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一、葡萄牙帝國:應付乏力

  葡萄牙畢竟國家太小,它的人口與它所從事的事業確實差距太大,所以早在它建立帝國的過程中,一些問題就已深刻地表現出來。到後來,這些問題就與一般的帝國問題混淆在一起,難解難分。

  (一)戰線太長,“敵人”太多

  戰線太長、“敵人”太多、國家的財力和人力不足,經常顯得捉襟見肘,這是葡萄牙在建立帝國過程中就麵臨的問題。這裏的“敵人”加了引號,表示這些“敵人”不是天生與葡萄牙為敵,而是葡萄牙人自己製造出來的,因為他們要去征服和掠奪他們。

  早在15世紀末和16世紀初的曼努埃爾國王統治時期(1495-1521),可以說這是帝國正進入全盛的時期,但由於國王在對外征服上的大手大腳,政府顯得力不從心,一些人開始表示了自己的擔心,有人用“印度的煙幕”來形容在東方的殖民成功及表麵的繁榮可能是一場虛幻的美夢。葡萄牙人占領果阿,在第烏打敗印度阿拉伯人的聯合艦隊,占領馬六甲等,殺人無數,殘忍異常,但他們也要付出血的代價。當時葡萄牙一些比較清醒的人也在關注以下事實:在遙遠的東方他們的駐軍被殺害,商行被燒毀,船隻被擊沉。占領一個地方往往要進入持續的衝突,取得一場勝利似乎是相對容易的,但要保衛勝利的成果可能是一場拖垮國力的消耗戰。陸地上、海上,東方、美洲和非洲,小小的葡萄牙必須同時向這些地方派出很多部隊去進攻、去保衛,兵力總是顯得不足。另外,漫長的航線必然存在著各種各樣消耗生命的可能性,如海盜襲擊、暴風雨和壞血病的折磨等都使許多海員葬身海底。

  1.放棄北非

  16世紀初,帝國在非洲碰到了第一次危機。曼努埃爾想擴大占領摩洛哥海岸的範圍,想占領菲斯王國(今摩洛哥的前身)。他覬覦這個王國的肥沃的土地,認為這對葡萄牙構成了很大的威脅。1515年,葡萄牙艦隊向南駛過直布羅陀海峽,企圖在馬穆拉等地建造兩座城堡。摩爾人襲擊了這支艦隊,4000葡萄牙士兵喪生,100艘船被毀,大炮全部被迫放棄,隨同船隊前往並準備在那裏殖民的葡萄牙人被俘,許多人被當作奴隸賣掉。

  這是葡萄牙曆史上極其慘重的一場失敗。曼努埃爾國王發誓要報仇,但士兵和軍費均十分缺乏,武器和船隻的建造一時無法完成。為了號召百姓支持,還有人專門寫了《戰爭的召喚》一劇在王宮演出,在劇中,國王呼籲百姓在他困難時幫助他,拿出首飾、珠寶、教堂的聖餐杯和十字架來資助在非洲的戰爭,但響應者寥寥,遠征隊最終未能組織起來。這場失敗意味著葡萄牙100年間在北非的殖民活動以失敗而告終。

  此後一段時間,葡萄牙在印度洋上、南中國海上和巴西的殖民事業雖然總的來說相當順利,整個國家也逐漸進入最佳境界,但它在北非的擴張卻是每況愈下。盡管這時的葡萄牙士兵都驍勇善戰,但摩爾人的大炮也十分厲害。1541年,摩爾人攻陷葡萄牙在北非最南端的據點聖克魯斯(今阿加迪爾地區),隻有很少的葡萄牙士兵幸存下來,全城居民慘遭殺戮。摩爾人視之為同葡萄牙開戰以來最輝煌的勝利。確實,葡萄牙在北非的陣地已是全麵崩潰。次年,國王下令撤出薩菲姆,這裏曾是他們侵略摩洛哥的重要基地,也是主教府所在地。16世紀中,葡萄牙又陸續撤出阿爾吉拉等地。這意味著葡萄牙的決策者開始放棄北非,把越來越多的精力放在東方。這正是他們在澳門、日本和香料群島的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

  2.海外收益下降

  16世紀初期的一段時間裏,葡萄牙幾乎壟斷了香料貿易,1515年攻下霍爾木茲後進入壟斷的頂峰。但好景不長,威尼斯人與阿拉伯人的反擊很快開始了,列萬特重新成為重要的東西方香料貿易地區,地中海也很快恢複了相當繁榮的香料貿易。1525年和1527年間,法國裏昂市場上出售的香料有一半是威尼斯從列萬特運來的。實際上,葡萄牙人對馬六甲和印度洋的控製隻能是相對的,它所控製的是當時東方航線上最重要的港口,但對二流港口他們基本上無能為力。

  東方的香料不經馬六甲也可運到印度洋,而印度洋太大了,葡萄牙人對它的控製不可能做到滴水不漏。

  想打破葡萄牙人對香料貿易壟斷的人太多,葡萄牙的招架能力有限。這場好望角航線與地中海航線的競爭,實際上是威尼斯及意大利的各重要城市、阿拉伯商人,還有法國、英國、德國的商人與葡萄牙人的競爭。在這種競爭格局中葡萄牙人的優勢不太明顯,這就使得傳統的地中海航線在整個16世紀依然相當繁榮。

  到16世紀30年代,威尼斯的報複加劇了。其中一個特別明顯的標誌是:甚至在歐洲北部的安特衛普的市場上,來自列萬特的胡椒再次成為一個不可低估的因素。這裏,政治因素也發生了重要作用。因為這時正是查理五世帝國與法國之間的意大利戰爭如火如荼地進行的時候,同時查理五世與奧斯曼帝國的衝突也經常發生,法國為了打敗查理五世,開始與奧斯曼帝國合作,與其簽訂友好條約,馬賽的船舶可以直接駛入列萬特,於是在法國南方各大城市中,來自地中海的胡椒與來自大西洋的胡椒展開了激烈的競爭。16世紀60年代,奧斯曼與葡萄牙進入戰爭狀態,這時甚至連葡萄牙自身都出現了胡椒短缺,經地中海運往歐洲的香料可能超過了好望角航線開辟前的水平。

  運入歐洲的香料數量大增,增加速度大過香料消費的增長速度,香料價格於是下跌,葡萄牙從香料貿易中獲得的收益不斷下降。另一方麵,東方貿易的成本卻在不斷增加。有許多原因促使成本增加,比如競爭對象增加,大西洋上海盜猖獗,運送香料的船隻需要艦隊護航等都使成本上升。還有一種成本也在增加:東方一些地方的人很快掌握了葡萄牙人製造武器的技術,葡萄牙人麵對著更加能打仗的東方人的軍隊。達·伽馬的大炮曾令印度人聞風喪膽,但幾年後印度人造出的大炮比葡萄牙人的大炮更大。葡萄牙人從印度一個王公的軍隊中繳獲過一門大炮,長6米,重20噸,是有名的“第烏大炮”,葡萄牙的士兵從未見過這麽大的大炮。

  葡萄牙政府中也有一些比較清醒的人,他們看到完全依靠政府的努力難以維持帝國現狀;又由於政府收入減少,每年拿不出足夠的錢來為商船護航。1570年,政府放棄了對東方貿易的壟斷,開始把東方的經商大權出租給一些商人,為的是發揮私人的積極性。這雖然是葡萄牙在開辟東方航線的過程中曾用過的辦法,但在具體處理政府與商人的關係方麵,葡萄牙遠遠不如英國成功。

  (二)國內頹勢凸現

  到15世紀中,葡萄牙的經濟、政治和文化表麵上高度繁榮,但仔細觀察一下的話,已可以明顯覺察到它繁榮外表下的衰敗趨勢。

  1.享樂之風蔓延

  香料和奴隸貿易及在美洲等地的殖民沒有給葡萄牙國內帶來生產的高漲,這時的葡萄牙在某種意義上仍然是一個傳統的國家,也就是說它的現代經濟的發展條件尚不具備,居民手中的金錢一般還不是投入生產,而是投入消費。

  到16世紀中,國民缺乏追求、精神頹廢的情況已經相當嚴重。有一位人文主義者寫了一首詩,詩中說:自從發現了東方的珠寶和新世界,自從靠犧牲那麽多的生命換來了“少量好處”,自從把肉桂和胡椒運回葡萄牙後,葡萄牙就變成了一個鬱鬱寡歡的國家。這種情況其實早已存在,因為早在15世紀,葡萄牙就通過經營非洲西海岸和大西洋諸島的貿易發了財,但這種發財不等於這個國家真正富裕起來。早就有人指出過,印度和香料貿易將是葡萄牙走向衰落的一個因素。到了16世紀中,這種情況已是非常嚴重。人們從農村湧向城市,不願從事農業生產。最嚴重的問題可能是宮廷和上層階級的奢侈和排場。宮廷人員大量增加,貴族們開始靠炫耀自己的生活方式來表示其所享有的社會地位。國王手中掌握著大量收入,一段時間內尚可支撐宮廷的消費;但大貴族們一方麵像國王一樣經營自己的小宮殿,而收入卻無法與國王相比,所以總是弄得負債累累。國王曾頒布過許多法令,企圖阻止這種現象的蔓延,如禁止衣著過分奢侈,限製使用貴重布匹、首飾、黃金和白銀飾品及傭人的數目等,但均無濟於事。

  葡萄牙的整個生產沒有什麽變化。薩拉依瓦說,“16世紀結束時,葡萄牙的工業生產與13世紀相差無幾,仍然是鐵匠鋪、瓦窯、土布紡織、製鞋、做馬具、紡麻、造船等”。但進口的東西卻愈來愈多。1526年上演的一部諷刺劇講到,葡萄牙的生肉從不列顛進口,白菜從比斯開進口。實際上各種提高有錢人生活質量的東西都要從國外進口,有的材料還提到,連雞蛋也要從國外進口。

  2.不可靠的經濟繁榮

  葡萄牙開辟了到東方的航線並在一定時間內及在一定程度上控製了東西方貿易,但葡萄牙並沒有能力使自己成為西方的經濟中心;裏斯本雖然是當時歐洲的一個大城市,最繁華的商業城市之一,但它不可能成為歐洲的商貿和金融中心。當時歐洲的經濟中心正在逐步向北轉移,對葡萄牙來說很不利的一點是:當時歐洲的香料消費大多集中在北歐,運入歐洲的香料大約有9/10是由這裏的居民消費的。所以葡萄牙人從東方運來的胡椒必須運到北部歐洲才有市場,而北部歐洲從事香料轉銷的中心是尼德蘭的安特衛普(今比利時的北部)。

  安特衛普本來也不是北部歐洲的經濟中心,16世紀以前,它西麵的布魯日是比它更有活力的一個城市,而16世紀後期開始,阿姆斯特丹就取代了它的地位。但在16世紀初到該世紀後期,它在歐洲經濟中有當之無愧的地位。1501年,一艘滿載胡椒和肉豆蔻的葡萄牙船到達這裏的斯凱爾特河的碼頭,接著其他船隻也接踵而來,它很快就成了歐洲北部屈指可數的商業城市。

  為什麽安特衛普會一下子成為歐洲的經濟中心?事情似乎有些偶然。16世紀的歐洲,整個發展形勢尚處於遊移不定之中,誰將成為經濟中心還不明朗。所謂經濟中心,從後來的角度看,必須具備幾個基本條件,比如它一般是生產中心和金融中心,又是商貿中心。16世紀初的歐洲還未出現這樣的地方,所有的經濟力量都還處於重新組合當中。在這種組合中,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是,擁有大量資本的意大利的和德國的銀行家不可能在自己的國家找到用武之地,必須在國外找到這樣一個地方。但這個地方可能是在什麽國家呢?誰也不知道。這就使得這些國際資本到處找出路。大量資本就這樣湧到了伊比利亞半島,但誰都知道,這個半島不具備成為歐洲經濟中心的基本條件。但是誰都不可能忽視葡萄牙和西班牙現在已獲得的地位,所以在北部歐洲找到一個能夠把葡萄牙與北部歐洲的商業網較方便地聯係起來的地方,通過這個地方把葡萄牙從東方運來的香料分發到歐洲各地去,是這些國際性的銀行家和商人熱心的一項工作。他們選擇了安特衛普,他們認為安特衛普就是這樣一個理想的地方。法國著名的曆史學家布羅代爾很風趣地這樣說道:“不是安特衛普死乞白賴地把別人從世界各國硬是拉來,而是別人有求於它,紛紛主動湧來,為他增添光彩。它並未為登上世界巔峰而努力奮鬥,反倒是世界在地理大發現後偏離了原來的軸線,把重心移向大西洋時,因為沒有更好的選擇,便一把抓住安特衛普。安特衛普一覺醒來,發現自己成了世界的中心。”

  1508年,葡萄牙政府在安特衛普成立“佛蘭德商行”,作為設在裏斯本的印度商行的分支機構,經銷運到這裏來的香料。葡萄牙人缺乏自己的商業網,也缺乏經營管理這種銷售網的經驗,同時,漫長的東方航線需要保護,需要他們派出眾多的軍艦去保衛眾多的商站,圍剿無數的海盜,這個小小的國家已經沒有多餘的精力再去建立麵向全歐洲的經銷網及分銷香料和從事零售所需要的信貸,它隻得把這些工作交給歐洲其他國家的商人。佛蘭德商行的作用,主要是批發出售香料,收回到東方購買香料所需的銀和銅。

  安特衛普是一個高度開放的城市,國際資本在這裏相當自由地流動。這個城市自身擁有的商船不多,商人也不多,從事國際貿易的不是本國人,而是外國人,德國的、英國的、法國的、葡萄牙的、西班牙的和意大利的商人特別多。這些國際商人利用這裏政治上和宗教上均比較寬鬆的環境,利用這裏麵向整個歐洲的商業網,能夠大批大批地處理自己的財產和貨物。

  在16世紀上半葉,葡萄牙的經濟依賴性的另一個表現是:它的東方貿易仰仗於德國的白銀。早就有人指出,該世紀初的經濟繁榮靠的是掌握胡椒的葡萄牙國王與掌握白銀的德國商人合作的結果。換言之,隻有通過與德國商人和德國銀行家合作,葡萄牙才有可能在東西方貿易中大出風頭,因為那時候,東方人賣得多,買得少,葡萄牙需要把白銀和銅運往東方才能獲得香料。到16世紀中,西班牙的白銀大量湧入市場。西班牙的白銀雖然不是直接進入裏斯本,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兩個國家一定程度上處於敵對狀態,但這些從美洲來的白銀通過各種渠道也進入了安特衛普或歐洲其他商業中心,通過購買香料而落入葡萄牙人手中。

  葡萄牙的本土經濟出現了衰退的景象。首先表現在農村的凋敝。很多人離開了農村,農業處於半荒蕪狀態。

  1521年發生了一場饑荒,許多農民逃往裏斯本,不少人餓死於途中。海外財富到不了農村,有錢的人都在城市裏安家;但海外活動的惡果卻基本上由農村來承擔。教俗封建主都加重了對農民的剝削,因為他們希望自己的生活水平趕上那些在海外發了財的人。由於缺乏勞動力和必要的投入,農田的產量卻愈來愈少。從非洲來的黑人奴隸開始取代農村的勞動力,這更加降低了農業勞動力的社會地位和生活水平。1541年時有人估計,每年約有12000個非洲黑人進入這個國家。大體上講,葡萄牙的農村情況已經非常嚴重:雇農紛紛離家出走,自耕農經營條件惡化、破產;教俗貴族加強剝削;海外發財回來購買了土地的新貴並未在經營上作任何改革,隻是想把土地作為永遠保持富裕的手段;黑人奴隸成了農村中的重要勞動力。

  人口的損失也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危機。大量處於生命力旺盛時期的男性死於海外。到東方的船隻往往去的時候有許多葡萄牙人,回來時大多是香料,人卻少了很多,一些人是補充海外的駐軍,一些人幹脆不回來了,許多人死在途中。航行中的死亡率很高。當時有人講到,有4000人與他一起登上到印度的船隊,下船時隻有2000幸存者。16世紀時還有一個法國人說:從特茹河起程時船上有1000-1200人,到達果阿的隻有200人。在東方停留期間的死亡率也很高,因為葡萄牙人不習慣那裏的氣候。遠航船還必須在多風暴的季節渡過印度洋,帆船經常遇難,造成死亡。

  3.宗教迫害加劇

  在整個16世紀裏,宗教勢力在不斷加強。這有幾個原因:一個是宗教改革及由此引起的反宗教改革導致了宗教勢力的強化,這在歐洲所有的天主教國家裏都是一樣的;一個是由於教會在海外擴張中起了重大作用;還有一個是由於當時普通葡萄牙人,特別是農民把進入教會看成是擺脫日益貧困的基本出路。當時農民的出路有三條:出海謀生、服侍王室成員或大貴族、入教。1533年上演的一出關於農民的劇本中,農民主人公痛心地說他窮得像條狗,他惟一的希望是把兒子送進教堂,這樣好讓兒子活得好一點。為什麽進入教會生活會變得好一些呢?

  因為教會占有大片土地,特別是教會有對任何土地征收十一稅的權力。16世紀裏,葡萄牙教堂林立,修道院從200所增加到400所。

  葡萄牙是天主教國家,新教徒的活動極其有限,但國王還是主張大力鎮壓。這種國策不僅是個宗教問題,也有現實的經濟動機。1531年,若奧三世請求教皇批準在葡萄牙成立宗教裁判所,其目的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沒收猶太人的財產。葡萄牙住著許多猶太人,他們在光複運動後被迫皈依了天主教,但心理上仍信奉猶太教。政府規定,如果改變信仰後仍參加猶太教的活動,就要處以死刑,或沒收財產。猶太人往往擁有萬貫家財,政府靠鎮壓猶太人增加了收入。從1541年起開始施行火刑,到1684年,小小的葡萄牙共燒死了1379人。

  受到宗教裁判所鎮壓的還有其他思想比較開明、激進的人,其他鎮壓對象還有收藏所謂的“異端邪說”的書籍或撰寫不合乎天主教要求的文學作品的人。特別是,宗教裁判所鼓勵告密,在群眾中造成了大量冤假錯案。

  比如遠洋航行中因天氣惡劣,船長著急,出口罵了某個聖人,也會受到告發。在宗教裁判所的猖狂活動下,文化思想變得空洞無物,各種作品或書籍隻是用華麗詞藻堆砌起來的文字垃圾而已。一些有思想的人文主義者最多也隻能講一點隱晦的模棱兩可的話。除了對教會和對國王的頌歌,這個國家漸漸失去了靈魂和生氣,餘下來的就是奢侈和浪費。

  (三)政治危機與獨立的喪失

  到16世紀中,葡萄牙麵臨的困難已經相當明顯,但國王沒有意識到這些問題的嚴重性。這時,國內發生了關於葡萄牙如何維持帝國地位的爭論。有人提出了征服中國的計劃,但響應者寥寥。有一個叫狄奧戈·多·科烏多的戰士作家主張放棄東方帝國,建立一個從安哥拉海岸到莫桑比克海岸之間的帝國,包括整個南部非洲。

  這樣可以縮短航程,減少相對龐大的海外駐軍及這些駐軍的開支。這一計劃頗得人心,有人稱之為“大門口的帝國”。

  1557年,若奧三世去世,王位交給了他的孫子D。塞巴斯蒂昂,但塞巴斯蒂昂才3歲,所以由母後攝政。由於母後卡塔琳娜是西班牙皇帝查理五世的妹妹,國內反對她攝政的呼聲很強烈。5年後,她放棄攝政,由任大主教的若奧三世的弟弟接替。這位大主教悲觀地表示:維持對印度的統治看來隻有出現奇跡才有可能。在這年召開的議會上,各地代表紛紛要求保持非洲的要塞,建議增加軍費,要求教會和貴族承擔部分軍事開支。代表們還反對興建新的大學,認為要讀書可以到巴黎或別的什麽地方去,要求把這筆錢拿出來用於戰爭。可以看出,葡萄牙要強化對非洲的侵略,不僅僅是因為非洲距離葡萄牙較近,而是與當時的宗教狂熱也有關係。

  1568年,14歲的D。塞巴斯蒂昂開始執政,這個年紀輕輕的國王是個典型的宗教狂熱分子。他從小所受的教育就是:葡萄牙是受到威脅的基督教的救星,他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是為了拯救基督教。在執政的10年中,他朝思暮想的就是如何討伐異教徒。

  上台4年後,他就想組織軍隊討伐不同信仰者,由於集中在特茹河上的船隻被一場風暴吹得七零八落,他才把出兵的時間推遲了兩年。1574年,他偷偷乘船到達北非,準備發動對摩爾人的戰爭。臨走他下詔書,要求人民拿起武器等待他的召喚。但發動大規模的戰爭需要機會。兩年後,摩洛哥的王位落入奧斯曼帝國支持者之手,D。塞巴斯蒂昂認為,這是一件對伊比利亞半島和基督教歐洲生死攸關的大事,因為這意味著奧斯曼帝國要占領整個北非。1578年,這年D。塞巴斯蒂昂24歲,他率領約17萬大軍,包括5000名外國雇傭軍,前往非洲戰場。他還不聽有作戰經驗的軍官的勸阻,離開海岸前往迎戰摩洛哥國王的軍隊。結果葡萄牙軍隊一半人喪生,一半人被俘,國王本人也一命嗚呼。

  國王年紀輕輕就去世,沒有留下後代,使葡萄牙陷於進退兩難之中。這時最有權繼承王位的是他的祖母卡塔琳娜的外孫菲利普二世。由菲利普二世繼承,意味著伊比利亞半島上這兩個國家的合並。

  當時葡萄牙的上層階級幾乎都希望與西班牙合並。

  他們希望借助西班牙的力量挽救葡萄牙的蕭條,彈壓群眾的不滿以保持自己的權勢和財產,同時他們還希望東方貿易從此會得到強大的西班牙艦隊的保護。對葡萄牙的大商人來說,與西班牙合並還意味著盛產金銀的西班牙美洲對葡萄牙人開放。總之,這時葡萄牙的統治階級希望強大的西班牙保護他們的既得利益。1580年,他們迎接菲利普二世當上了葡萄牙的國王。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