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五節 李將軍列傳

  “原文”

李將軍廣者,隴西成紀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時為將,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故槐裏,徙成紀。廣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蕭關,而廣以良家子從軍擊胡,用善騎射,殺首虜多,為漢中郎。廣從弟李蔡亦為郎,皆為武騎常侍,秩八百石。嚐從行,有所衝陷折關及格猛獸,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時!如令子當高帝時,萬戶侯豈足道哉!”

“譯文”

李廣將軍,隴西郡成紀縣人。他的先祖叫李信,是秦朝的將軍,就是追獲燕太子丹的那個人。他們老家在槐裏,後來才遷到成紀。李家世代傳襲箭術。漢文帝十四年,匈奴兵大舉入侵蕭關,李廣就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參軍入伍,抵抗匈奴。因為他善於騎馬、射箭,殺死、俘虜了很多敵人,被封為中郎。李廣堂弟李蔡也被封為中郎,他們都擔任武騎常侍,祿秩八百石。李廣曾經陪同文帝出行,衝鋒陷陣、抵禦敵軍、和猛獸搏鬥。文帝就說:“可惜啊!你生不逢時,如果你生在高祖時代,封個萬戶侯也不算什麽。”

“原文”

及孝景初立,廣為隴西都尉,徙為騎郎將。吳楚軍時,廣為驍騎都尉,從太尉亞夫擊吳楚軍,取旗,顯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廣將軍印,還,賞不行。徙為上穀太守,匈奴日以合戰。典屬國公孫昆邪為上泣曰:“李廣才氣,天下無雙,自負其能,數與虜敵戰,恐亡之。”於是乃徙為上郡太守。

後廣轉為邊郡太守,徙上郡。嚐為隴西、北地、雁門、代郡、雲中太守,皆以力戰為名。

“譯文”

等到漢景帝即位,李廣被任命為隴西都尉,後調任為騎郎將。吳、楚七國叛亂的時候,李廣擔任驍騎都尉,跟隨太尉周亞夫攻打吳楚叛軍。在昌邑城奪下敵人的軍旗,功名顯著。但因為梁孝王私自授與李廣將軍印,封他為將軍,所以回朝以後,李廣沒有得到朝廷的封賞。調任李廣做上穀太守,匈奴兵每天都來和他交戰。典屬國公孫昆邪向皇帝哭著說:“李廣頗有帥才,舉世無雙,他靠著自己本領高強,常常和敵人拚殺,恐怕總有一天會戰死殺場。”於是景帝就改封他為上郡太守。後來李廣曆任各邊郡太守,後又改任上郡。他曾經做過隴西、北地、雁門、代郡、雲中各郡的太守,都以和匈奴奮力作戰出名。

“原文”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貴人從廣勒習兵擊匈奴。中貴人將騎數十縱,見匈奴三人,與戰。三人還射,傷中貴人,殺其騎且盡。中貴人走廣。廣曰:“是必射雕者也。”廣乃遂從百騎往馳三人。三人亡馬步行,行數十裏。廣令其騎張左右翼,而廣身自射彼三人者,殺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縛之上馬,望匈奴有數千騎,見廣,以為誘騎,皆驚,上山陳。廣之百騎皆大恐,欲馳還走。廣曰:“吾去大軍數十裏,今如此以百騎走,匈奴追射我立盡。今我留,匈奴必以我為大軍之誘,必不敢擊我。”廣令諸騎曰:“前!”前未到匈奴陳二裏所,止,令曰:“皆下馬解鞍!”其騎曰:“虜多且近,即有急,何?”廣曰:“彼虜以我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堅其意。”於是胡騎遂不敢擊。有白馬將出護其兵,李廣上馬與十餘騎射殺胡白馬將,而複還至其騎中,解鞍,令士皆縱馬臥。是時會暮,胡兵終怪之,不敢擊。夜半時,胡兵亦以為漢有伏軍於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廣乃歸其大軍。大軍不知廣所之,故弗從。

“譯文”

匈奴大舉入侵上郡,景帝派一個宦官跟隨李廣學習帶兵,抗拒匈奴。宦官帶領了幾十名騎兵,碰到三個匈奴人,就和他們交戰,這三人轉身放箭,射傷了宦官,還把宦官手下的騎兵殺得所剩無幾,宦官急忙逃到李廣那裏。李廣說:“這一定是匈奴的射雕手!”於是李廣就帶了一百名騎兵,去追趕這三個人。這三個人沒騎馬,徒步行走。走了幾十裏,李廣追上了他們,命令騎兵左右散開,從兩邊包抄,他親自射殺那三個人,射死二人,活捉一人,果然是匈奴的射雕手。剛把那人捆上馬,就望見遠處有幾千個匈奴騎兵,匈奴兵一見李廣,以為是引誘他們的騎兵,大吃一驚,立刻上山擺好陣勢。李廣的一百名騎兵,也十分害怕,都想掉轉馬頭往營地跑,李廣說:“我們離大部隊有幾十裏遠,如果我們一百多人就這樣往回跑,匈奴兵追來用箭射殺,我們很快就會被殺光。如果大家留下來不走,匈奴兵一定會認為我們是為後麵的大部隊作先鋒來引他們上鉤的,肯定不敢來攻擊我們。”李廣命令騎兵說:“前進。”走到距匈奴陣地約二裏的地方,停了下來。李廣又下令說:“大家都下馬,把馬鞍卸下來。”他手下的騎兵說:“敵人那麽多,又離得那麽近,萬一有緊急情況,怎麽辦?”李廣說:“那些匈奴兵,以為我們會逃走,現在大家都卸下馬鞍,表明我們不會撤,使他們確信我們是引誘他們的騎兵。”這樣一來,匈奴騎兵果真不敢來攻擊他們。有一名騎白馬的匈奴將領,出陣來監護他的士兵。李廣騎上馬,帶著十幾個騎兵,奔過去,射死了那個騎白馬的匈奴將領。然後又回到一百人的騎兵隊伍裏,卸下馬鞍,他命令士兵都放開馬匹,躺在地上。這時剛好天色已晚,匈奴兵始終覺得他們可疑,不敢來進攻。到了半夜,匈奴兵認為漢朝有大軍埋伏在附近,要趁夜襲擊他們,所以就撤兵回營了。第二天清晨,李廣才回到他的大本營,大本營的將士不知道李廣的去向,所以也沒去接應李廣。

“原文”

居久之,孝景崩,武帝立,左右以為廣名將也,於是廣以上郡太守為未央衛尉,而程不識亦為長樂衛尉。程不識故與李廣俱以邊太守將軍屯,及出擊胡,而廣行無部伍行陳,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擊刁鬥以自衛,莫府省約文書籍事,然亦遠斥候,未嚐遇害。程不識正部曲行伍營陳、擊刁鬥,士吏治軍簿至明,軍不得休息,然亦未嚐遇害。不識曰:“李廣軍極簡易,然虜卒犯之,無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樂,鹹樂為之死。我軍雖煩擾,然虜亦不得犯我。”是時漢邊郡李廣、程不識皆為名將,然匈奴畏李廣之略,士卒亦多樂從李廣而苦程不識。程不識孝景時以數直諫為太中大夫,為人廉,謹於文法。

“譯文”

過了很長時間,漢景帝駕崩,漢武帝即位。武帝身邊的近臣,都認為李廣是名將才,可以重用,於是李廣就從上郡太守調任未央宮的衛尉,程不識也被任命為長樂宮的衛尉。程不識從前和李廣都擔任邊郡太守,而且都統領軍隊駐防邊境。他們出兵攻打匈奴時,李廣行軍沒有嚴格的編製和行列陣勢,靠近水草豐備之處駐紮,士兵都感到便利。晚上也不巡更放哨,軍部簡化一切公文簿冊,但也在遠處布置崗哨偵察,從沒遇到過危險。程不識對部隊編製、行列陣勢的要求十分嚴格。晚上敲更巡視,軍中文吏處理公文簿冊徹夜不眠,軍隊也得不到休息,但也沒有遇到危險。程不識說:“李廣治軍不嚴格,敵人如果突然襲擊他,他就沒法招架了。可是他的士兵活得很舒服、很快樂,大都願意為他去拚命殺敵。我的軍隊雖然軍務繁忙,將士得不到很好的休息,但是敵人也不能侵犯我們。”當時,漢朝邊界各郡,李廣、程不識都是名將。但匈奴害怕李廣的計謀戰略,士兵們大都願意跟隨李廣,而嫌程不識太嚴厲。程不識在漢景帝的時候,因為多次直言進諫,被任命為太中大夫。他為人清廉,嚴謹守法。

“原文”

後漢以馬邑城誘單於,使大軍伏馬邑旁穀。而廣為驍騎將軍,領屬護軍將軍。是時單於覺之,去,漢軍皆無功。其後四歲,廣以衛尉為將軍,出雁門擊匈奴。匈奴兵多,破敗廣軍,生得廣。單於素聞廣賢,令曰:“得李廣必生致之。”胡騎得廣,廣時傷病,置廣兩馬間,絡而盛臥廣。行十餘裏,廣詳死,睨其旁有一胡兒騎善馬,廣暫騰而上胡兒馬,因推墮兒,取其弓,鞭馬南馳數十裏,複得其餘軍,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騎數百追之,廣行取胡兒弓,射殺追騎,以故得脫。於是至漢,漢下廣吏。吏當廣所失亡多,為虜所生得,當斬,贖為庶人。

“譯文”

後來,漢朝用馬邑城來引誘單於,派大軍埋伏在馬邑附近的山穀裏,任命李廣為驍騎將軍,由護軍將軍韓安國統領。當時,單於識破了漢的誘兵之計,就逃走了。所以漢軍都沒有戰功。四年以後,李廣從衛尉調任為將軍,率領軍隊出雁門關討伐匈奴。匈奴兵多,李廣兵敗被俘。單於早就聽說李廣是不可多得的將才,因此下令說:“一定要活捉李廣回來。”匈奴騎兵捉了李廣,當時李廣受了傷。匈奴兵就把李廣放在兩匹馬中間,讓他躺在用繩子結成的網裏。走了十多裏,李廣裝死,斜眼瞧見他旁邊一個匈奴少年騎著一匹好馬,李廣突然縱身一躍,跨上匈奴少年的馬,順勢把匈奴少年推下馬去,搶了他的弓箭,他快馬加鞭,跑出幾十裏,又遇到他的殘餘部隊,就率領著他們進入邊塞。匈奴發動好幾百名騎兵追捕李廣。李廣邊跑邊拿起匈奴少年的弓箭,射殺追趕他的匈奴騎兵,這樣才得以逃脫。等李廣回到京師長安,漢朝廷把李廣交付刑部審訊,長官認為李廣損失、傷亡士兵太多,他本人又曾被匈奴俘虜,應當斬首。李廣用錢贖了罪,被貶為平民。

“原文”

頃之,家居數歲。廣家與故潁陰侯孫屏野居藍田南山中射獵。嚐夜從一騎出,從人田間飲。還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嗬止廣。廣騎曰:“故李將軍。”尉曰:“今將軍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廣宿亭下。居無何,匈奴入殺遼西太守,敗韓將軍,後韓將軍徙右北平。於是天子乃召拜廣為右北平太守。廣即請霸陵尉與俱,至軍而斬之。廣居右北平,匈奴聞之,號曰“漢之飛將軍”,避之,數歲不敢入右北平。

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因複更射之,終不能複入石矣。廣所居郡聞有虎,嚐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騰傷廣,廣亦竟射殺之。

“譯文”

轉眼之間,李廣閑居在家待了幾年,他家和前任潁陰侯灌嬰的孫子灌強,一起隱居田野,在藍田南山中打獵。一天晚上,李廣帶了一個隨從外出,跟別人在鄉間一起喝酒。回家時路過霸陵亭,霸陵縣尉喝醉了,大聲喝斥,禁止李廣通行,李廣的隨從說:“這是前任李將軍。”縣尉說:“就是現任將軍也不行,何況是前任將軍呢!”於是扣留李廣,讓李廣住在驛亭裏。過了不久,匈奴入侵,殺了遼西太守,打敗了韓將軍,韓將軍後來調到右北平。於是皇上就召見李廣,任命他為右北平太守。李廣隨即請求準許霸陵縣尉同他一道赴伍。到了軍中,就把縣尉殺了。李廣鎮守右北平,匈奴知道了,稱他為“漢朝的飛將軍”。都躲開他,好幾年不敢入侵右北平。

李廣出去打獵,看到草叢中一塊石頭,以為是老虎,一箭射去,射中石頭,把整個箭頭都射到石頭裏了。走近一看,原來是塊石頭。接著又連射幾箭,可怎麽也射不進石頭裏去了。李廣所在的郡聽說有老虎出現,就親自去射殺。等到駐守右北平,有一次射殺老虎時,老虎跳起來,撲傷了李廣,但李廣最終還是射死了老虎。

“原文”

廣廉,得賞賜輒分其麾下,飲食與士共之。終廣之身,為二千石四十餘年,家無餘財,終不言家產事。廣為人長,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雖其子孫他人學者,莫能及廣。廣訥口少言,與人居則畫地為軍陳,射闊狹以飲。專以射為戲,竟死。廣之將兵,乏絕之處,見水,士卒不盡飲,廣不近水。士卒不盡食,廣不嚐食。寬緩不苛,士以此愛樂為用。其射,見敵急,非在數十步之內,度不中不發,發即應弦而倒。用此,其將兵數困辱,其射猛獸亦為所傷雲。

“譯文”

李廣為人清廉,隻要一得到朝廷賞賜,立刻就分賞給他的部下,和士兵一起吃喝。李廣這一輩子,做年俸兩千石的官做了四十多年,家裏沒有多餘的財物,始終不談購置家產的事。李廣身材高大,手臂像猿猴一樣又長又靈活。他善於射箭,也是一種天賦,即使他的子孫和別人都跟他學習射箭技術,但都比不上李廣。李廣口才笨拙,平常很少說話。和人在一起時,就在地上指兵劃陣,和別人比射箭,輸了的罰喝酒。專門拿射箭做消遣,一直到死都是這樣。李廣帶領的軍隊,趕上缺水斷糧,找到了水,有一個士兵沒喝到,李廣就滴水不沾,有一個士兵沒吃著,李廣就滴米不進。對待士兵十分寬厚,從不苛求士兵,所以士兵都愛戴他,樂意為他效命。他射箭,看見敵人逼近,如果不是在幾十步之內,沒把握就不射。隻要他一放箭,弓弦一響敵人就應聲倒斃。所以他帶兵出征,多次受到敵人的圍困和侮辱。他射猛獸也常常被猛獸撲傷。

“原文”

居頃之,石建卒,於是上召廣代建為郎中令。元朔六年,廣複為後將軍,從大將軍軍出定襄擊匈奴。諸將多中首虜率,以功為侯者,而廣軍無功。後二歲,廣以郎中令將四千騎出右北平,博望侯張騫將萬騎與廣俱,異道。行可數百裏,匈奴左賢王將四萬騎圍廣,廣軍士皆恐,廣乃使其子敢往馳之。敢獨與數十騎馳,直貫胡騎,出其左右而還,告廣曰:“胡虜易與耳。”軍士乃安。廣為圜陳外向,胡急擊之,矢下如雨。漢兵死者過半,漢矢且盡。廣乃令士持滿毋發,而廣身自以大黃射其裨將,殺數人,胡虜益解。會日暮,吏士皆無人色,而廣意氣自如,益治軍。軍中自是服其勇也。明日,複力戰,而博望侯軍亦至,匈奴軍乃解去。漢軍罷,弗能追。是時廣軍幾沒,罷歸。漢法,博望侯留遲後期,當死,贖為庶人。廣軍功自如,無賞。

“譯文”

沒過多久,郎中令石建死。於是皇上召見李廣,讓他接替石建做郎中令。元朔六年,李廣被任命為後將軍,跟大將軍衛青一起,從定襄出兵征伐匈奴。和李廣一起出征的將領們,大多數因為斬殺敵人的首級多,按照軍中的律令,因軍功封了侯。隻有李廣的部隊徒勞無功。三年以後,李廣以郎中令的身份率領四千騎兵從右北平出發,博望侯張騫也帶領一萬名騎兵,和李廣一起出征。兩支軍隊兵分兩路。剛走出幾百裏路,匈奴左賢王帶領了四萬名騎兵將李廣包圍。李廣的士兵都非常害怕,李廣就派他的兒子李敢帶騎兵快速突圍。李敢一個人帶了幾十名騎兵前去,直穿匈奴的包圍圈,從他們左右兩翼突圍,回來報告李廣說:“匈奴兵很容易對付。”軍中士兵這才安下心來。李廣命令所有士兵圍成一個大圈,大家都麵向外。匈奴兵加緊攻擊,箭如雨下。漢兵死傷大半,箭眼看就射完了。李廣就命令士兵把弓拉滿,不要射。他親自拿著大黃弩弓,射死了好幾個匈奴的副將,匈奴兵才漸漸減少進攻。這時,剛好天色已晚,官兵都嚇得麵無人色,但李廣的神態自若,十分鎮定地指揮軍隊。軍中官兵從此都非常欽佩他的勇敢。第二天,又繼續奮力作戰。這時博望侯張騫的軍隊也到了,於是匈奴撤走包圍李廣的部隊。漢軍都很疲憊,所以沒法追擊。這時,李廣幾乎全軍覆沒。收兵回朝,根據漢朝法令,博望侯張騫耽誤了行程,誤了軍期,應當處死。張騫用錢贖了死罪,被貶為平民。李廣功過相抵,沒有賞賜。

“原文”

初,廣之從弟李蔡與廣俱事孝文帝。景帝時,蔡積功勞至二千石。孝武帝時,至代相。以元朔五年為輕車將軍,從大將軍擊右賢王,有功中率,封為樂安侯。元狩二年中,代公孫弘為丞相。蔡為人在下中,名聲出廣下甚遠,然廣不得爵邑,官不過九卿,而蔡為列侯,位至三公。諸廣之軍吏及士卒或取封侯。廣嚐與望氣王朔燕語,曰:“自漢擊匈奴而廣未嚐不在其中,而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擊胡軍功取侯者數十人,而廣不為後人,然無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豈吾相不當侯邪?且固命也?”朔曰:“將軍自念,豈嚐有所恨乎?”廣曰:“吾嚐為隴西守,羌嚐反,吾誘而降,降者八百餘人,吾詐而同日殺之。至今大恨獨此耳。”朔曰:“禍莫大於殺已降,此乃將軍所以不得侯者也。”

“譯文”

當初,李廣的堂弟李蔡和李廣一起侍奉漢文帝,景帝時,李蔡累積功勞,已經做了二千石級的官。武帝當政的時候,他竟做了代國丞相。元朔五年被任命為輕車將軍,因為跟隨大將軍衛青攻打匈奴右賢王有功,按軍中的律令,被封為樂安侯。元狩二年中,他取代公孫弘作了丞相。李蔡人品不好,名聲遠遠比不上李廣。但李廣沒有得到爵位和封邑,官職沒超過九卿。而李蔡卻被封為列侯,官職達到三公。李廣部下的那些軍官和士兵們,也有被封侯的。李廣曾經和星象家王朔閑談說:“自從漢朝攻打匈奴以來,我李廣沒有一次不參戰。我的部將中,校尉以下的軍官,他們的才能不及中等,但是由於攻打匈奴有功而被封侯的,有幾十人。我李廣的才能並不比別人差,可是竟沒一點兒能被封侯的軍功。這是為什麽呢?難道是我的命裏不應該封侯!還是命裏注定的呢?”王朔說:“將軍自己回想一下,難道沒做過什麽對不起自己良心,抱恨終生的事嗎:”李廣說:“我曾經做過隴西太守,羌族反叛,我引誘他們投降。但那投降的八百多個羌人,我設計在一天之中把他們都殺了。直到現在,最大遺憾,就隻有這一件事。”王朔說:“沒有比殺死已經投降的人更嚴重的罪過了,這就是將軍所以不能封侯的原因呀!”

“原文”

後二歲,大將軍、驃騎將軍大出擊匈奴,廣數自請行。天子以為老,弗許;良久乃許之,以為前將軍。是歲,元狩四年也。

廣既從大將軍青擊匈奴,既出塞,青捕虜知單於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廣並於右將軍軍,出東道。東道少回遠,而大軍行水草少,其勢不屯行。廣自請曰:“臣部為前將軍,今大將軍乃徙令臣出東道,且臣結發而與匈奴戰,今乃一得當單於,臣願居前,先死單於。”大將軍青亦陰受上誡,以為李廣老,數奇,毋令當單於,恐不得所欲。而是時公孫敖新失侯,為中將軍從大將軍,大將軍亦欲使敖與俱當單於,故徙前將軍廣。廣時知之,固自辭於大將軍。大將軍不聽,令長史封書與廣之莫府,曰:“急詣部,如書。”廣不謝大將軍而起行,意甚慍怒而就部,引兵與右將軍食其合軍出東道。軍亡導,或失道,後大將軍。大將軍與單於接戰,單於遁走,弗能得而還。南絕幕,遇前將軍、右將軍。廣已見大將軍,還入軍。大將軍使長史持醪遺廣,因問廣、食其失道狀,青欲上書報天子軍曲折。廣未對,大將軍使長史急責廣之幕府對簿。廣曰:“諸校尉無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

“譯文”

二年以後,大將軍衛青和驃騎將軍霍去病率軍大舉征討匈奴。李廣多次請求讓自己隨行,皇上認為他年紀太大,沒答應。過了很久,才準許他隨行出征,任命他為前將軍。這一年,是元狩四年。

李廣隨著大將軍衛青出征攻打匈奴,出了邊塞,衛青捉了一匈奴兵,得知單於住的地方,他就自己率領精銳部隊去追趕單於,卻命令李廣和右將軍各自率領自己的部隊聯手從東路出擊。東路稍微有些遠,而且水源、草料又稀少,這種情況下,大軍既不能屯兵不動,又不能並隊行進。李廣向衛青請求說:“我是前將軍,現在大將軍卻讓我改從東路進軍。我從年輕時就開始和匈奴作戰,直到今天,才得到一次和單於對敵的機會,我願意擔任前鋒,先同單於決一死戰。”大將軍衛青曾暗中被皇上告誡,李廣年齡太大,命運又不好,不要讓他和單於作戰。否則,恐怕達不到到預期的目的。而這時公孫敖剛剛失掉了侯爵,他擔任中將軍,跟隨著大將軍出征。大將軍想要讓公孫敖和他一起和單於對陣,所以調開前將軍李廣。李廣當時也知道內情,所以堅決不同意。大將軍不聽,命令長史寫了一道公文,送到李廣的幕府,又說:“大將軍命你按照公文上的命令,趕快率兵到右將軍的部隊去。”李廣沒有向大將軍辭行,就動身出發。十分窩火,帶兵來到右將軍的營部,和右將軍趙食其的軍隊合並後,從東路出發。因為沒有向導,所以有時迷了路,落在大將軍後麵。大將軍和單於交戰,單於逃走了,隻好無功而返。大將軍向南方渡過了沙漠,才碰見將軍和右將軍。李廣見了大將軍以後,回到自己軍中。大將軍派長史給李廣送去酒食。順便問一下李廣、趙食其二人迷路的情況。衛青要上書皇上報告詳細的情況。李廣沒有回答,大將軍的長史急切地催促李廣的幕僚到大將軍那裏去受審。李廣說:“校尉們都沒有罪,是我自己迷了路,我現在親自去接受審訊。”

“原文”

至莫府,廣謂其麾下曰:“廣結發與匈奴大小七十餘戰,今幸從大將軍出接單於兵,而大將軍又徙廣部行回遠,而又迷失道,豈非天哉!且廣年六十餘矣,終不能複對刀筆之吏。”遂引刀自剄。廣軍士大夫一軍皆哭。百姓聞之,知與不知,無老壯,皆為垂涕。而右將軍獨下吏,當死,贖為庶人。

“譯文”

回到幕府,李廣對他的部下說:“我長大後就和匈奴作戰,經曆的大小戰鬥有七十多次。如今有幸能跟隨大將軍出征,又能直接和單於的軍隊對陣。但是大將軍卻把我的部隊調開,讓我走迂回遠路,偏偏又迷了路,這難道不是天意嗎?況且我已經六十多歲了,終究不能再受那些刀筆吏的侮辱了!”於是拔刀自殺,李廣部下的將士們全都哭了。百姓聽到李廣自殺的消息,無論是認識他的還是不認識他的,不論年老的還是年幼的,無不為之落淚。因此隻有右將軍趙食其一個被移送給法官處理,判處死刑,趙食其用錢贖罪,降為平民。

“原文”

廣子三人,曰當戶、椒、敢,為郎。天子與韓嫣戲,嫣少不遜,當戶擊嫣,嫣走。於是天子以為勇。當戶早死,拜椒為代郡太守,皆先廣死。當戶有遺腹子名陵。廣死軍時,敢從驃騎將軍。廣死明年,李蔡以丞相坐侵孝景園地,當下吏治,蔡亦自殺,不對獄,國除。李敢以校尉從驃騎將軍擊胡左賢王,力戰,奪左賢王鼓旗,斬首多,賜爵關內侯,食邑二百戶,代廣為郎中令。頃之,怨大將軍青之恨其父,乃擊傷大將軍,大將軍匿諱之。居無何,敢從上雍,至甘泉宮獵。驃騎將軍去病與青有親,射殺敢。去病時方貴幸,上諱雲鹿觸殺之。居歲餘,去病死。而敢有女為太子中人,愛幸。敢男禹有寵於太子,然好利,李氏陵遲衰微矣。

“譯文”

李廣有三個兒子,名叫李當戶、李椒、李敢,都是郎官。一次皇上和韓嫣做遊戲,韓嫣對天子稍微有點不禮貌,李當戶就要打韓嫣,韓嫣跑了。因此皇上認為他很勇敢。李當戶很早就去世了,皇上任命李椒為代郡太守,李當戶、李椒死的都比李廣早。李當戶有個遺腹子,名叫李陵。李廣在軍中自殺時,李敢正跟隨驃騎將軍。李廣死的第二年,李蔡身為丞相,卻侵奪了漢景帝陵園前空地,本該交給法吏查辦,李蔡卻自殺了,因為和獄吏對質,他的侯爵封邑被廢除。李敢任校尉,跟隨驃騎將軍攻打匈奴左賢王,他作戰勇敢,不遺餘力,奪得左賢王的戰鼓和官旗,斬殺了很多敵兵,武帝賜給他關內侯的爵位,食邑兩百戶,讓他接替李廣做郎中令。過了不久,李敢因為忌恨大將軍衛青使他父親含恨而死,所以把大將軍打傷了。大將軍隱瞞了這件事。沒有多久,李敢跟隨皇上到雍縣的甘泉宮打獵。驃騎將軍霍去病和衛青是至親,把李敢射死了。霍去病當時正顯貴受皇上寵信,所以皇上就隱瞞真相,說李敢是被鹿撞死的。一年多後,霍去病也死了。李敢有個女兒,是太子的侍妾,受到太子寵愛。李敢的兒子李禹,受到太子的寵幸,但他貪得無厭。李氏家族的聲望也就逐漸衰落了。

“原文”

李陵既壯,選為建章監,監諸騎。善射,愛士卒。天子以為李氏世將,而使將八百騎。嚐深入匈奴二千餘裏,過居延視地形,無所見虜而還。拜為騎都尉,將丹陽楚人五千人,教射酒泉、張掖以屯衛胡。

“譯文”

李陵壯年以後,根據自己的才能被提拔為建章監,監管各部騎兵。他擅長射箭,愛護手下士兵。皇上認為李家世代為將,因此讓李陵率領八百名騎兵。李陵曾經帶兵深入匈奴地域兩千多裏,過了居延海,視察地形,沒有遇見了敵人就回來了。後來又被任命為騎都尉,統領丹陽境內楚兵五千人,在酒泉、張掖一帶教楚兵射箭,以防備匈奴。

“原文”

數歲,天漢二年秋,貳師將軍李廣利將三萬騎擊匈奴右賢王於祁連天山,而使陵將其射士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可千餘裏,欲以分匈奴兵,毋令專走貳師也。陵既至期還,而單於以兵八萬圍擊陵軍。陵軍五千人,兵矢既盡,士死者過半,而所殺傷匈奴亦萬餘人。且引且戰,連鬥八日,還,未到居延百餘裏,匈奴遮狹絕道,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虜急擊,招降陵。陵曰:“無麵目報陛下。”遂降匈奴。其兵盡沒,餘亡散得歸漢者四百餘人。

“譯文”

幾年後,正是天漢二年秋天,貳師將軍李廣利帶領三萬騎兵,在祁連天山攻打匈奴右賢王。派李陵帶領步兵、射手五千人跟隨李廣利出征,從居延海出發,去了大約有一千裏,想以此來分散匈奴的兵力,不要讓匈奴兵集中攻擊貳師將軍,李陵到了約定的時期要回兵,途中被單於用八萬士兵包圍。李陵的五千名士兵,箭射光了,戰死大半,但是他們也殺死、殺傷匈奴兵一萬多人。他們邊打邊撤,連續奮戰了八天,回到離居延一百多裏的地方,匈奴兵攔住狹窄的山穀,截斷了他們的歸路。李陵缺乏糧食,而救兵又遲遲不到。敵人一麵加緊攻擊,一麵勸李陵投降。李陵說:“我沒有臉再回去見皇上了!”於是就投降了匈奴。他的軍隊幾乎全部覆沒,隻有四百多人逃回漢朝。

“原文”

單於既得陵,素聞其家聲,及戰又壯,乃以其女妻陵而貴之。漢聞,族陵母妻子。自是之後,李氏名敗,而隴西之士居門下者皆用為恥焉。

“譯文”

單於得到李陵,平常就聽到他家的名聲,又看到他臨戰勇敢,於是單於就把他的女兒嫁給李陵,使他有尊貴的地位。漢朝得知此事,就把李陵的母親、妻子、兒子都殺了。從此以後,李家的聲名敗壞,隴西一帶的士人,曾在李氏門下做過賓客的,都為這件事感到恥辱。

“原文”

太史公曰:《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李將軍之謂也?

餘睹李將軍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於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諭大也。

“譯文”

太史公說:《論語》上說:“做大官的人,本身行為端正,即使不下命令,人們也遵照奉行,如果本身胡作非為,行為不檢,即使下命令,人們也不會聽從他。”這是在說李將軍吧?

我看到的李將軍,誠懇質樸,就像個鄉下人,不善言辭。在他死的那天,天下無論認識他的或不認識他的,都為他的死感到難過。他那忠實的品行,真能感動那些士大夫嗎。俗語說:“桃樹、李樹不會自我吹噓,樹下卻被人們踩出了一條路!”這話雖淺,但卻蘊含了一個大道理。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