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二節 廉頗藺相如列傳

  “原文”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取陽晉,拜為上卿,以勇氣聞於諸侯。藺相如者,趙人也,為趙宦者令繆賢舍人。

“譯文”

廉頗,是趙國的名將。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以大將軍的身份率兵攻打齊國,打了個大勝仗,攻占了陽晉城,被晉升為上卿,因驍勇善戰在各諸侯國聲名遠揚。藺相如,趙國人。他是趙國宦官頭頭繆賢的門客。

“原文”

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願以十五城請易璧。趙王與大將軍廉頗諸大臣謀: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宦者令繆賢曰:“臣舍人藺相如可使。”王問:“何以知之?”對曰:“臣嚐有罪,竊計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語曰:‘臣嚐從大王與燕王會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願結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謂臣曰:‘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於趙王,故燕王欲結於君。今君乃亡趙走燕,燕畏趙,其勢必不敢留君,而束君歸趙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質請罪,則幸得脫矣。’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臣竊以為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於是王召見,問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強而趙弱,不可不許。”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柰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曲在趙。趙予璧而秦不予趙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王曰:“誰可使者?”相如曰:“王必無人,臣願奉璧往使。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趙王於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譯文”

趙惠文王執政時,得到楚國和氏璧。秦昭王聽說此事,就派人送信給趙王,說願意用十五座城邑交換和氏璧。於是趙王和大將軍廉頗以及眾大臣商議:倘若把和氏璧給秦國,秦國未必肯把十五座秦城給趙,趙隻能吃這個眼前虧;要是不給吧,又怕秦國大軍的進攻,給與不給,一時很難定奪。想尋訪一個能去秦答複秦國的使者,也未找到。宦官長繆賢說:“可以派臣的門客藺相如去。”王說:“你怎知他能勝任?”繆賢回答說:“臣下曾經犯了罪,私下想逃亡到燕國去,而臣的那門客藺相如勸止臣,他說:‘您怎麽知道燕王會接受您呢?’臣就告訴他說:臣曾經跟隨大王在國境上同燕王會晤過,燕王私下握著臣的手說:‘我願意結交您這個朋友。’所以我認為燕王會收容臣,才決定去燕國。藺相如聽了以後,對臣說:‘那個時候趙國強大,燕國弱小,而您過去一直深受趙王的寵幸,所以燕王才誠心討好您;而今您因負罪而離開趙國逃到燕國,燕國本來就懼怕趙國,以此看來,燕王一定不敢收留庇護您的,不但如此,他還可能活捉了您,再遣送您回來呢。所以依我看,您不如袒露上身背上鍘刀去向君王請罪,說不定君王會免了你的罪。’臣聽了他的勸告,陛下果然赦免了臣的罪。臣私下想,他實在是一個勇士,足智多謀,應當能完成出使秦國的使命。”於是趙王召見藺相如,問他道:“秦王提出用十五座城邑換我的和氏璧,可不可以給他呢?”相如回答說:“秦國強而趙國弱,不答應是不行的。”趙王說:“假使他拿去了我的璧,卻不給我城邑,怎麽辦?”相如說:“秦國要求用城換璧,如果趙國不答應,錯在趙國。趙國交出了璧而秦國不給趙國城邑的話,錯就在秦國了。權衡這兩種結果,寧可答應秦國讓它擔負不交出土地的罪名。”王說:“可以派誰去出使秦國呢?”相如說:“陛下如果還沒有適當的人選,臣願意帶著和氏璧到秦國去。如果秦國肯把十五座城劃給趙國,則把璧玉留給秦國;如果趙國得不到那十五座城的話,臣負責把和氏璧完整的帶回來。”於是趙王就派遣相如帶著和氏璧,向西出使秦國。

“原文”

秦王坐章台見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萬歲。相如視秦王無意償趙城,乃前曰:“璧有瑕,請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上衝冠,謂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發書至趙王,趙王悉召群臣議,皆曰‘秦貪,負其強,以空言求璧,償城恐不可得’。議不欲予秦璧。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

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驩,不可。於是趙王乃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書於庭。何者?

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見臣列觀,禮節甚倨;得璧,傳之美人,以戲弄臣。臣觀大王無意償趙王城邑,故臣複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頭今與璧俱碎於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擊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固請,召有司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相如度秦王特以詐詳為予趙城,實不可得,乃謂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趙王恐,不敢不獻。趙王送璧時,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齋戒五日,設九賓於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終不可強奪,遂許齋五日,舍相如廣成傳。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乃使其從者衣褐,懷其璧,從徑道亡,歸璧於趙。

“譯文”

秦王坐在章台接見藺相如,相如雙手捧著和氏璧畢恭畢敬地把它交到秦王手上。秦王極為高興,把璧交給在身邊侍奉他的美人以及臣子們傳看,他們同聲歡呼萬歲。相如看出秦王並沒有交出十五座城的誠意,於是走上前去,對秦王說:“這璧上有瑕疵,請讓我指給大王看。”秦王又把璧交回藺相如手中,藺相如抓緊和氏璧,退後幾步,靠在一根柱子上,怒發衝冠、聲色俱厲地對秦王說:“大王為了得到這塊璧,派人送信給趙王,趙王為此專門召集全國文武大臣商議此事,大家都說:‘秦王不但貪婪而且仗著自己實力雄厚,想用空話騙取和氏璧,所謂十五座城邑恐怕是得不到的。’所以決定不給你這璧。而我則以為,一般平民來往,尚且誠實守信,何況是大國之間使節的往來呢?

更何況僅僅為了一塊璧玉得罪偌大的秦國,實在不可取。因此趙王才齋戒了五天,派我帶著璧來到大殿上拜呈國書。他為什麽這樣做?

無非是尊重你們大國的威嚴,以示敬重。可是今天我來到貴國,大王您隻是在普通的宮殿裏接見我,並且傲慢無禮;拿到了璧,又傳遞給美人欣賞,這是在有意戲弄我!

我看得出大王您並無割地的誠意,所以我才又拿回了璧,大王要是把我逼急了,我就和璧同時撞死在柱下。”藺相如高舉手中璧,兩眼斜斜地盯著柱子,擺出一副要和璧同歸於盡的架式。秦王怕他真的撞碎了璧,就立刻連聲道歉,再三請求他別撞壞了和氏璧,一麵命令那主事的官吏,按著地圖,指指點點地說:就由這兒起,往那裏的十五座城劃給趙國。相如看在眼中,心裏明白秦王隻是假裝要把城給趙國,並不會真給,實際上,趙國是得不到那片土地的。於是就對秦王說:“和氏璧,是天下聞名的瑰寶。趙王迫於形勢,不得不接受您的條件。他送我啟程之時,先齋戒了五天,那麽,大王您也應當齋戒五天,在大殿之上設隆重的九賓大典接見我,我才敢獻上這塊璧。”秦王忖想,總不能強取那璧,也就答應齋戒五天,把藺相如安排在廣成傳舍。相如暗想,秦王雖然是答應他齋戒,一定還是不肯割城給趙國,所以他就讓他的隨從喬裝改扮,穿著破舊的衣裳,懷裏揣著和氏璧,抄小路,送璧回趙國。

“原文”

秦王齋五日後,乃設九賓禮於廷,引趙使者藺相如。相如至,謂秦王曰:“秦自穆公以來二十餘君,未嚐有堅明約束者也。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且秦強而趙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趙,趙立奉璧來。今以秦之強而先割十五都予趙,趙豈敢留璧而得罪於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當誅,臣請就湯鑊,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秦王與群臣相視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殺相如,終不能得璧也,而絕秦趙之驩,不如因而厚遇之,使歸趙,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

相如既歸,趙王以為賢大夫,使不辱於諸侯,拜相如為上大夫。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

“譯文”

秦王齋戒了五天,於是在朝廷中置辦了九賓大禮,派人去請趙國的使者藺相如。相如到了大殿,對秦王說:“秦國自穆公以來的二十多個國君,還沒有過如實遵守盟約的君主。我實在是怕受您的欺騙而辜負趙王的重托,因此已經令人帶著和氏璧從小路回趙國了。不過,秦強趙弱,大王您隻要派一個使者去趙國,趙王馬上就派人把和氏璧送來了。現在,憑借秦國雄厚的實力,如果真的能先割讓十五座城給趙國,趙國難道敢為了保留一塊璧玉而得罪大王您嗎?我知道欺騙您的話,必須接受烹刑,就請大王您給我用刑吧!隻是剛才的話,還請大王和您的大臣們好好斟酌斟酌。”秦王和他左右的臣子們麵麵相覷,口中發出驚呼之聲。左右隨從欲把相如押下去,秦王阻止道:“如今即使殺了相如,終究也得不到和氏璧了,殺他隻能破壞秦趙兩國的友好關係,不如優厚地款待他,放回趙國,趙王再怎樣也不會為了一塊和氏璧而欺騙我們吧?”最後還是按禮接見了相如,待典禮結束,又送他回國去。

待相如回到趙國後,趙王認為相如是位出使友邦而不辱使命的賢大夫,就拜他為上大夫,秦國並沒有割城給趙國,趙國也沒把和氏璧給秦國。

“原文”

其後秦伐趙,拔石城。明年,複攻趙,殺二萬人。

秦王使使者告趙王,欲與王為好會於西河外澠池。趙王畏秦,欲毋行。廉頗、藺相如計曰:“王不行,示趙弱且怯也。”趙王遂行,相如從。廉頗送至境,與王訣曰:“王行,度道裏會遇之禮畢,還,不過三十日。三十日不還,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王許之,遂與秦王會澠池。秦王飲酒酣,曰:“寡人竊聞趙王好音,請奏瑟。”趙王鼓瑟。秦禦史前書曰:“某年月日,秦王與趙王會飲,令趙王鼓瑟。”藺相如前曰:“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秦聲,請奏盆缻秦王,以相娛樂。”秦王怒,不許。於是相如前進缻,因跪請秦王。秦王不肯擊缻。相如曰:“五步之內,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張目叱之,左右皆靡。於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缻。相如顧召趙禦史書曰:“某年月日,秦王為趙王擊缻。”秦之群臣曰:“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藺相如亦曰:“請以秦之鹹陽為趙王壽。”秦王竟酒,終不能加勝於趙。趙亦盛設兵以待秦,秦不敢動。

“譯文”

沒過多久,秦國攻打趙國,攻占了石城。第二年,又發兵攻趙,殺死了兩萬人。

秦王遣使者和趙王說,他打算和趙國講和,並在西河之南的澠池舉行會盟。趙王害怕秦國,不敢去。廉頗和藺相如商議說:“君王如果不去赴約,就顯得趙國國勢薄弱、國君膽小怕事。”於是趙王隻好答應去澠池赴約,相如隨行。廉頗遠送到國境之上,拜別趙王時說:“陛下,您這一去,赴會加上來回的行程總共不會超過三十天,如果滿了三十天您還不回來,請允許我們立太子為王,以免秦把您當人質要挾我們。”趙王答應了。於是到澠池和秦王見麵,酒過三巡,秦王喝到酣暢處,說:“寡人曾聽人說趙王喜好音樂,請您為我們彈首曲子吧!”趙王就彈了瑟。秦國的史官走上前來,在史冊上記錄說:“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趙王一起飲酒,趙王為秦王彈瑟。”藺相如走上前去,說道:“趙王私下曾經聽人說秦王擅長秦國音樂,現在我給大王您捧上瓦缻,請大王表演一段,咱們互相樂嗬樂嗬。”秦王很生氣,不肯表演。於是相如再走上前,捧著瓦缻,跪下去相請,秦王仍然不肯敲缻。相如說:“五步之內,我的頸血能濺到大王您身上!”秦王身邊的隨從舉刀要殺相如,相如瞪眼怒喝一聲,驚得他們個個閃避退後。於是秦王很不情願地敲了一下缻。相如回頭召請趙國的史官,寫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為趙王敲缻。”秦國的群臣說:“請趙國用十五座城給秦王作壽禮。”藺相如也說:“請秦國獻上鹹陽城,給趙王作壽禮。”直到酒會結束,秦王始終沒占上風。加上趙國戒備森嚴,秦國不敢輕舉妄動。

“原文”

既罷歸國,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廉頗曰:“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之大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相如聞,不肯與會。相如每朝時,常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已而相如出,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於是舍人相與諫曰:“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今君與廉頗同列,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恐懼殊甚,且庸人尚羞之,況於將相乎!臣等不肖,請辭去。”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共鬥,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卒相與驩,為刎頸之交。

是歲,廉頗東攻齊,破其一軍。居二年,廉頗複伐齊幾,拔之。後三年,廉頗攻魏之防陵、安陽,拔之。後四年,藺相如將而攻齊,至平邑而罷。其明年,趙奢破秦軍閼與下。

“譯文”

澠池會晤結束後,趙王回到趙國,趙王認為這次澠池之會相如的功勞最大,拜相如為上卿,官位在廉頗之上。廉頗說:“我身為趙國的將軍,為趙國開疆保土,而藺相如呢,隻不過耍耍嘴皮子,立了一點點功,居然官當得比我還大,而且相如原來是下等人,我感到羞辱,我無法容忍地位比他低!”因此,公然揚言說:“我碰到藺相如,一定要侮辱他一頓!”相如聽說了,就經常躲著廉頗。每當朝會的時候,他總是托病不上朝,避免和廉頗爭地位高低。有一次,相如外出,遠遠的望見了廉頗,相如趕緊調轉車頭躲避。於是他的一些門客聯名進言說:“我們之所以拋妻舍子的投靠您,隻不過是仰慕您的崇高道義,如今,您和廉頗同朝為官,廉將軍公開惡言惡語地詆毀您,而您竟嚇得這般畏懼不敢露臉,未免過分的膽小怕事了,這種事連尋常人也覺得恥辱,何況位居將相的你呢!我們沒有才德,讓我們告辭吧!”藺相如急忙挽留,說:“依諸位看,廉將軍能比那秦王強嗎?”“當然比不上秦王了。”眾人異口同聲的說。“以秦王的權威,我尚且敢在大庭廣眾嗬斥他、羞辱他的大臣們。我藺相如即使不中用,難道就隻怕廉將軍嗎?但是我每一想到強秦之所以不敢輕易攻打我們趙國,還不是因為廉將軍和我同時在朝為官。如果我們兩個人互鬥意氣,就會如兩虎相爭鬥一般,勢必不能同時存在;我之所以讓著他,無非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頭,把個人恩怨擱在後麵罷了。”這事被廉頗聽到後,就袒露著上身,背上荊條,由賓客陪著來到相如家裏謝罪。他說:“我是個卑賤淺陋的人,沒想到先生您的胸襟如此寬大。”兩人最終結為至交,成了生死與共的朋友。

這一年,廉頗向東進攻消滅了齊國的一支部隊。過了兩年,廉頗再度東攻齊國幾邑,一舉攻克。過了三年以後,廉頗去攻打魏國的防陵和安陽,都被攻克了。四年之後,藺相如率軍攻打齊國,一直打到平邑才罷手。第二年,趙奢在閼與城下打敗了秦軍。

“原文”

趙奢者,趙之田部吏也。收租稅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殺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將殺奢。奢因說曰:“君於趙為貴公子,今縱君家而不奉公則法削,法削則國弱,國弱則諸侯加兵,諸侯加兵,是無趙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貴,奉公如法則上下平,上下平則國強,國強則趙固,而君為貴戚,豈輕於天下邪?”平原君以為賢,言之於王。王用之治國賦,國賦大平,民富而府庫實。

秦伐韓,軍於閼與。王召廉頗而問曰:“可救不?”對曰:“道遠險狹,難救。”又召樂乘而問焉,樂乘對如廉頗言。又召問趙奢,奢對曰:“其道遠險狹,譬之猶兩鼠鬥於穴中,將勇者勝。”王乃令趙奢將,救之。

“譯文”

趙奢,是趙國的一個田部吏,擔任征收田租的職務。但是平原君的家人不肯照規定繳納,趙奢依法處罰,殺了平原君家九個主事的人。平原君大怒,準備殺趙奢以示報複。趙奢趁勢勸平原君說:“您是趙國的貴公子,今縱容家臣不守國法,國家法令尊嚴就會受損,法令受損,國勢會因而削弱,國勢衰弱,必然會受到諸侯的進攻,諸侯進兵侵犯,趙國的危亡可就在旦夕之間了,到時候,您如何再安享這種富豪的生活呢?相反,在您富貴之家帶頭奉公守法,則全國上下就會依法守規矩,國家就會富強,國家富強了,趙國的統治自然穩固,而您貴為國戚,還怕被天下人輕視嗎?”平原君認為趙奢是一位有遠見的賢者,就把他推薦給趙王。趙王讓他負責管理全國的賦稅。果然賦稅均平,百姓富足,國庫充盈。

秦國攻打韓國,軍隊駐紮在閼與,趙王召請廉頗問道:“能不能去救閼與呢?”廉頗回答說:“由邯鄲到閼與,路程既遙遠又險要,援救相當困難。”趙王又召樂乘來問這件事,他回答的和廉頗的一樣。趙王又去召了趙奢來問,趙奢回答說:“這段路是很險阻綿長,要去援救,就如同這兩老鼠在洞中打鬥,勇者必勝。”趙王決定派趙奢率兵救援閼與。

“原文”

兵去邯鄲三十裏,而令軍中曰:“有以軍事諫者死。”秦軍軍武安西,秦軍鼓噪勒兵,武安屋瓦盡振。軍中侯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趙奢立斬之。堅壁,留二十八日不行,複益增壘。秦間來入,趙奢善食而遣之。間以報秦將,秦將大喜曰:“夫去國三十裏而軍不行,乃增壘,閼與非趙地也。”趙奢既已遣秦間,乃卷甲而趨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閼與五十裏而軍。軍壘成,秦人聞之,悉甲而至。軍士許曆請以軍事諫,趙奢曰:“內之。”許曆曰:“秦人不意趙師至此,其來氣盛,將軍必厚集其陣以待之。不然,必敗。”趙奢曰:“請受令。”許曆曰:“請就鈇質之誅。”趙奢曰:“胥後令邯鄲。”許曆複請諫,曰:“先據北山上者勝,後至者敗。”趙奢許諾,即發萬人趨之。秦兵後至,爭山不得上,趙奢縱兵擊之,大破秦軍。秦軍解而走,遂解閼與之圍而歸。

趙惠文王賜奢號為馬服君,以許曆為國尉。趙奢於是與廉頗、藺相如同位。

“譯文”

大軍到距邯鄲三十裏處,趙奢下令暫不進軍,並傳令軍中說:“誰敢以軍事進諫的,處死刑。”秦國的軍隊這時正在武安的西方紮營,他們擊鼓和軍隊操練的呐喊聲,使武安的屋瓦都震動了,一名偵探敵情的軍候,請求立刻派兵救武安,趙奢果然馬上就把軍侯殺了。他隻把壘塹築得非常堅固,停留了二十八天,不往前進軍,並且又增築防禦工事。秦國的奸細混入趙軍軍營,趙奢熱誠的以酒肉款待。飯後又送他離去,那探子回去把所見的這些情況報告了秦國的將軍,秦將大喜,說:“趙軍離都城三十裏就駐兵不前,反而忙於修築防禦工事,如此看來,閼與不再歸趙國所有了。”趙奢送走了秦國奸細後,立刻命令部下士卒卸去甲胄,人人穿著輕便的服裝尾隨著出發往閼與去。經過兩日一夜的急行軍,到達了目的地。他派一批弓箭好手在離閼與五十裏的地方紮營駐寨,營帳才搭好,秦軍得到消息,也全副武裝的傾巢而來,一個名叫許曆的軍士,請求陳說對敵之策,趙奢說:“請他進來。”許曆說:“秦軍料不到趙國的軍隊已經到了這裏,所以來勢凶猛,將軍一定要集中兵力,嚴陣以待,否則,是要吃敗仗的。”趙奢說:“我采納你的建議!”許曆說:“請依法殺我好了。”趙奢說:“等回到邯鄲再說。”許曆又要求進諫,他說:“能先占據北山的話就能取勝,後到的就要吃敗仗了。”趙奢認為可行,立刻派出一萬士兵先行占領北山,隨後秦軍也趕到了,兩軍激烈地爭奪山頭,秦軍由於晚了一步而無法攻占山頭,趙奢指揮兵士向秦軍展開猛烈的攻擊,大破秦軍,秦軍潰散而逃。閼與之圍終於解除了,趙奢的大軍凱旋歸朝。

趙惠文王封賜趙奢,封號馬服君,任許曆為國尉。從那以後,趙奢和廉頗、藺相如官階相等。

“原文”

後四年,趙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年,秦與趙兵相距長平,時趙奢已死,而藺相如病篤,趙使廉頗將攻秦,秦數敗趙軍,趙軍固壁不戰。秦數挑戰,廉頗不肯。趙王信秦之間。秦之間言曰:“秦之所惡,獨畏馬服君趙奢之子趙括為將耳。”趙王因以括為將,代廉頗。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膠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讀其父書傳,不知合變也。”趙王不聽,遂將之。

“譯文”

四年以後,趙惠文王去世,太子孝成王即位。趙孝成王七年,秦軍和趙軍在長平開戰,這時趙奢已經去世,藺相如也患了重病。趙王派廉頗率兵抵抗秦軍,秦軍屢次打敗趙軍,趙軍堅守營壘,不再出壘應戰,即使秦兵營前挑戰羞辱趙軍,廉頗依然置之不理。趙王聽信了秦國間諜的話,秦國的間諜說:“秦國最忌諱、最怕的,就是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擔任趙國的統帥。”趙王信以為真,任用趙括,替代廉頗的職務,藺相如說:“陛下僅憑虛名而任用趙括,這好像是用膠漆粘住弦柱然後才去彈瑟一樣的啊。趙括這個人,隻會紙上談兵,並不懂戰略上因時因勢而隨機應變。”趙王不聽,還是任用趙括為將。

“原文”

趙括自少時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嚐與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然不謂善。括母問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及括將行,其母上書言於王曰:“括不可使將。”王曰:“何以?”對曰:“始妾事其父,時為將,身所奉飯飲而進食者以十數,所友者以百數,大王及宗室所賞賜者盡以予軍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問家事。今括一旦為將,東向而朝,軍吏無敢仰視之者,王所賜金帛,歸藏於家,而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買之。王以為何如其父?父子異心,願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決矣。”括母因曰:“王終遣之,即有如不稱,妾得無隨坐乎?”王許諾。

趙括既代廉頗,悉更約束,易置軍吏。秦將白起聞之,縱奇兵,佯敗走,而絕其糧道,分斷其軍為二。士卒離心,四十餘日,軍餓,趙括出銳卒自搏戰,秦軍射殺趙括。括軍敗,數十萬之眾遂降秦,秦悉坑之。趙前後所亡凡四十五萬。明年,秦兵遂圍邯鄲,歲餘,幾不得脫。賴楚、魏諸侯來救,乃得解邯鄲之圍。趙王亦以括母先言,竟不誅也。

“譯文”

趙括自小熟讀兵法,縱談戰略,自以為天下最強,有一次與他父親討論用兵之道,趙奢也難不倒他,但是也不因此就承認他懂兵法。趙括的母親問其原因,趙奢說:“戰爭,是關係生死的大事,而他竟說得輕而易舉;將來趙國不用他為將倒也罷了,如果用了他,一定會使趙國慘敗。”等到趙括所率領的大軍將要出發的時候,趙括的母親上書給趙王,說:“趙括不宜擔任將軍。”“何以見得呢?”趙王問。趙括的母親回答說:“當初我嫁到趙家來的時候,趙括的父親正做大將軍,他尊敬、奉養的賢能之士有數十人之多,他結交的朋友,有數百人之多,國君及貴族所賞賜的財物,他全都分給士卒及謀臣們享用。從接受君命的那天起,不再過問家務,而專心籌劃軍機。而如今,趙括才當上將領,馬上就架子十足地朝東坐著接見屬下,使他們連抬頭來看看他都不敢。陛下賞賜的金玉幣帛,他都帶回家來收藏起來,並天天注意位置理想的田地房屋,能買的,都買下來。陛下看,他這種表現如何和他父親相比?父子兩人思想全然不同,請陛下千萬別派他去做統帥。”趙王說:“老夫人,別說了,我已經決定了。”所以趙括的母親接著說:“如果大王一定要用他,那麽日後兵敗之時,請不要牽連到我和族人!”趙王答應了她的請求。

趙括一接替了廉頗的職權,馬上全盤更改紀律及號令,更換了官吏。秦國大將白起得到情報,假裝戰敗退走,卻派出兩支奇兵由背後偷襲趙軍的輜重及補給路線,把趙國的軍隊截斷為兩部分。趙軍軍心不穩,經過四十幾天,趙軍糧草斷絕,趙括隻好選拔精銳部隊,親自率領著和秦軍展開肉搏戰,秦軍射死了趙括,趙軍潰敗,於是數十萬大軍隻好束手向秦軍投降,秦軍把他們全部活埋掉。這一次戰爭,趙國前後一共犧牲了四十五萬人,第二年,秦兵乘勢包圍了邯鄲城,持續了一年之久,幾乎被攻陷。靠著楚、魏等國的救援,邯鄲之困才告解除。趙王因為趙括的母親曾經請求在先,所以並沒有殺她。

“原文”

自邯鄲圍解五年,而燕用栗腹之謀,曰趙壯者盡於長平,其孤未壯。舉兵擊趙。趙使廉頗將,擊,大破燕軍於鄗,殺栗腹,遂圍燕。燕割五城請和,乃聽之。趙以尉文封廉頗為信平君,為假相國。

廉頗之免長平歸也,失勢之時,故客盡去。及複用為將,客又複至。廉頗曰:“客退矣!”客曰:“籲!君何見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勢,我則從君,君無勢則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居六年,趙使廉頗伐魏之繁陽,拔之。

“譯文”

五年以後,燕國采納宰相栗腹的建議,說趙國年壯力強的人全戰死在長平戰役中,國內兵力匱乏,可以發兵攻打它。於是舉兵攻趙,趙王用廉頗為將軍,迎擊燕軍,在鄗地把燕兵打得潰不成軍,並且殺掉了栗腹。乘勝進兵,圍攻燕國都城,燕國以割讓五座城給趙國來求和,於是趙國才答應退兵。趙王把尉文邑封給廉頗,封號信平君,又使廉頗代行相國的職權。

當廉頗由長平免去將職回京,失去權勢的時候,原來的門客都棄他而去。等到他恢複原職,那些門人又陸陸續續的回來了。廉頗說:“諸位還是請回吧!”“唉!先生見事未免太遲,天下人以利害相交往,您有權勢時,我們來追隨您;您失去權勢時,就離去,這是很自然的道理啊,又何需怨怒呢?”那些門客說。過了六年之後,趙國派廉頗攻占魏國的繁陽,被攻下。

“原文”

趙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樂乘代廉頗。廉頗怒,攻樂乘,樂乘走。廉頗遂奔魏之大梁。其明年,趙乃以李牧為將而攻燕,拔武遂、方城。

廉頗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趙以數困於秦兵,趙王思複得廉頗,廉頗亦思複用於趙。趙王使使者視廉頗尚可用否,廉頗之仇郭開多與使者金,令毀之。趙使者既見廉頗,廉頗為之一飯鬥米,肉十斤,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趙使還報王曰:“廉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趙王以為老,遂不召。

楚聞廉頗在魏,陰使人迎之。廉頗一為楚將,無功,曰:“我思用趙人。”廉頗卒死於壽春。

“譯文”

趙孝成王去世,太子悼襄王繼位,起用樂乘接替廉頗的職位。廉頗很生氣地趕走了樂乘。廉頗也出奔到魏的大梁。第二年,趙國派李牧為將,攻打燕國,攻下了武遂和方城二地。

廉頗住在大梁很長一段時間,並未得到魏國的重用,而趙國由於屢次受秦國的圍困,打算再重用廉頗,廉頗也希望再為趙國效力。趙王派遣一名使者前往魏國,觀察一下廉頗是否尚可任用。廉頗的仇家郭開,用重金賄賂那使者,命他毀謗廉頗。當使者與廉頗見了麵,廉頗特意的在使者麵前一餐就吃了一鬥米飯,十斤肉,飯後又披戴甲胄一躍上馬,表示自己仍然健壯可用。使者回國以後,回複趙王說:“廉將軍的年紀雖然大了,飯量尚稱不錯,可是隻跟我坐了一會兒的工夫,就去拉了三次大便。”趙王一聽,認為廉頗已經老邁不堪用,於是不再召他回國。

楚國聽說廉頗在魏國,暗中派人去迎接他,廉頗任楚將後,毫無任何建樹。說:“我想指揮趙國的軍隊。”最後,廉頗死在楚國的壽春。

“原文”

李牧者,趙之北邊良將也。常居代雁門,備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輸入莫府,為士卒費。日擊數牛饗士,習射騎,謹烽火,多間諜,厚遇戰士。為約曰:“匈奴即入盜,急入收保,有敢捕虜者斬。”匈奴每入,烽火謹,輒入收保,不敢戰。如是數歲,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為怯,雖趙邊兵亦以為吾將怯。趙王讓李牧,李牧如故。趙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將。

“譯文”

李牧,是趙國守衛北部邊疆的大將,常年駐紮在代雁門郡一帶,防禦匈奴的入侵。他經常斟酌情勢的需要而設置官吏,把收來的貨物稅款放在將軍幕府中,做為軍餉。每天都宰殺好幾頭牛,加菜犒勞吏卒,勤於練習騎術和射技,嚴密把守烽火台,增設間諜人數,善待吏卒。他訂立了一個規定:“發現匈奴兵來襲,要立刻退回軍營堅守,有膽敢擅自出營迎敵,處以斬刑。”所以匈奴每次入侵,士兵便點烽火報警,士兵們都退營區,不敢出而迎戰。這樣過了幾年,也沒有大的人眾傷亡、財物損失。而匈奴認為李牧怯懦,不但如此,連趙國防邊的吏卒也抱怨道:“我們的將領膽子小。”趙王責備李牧,李牧依然如此。趙王生氣的召他回京,另派別人接替他的防邊重任。

“原文”

歲餘,匈奴每來,出戰。出戰,數不利,失亡多,邊不得田畜。複請李牧。牧杜門不出,固稱疾。趙王乃複強起使將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許之。

“譯文”

在往後的一年多時間中,每次匈奴來犯,新將都出兵迎戰,但是每次都失敗,反而傷亡慘重,邊境地區的人民不能耕種,放牧。他們請求再派李牧來,李牧閉門不肯出任,堅稱自己有病。趙王一再懇請他複出統率邊防軍隊,李牧說:“陛下如果一定要臣防守邊疆,就得答應臣用老辦法,臣才敢從命。”趙王答應了他。

“原文”

李牧至,如故約。匈奴數歲無所得。終以為怯。邊士日得賞賜而不用,皆願一戰。於是乃具選車得千三百乘,選騎得萬三千匹,百金之士五萬人,彀者十萬人,悉勒習戰。大縱畜牧,人民滿野。匈奴小入,詳北不勝,以數千人委之。單於聞之,大率眾來入。李牧多為奇陳,張左右翼擊之,大破殺匈奴十餘萬騎。滅襜襤,破東胡,降林胡,單於奔走。其後十餘歲,匈奴不敢近趙邊城。

“譯文”

李牧再回到軍中,法令一如從前。在幾年當中,匈奴一無所獲,但是他們仍然認為李牧膽怯。防邊的士卒日日受犒賞而不用打仗,但士兵們都憋足了作戰的勁。於是李牧選擇兵車一千三百輛,挑選坐騎一萬三千匹,另外選出五萬名驍勇善戰之士和十萬名弓箭好手。全部加以重新編組,布列戰陣讓他們操練。他放出大批百姓任意的四出放牧,田野中滿是百姓。匈奴先派小股兵馬入侵,李牧假裝沒有戰力而敗退,任匈奴活捉去好幾千人。單於聽到這個消息,率領大軍,傾巢而來。李牧設置了許多變化靈活的戰陣,派兩支軍隊左右包抄,一舉殲滅了十幾萬匈奴騎兵,匈奴慘敗,並消滅了襜襤國,打敗了東胡,並使林胡投降,單於僅以身免,敗逃而去。這次戰役以後的十幾年中,匈奴再也不敢接近趙國的邊境了。

“原文”

趙悼襄王元年,廉頗既亡入魏,趙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居二年,龐煖破燕軍,殺劇辛。後七年,秦破殺趙將扈輒於武遂,斬首十萬。趙乃以李牧為大將軍,擊秦軍於宜安,大破秦軍。走秦將桓齮。封李牧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擊破秦軍,南距韓、魏。

“譯文”

趙悼襄王元年,廉頗外逃在魏國,趙國派遣李牧攻打燕國,攻陷了武遂和方城,過了兩年,將軍龐煖又打敗了燕軍,殺掉燕將劇辛。又過了七年,秦兵在武遂殺掉了趙將扈輒,打敗他所率領的軍隊,死傷十萬,於是趙國任命李牧擔任大將軍,在宜安攻打秦軍,把秦軍打得大敗,趕走了秦將桓齮。趙王封李牧為武安君。過了三年,秦兵攻打趙地番吾,李牧把秦兵擊潰,在南方又抑止了韓、魏兩國的進攻。

“原文”

趙王遷七年,秦使王翦攻趙,趙使李牧、司馬尚禦之。秦多與趙王寵臣郭開金,為反間,言李牧、司馬尚欲反。趙王乃使趙蔥及齊將顏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趙使人微捕得李牧,斬之。廢司馬尚。後三月,王翦因急擊趙,大破殺趙蔥,虜趙王遷及其將顏聚,遂滅趙。

“譯文”

趙王遷七年,秦任用王翦為將領,再次攻打趙國,趙國派李牧和司馬尚禦敵。秦國用大量金錢賄賂趙王的寵臣郭開,實施反間計,進讒言說李牧、司馬尚圖謀造反。趙王不分真假,就派趙蔥和齊將顏聚取代李牧。李牧拒不服從君命,趙王用計暗中捉殺了李牧,廢掉司馬尚的官職,三個月以後,王翦乘勢急攻趙國,大敗趙軍,殺掉趙蔥,活捉了趙王遷和將領顏聚,而滅掉了趙國。

“原文”

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難也,處死者難。方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勢不過誅,然士或怯懦而不敢發。相如一奮其氣,威信敵國;退而讓頗,名重太山。其處智勇,可謂兼之矣!

“譯文”

太史公說:能徹底認識死亡的人,必定會鼓足勇氣來抵抗,這並不表示死有多麽困難,隻是說能從容麵對死亡才是難事。當藺相如舉起璧要撞向大柱,以及大聲叱責秦王左右的時候,就形勢判斷,他最多不過一死,可是對一般士人來說,往往會由於內心怯懦而做不出。藺相如一旦鼓足勇氣,那種威勢,終於壓倒了敵人。他十分謙讓,對廉頗處處讓步,如他的聲譽顯得比泰山還要重;他處理事務,既有智慧,又有勇氣,可說是智勇兼而有之的人啊!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