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節 退休規劃的基本知識

  一、退休規劃的含義

通俗地說,退休規劃就是為保證將來有一個自尊、自立、保持水準的退休生活,而從現在起就開始實施的財務方案。現在退休老人的生活品質一般,許多人除了依靠子女贍養、維持飲食起居不虞匱乏之外,隻有少部分的人能夠有足夠的金錢來完成人生中尚未實現的夢想,如果不幸罹患疾病,又沒有足夠的保險保障,就對子女造成極大的財務壓力。

所以,如果自己手裏沒有一筆豐厚的養老基金,想要維持有尊嚴而體麵的晚年生活並不現實,甚至無法滿足老年人對安全與幸福感的需要。

退休規劃主要包括:退休後的消費、其他需求及如何在不工作的情況下滿足這些需求。單純靠政府的社會養老保險,隻能滿足一般意義上的養老生活。要想退休後生活得舒適、獨立,一方麵可以在有工作能力時積累一筆退休基金作為補充,另一方麵也可在退休後選擇適當的業餘性工作為自己謀得補貼性收入。

二、退休規劃的必要性

退休生活通常占了人們三分之一的生存時間,是充分享受人生的最好時期。安排好退休生活將是人們達到財務自由的最終目標。從某種意義上講,所有的個人理財規劃,最終都是為富足養老服務的。忽略退休規劃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將來就可能會陷入嚴重的困境,晚年生活將不得安寧。如果想晚年活得有尊嚴,過上高品質的生活,那麽及早開始有規劃地設計自己的人生理財規劃,主動地麵對問題而非被動地等待是非常必要的。

(一)退休生活時間在增加

科技進步,經濟增長方式的變化以及高等教育的普及等原因大大推遲了個人就業的年齡,而與此同時,人們的退休年齡卻沒有延伸,甚至有所縮減,其結果就是人們的工作年限減少,這就意味著為未來進行經濟積累的時間減少。此外,隨著生活水平和醫療水平的提高,個人的平均壽命相比以前有了快速的增長,如此一來,造成的結果就是現代人的退休生活大幅延長。不言而喻,更長的退休後生活需要人們在退休之前積攢起更多的儲蓄,因此如何未雨綢繆地進行更好的退休規劃就變得非常重要了。現代人退休後的生活在延長。

(二)老齡化社會的趨勢

根據美國最新的調查報告顯示,在美國,100個老人中,隻有9個退休後會有富裕的財產,46個過著一般人的生活,有20個處於貧困狀態,還有25個已經過世了。在中國,很多大型的城市已經提早進入了老齡化。人口老齡化日趨嚴重,已成為中國未來人口發展過程中不可逆轉的趨勢。因此如何在未來謀求一份令人滿意的退休生活,就成為我們要提前考慮並計劃的事情了。

中國即將迎來老齡化社會中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於2006年2月24日發布了《中國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稱中國將麵臨人口老齡化和人口總量過多的雙重壓力。這是中國首次發布關於人口老齡化的報告。該報告指出,目前,老齡化壓力已經開始顯現,中國21個省(區、市)成為人口老齡型地區,上海居首,北京第四。報告認為,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的速度明顯快於進入現代化,發達國家進入老齡化時,人均GDP已經達到5000-10000美元,也就是先富後老;而中國目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才剛剛超過1000美元,屬於未富先老。在經濟水平沒有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老齡化將會給中國帶來許多問題,整個社會的消費結構、勞動力總量、社會保障等都麵臨巨大變化和挑戰。

報告推測,到2050年,中國老齡化程度將達到30%。報告指出,中國已於1999年進入老齡社會,是較早進入老齡社會的發展中國家之一。從2001年到2020年是快速老齡化階段;從2021年到2050年是加速老齡化階段;而從2051年到2100年是穩定的重度老齡化階段,這一階段,老年人口規模將穩定在3億至4億,80歲以上高齡老人占老年總人口的比重將保持在30%左右,進入一個高度老齡化的平台期。

(三)觀念的轉變

俗話說“養兒防老”,無數人把他們晚年的幸福寄托在“子女是否孝順”這個偶然因素上。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養老模式越來越顯露出它的弊端,許許多多的老年人,正用他們自身的悲劇否定了這種養老模式。

據調查,目前在我國的老年人中,“空巢”率已經達到26.4%,這就意味著有四分之一的老人身邊無子女照料。而隨著我國家庭人口數量的減少,“空巢”家庭出現增多是必然趨勢。

據統計,我國80%的家庭都已經是獨生子女家庭了。獨生子女們有的已長大成人,一個子女要養育兩位老人,成家後,兩人要養育四位老人甚至更多。他們既要努力工作,為社會做貢獻,又要養育自己的子女,如此重的壓力讓他們不堪重負。

甚至,相反地,現代為人父母者恐怕要提防“養老防兒”現象,因為越來越多的子女晚婚、不婚、失業或無力購屋,父母退休後還得供子女吃住,或者子女收入有限,養兒不但無法養老,還要再養孫子,分攤養孫子女的責任,甚至出現父母退休金被不肖子女花光的情況。

因此,在未來退休生活的安排上,“養錢防老”觀念已取代“養兒防老”,成為新趨勢。

(四)通貨膨脹的嚴峻形勢

在不斷通貨膨脹的社會環境中,人們在退休後不再工作而失去了穩定的收入來源,僅僅依靠統籌的社會保障係統來度過漫長的晚年生活是非常危險的。曆史經驗已經給我們帶來警告,通貨膨脹的影響隨著時間的發展對物價水平以及日常生活日益加重,如果不能很好地保持增值水平,辛苦攢下的退休金也許就會被通貨膨脹吞噬。

(五)退休後的醫療費用增加

無論年輕時多麽強壯,隨著年齡的增加,身體的機能也會衰退,體質減弱,各種疾病接踵而至。按照一般統計,老年人花費的醫療費用是年輕人的三倍以上。而隨著醫療體製的改革和醫療技術的發展,醫療費用的上漲速度驚人。有資料表明,我國醫療服務費用近年來增長速度過快,超過了人均收入的增長,醫藥衛生消費支出已成為我國居民繼家庭食品、教育支出後的第三大消費。因此退休後的醫療費用支出將成為退休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六)退休保障製度的不完善

各國都有自己的退休保障製度,其製度體係各不相同,但都不能保證所有人的退休生活能夠獲得完善的保障。一般來說,社會保障體係提供的退休金隻能維持生存,按目前的養老金提取比例,在未來社會平均工資穩定提升的前提下,不論現在工資多少,最後拿到的退休金數額差別並不大,因為社會統籌的養老保險保障的是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但是,並非每個人都希望在“溫飽”狀態下度過餘生,尤其現在薪水較高的人,更擔憂自己能否適應“由豐入儉”的生活。要想僅僅通過某項獨立的退休保障製度獲得足夠的退休費用是不現實的,因此建立多渠道、多層次的個人退休保障計劃是非常必要的。

打造退休後黃金歲月的六大誤區富足的退休生活,看政府有無能力及民眾有無準備,不論哪個國家的政府,隨著國民平均壽命延長及社會福利支出擴大,幾乎都麵臨財政日見吃緊的現象,可預見的是政府能提供的退休金會相當有限,所以民眾必須自求多福。

根據研究顯示,民眾麵對退休規劃時常存有許多誤區,接下來針對這些誤區做逐一分析。

誤區一:起步太晚大部分的人在青壯年時都會將收入用來支付房貸、車貸、子女教育經費及日常生活費用,就算有了節餘,也有不少比重是花在玩樂享受上,待年近中年後才想到退休規劃,殊不知可能為時已晚,除了距退休年齡已近有較大的準備壓力外,還失去了時間複利的效果,所以退休規劃應趁早,在盡可能的範圍內選擇適當的工具作布局,才能收獲較好的財富累積效果。

誤區二:準備太少許多人進行退休規劃時,都忽略平均壽命延長的問題,以至於退休準備不足。根據統計,至2003年為止,男性平均壽命是73歲,女性平均壽命是79歲。依筆者拙見,隨著生化科技不斷進步,20年後人類的平均壽命不排除會達到100歲。以平均壽命80歲為例,假設今年60歲退休的人,在工作30餘年後,養自己20年應該還夠;可是20年後才退休的人,萬一平均壽命活到100歲,在工作30餘年後,養自己40年就不知道夠不夠。所以說,退休金若準備太少,必定無法應付平均壽命延長的問題。

誤區三:低估物價上漲率穩定物價是任何政府最重要的政策,可是物價卻常受到景氣、氣候、供需、戰爭、投機等多種因素影響而波動,誰也不能排除物價逐年上漲的可能性。假設每年物價上漲2%,現在10元一杯的咖啡20年後大約要價15元,價格整整漲了50%,退休準備金若未隨著調高,到時可能不敷使用。

誤區四:投資錯誤每個人都希望能通過各種投資規劃致富,當然也包含退休規劃在內,然而卻經常被各種投資風險弄得血本無歸,最後落得一場空。投資風險有許多,例如投資時機的風險、財務杠杆的風險、轉投資的風險、匯率的風險、利率的風險、通貨膨脹的風險、被騙的風險等,都是運用投資工具進行退休規劃時要注意的事項。

誤區五:忽略風險變數進行退休規劃的誤區中,這種情況最嚴重。風險變數應考量到失業、失能、重大傷病、巨大災害、侵權行為等,因為任何風險都可能破壞原本進行的退休規劃,倘若不事先做好防範,到頭來就別侈談退休,反而可能是“休退”!

誤區六:退休早期花費過多有些人剛從職場退休時領有一筆退休金,因當時手頭寬裕,很容易花錢較無節製,若未適當控製,很快就將退休金花費殆盡,屆時又不知如何是好,退休後的生活品質當然要大幅下降。

三、退休規劃的原則

退休規劃的總原則是:本金安全,適度收益,抵禦生活費增長和通貨膨脹。具體而言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一)盡早開始計劃

許多人發現很難為退休打算。房貸、生活開銷、孩子的教育占據了極大比重的支出,結果,直到40歲左右或更晚,他們才意識到養老安排需要提上議程。可惜為時已晚,越早開始為退休規劃,到達退休生活目標的可能性越大,從短期市場低迷和投資失誤中恢複過來就越容易。

(二)投資講究安全

相對於年輕時候而言,退休之後已經沒有時間接受失敗重新開始了,所以針對退休所做的投資應該傾向於安全性,在此基礎上盡量追求收益性。如果規劃時間長可選收益和風險相對較高的產品,時間會攤平風險;如果規劃時間短,則可選儲蓄和短期債券,確保本金安全。

(三)滿足不同的養老需求,有一定彈性

因為通貨膨脹以及其他不確定的因素的影響,在進行退休規劃時,不要對未來收入和支出的估計太過樂觀,很多人往往高估了退休之後的收入而低估了退休之後的開支,在退休規劃上過於吝嗇,不願意動用太多的財務資源。所以應該製定一個比期望略高的退休理財目標,多做財務上的準備以應付意料之外的退休費用增長,寧多勿少。

四、現階段我國居民個人退休規劃的缺陷

我國正處於經濟轉軌時期,由於舊經濟體製的遺留影響和人們觀念更新的滯後,個人退休規劃意識還很淡薄。眾所周知,經濟轉軌之前我國實行的是相當嚴格的計劃經濟體製,在計劃經濟體製下生活的人們習慣了生老病死都由國家包幹,長此以往,人們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依賴思想,同時,觀念的落後加上國家立法及製度建設不完善等其他一些具體原因,導致我國個人退休規劃尚存在許多缺陷,具體表現如下:

首先,多數人沒有建立起應有的退休準備。造成這種局麵的原因除了長期以來依靠政府的心理外,還受到中國傳統觀念的影響,如“養兒防老”仍然是許多國人的執著信念。另外,許多經濟基礎較好的人也因為退休規劃意識淡薄而未能意識到其重要性,許多人將本應用於退休計劃的資金投向一些高風險的投資領域,一旦投資失敗,退休生活也就沒了保障。

其次,退休規劃過於單一和保守。截至2006年底,我國居民儲蓄餘額突破16萬億人民幣,占了居民金融資產的七成以上。這一方麵說明了我國的金融市場尚不發達,人們的投資渠道狹窄,另一方麵也說明了人們的理財觀念和知識的落後。退休資金聚集於收益率相當低的儲蓄,麵對日趨嚴峻的通貨膨脹環境和未來的諸多不確定因素,不由得不令人為之擔心。

最後,政策的變動使個人退休規劃壓力劇增。一方麵,我國退休金製度改革,原有的國家統包的退休金製度被社會養老保險製度所取代,退休人員的養老費用由國家負擔轉變為社會負擔,其本質是靠個人在退休之前儲備。另一方麵,強製性的獨生子女製度使得幾千萬獨生子女要在不久的將來贍養父母,經濟壓力巨大。此外,我國目前的社會保障體係不但保障水平低、保障範圍小,而且仍在不斷變動中,這無疑會進一步加劇個人退休規劃的難度。

個人退休財務規劃在中國逐漸升溫一項調查顯示,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對退休之後的生活抱有積極快樂的態度;與此同時,對個人退休之後的財務規劃正在逐漸升溫。

國際知名財富管理機構安盛集團(AXA)2007年3月12日發布了其《全球退休調查》。16個工業化國家和地區的11590位受訪者接受了此次調查,內容包括對退休生活的設想、準備、憂慮和期望等。

中國內地首次被列入調查範圍,北京、上海、廣州、天津和重慶5大城市的1003名在職人士和997名退休人士接受了調查。

調查顯示,中國人偏向早些退休,對退休生活充滿熱情。報告說:“他們是所有受訪國家和地區中最為快樂和滿足的。他們對待退休積極活躍,與家人共享天倫之樂,並認為擁有充足的退休收入。”

根據相關調查,在職人士平均每月為退休投入儲蓄的金額為625元,與受訪退休人士平均每月966元的退休金水平相比,其比例超過60%。報告認為,這意味著中國的在職人士已經充分認識到財富對未來退休生活的重要性。

報告顯示,三分之一的受訪在職人士已經開始為退休作籌備,平均開始年齡為37歲。“個人應為退休承擔準備責任”這一觀點獲得了三分之二在職人士的認同。

繳納養老金仍是中國人進行退休籌備的最主要方式。但調查顯示,與老一輩相比,在職人士籌備退休金的方式正在迅速發生變化。通過購買壽險、投資股票基金或儲蓄、投資房地產等方式為退休金作準備的受訪者分別達到了53%、35%和23%。

報告認為,在全球受調查的16個國家和地區當中,中國的情況比較特別:在尊重長輩和重視家庭的意義上,人們的觀念與亞洲其他國家一致,而中國表現出來的樂觀程度和積極主動性,則與歐美發達國家相似。

安盛在中國設立的合資企業金盛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總裁馬哲明表示,這得益於近年來當地經濟的改革和飛躍發展。馬哲明透露,金盛將借鑒安盛集團多年來豐富的經驗,結合對中國國情的理解和研究,開發出一整套退休規劃服務,以滿足中國人對個人退休財務規劃的需求。

(一)預期壽命

預期壽命的多少意味著個人退休後要生活的時間,總的來說越長的預期壽命將會花費越多的養老費用,這會直接影響到退休規劃的目標與策略。

(二)性別差異

盡管男女平等是社會日益進步的表現,但是不可否認性別差異始終存在。一般而言,女性的壽命比男性長,而在很多國家女性的退休年齡卻要比男性提前(如我國法定退休年齡男性是60歲,女性是55歲),再加上一些其他原因,這就造成了很多情況下女性的退休狀況要差於男性。

(三)退休年齡

退休年齡對退休規劃會產生兩方麵的影響,一方麵會影響個人工作賺取收入的時間(積累時間),另一方麵會影響個人退休後生活的時間長短。有些人會因為種種原因而提前退休,如工作太過勞累、對工作的熱情不繼、健康狀況不佳、家庭問題或是為了提前享受等等。此外,在某些情況(諸如經濟不景氣等)下,雇主可能出於降低成本考慮而推出提前退休計劃鼓勵員工提早退休。當然,延遲退休也會影響退休規劃,在工業化國家,應對人口老齡化的主要方法是延遲退休期和使勞動力隊伍老齡化。美國目前的法定退休年齡是67歲,歐盟一般是65歲。有專家表示,隨著社會的發展,對中年人、老年人的年齡定義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按照現行的退休年齡,許多人其實還正處在知識儲備最豐富的時期,此時退休,無疑是一種人才浪費。最重要的是,推遲退休年齡將可大大緩解養老金不足的現狀,大大減輕政府壓力。但是,延遲退休將產生的負麵影響也是可以預期的。中國仍麵臨勞動力總量過剩的矛盾,延長退休年齡,意味著有一批中老年人要推遲“交班”,可能會導致一批年輕人得不到工作崗位,使本已嚴峻的就業壓力雪上加霜。正是出於對這些負麵影響的考慮,各國對延遲退休都采取謹慎、漸進的做法。而我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官員曾表示,對於延遲退休的問題,有關主管部門正在研究,目前尚無定論。

提前退休勞動保障部的研究顯示,退休人員的退休年齡普遍低於法定退休年齡。據對北京、上海、成都、大連和西安五個城市人口的抽樣調查統計,1997-1999年五個城市當年退休人員的平均退休年齡都低於法定退休年齡。其中男職工平均低於法定退休年齡2.4-2.7歲,女工人低於法定退休年齡2.5-2.9歲。《中國社會保障》雜誌社2002年問卷調查也證實了這一點,結果顯示,男性離退休平均年齡為57.25歲,女性則為51.06歲。從回卷看,有40.9%的人是在法定退休年齡之前退休的,其中男性職工退休時,未達到60歲者占44.2%,女性職工未達55歲者占70.7%,未達到50歲者占23.6%。

(四)經濟運行周期

顯然,在經濟處於繁榮期積累退休儲備是有利的,反之則是不利的。而對於已經開始退休生活的人而言,經濟周期的更替將改變其相對經濟地位,進而影響其社會地位。從中國經濟增長的長期趨勢來看,中國經濟轉軌所實現的靜態增長過程將逐漸結束,顯然這種情形對正處於積累退休儲蓄的個人而言是有利的。因此這也可能正是當前我國居民進行個人退休規劃最有利的外部條件。

(五)利率及通貨膨脹的長期走勢

根據簡單的複利(或貼現)公式,利率對投資品價值的影響不言而喻,有時甚至是最主要的決定因素。此外,由於利率常常與通貨膨脹聯動,因此利率的長期走勢還將與物價因素一起影響個人退休的生活品質。

(六)其他不確定因素

其他不確定因素包括通貨膨脹、個人和家庭成員的健康因素、醫療保險製度的變化等。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人人都愛心理學:最妙...
4看圖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6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7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8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豔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內容:初三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就想不管不顧地大哭上一場,其中不乏幾個脆弱的女生已經泣涕漣漣,打濕了一張又一張麵巾紙。“陳大班,你說話呀!沒人讓你做啞巴。”牛天梓瞪著牛眼,生氣地衝班長陳遠嚷著...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義明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書中自有黃金屋,教你如何成為股票市場叱吒風雲的成功者,如何成為一個輸少贏多的投資人,如何成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重點介紹基金的基礎知識及品種,常用的技術分析方法及投資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資案例等。

  • 凱達之魂:記一個民營企業家的人生和事業

    作者:馮萌獻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記述了張文遠從一個隻有中學文化程度的中學生,從一個生產隊的記工員開始,成長為民營企業家的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