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二、西班牙帝國:成問題的追求

  西班牙帝國的規模和實力都遠非葡萄牙所能相比,它的頹勢的明朗化也有一個更長的過程。16世紀中後期,它正處在最強盛時期,然而說明它的衰落,我們必須注意到強盛外表下那些尚不引人注目但對它未來的發展卻是致命性的東西。

  帝國衰落與帝國興起一樣,出於眾多的原因。客觀地說,有些原因並不屬於個人的責任,而是客觀形勢造成的,比如它麵臨過多的戰爭及承擔過多的“責任”。但皇帝們政策上的失誤,比如他們追求天主教帝國的虛榮,缺乏維護正常生產的經濟政策及國家的精英階層普遍存在的浮誇的文化觀念等,可以說是造成帝國衰落的重要的主觀原因。

  (一)皇帝追求天主教

  帝國的虛榮斐迪南和伊莎貝拉夫婦、查理五世和他的繼承人菲利普二世都是狂熱的天主教徒,他們的最高追求都是建立一個純而又純的天主教帝國,他們都終生把維護天主教信仰作為自己最重要的任務,甚至由此造成國力的極大削弱也在所不惜,這是導致帝國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們在第一章已經提及斐迪南夫婦鎮壓異端的情況,宗教裁判所到處橫行霸道,濫殺無辜。15世紀末以來,正是西歐其他國家的宗教裁判所趨於衰弱之時,它在西班牙卻不斷得到強化,各大城市紛紛建立宗教法庭。

  宗教裁判所的審判官往往靠別有用心的密報或亂七八糟的檢舉材料辦案,所舉報的罪行不外是星期六穿白襯衫,念大衛的詩篇時沒有說“榮耀歸主頌”,叫別人為子女占星算命,用熱水為死者洗身子,去掉肉類上的肥膩等等,天主教認為這些都是迷信,都是反信仰或反基督的行為。

  如果被告表示悔改,他可以免除革出教門之類的懲罰。

  如果他堅持原來的做法或思想,便被宣布為“不悔改的人”。如果悔改後又犯新的異端罪,他就是“再次墮落的人”,交由世俗當局處理。他必須光著頭,穿著“地獄服”,公開宣布放棄異端行為,然後接受火刑。

  查理五世執政期間是歐洲宗教改革興起的時代,他是這樣宣布自己的態度的:“我決心以我的各個王國,我的全部財產,我的朋友們,我的身體,我的鮮血,我的生命和我的良心作擔保。因為,在我們的時代,由於我們自己的疏忽,隻要稍稍有一點異端的痕跡滲入人們的心靈,這對你們和我們將是一種恥辱。”他的兒子與他一樣,把鎮壓“異端”當成自己最重要的任務。當代一位史學家這樣描述菲利普二世上台不久發生在托萊多的一次火刑:

  天剛破曉,索科多維爾廣場上即已人山人海。絞刑架已經樹起。從“血拱”城門一直到主教堂,看熱鬧的人你推我搡,因過度焦慮而發狂。說定的時辰已到,陰森恐怖的儀式隊伍開始行動了。前麵是手執烏木棒和銀棒的宗教裁判所的官員,以及高頂盔戴到頸背的神聖城市同盟的士兵。緊跟著的是仁愛會的修士,佩帶著信仰旗幟束腰帶的西班牙顯貴,多明我會士和自己用雙手舉著黑紗十字架的多明我會修院院長。現在走來的是囚犯。他們身穿黃色祭披--胸側開叉,長及膝蓋。他們頭戴紙糊的高帽子,一種滑稽可笑的無沿帽,上麵布著火焰飾和魔鬼形象。其中一些人已經被重新祝聖,隻能遭到終身監禁。另一些人在被放到火刑柴堆上焚燒之前,有可能被絞死。不悔罪的人殿後。他們雙手捆綁,塞口物塞到喉嚨管。他們即將被活活燒死。大裁判官走在儀式隊伍的最後麵,他的前麵是宗教裁判所的旗幟,上麵寫著:“主啊,清洗吧,審判你的案件!”法衣、腰帶、教士披肩、無袖披風都是發亮的紫紅色,他的黑色坐騎的鞍具也是這種顏色。儀式隊伍停下來了。人們在距離絞刑架不遠的祭壇上做彌撒。彌撒之後,進行布道。然後,囚犯一個接一個走上絞刑台,傾聽對他們的判決宣告。教士莊嚴地向“世俗”當局控訴罪犯,並為他們請求普通法官予以寬大,然後即行退場。教會任務即告完成。劊子手的任務開始了。夜幕降臨。囚犯被拽到公驢背上,帶到塔霍河畔的一處空地。此刻,重歸異端者和死不改悔者的周圍隻剩下宗教裁判所官員、警官和持戟步兵。吊杆已經樹立,鐵頸圈的鐵在黃昏的寒風中丁當直響。在旁邊,焚屍的柴堆隻待點火。不一會兒,可怕的黑煙騰騰升起,使托萊多的玫瑰色天空變得暗了。接著,受刑者鬼哭神嚎,皮肉吱吱作響,柴火發出劈啪聲。

  對異端的鎮壓在西班牙是一場真正的災難,但菲利普二世樂此不疲。1559年西班牙首都連續施行了5次火刑,其中有3次是他親自主持的,身邊還聚集著各國使節和王公顯貴。有一部書這樣寫道:國王時而躲在宗教裁判所宮殿的一間大廳裏吃喝玩樂,時而看看窗外正在焚燒著幾個美麗的女異端分子的柴火堆。他還不時歇斯底裏大發作:一邊撕碎自己的黑手套,一邊對劊子手大喊“快把硫磺撚子塞進他們的手指中間”。西班牙的宗教裁判所燒死的不是個別人,而是成千上萬。據統計,活活燒死的有35000人,受酷刑的有19000人,服苦役的有290000人,被剝奪一切權利的有200000人,被流放的有5000000人。德科拉認為,這還是一個“大大縮小”了的數字。特別可憐的是那些愚昧無知的農村婦女,不知有多少這一類婦女被當作女巫被燒死。

  (二)百姓盲目追求金銀財富

  1.逐金銀而居

  金銀是伊比利亞半島人從事海外探險和殖民的基本(托萊多當時是西班牙的首都,1561年後西班牙遷都馬德裏。多明我會是天主教會的重要教派,與方濟各派齊名,均產生於13世紀。“神聖城市同盟”是西班牙在光複運動中出現的城市間的聯合組織,其士兵其實就是地方軍人或準軍人。“祝聖”是天主教的重要儀式之一,通過誦讀規定的經文等程序,使某人或某物“聖化”,可以奉獻給上帝,為教會所用)動因,繼初步的軍事征服後,各階層居民大量來到殖民地,謀求發財,這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但凡事都有個度,西班牙人過分追求海外利益,造成了國內工農業生產畸形發展及整個經濟生活的凋敝。

  塞維爾處在瓜達基維爾河下遊,很長時間裏是西班牙國王欽定與美洲來往的惟一港口,即所有來往於美洲與西班牙之間的人和貨物均要經過此地。這座城市的變遷可以說是16世紀西班牙經濟社會變遷的一麵鏡子。

  照理說,這樣一個城市在16世紀裏應該迅速發展膨脹,但事實上不完全如此。它隻是在16世紀初有過短暫的人口增長,因為這時美洲的前景還不明朗,到了該世紀20、30年代,這個城市的人口開始減少,大批居民離開這裏到美洲淘金,特別是許多熟練工人和專業技術人才走了。去美洲淘金有可能一夜暴富,而在這裏從事手工業生產是萬萬不可能的。實際上許多人並不能發財,而且在美洲死亡的概率非常之高,但就為了這種可能性,人們成群結隊地離開了這座很有發展前途的城市。這表明,輕視手工業生產不僅是貴族的偏見,也是普通城市市民的偏見,是整個民族的錯誤。

  不僅在西班牙是這樣,甚至在美洲殖民地也出現了這樣的情況。在1511年以前,整個大安德列斯群島都有西班牙人居住,但西班牙人的居住地不是跟著國旗走,而是跟著黃金走。這些島嶼上的黃金很快被榨取光了,西班牙人於是紛紛遷往大陸,許多島嶼由此荒廢。1515年,牙買加總督弗朗西斯科·德加拉伊也耐不住寂寞,竟然拋棄了牙買加跑到大陸挖金去了。

  西班牙政府不是對此毫無察覺,它也曾想在這方麵有所作為,因為它知道這對政府統治是有害的。1526年,西班牙國王下令:居住在加勒比地區的人,無論哪個階層,誰也不許移居到其他島嶼或大陸上去,違者處以死刑或剝奪財產。1528年國王又下令:所有在玻多黎各的西班牙人必須在兩年內結婚,否則要收回交由他們支配的印第安人。盡管如此,西班牙人“逐金銀而居”的潮流不可阻擋。海地本來有14000個卡斯提人,到1574年隻剩下500戶了;玻多黎各的第二個市鎮建於1510年,而第三個城鎮要到1646年才建立。古巴聖地亞哥的人口一度與海地的首府一樣多,但到1574年時隻剩下30戶人家。

  2.逐金銀而居的惡果

  整個民族都過度追求黃金,對今後國家發展產生了諸多惡果。首先造成的一個問題是:一方麵是人們都想通過淘金一夜暴富,不願老老實實從事工農業生產;而另一方麵,殖民地的發展又造成對日常商品特別是對日用手工業品的大量需求,本國生產能力根本無法滿足。解決這一矛盾的做法是大量進口,把西歐其他國家特別是把荷蘭和英國當成自己的生產基地,造成了這兩個國家手工工場的興旺。其結果,西班牙人發現了美洲,歐洲北部的這兩個國家由此成了世界性的手工工場,而西班牙自己則變成了經濟上高度依賴他人的國家。

  當然,西班牙本土也不是真的沒有人再從事生產了,大部分勞動者總還是留在自己的家鄉過日子。但他們發現自己的生產越來越難了。原因很簡單:大量人員出國,國內勞動力緊張,勞動力價格上漲,帶動產品價格也上揚;同時歐洲其他國家的產品大量進入西班牙,可謂物美價廉,使得西班牙的生產者,特別是使城市手工業工人幾乎無法進行生產。另一方麵,發了財的殖民者手中握有大量金銀,他們需要奢侈品。相對來說,這種需求的量很大。由於奢侈品生產利潤高,大城市的手工業者於是紛紛放棄或減少普通商品的製造而轉向奢侈品生產,特別是像塞維爾這樣的城市隻能是這樣,因為勞動力緊張,生產普通消費品根本無法與英國或荷蘭的產品競爭。

  生產高檔商品,是西班牙工匠無可奈何的選擇,符合這些工匠的暫時利益,也是當時特定情況下市場調節的結果。但其惡果很快暴露出來:它割斷了市場與廣大群眾的聯係,割斷了手工業生產與普通百姓的聯係,使工業領域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成為不可能。換言之,西班牙失去了推動資本主義發展的可能性,因為資本主義發展首先表現為大眾化生產,而大眾化生產在這時的西班牙卻萎縮了。

  3.誤國誤民的謀利方式

  並不是所有的西班牙人都富得不得了,他們中大部分人仍然很貧窮,但總體上講,西班牙人賺錢太容易了。這本來是一種優勢,但他們還不知道該把這麽多的錢用到什麽地方去,在他們的國家按現代的方式來用錢的製度還未形成,他們賺錢和花錢的方式仍然是傳統的。那就是:政府的錢主要用於戰爭,私人的錢主要用於消費。西班牙人把生產交給其他國家,自己隻管戰爭、消費和掠奪。不斷進行戰爭是因為皇帝需要維持龐大的帝國;奢侈和浪費是因為一些人手中的錢太多了;越來越多的人不願從事正常生產,是因為殖民和搶劫更有利可圖。在這種情況下,那些本來想老老實實幹點實事的人也發現生產越來越困難了,因為成本太高,無法與外國商品競爭。

  這樣一來,西班牙人似乎不需要製造什麽東西,別人這樣認為,他們自己竟然也這樣認為,因為他們需要的所有東西都有人給他們製造出來,並且送上門,國內的工業由此凋零。

  可怕的是商人們隻知道不計後果地賺錢。到1545年時,西班牙的製造商手中積壓了大量新大陸來的交貨訂單,有6年之久,也就是說,他們在此後6年內可能生產出來的產品都已經訂出去了。照理說,來自美洲的這種旺盛需求應該大大促進西班牙本國的製造業,但事情不是這樣,它的製造業水平本來就不高,現在更無法與其他國家的產品競爭,何況大家都在拚命尋找“多快好省”的發財手段。能發財的辦法就是好辦法,至於這些辦法對國家的影響誰也沒有時間去考慮。西班牙的供應商把眼光瞄向了歐洲北部國家的產品,那裏的勞動力很便宜,因而產品也很便宜,英國和荷蘭的產品就這樣大批進入了西班牙帝國。當然,按照國家法律的規定,外國商品進入西班牙帝國是不允許的,但西班牙商人有辦法,他們可以“合法”地做到這一點:大量收購來自英國、荷蘭的產品,把它們當作西班牙自己生產的產品運入美洲。

  農業的命運也與手工業一樣,美洲金銀沒有促進它的發展,西班牙商人向外國購買糧食滿足國內的需要。

  出於同樣的原因,外國的糧食比西班牙人自己生產的糧食更便宜。

  像古代許多興旺一時的大帝國一樣,西班牙人的優勢造成了他們的衰落。

  (三)浮誇的文化觀念

  1.讓外國人為西班牙人勞動

  我們知道,當代美國把製造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是因為它致力於高新技術產業。當時的西班牙不是這樣,它把普通的製造業轉移到歐洲北部國家,自己卻隻管戰爭、奢侈和搶劫。對這種現在看來極其反常的賺錢和花錢方式,當時的西班牙人絲毫感覺不到這裏麵潛在的危機,相反他們以此為自豪。這種自豪感甚至在這個國家走向衰落後還存在。1675年,一位西班牙人還很得意地誇耀整個世界在為他們而工作的情況:“讓倫敦滿意地生產纖維吧,讓荷蘭滿意地生產條紋布吧,讓佛羅倫薩滿意地生產衣服吧,讓西印度群島生產海狸皮和馱馬吧,讓米蘭滿意地生產織錦吧,讓意大利和佛蘭德生產它們的亞麻布吧,我們的資本會滿足他們的。惟一可以證明的是,所有的國家都在為馬德裏訓練熟練工人,而馬德裏是所有議會的女王,整個世界服侍她,而她毋需為任何人服務。”對於西班牙人的這種驕傲,當時也有人看出了問題。

  1690年至1691年間駐馬德裏的摩洛哥大使講道:“今天,在基督教諸國中,西班牙人財富最多、收入最高。但是對奢華的熱衷和文明的舒適征服了他們。你很少發現西班牙人像荷蘭人、英國人、法國人、熱那亞人那樣為從事商業奔走海外。類似地,這個國家蔑視社會下層和普通民眾從事的手工藝行業,它自視比其他基督教國家高出一等。在西班牙從事手工業的多是逃到西班牙尋找工作的法國人……他們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發了大財。”

  西班牙人在其世界領先的地位消失很久後還保持這些愚蠢的觀念,是因為這些觀念是他們在光複戰爭中慢慢養成的,極其根深蒂固。在這長達700年的戰爭中,國王們不斷地把收複的土地分給有功之臣或征戰的戰士。

  這樣,打仗就意味著發財。分到土地的西班牙人並非自己親自耕種土地,而是讓猶太人和尚留在光複區的摩爾人或其他窮人來耕種,工商業則留給了意大利人和德國人。騎士或戰士或不耕種而隻打仗的人受到了社會的高度尊崇,而生產者則受到歧視。

  美洲的發現不僅無助於改變這種風氣,而且助長了它。因為從事正常生產的收入遠不如殖民掠奪來得快。

  結果,早在16世紀中期,這正是西班牙力量達到頂峰的時候,其生產領域的不正常情況已經很嚴重。我們前麵講到葡萄牙和西班牙都十分重視利用國外的資金和人才。這裏實際上有個“度”的問題。1542年時就有人講到,熱那亞人在西班牙掌握了食品、羊毛、絲、鐵的交易的壟斷權。金融業一般掌握在德國的富格爾家族和熱那亞的金融家手中。皇帝總是把征稅權出租給這些外國人。

  有大量的外國人在西班牙幹活,法國人特別多。有人講到,在納瓦拉和阿拉貢,大部分的葡萄園主、農民、木匠、泥瓦匠、旋工、大車工、製繩工、石匠等都是法國人。17世紀中,僅在馬德裏就有40000外國人從事各種產業。

  2.寧願貧窮不願勞動

  這時的西班牙人習慣於征服和劫掠,習慣於短時間內得到大筆的金錢或大片的土地,沒有養成勤奮勞動的習慣。他們輕視平凡的勞動,輕視紮紮實實的、一點一滴的勞動,瞧不起那些從事這些勞動的普通人。這種對日常勞動的輕視,既由於我們上麵講到過的原因,也還因為西班牙人在光複運動中形成的好鬥和不寬容的意識形態,或者說是一種錯誤的習慣:輕視非基督教的民族和居民。在長期的征服過程中,這個國家的工農業生產更多的是依賴於那些受到歧視的猶太人和穆斯林。早在西班牙成為真正的帝國前,這種分工狀態就形成了。有一本編年史這樣講到了15世紀末那些典型的西班牙人:他們都是商人、經紀人、稅款包收人,他們是貴族的管家和熟練的剪羊毛工人,他們是裁縫……雜貨商、小販、絲織工、鐵匠、金匠、或從事類似的職業。他們從不種地,也不做農場工人、木匠或泥瓦匠。他們都尋求輕鬆的行業或尋找少做工作就能糊口的生活方式。從事這些社會下層職業的人受到歧視,這些工作也受到歧視,稍有地位的人都不願做這些工作。

  1609年,一位訪問西班牙的旅遊者說:由於西班牙人輕視勞動,大部分手工業者是外國人。不斷有觀察家或旅遊者說到了西班牙人的這種醜陋的習俗,可見其根深蒂固。17世紀末,又有人說:西班牙人把勞動和為將來操心看作是有損西班牙威信的事。另一個觀察家肯定地說,西班牙人認為,與其勞動不如忍受饑餓和其他痛苦。

  這就是西班牙人把工人和奴隸等同看待的原因。

  但錢很多並不意味著錢用不完,最多的錢也經不起貴族們漫無邊際的消費和皇帝們進行的持續不斷的大規模戰爭。一些貴族變得負債累累,而政府則不斷經曆財政危機。1557年、1557年、1575年、1597年西班牙政府都宣布過破產。此後,國家就慢慢進入了長期的衰落。西班牙因為有錢而變得貧窮了。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