完顏亮南侵的慘敗,使南宋抗金熱情大振,抗金運動風起雲湧。高宗趙構早已被金兵嚇破了膽,他和朝廷內部的主和遂派策劃再次妥協。但這時全國上下群情激昂,大有要一舉收複北宋以來的失地之勢。力主和談的趙構十分尷尬,麵對無法抑製的抗金形勢,他陷入了空前孤立的境地,隻好讓賢。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趙構讓他的養子、宋太祖的七世孫趙昚繼位,至此,趙宋政權君主一位又回到了太祖一係。趙構退位後孝宗皇帝趙昚奉他為太上皇。退位後,趙構終於過上了安寧的日子,繼位的孝宗皇帝對他也特別孝順。一方麵,趙構舒舒服服地當他的太上皇,另一方麵他還時不時地幹預一下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