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其他國家的競爭無疑是造成西班牙衰落的直接的外部原因。葡萄牙帝國和西班牙帝國的建立過程本身就是一個競爭的產物。這兩個國家因為在地理大發現中暫時走在西歐其他國家前麵而率先建立了帝國,它們雖經教皇協調而暫時取得了一段時間的和平,但歐洲其他國家並不承認它們對世界的瓜分。可以說,在伊比利亞半島開拓殖民地的過程中,西歐其他國家就展開了競爭,隻不過這些國家的擴張條件尚不具備,所以在競爭中處於劣勢。到16世紀後期,西歐各國的力量不斷加強,它們對漸漸處於困難之中的西班牙帝國表現出了咄咄逼人的氣勢。17世紀初,這些國家開始了全麵蠶食西班牙帝國的過程。
歐洲其他國家與西班牙帝國的競爭著重在三個地區展開,一個是歐洲本土和地中海,一個是美洲和大西洋,另一個是東亞和南亞,即印度洋和太平洋上的許多島嶼和沿海地帶。在同一個地區,競爭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
就以歐洲本土和地中海來說,我們上麵講到的無敵艦隊覆沒等等,就是歐洲各國與西班牙帝國爭霸鬥爭的一部分,即軍事上政治上的競爭。經濟上的競爭在歐洲大陸各國之間也非常激烈,通過這種競爭,荷蘭和英國贏得了經濟上的優勢,為它們在17、18世紀的先後“稱霸”打下了基礎。
當然,在16世紀上半葉,西歐各國經濟上的競爭,開始時似乎不是針對伊比利亞的帝國,而是對伊比利亞帝國經濟的一種補充。當然,誰來補充或如何補充,在這些國家間是存在激烈的競爭的。西班牙疆域的突然擴大,也即市場的突然擴大,使得它本身的生產能力顯得捉襟見肘,大量吸收西歐各國商品進入新開辟的殖民地已無法避免,英國、荷蘭,某種程度上還有法國,成了西班牙帝國的供應商。大約到16世紀末,由於各種原因的共同作用,歐洲的生產中心定位於歐洲北部的趨勢明顯起來。
也就是說,到這時,西班牙帝國在經濟上的失敗已成定局。
下麵,我們著重談談歐洲各國與西班牙帝國在海外的競爭,這些也是直接導致西班牙帝國衰落的重要因素。
(一)在美洲和大西洋上的競爭
1.16世紀時西歐各國對美洲的蠶食
西班牙一度致力於把美洲和大西洋建立成自己的禁臠。為了保護在美洲的既得利益,它在16世紀初建立了獨特的貿易製度,規定所有進出美洲的船隻都通過塞維爾(後來改為加的斯)航行。但實際上這一貿易製度到16世紀中已經崩潰,因為走私十分猖獗。法國、英國、荷蘭的商人以兩種方式把自己國家的產品大量運往美洲。一種是通過西班牙商人向他們定貨的形式來做這一工作,即西班牙商人把其他國家的商品貼上西班牙生產的標簽,堂而皇之地把這些國家的商品運往美洲;另一種是這些國家的商人或海盜向美洲直接走私。到17世紀時,這一走私形成了體係,英國、法國、荷蘭的商人與西班牙美洲的關稅吏、西印度的參議官和總督等相互勾結,從事向美洲殖民地的走私活動。早在菲利普二世統治時期,美洲殖民地進口產品中9/10來自西班牙以外的國家。
有的走私和海盜活動是明目張膽地進行的。早在15世紀中後期,法國海盜就在大西洋上劫掠葡萄牙和西班牙人的船隻了。1504-1505年,葡萄牙人尚無力開發巴西,法國人貢內維耶就曾率船來到巴西砍伐巴西樹。
1510年,葡萄牙國王向法國國王抗議,說過去10年中,法國人俘獲了300艘葡萄牙船隻。15世紀末和16世紀上半葉的法國曆代國王都鼓勵自己的臣民駛往美洲。到1526年,在巴西海岸定居的不僅有葡萄牙人,還有西班牙人、法國人、德國人和意大利人,甚至還有來自地中海東岸的列萬特人,這些人往往是從水手演變而來的,因為當時的水手經常來自多個民族。到1530年,從英國海盜霍金斯的報告中可以看出,西班牙人、法國人、英國人、葡萄牙人都在與巴西進行貿易。
歐洲其他國家的探險家還不斷到北美和俄羅斯北部海麵探險,企圖尋找通過美洲北部或亞洲北部到亞洲的航線(西方文獻中稱為西北航線和東北航線),這也是與西班牙、葡萄牙競爭的一部分。
16世紀時的法國海盜和英國海盜對伊比利亞半島上的帝國航線構成了極大的威脅。1523年法國海盜胡安·丹戈在亞速爾群島劫持了兩艘西班牙的運寶船。
1537年法國海盜威脅哈瓦那,1555年另一批法國海盜攻占哈瓦那,在這兒大肆劫掠焚燒。此後法國海盜和英國海盜的劫掠不絕於書。海盜是一種古老的現象。我們曾講到,哥倫布1476年從意大利向北歐的航行中在葡萄牙附近海麵碰到了法國海盜的襲擊,他服務的船隻在戰鬥中沉沒了,他被葡萄牙人救起後在這個國家開始了自己新的生涯。當然,英國海盜與國王的勾結比法國人更為緊密。伊麗莎白女王直接向英國的大海盜投資是公開的秘密。
海盜活動隻是歐洲其他國家的人與伊比利亞人競爭的一種方式。法國人、英國人,還有荷蘭人,他們對美洲的蠶食也靠正式的商業活動,主要是通過與西班牙的商人和官員勾結進行走私。走私也有多種方式。法國產品常偽裝成西班牙的商品,人們把法國的毛紡織品貼上假商標,直接在美洲殖民地銷售。很多法國人都住在加的斯,通過與西班牙商人簽訂協定或得到他們的幫助,直接參與與美洲殖民地的貿易。法國在西班牙的宮廷設立了領事,還有專門的代理人。法國還在大西洋上有軍艦,當美洲殖民地的西班牙人幹擾法國人的走私時,這些軍艦就會威脅西班牙人。英國人、荷蘭人也都通過走私或冒充西班牙人把自己的產品送入美洲大陸。他們在塞維爾或加的斯都有自己的“親友”,這些“親友”都是西班牙人,後者專門在貨艙證書和發貨單上簽名,主動向海關申報這些商品是自己運往殖民地的。這種現象從16世紀開始一直持續了兩個世紀。到18世紀,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消費的商品中,隻有1/20是西班牙自己生產的。
2.17世紀初開始掀起打破西班牙獨占美洲的鬥爭
16世紀末和17世紀初,英國和其他歐洲國家開始試圖在美洲建立永久居住地,這是爭奪美洲的鬥爭進入一個新階段的標誌。1587年荷蘭商人在巴西出現,他們用呢絨換糖,貿易量不斷增長。1595年他們來到大安得列斯,3年後荷蘭的鹽商開始開發委內瑞拉阿拉亞附近礁湖的鹽礦。1600年,荷蘭人在聖歐斯塔蒂烏斯五穀不生的岩石上登陸,21年後,他們建立了西印度公司。1623年,荷蘭人占領巴西巴依亞的聖薩爾瓦多,這裏當時是巴西的首府。1630年,荷蘭人又占領巴西人口最多、經濟最繁榮的地區之一伯南布哥。西班牙對美洲的統治不斷受到蠶食,僅1623-1638年間,就有近500艘駛向葡萄牙港口的船隻在途中遭到襲擊或受到威脅。
1605年,英國人第一次試圖在西印度定居下來,但由於當地印第安人的反對,這次定居嚐試沒有成功。4年後英國人又試圖在格林納達定居,也失敗了。但英國人沒有放棄在美洲立足的活動。1623年他們在聖基茨登陸,兩年後又在巴巴多斯登陸。這時法國人也來到了聖基茨,這兩個國家自行分割了這個島嶼。這時,英國的議會決定設立西印度公司。
從此,荷蘭人、英國人、法國人紛紛占領了西印度群島上的一些肥沃的島嶼,把它們作為搖錢樹。比如,牙買加成了英國甘蔗種植園的中心。與此同時,他們還在當時西班牙人尚未正式占領的北美洲活動,先後在那兒建立了一塊塊殖民地。通過這些在加勒比海和在北美的跳板,他們不斷向西屬和葡屬美洲滲透,特別是商業和經濟上的滲透,通過這種滲透及在大西洋上開展三角貿易不斷壯大自己的力量。
(二)在東方的競爭
1.英國人、荷蘭人爭相建立東印度公司
我們曾講到,葡萄牙人對東方香料貿易的壟斷一開始就受到有力的挑戰。整個16世紀裏地中海胡椒和大西洋胡椒互相競爭,視政治氣候的變化而勢力彼此互有消長。1580年葡萄牙被西班牙兼並,西班牙的敵人變成了葡萄牙的敵人。麵對著咄咄逼人的英國人和荷蘭人,到16世紀末,葡萄牙開始處於守勢。不久後,英國人和荷蘭人不僅使用地中海,也使用大西洋與葡萄牙競爭,也就是說,葡萄牙對好望角航線的壟斷也被衝破了。1600年英國成立了東印度公司,1602年荷蘭也成立了東印度公司,它們都組織船隊冒著危險來到東方貿易。
其實,16世紀末英國人和荷蘭人就來到了東方。1580年,海盜德雷克完成了環球航行。三年後,由英國商人裝備的一條叫“老虎”號的船隻闖過好望角,但在霍爾木茲被葡萄牙俘獲。其中有一個船員活了下來,從印度向英國寫回許多信,喚起了人們對東方財富的想象。荷蘭方麵也是由個別人的活動引起的。
1581年,一個叫林斯霍滕的荷蘭人來到印度果阿任這裏大主教的秘書。1592年他回到歐洲,帶回了非常詳細的關於印度的材料,特別是帶回了葡萄牙人在印度洋上的航海圖,使荷蘭人知道了如何利用季風在印度洋上航行。
1595年他把這一切發表出來,葡萄牙人精心保持了近一個世紀的秘密一下子成了普世皆知的常識。就在這一年,荷蘭人派出4條船,一年後來到了爪哇。這支船隊回國後損失了2/3的人員,但賺了80000佛羅林的利潤。1598年,他們又派出22條船分五批東來。到1603年,荷蘭人已向印度尼西亞派出了65艘船。他們的東印度公司就是在這基礎上成立的。英國的東印度公司成立後,在1601年到1612年間向東方共派出了26艘大船,總投資466179鎊。可見,這兩個國家的東印度公司一成立就與東方展開了規模相當大的貿易。
2.荷蘭人成為在東方進行殖民活動的新秀
1623年波斯人在英國人的支持下收複了霍爾木茲海峽。這時已經不是葡萄牙與英國、荷蘭人的競爭,而是這兩個後起國家之間的競爭了,葡萄牙人隻不過仍然分享著一部分貿易額而已。
真正給葡萄牙人的貿易以致命打擊的是荷蘭人。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在1580年兼並葡萄牙後,竭力在葡萄牙的港口排斥作為轉運商的荷蘭人,甚至不準荷蘭人到裏斯本通商。因此,荷蘭人就直接到東方的香料群島獲得貨源。他們把巴達維亞(今雅加達)作為同葡萄牙人競爭的商業基地,經常襲擊攔截葡萄牙人的商船,還支持柔佛和亞齊不斷圍攻馬六甲。1606年,葡萄牙和荷蘭的艦隊在馬六甲進行了一場海戰,葡萄牙的艦隊慘敗,從此葡萄牙人失去了東方海上霸主的地位。1635年左右,荷蘭人封鎖了馬六甲海峽,他們甚至搜索裝運葡萄牙貨物的英國船。這樣,過去作為馬來群島倉庫的馬六甲失去了作用,香料貿易轉向萬丹、亞齊和望加錫等自由港,與中國人的貿易則轉到了日本和馬尼拉。從那時起,尚處在葡萄牙人手中的馬六甲實際上已成為死港。
17世紀初,還有一係列事件促使了馬六甲的衰落。
由於明末朝廷腐敗,社會動蕩,明政府為防止外國人滋生事端,不準外商再到廣州貿易。崇禎四年(1613),葡萄牙商人也不得直接進入廣州城,這對他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1636年,日本的德川幕府把居住在長崎的287個葡萄牙商人及其家屬全部驅逐出境,理由是葡萄牙人策劃長崎天主教徒的暴亂。澳門與日本的黃金貿易通道被截斷了,這對澳門的葡萄牙人是又一個沉重打擊。
葡萄牙人已經沒有能力保護自己的海外殖民地了。
1640年,荷蘭巴達維亞總督迪曼率領的1500多人的海上遠征軍與柔佛國軍隊把馬六甲包圍起來,次年1月葡萄牙守軍繳械投降,荷蘭人控製了馬六甲及其要塞,葡萄牙人從澳門到果阿、裏斯本的貿易航線從此被攔腰斬斷。
1657年,葡萄牙一個政府部門的報告這樣說到了葡萄牙急劇衰落的情況:莫桑比克不再設防,果阿的安全毫無保障,科欽也是這樣,第烏岌岌可危,科倫坡已被英國人占領,澳門的前景暗淡。這份報告還談到,聖多美島曾經是資金集中、擴大安哥拉貿易的地方,但現在已經不再屬於葡萄牙王室;15世紀初由亨利王子開拓的幾內亞海岸,也已經屬於其他國家。葡萄牙已經沒有能力再保衛這些地區,包括巴西,因為這時政府無力提供大批款項來組織必要的部隊和海軍,所有的收入都隻用於支付利息、俸祿、年金等開支。
此後,葡萄牙仍然占有以上一些海邊城市或據點,但他們控製東方航線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複返了。在東方各個據點的葡萄牙人經營的轉運貿易已不再以歐洲作為主要出口目標,而是在亞非地區間往來進行轉運貿易,果阿在某種程度上仍是這一貿易的中心。
還得說一下菲律賓。西班牙通過美洲與菲律賓的聯係依然存在,但由於葡萄牙失去了在東方的影響(1640年後葡萄牙獲得獨立)及荷蘭人在印度尼西亞建立了強大的殖民基地,西班牙在菲律賓從此處於守勢。
§§第七章 失去帝國風光後的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