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三、西班牙帝國:耗竭國力的戰爭與革命

  16世紀裏,在西班牙的皇帝們看來,西班牙帝國麵臨的問題中最重要的肯定是那些打不完的戰爭。整個16世紀和17世紀上半葉,西班牙一直在打仗,不是在陸地上打,就是在海上打。查理五世一生幾乎都是在馬背上度過,他的繼承人菲利普二世也差不多。這期間在陸地上打的戰爭,有1494-1559年的意大利戰爭,戰爭雙方是西班牙與法國;與德國新教諸侯的戰爭,從16世紀30年代打到1555年;16世紀下半葉,主要是鎮壓尼德蘭的革命,實際上也是天主教皇帝與尼德蘭新教徒的戰爭,與此同時,西班牙還介入法國內戰,但最後被趕出了法國。到17世紀上半葉,更有席卷歐洲許多國家的三十年戰爭。

  這些戰爭與帝國本身的弱點,即與客觀條件有密切關係。西班牙帝國從一開始就有兩個弱點。一個是通過繼承關係獲得了許多領土,但這些領土太過分散,實際上各地之間從來沒有結合成一個真正統一的國家,而且一些地區內部存在著民族獨立的要求;另一個是,它由此繼承了領導西歐各國反抗奧斯曼帝國向西擴張的責任。這兩個問題糾纏在一起,使帝國疲於奔命,但又吃力不討好。當然,這裏所說的“客觀條件”是相對的,因為皇帝的主觀追求也摻和其中而難解難分。

  (一)與法國和土耳其人的戰爭

  我們在講述西班牙帝國興起時講到過它與法國的戰爭,這場戰爭是它稱霸歐洲的標誌,但這場戰爭中也暴露了它的許多問題。到了16世紀30年代,它與法國的戰爭及它與奧斯曼帝國(即通常講的土耳其帝國)的戰爭開始糾纏在一起,使西班牙付出了極大的代價。

  1.反曆史潮流的全球王朝理想

  法國人1525年在巴威亞戰敗後,馬上開始尋找新的力量,準備與查理五世長期抗衡。第二年,法國國王法蘭西斯一世就與威尼斯、教皇克萊芒七世(1523-1534)、佛羅倫薩、米蘭等組成同盟,這些政治力量都害怕查理五世帝國過度膨脹,威脅它們的生存。到30年代,法國還與奧斯曼帝國簽訂了“特惠條約”,同時鼓動北非的伊斯蘭勢力劫掠西班牙的海岸和商船。法國與奧斯曼的結盟令基督教世界大為震驚,被指責為“邪惡的聯盟”、“百合花和新月的瀆聖的結合”等等。

  實際上這種結合反映了近代初期的一種新變化:民族利益開始高於宗教利益。當宗教與民族利益一致的時候,這些統治者都是虔誠的教徒,利用宗教來鞏固自己的統治;當不一致的時候,則以民族利益為重,也就是以自己的統治穩定為重。當然,作為一個基督教的國家,法國在支持土耳其人方麵並沒有走得太遠,但這種結合強有力地抑製了西班牙帝國的擴張,消耗了它的國力。另外,通過與奧斯曼結盟法國獲得了在地中海東部貿易的權利,加強了地中海航線與大西洋航線的競爭。

  在這種情況下,查理五世是否可以不與奧斯曼帝國打仗呢?似乎不太容易,與奧斯曼的戰爭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查理五世繼承了太多的領土,也繼承了太多的“責任”。作為哈布斯堡王朝的繼承人,他必須承擔起阻擋奧斯曼帝國向西擴張的重任,哈布斯堡王朝本身就是15世紀裏由於領導歐洲人抗擊奧斯曼向西擴張的必要性而強大起來的。但如果查理五世對這種責任與他的能力有個正確的估計,事情可能會好一些,可惜他可能很少考慮這樣的問題。當時的曆史潮流是民族國家的形成,而他的帝國則是一個超民族的帝國。當他走上帝位時隻有19歲,正是風華正茂、躊躇滿誌的時候。他總覺得他能辦成他想辦的事情。他就任後,有人曾這樣恭維和吹捧他:“既然上帝給予您極大的恩澤,使您升居基督教世界所有的國王和所有的君主之上,使您的威勢如此之大,以致迄今隻有您的前任查理大帝才有這樣大的威勢,因此,您現在正在通向全球王朝的道路上,即將把基督教世界集合在惟一的一個牧羊人之下。”對這些話,查理五世並不懷疑,全球王朝的理想就是他的夢想。這種帶有宗教狂熱的夢想演變為他一係列的內外政策。

  2.出征北非

  毫無所得在查理五世看來,與奧斯曼打仗是鎮壓異端的一部分,是他義不容辭的責任。這時的奧斯曼帝國正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控製了地中海東部和除突尼斯以外的北非,並不斷向中歐和南歐進犯。對於奧斯曼帝國的這種發展態勢,德意誌的許多諸侯甚至教皇都持容忍態度。

  但查理五世不能容忍,因為哈布斯堡王朝在中歐的地盤、在意大利的領地都受到了嚴重威脅,奧斯曼帝國在北非的力量還經常騷擾伊比利亞半島的海岸。特別是,查理五世讓神聖羅馬帝國的光環照得暈頭轉向,他想像製止法國擴張那樣,打敗奧斯曼帝國史上最偉大的蘇丹蘇萊曼大帝(1520-1566)。當然,他知道這需要尋找機會。

  不久,機會來了。1534年,突尼斯哈夫斯王朝發生王位繼承權之爭,海盜巴巴洛薩·赫爾丁乘機攻入突尼斯城,廢黜了蘇丹穆萊·哈桑,統治了這個國家。這位海盜長著亂蓬蓬的頭發和紅色的胡子,人稱“紅胡子”。哈桑派遣一名使臣向查理五世稱臣,表示要永遠做他的附庸。

  1535年查理五世在巴塞羅那聚集了300艘戰船,他自己親自登上一艘飄揚著80麵金色帆布旗幟的豪華大船,駛向突尼斯海岸。30000將士在迦太基廢墟附近登陸,紅胡子逃往阿爾及爾。哈桑恢複了王位,作為報答,他向查理稱臣納貢,並釋放了20000基督教徒的奴隸。查理高奏凱歌,經意大利南部的巴勒莫、墨西拿等地而歸,到處受到熱烈的歡迎。入城時,他的一些燕尾旗上寫著“從旭日東升直到夕陽西下”,大概也就是日不落帝國的意思。因為這時的西班牙帝國橫跨地球上好幾個洲。

  這次勝利使查理五世衝昏了頭腦,他決定前往阿爾及爾討伐。1541年他集中了260艘戰船,浩浩蕩蕩向阿爾及爾海岸駛來。但一陣可怕的暴風雨向船隊襲來,查理損失了114條戰船。艦隊好不容易在離阿爾及爾20公裏的地方登陸,這裏連著下了幾個小時的傾盆大雨,帝國的士兵被澆得暈頭轉向,兩腳陷在泥漿中,而阿拉伯人則像胡蜂般地包圍過來。

  帝國的殘餘士兵好不容易才退回到他們的軍艦所停靠的地方。查理五世垂頭喪氣地回到了歐洲。這時,奧斯曼帝國處於巔峰狀態。歐洲各國都采取了守勢,查理也一時無計可施。

  3.消耗極大的勒班陀大捷

  查理五世敗退回國後,他的帝國與奧斯曼帝國在地中海上仍不斷發生衝突。1565年,奧斯曼帝國的海軍圍攻馬爾他島,守衛該島的聖約翰騎士團拚死抵抗,一直堅守到援軍前來,迫使土耳其人撤退。

  1571年,土耳其人占領了塞浦路斯,基督教世界感到安全受到極大威脅。菲利普二世與教皇庇護五世、威尼斯共和國結成聯盟,組成了一支強大的海上遠征軍,由菲利普的弟弟(查理五世的私生子)唐·胡安率領,討伐奧斯曼的海軍。

  1571年10月7日,兩支艦隊在希臘西部的勒班陀海灣相遇,從而發生了曆史上最大的海戰之一--勒班陀海戰。

  基督教的艦隊一開始就占了上風,成功地把敵人關在灣內。這時雙方都看清了各有多少船隻。奧斯曼帝國有230艘,基督教方麵有208艘。這是一場真正的殺人之戰,在混戰中,雙方都有大量傷亡,海水都被染紅了,但最終基督教的艦隊戰勝了伊斯蘭的艦隊。奧斯曼方麵隻有30艘帆槳戰船得以逃脫,其他的全被擊沉或擄獲。這場大戰,奧斯曼方麵據說死傷30000多人,被俘3000人,15000個苦役得到解放。西班牙聯軍方麵損失帆槳戰船16艘,8000人被殺,21000人受傷。

  這次海戰打破了奧斯曼帝國不可戰勝的神話,對鼓舞歐洲各國抗擊奧斯曼的擴張有重要作用。但西班牙的損失也不少,由於未能迅速擴大這次大捷的戰果,所以奧斯曼方麵雖然失敗了,元氣仍未受太大影響。這次戰爭的意義是阻止了奧斯曼人的擴張,雙方的力量在地中海上達成了某種平衡。自此以後,無論奧斯曼或西班牙都再也無法進行這樣大規模的海上作戰了。值得提一下的是,西班牙的偉大作家塞萬提斯也是勒班陀海戰的一員普通士兵,他在這次戰鬥中受了傷。

  (二)德國宗教改革

  查理五世繼承了太多的領土和矛盾。德國的分裂、各邦的衝突及德意誌人的民族感開始上升就是這些矛盾的一部分。從近代民族形成的角度看,查理五世帝國的出現本身就是反曆史的,因為這是一個超民族的帝國,所以查理皇帝沒有能力解決這種問題。

  1.查理五世的理想破產

  1517年,馬丁·路德發起了宗教改革。從一個角度看,這場改革反映了德意誌人民要求民族統一的願望。

  當然,這時期德意誌統一的條件並未真正成熟,宗教改革的結果一方麵是導致了一場相當廣泛的農民起義,另一方麵是德國的政治力量分成了兩大陣營:天主教派諸侯和新教諸侯。為了爭奪土地和財產,兩大派諸侯爭得不可開交。查理五世自視為羅馬教皇最強有力的後盾,決心維持羅馬教會的統一。但這時他正與法國國王法蘭西斯一世打得不可開交,心有餘而力不足,未能有效地支持德國的天主教派諸侯。1531年,德國的新教諸侯組成了士馬爾卡登同盟,反對查理五世和天主教諸侯。但直到1546年,查理五世才有機會從意大利戰爭中抽身,率兵來到德國,於次年打敗了新教諸侯的同盟。

  但歐洲的政治特點不像古代中國,諸侯割據後總是向大一統的帝國過渡。自加洛林帝國崩潰後,它從來不允許一個特別強大的政治力量的出現。查理五世的朋友也不能忍受歐洲出現一個超級大國。前麵講到,1494年法國侵略意大利,歐洲許多國家或政治勢力都團結起來反對法國;但當查理五世龐大的帝國開始形成,而法國則在與這個帝國的較量中失利後,英國和米蘭等意大利的城市,甚至包括教皇又都紛紛站到法國這邊反對查理五世。教皇為什麽反對熱烈主張建立天主教帝國的查理五世?教皇不是反對查理五世維護天主教的努力,而是不能容忍一個過分強大的皇帝,因為那樣的話,皇帝就會成為教皇的主子。

  正是出於這樣的考慮,教皇竟加入了法國人、土耳其人和德國新教諸侯組成的同盟。1552年,查理戰敗。此後兩大派舉行了談判。1555年,雙方簽訂《奧格斯堡和約》,確定了“教隨國定”的原則。所謂“教隨國定”,就是一個國家或一個邦的國君(諸侯)信奉什麽宗教,這個國家或邦的百姓也信什麽宗教。這裏還談不上什麽人民的宗教信仰自由,但天主教大一統的局麵不存在了,西歐教會的分裂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下來,查理五世的理想最終破產了。

  2.把帝國分成兩個

  形勢變得對查理五世越來越不利了。新教開始在他的領地尼德蘭傳播,至於一直覬覦西班牙海外財富的英國則在16世紀30年代全麵推行了宗教改革,英國正變成西班牙的危險敵人,而他與法國的戰爭還沒有正式結束。查理五世戎馬一生,最終對這種任務過分艱巨的皇帝生涯失去興趣。就在簽訂《奧格斯堡和約》這一年,他把他的帝國一分為二,把德國及神聖羅馬帝國的皇位傳給自己的弟弟斐迪南一世,次年他又把西班牙的王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菲利普二世(1556-1598)。這時的查理五世畢竟已有了相當豐富的政治經驗。他的退位與他對皇帝職位的厭倦有關,但也與他的政治敏感有關,他認為應該在他生前退下來,以便減少他死後因接班問題引起的震蕩。這裏還包含著他對當時形勢的估計:帝國太大了,一個人是無法管好的;必須放棄德意誌,才有可能辦好西班牙的事情。他戰鬥了一生,最終對這個龐大帝國存在的可能性提出了懷疑。

  菲利普二世決定把他的大本營放在西班牙。這對西班牙是福音還是禍害?查理五世雖然是西班牙的國王,但他幾乎未曾在這個國家好好呆過,西班牙人迫切希望皇帝歸來,但菲利普二世住在西班牙本土能解決西班牙的問題嗎?

  (三)尼德蘭革命

  尼德蘭,意為“低地”,所以這一地區的國家有時又叫“低地國家”,包括現在的比利時、盧森堡、荷蘭和法國北部的部分地區。中世紀時這裏曾經是歐洲最發達的地區,工商業一直很繁榮,特別以生產呢絨聞名於世。到16世紀上半葉,17個省區中約有300個城市,被稱為多城市的國家。在北部各省中,荷蘭與西蘭最為發達,毛織業、造船業和航海業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中心城市是荷蘭的阿姆斯特丹,這裏早已出現了有一定規模的、集中的資本主義手工工場。在南方各省則以佛蘭德和不拉奔為主,這裏也早已出現了資本主義性質的手工工場,中心城市是安特衛普。安特衛普在16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裏是當時世界上最重要的商業中心之一,大量商品運到這裏來,又通過這個港口運往西班牙和世界上其他地方。城內歐洲各國的商行和代理店約有千家以上,每日往來的外國商人有5000-6000人,港口內同時可停泊大小艦隻2000多艘,長年裏帆檣林立,船來船往,熱鬧非凡。

  1.西班牙在尼德蘭的血腥統治

  就是這麽一個當時歐洲極為發達的地方,卻處在西班牙的殘暴統治之下。當然,這裏的繁榮有一部分也是西班牙給它帶來的,因為處在西班牙的統治下,它可以比較方便地享受西班牙擁有的廣闊市場。但16世紀正是西班牙大量花費錢財的時候,在美洲真正為她提供金山銀山之前,尼德蘭是西班牙擴張的錢庫。16世紀中後期,西班牙從美洲得到的收入已經達到令人難以相信的時候,尼德蘭繼續承受著西班牙的勒索,因為查理五世和繼位的菲利普二世不斷從事開疆拓土,不斷地從事維護龐大的天主教帝國的戰爭,他們的花費大大高於國庫的收入。16世紀中,西班牙的國庫收入約有一半仍來自尼德蘭。為了保證尼德蘭接受西班牙的統治,保證尼德蘭人不受新教這個瘟神的影響,查理五世在尼德蘭任命總督,設立財政院和樞密院,加強搜括和思想控製,殘酷迫害新教徒。

  作為當時歐洲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尼德蘭的許多商人和手工業者接受了新教,特別是接受了新教中的加爾文宗。這是很正常的。但對於把維護天主教一統天下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的查理五世來說,這是十惡不赦的滔天罪行。他不但在尼德蘭設立宗教裁判所,還於1550年頒布敕令,宣布不僅要全麵鎮壓新教徒,連藏匿、幫助異端的人也與異端同罪,人們稱之為“血腥敕令”。

  菲利普二世上台後,麵臨著財政危機和宗教危機。

  尼德蘭對他來說太重要了,他幹脆雙管齊下,一方麵變本加厲地盤剝尼德蘭,另一方麵更殘酷地鎮壓這裏的新教徒。大概是為了給尼德蘭人一點顏色看,他同時還從經濟上打擊這裏的工商業,如取消尼德蘭商人直接與西班牙殖民地通商的特權,提高尼德蘭商人在西班牙收購羊毛的稅(西班牙一直是尼德蘭紡織業的一個重要的羊毛供應國)。尼德蘭的羊毛輸入由此大大減少,許多手工工場倒閉,大量工人失業。更有甚者,菲利普二世還拒絕償付國債,尼德蘭的銀行家蒙受了巨大的損失。他就這樣把尼德蘭逼上了起義的道路。

  2.荷蘭獲得獨立

  16世紀60年代初,尼德蘭到處都出現了群眾性的暴動。不過,上層階級還對來自西班牙的統治者懷有一線希望,發起了請願運動。1565年,尼德蘭那些已經與資產階級有許多聯係的貴族組成了“貴族同盟”。次年4月,大貴族的代表人物埃格蒙伯爵帶領一批顯貴向西班牙駐尼德蘭的總督提交請願書,提出了緩和血腥法令等要求。

  請願中,每個顯貴都捧著一個討飯碗,提著一隻乞食袋。

  這就是著名的“乞丐造反”。幾乎與此同時,尼德蘭的一些大城市爆發了大規模的革命鬥爭,稱為“破壞聖像運動”。不久後,運動波及12個省,參加者達數萬人。他們搗毀教堂和寺廟約5500餘所,焚燒債券和地契,沒收教會財產。整個運動明顯帶有反天主教會和反西班牙統治的性質。

  菲利普二世絲毫沒有讓步的意思。他寫信給教皇說:“我寧願失去100條生命,也不願使宗教受到一點損害,隻要我抓著異端分子,我不想統治他們。”1567年,他派阿爾發公爵統領18000大軍到達尼德蘭。阿爾發建立了特別法庭(稱之為“除暴委員會”),大肆鎮壓異端。他有一句話比皇帝說的還令人恐怖:“寧可通過戰爭為上帝和國王保住一個貧窮的甚至毀壞了的王國,也不願為魔鬼及其仆從即異端分子保持一個完整無缺的王國。”他處決了1800個新教徒,也有人說被他處死的約有8000人。處決“異端”時,他絲毫不考慮這些人的身份,連本來對西班牙的統治還心存幻想的上層階級也不放過,埃格蒙伯爵,還有荷恩大將和安特衛普市的市長斯特拉連等顯貴的代表人物都被送上了絞刑架,這就把整個尼德蘭逼上了梁山。

  另一個顯貴的代表人物奧蘭治的威廉逃往德國新教流行的拿騷,才得以保住性命。他很快成為反抗西班牙統治的領袖。這場反抗鬥爭,我們的曆史書習慣上稱之為尼德蘭資產階級革命。此後直到該世紀末,菲利普二世不斷派大軍到尼德蘭鎮壓革命軍,1584年他還派人刺死了奧蘭治的威廉,但這一切都無濟於事。革命中心最後轉移到尼德蘭的北部,這裏於1581年成立了聯省共和國(即荷蘭共和國)。共和國以荷蘭的阿姆斯特丹為中心,革命軍越戰越勇。

  16世紀80年代,菲利普二世不僅花大力氣鎮壓尼德蘭的革命,還趁法國發生兩大教派內戰及王位繼承出現危機之際,向法國派出幹涉軍,支持法國的天主教派,企圖扶持天主教派繼承法國王位。西班牙軍隊曾一度占領巴黎,但到1598年,即菲利普二世去世的這一年,進入法國的幹涉軍徹底失敗了。西班牙政府終於發現已無力再向尼德蘭增兵,聯省共和國慢慢得到了鞏固。1608年菲利普三世與聯省共和國簽訂了12年停戰協定,實際上是正式承認了荷蘭的獨立地位。不過尼德蘭的南部因種種原因仍留在西班牙的陣營內(主要是這兒的上層階級與西班牙有更多的經濟聯係),這就是後來的比利時。

  (四)與英國的戰爭

  1.英國與西班牙關係不斷惡化

  15世紀末教皇為西班牙和葡萄牙劃分世界勢力範圍,英國從未真正承認過。這意味著,英國也準備向外擴張,而這種擴張肯定要與伊比利亞半島上的帝國發生衝突。到16世紀中,英國與西班牙的矛盾開始尖銳起來。

  這裏既有宗教的原因,也有現實經濟政治的原因,也有一些偶然因素摻雜其中。

  還是在1527年,英國國王亨利八世提出他愛上了王後的一個侍女安妮·博林,要與王後凱瑟琳離婚,理由是她隻為他生下一個女兒,但沒有兒子,恐怕要產生繼承糾紛。當時西歐國王們的婚姻需經教皇批準,這就使這場離婚變得非常困難,因為凱瑟琳王後是查理五世的姨母,教皇在是否允許離婚的問題上必須考慮皇帝的態度。這成為英國擺脫羅馬教皇控製的一個重要動機。

  從1529年開始,亨利八世就準備實行宗教改革。

  1533年坎特伯雷大主教克蘭默在倫敦附近的一個修道院主持審理了國王的離婚案件,在王後拒絕出庭的情況下,他判決亨利八世與凱瑟琳的婚姻無效。幾天後他又宣布亨利八世與安妮的秘密婚姻有效,接著舉行加冕禮,安妮加冕為王後。教皇宣布把亨利八世開除出教。亨利八世一點也不驚慌,1534年他自稱為英國最高的宗教領袖,在全國推行宗教改革。通過30年代和40年代的一係列努力,英國變成了一個新教的國家。

  但宗教改革是一個長期的鬥爭過程。亨利八世去世後,由他的兒子愛德華六世繼承王位。但愛德華六世無子,當他於1553年也去世時,又出現了繼承問題。國內的天主教勢力依然不可小看,亨利八世與凱瑟琳所生的女兒瑪麗登上了王位。瑪麗是個虔誠的天主教徒,她承認羅馬教皇權威,大肆鎮壓新教徒,被稱為“血腥的瑪麗”。她還與西班牙的菲利普二世結婚。當她於1558年去世時,整個倫敦響起了歡慶的鍾聲。瑪麗的同父異母的妹妹(亨利八世與安妮所生)即位,稱伊麗莎白一世。

  因教皇不承認這樁婚事,也不承認她有繼承王位的權利,所以她必須通過鞏固宗教改革的成果來鞏固自己的王位。這意味著,英國與西班牙的關係將進一步惡化。鑒於西班牙與天主教勢力對她的敵視,也為了滿足英國正在形成中的資產階級向海外發展的要求,伊麗莎白一世采取了一係列打擊西班牙的政策。

  當然,此時英國人還沒有力量從正麵向強大的西班牙帝國挑戰。他們的措施是不斷蠶食西班牙的海外利益,這成為兩國鬥爭的一個焦點。英國的大海盜約翰·霍金斯、德雷克在歐洲、美洲和非洲之間走私,同時搶劫西班牙的運輸船,特別是運送金銀的船隻。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向這些海盜船入股,從這些海盜的活動中獲得一份屬於她自己的收入(沒有人知道她到底從中得到過多少收入)。西班牙加大了打擊走私和搶劫的力度,但英國這些著名的海盜非但沒有收斂,而且變本加厲地打擊西班牙的壟斷。1577年冬德雷克在英國政府的默許下,穿過麥哲倫海峽,駕駛著他的金鹿號在美洲西海岸搶劫了大量西班牙人待運的金銀。這時的西班牙人還不敢使用麥哲倫海峽來運送物資,美洲西海岸的物資通常是用船隻沿太平洋海岸運到巴拿馬地峽,然後用騾馱過地峽,再把它們裝進地峽大西洋一側的西班牙船隻上。所以,太平洋岸邊的西班牙人根本沒有設防,從未想到身邊會冒出英國海盜。

  不過,德雷克得手後也不敢再往回行駛,因為他知道西班牙人會迅速把被搶的消息傳到大西洋那一邊。他索性一不作二不休,駕著金鹿號橫穿太平洋,再穿過印度洋,於16世紀80年9月回到英國普利茅斯港。德雷克成了第一個領導一條船完整地繞地球一周的人。據說他大概帶回來價值50萬英鎊的掠奪物。不久後,伊麗莎白女王親臨他的金鹿號,授予他騎士稱號。

  英國這些大海盜的行為,實際上是英國與西班牙爭奪海外貿易權的鬥爭,是英國致力於打破西班牙壟斷海洋的鬥爭的一種形式。

  英國國內的天主教殘餘勢力則與天主教的衛道士西班牙勾結,陰謀奪取英國王位。16世紀80年代初,菲利普二世與法國天主教貴族吉斯公爵亨利密謀,準備刺殺伊麗莎白一世,並由吉斯公爵亨利率軍進攻英國。這一計劃由於法國內戰(胡格諾戰爭)重新爆發而作罷,但刺殺英國女王的陰謀仍在進行。這一陰謀表麵上的主人公是蘇格蘭的瑪麗。蘇格蘭的瑪麗原是蘇格蘭女王,1568年被廢後逃到英格蘭。她是天主教徒,她的祖母是英國亨利八世的父親亨利七世(1485-1509)的女兒,所以從世係上看,她也有權繼承英國王位,是伊麗莎白女王的競爭對手,英國國內外的天主教勢力希望用她來取代伊麗莎白一世。

  16世紀80年代,歐洲新教與天主教的鬥爭進入了一個關鍵時期。各國的新教徒和天主教徒都互相支持和幫助。1584年,尼德蘭革命的領導人奧蘭治的威廉被刺後,伊麗莎白女王下決心與西班牙決一死戰,次年她就與荷蘭締結條約,並派兵到大陸支持荷蘭人反擊西班牙軍隊,目的是保護英國與荷蘭的傳統商業聯係。1586年,蘇格蘭的瑪麗批準同黨謀刺伊麗莎白女王的親筆信落到了伊麗莎白女王的大臣手中,下一年,瑪麗被斬首。這樣,在英國搞“和平演變”的可能性不存在了,菲利普二世隻得憑借武裝力量來推翻伊麗莎白女王的統治,他開始把戰船聚集到西班牙西部海岸各港口,又一場海上大戰開始了。

  2.無敵艦隊的覆滅

  1588年春,西班牙組建了一支龐大的艦隊,號稱“無敵艦隊”,氣勢洶洶向英國駛來。西班牙方麵的統帥是西多尼亞公爵,英國方麵的統帥是女王的表叔霍華德勳爵,助手有原先的大海盜霍金斯和德雷克。無敵艦隊共有戰船130艘,2500門大炮和20000名受過登陸作戰訓練的士兵。當時一位使節說,這是“創世以來海洋上見過的最強大的艦隊”。

  無敵艦隊排成橫列隊形向英吉利海峽駛來,這樣可以集中火力攻擊個別敵船。但按計劃,它並不急於與英國海軍打仗。它必須先到達尼德蘭,與那裏的西班牙軍隊會合,然後再入侵英格蘭。英國的艦隊建設本來比較落後,表麵看不是西班牙的對手。但英國的戰略戰術都非常到位,他們采用了改良的大帆船,放棄了傳統的高樓船,其戰船快速靈活,又裝著遠程大炮。這種戰船不是像傳統海戰那樣為了能登上敵船作戰,而是著眼於擊沉敵船。相比較而言,西班牙的傳統戰船顯得笨重不靈活,英國人打了就跑,西班牙人無法追趕。到這年7月28日,英國人派出了6艘火攻船,迫使西班牙人把密集的隊形分散。29日,英國人用遠程大炮轟擊,使西班牙士兵死傷無數。這時從東北吹來一陣暴風雨,又把西班牙艦隊吹得七零八落。

  無敵艦隊失敗的大局已定。這時風向轉為西南風,往回行駛已經根本不可能了,艦隊不得不往北方逃竄,繞過蘇格蘭、愛爾蘭再返回西班牙,損失極其慘重。

  無敵艦隊的失敗並不意味著西班牙和英國爭霸的結束,但它意味著西班牙從此失去了海上霸權,而對英國來說,這一仗意味著獲得了長達300多年的製海權。

  當然,不是說這場戰爭後,西班牙就一點也不中用了。這麽一個龐大的帝國,它的衰落有一個很長的過程。據說,菲利普二世在聽到無敵艦隊受到重創時,平靜地說:“我派艦隊是去打英國人的,不是去與暴風雨戰鬥。”西班牙在歐洲戰場上或軍事上的衰落要到17世紀中才明顯起來。

  §§第六章 帝國的衰落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