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麵幾章,我們分別敘述了葡萄牙帝國和西班牙帝國的崛起過程。了解這一過程後,讀者們肯定會提出這樣的問題:為什麽在15世紀和16世紀裏,伊比利亞半島上這兩個國家那麽熱衷於到遙遠的海外去開辟殖民地?如果用我們習慣的思路來問的話就是:是不是那時這兩個國家的生產力非常發達,所以在近代資本主義發展初期他們跑在了所有其他國家的前頭?
恐怕不是這樣,因為看不出在15、16世紀裏伊比利亞國家的生產力在什麽地方比其他國家(比如中國)更先進。就農業生產水平來說,這時期的歐洲與中國也許沒有太大的差別;手工業方麵,中國人的生產水平肯定比西方人的要好。西方許多著名學者都認為,15世紀時西方經濟比中國要落後。至少我們可以說,那時中國並不比西方國家落後。所以15世紀時西方人向外擴張,問題的關鍵不在這兒,而在於他們國家的體製更適合於向外擴張。也就是說,15世紀以來,伊比利亞半島上的這兩個國家形成了對外進行資本主義性質的擴張的體製,而我們中國未形成這樣的體製。在封建社會裏,一個國家要達到一定的工農業生產水平,還是比較容易的,而要形成這樣一種擴張性的體製,也許更難。下麵,我們先把15世紀裏鄭和與哥倫布的航行作一個簡單的比較,它能告訴我們一些我們很少去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