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二章 後漢洛陽東觀考

  後漢都城洛陽,有一個極為重要的文化機構東觀,相當於國家圖書館、檔案館兼國史館,在漢代文化發展史上,具有一定的重要性。本文擬對東觀的修建、職掌、建製等,做一些初步的考查。

  首先,我們知道東觀是一處建築物的名稱,其位置在洛陽南宮,是南宮建築群的一部分[1]。南宮的曆史很悠久,周秦時已有,據《漢書·高帝紀》載:漢高帝五年劉邦戰勝項羽以後,曾置酒洛陽南宮,與群臣論劉項得失天下的緣由。《史記·高祖本紀》載《正義》引《括地誌》:“南宮在洛州洛陽縣東北二十六裏洛陽故城中。《輿地誌》雲:秦時已有南北宮。”雖南宮不詳其何時始建,但由來已久,則毫無疑問。

  東漢移都洛陽,南宮則續有增修。東漢初,“(建武)十四年春正月,起南宮前殿。”[2]此後,南宮逐漸形成為一個大的建築群落。《後漢書·蔡邕傳》李賢注引《洛陽記》曰:“南宮有崇德殿、太極殿,西有金商門。”另外,複有宣室殿、嘉德殿、黃龍殿、千秋萬歲殿。[3]南宮還有一處極為著名的建築,那就是曾圖畫東漢開國功臣二十八將的雲台。此由《後漢書·馬援傳》李賢注“雲台在南宮”可證。東觀修建於何時,史無明文,據一些材料推測,大約是在明帝時,因為著名文士李尤,曾應明帝之召,作《東觀賦》和《東觀銘》。[4]東觀的位置大約在南宮建築群的中間一帶,應是一座比較高的建築物。所謂“觀”,即“於上觀望也”,[5]可見觀是可供了望的高層建築。登上東觀,可以“前望雲台,後匝德陽”,故知雲台在東觀之南,而其北可以和北宮的德陽殿遙遙相望。

  關於東觀的具體情況,也有一些記載可考。東觀應是一座有三層樓閣的建築,由大門而入,共經門七重,所謂“升降三除,貫啟七門”,最上一層,有室十二間,故晉陸機《洛陽記》說“東觀在南宮,高閣十二間”。李尤所作《東觀賦》及《東觀銘》則是流傳至今描繪東觀形置最具體的篇章。《東觀賦》如下:

  “敷華實於雍堂,集幹質於東觀。東觀之藝,孽孽洋洋。上承重閣,下屬周廊。步西蕃以徙倚,好綠樹之成行。曆東厓之敝坐,庇蔽茅之甘棠。前望雲台,後匝德陽。道無隱而不顯,書無闕而不陳。覽三代而采宜,包鬱鬱之周文。”

  《東觀銘》如下:

  “周氏舊區,皇漢實循。房闥內布,疏綺外陳。升降三除,貫啟七門。是謂東觀,書籍林泉。列侯弘雅,治掌藝文。”[6]

  由此可知,東觀聳峙雄偉,構建絕佳,上有重閣,共具三層,下有回廊環繞,前後七門貫通,四周花木繁茂,綠樹成蔭。坐席舒適,陳設講究,明亮軒敞,環境幽雅。東觀中,藏書豐富,無缺不陳,故稱之為“書籍林泉”。在這裏集中了漢代最重要的典籍,可稱之為東漢文化的中心。修史與圖籍檔案的收藏是分不開的,因之,東觀不久便成為修撰國史的基地。在東漢之初,撰寫國史首先是在蘭台,明帝時建成東觀,章帝、和帝時,乃將修史的任務移至此。東漢立國之後,書籍日見增多,蘭台大約較狹,不能適應發展,才將東觀確定為主要藏書之所。唐劉知幾《史通》上說:“漢氏中興,明帝以班固為蘭台令史,詔撰《光武本紀》及列傳、載記。又,楊子山為郡上計吏,獻所作《哀牢傳》,為帝所異,征詣蘭台。斯則蘭台之職,蓋當時著作之所也。自章、和已後,圖籍盛於東觀。凡撰《漢記》相繼在乎其中。”到和帝時,東觀之書大備,文人學士十分向慕,人們稱之為“老氏藏室,道家蓬萊山”。[7]由於東觀收藏的豐富,甚至吸引了皇帝親自去參觀和閱覽。(永元)十三年春正月丁醜,(和)帝幸東觀,覽書林,閱篇籍。”[8]有時,皇帝也特命某些才智之士,專門去東觀學習,例如號稱“日下無雙,江夏黃童”的黃香,章帝就曾下令讓他去東觀讀書,“初除郎中,元和元年,肅宗詔香詣東觀,讀所未嚐見書。”和熹鄧太後甚至“詔中官近臣於東觀受讀經傳,以教授宮人,左右習誦,朝夕濟濟。”

  其時皇帝也非常重視整理東觀所藏的篇籍,屢次下令校訂文字。第一次大規模地進行這樣的工作是在安帝時,“安帝永初四年二月詔謁者劉珍及五經博士,校定東觀《五經》、諸子、傳記、百家藝術,整齊脫誤,是正文字。”[11]並特命發明造紙術的著名宦官蔡倫監督其事。實際上,安帝年幼,和熹鄧太後主政,對於文化事業頗為提倡,這次整理文獻典籍也是在鄧太後主持下進行的。“太後自入宮掖,從曹大家受經書,兼天文、算數。晝省王政,夜則誦讀,而患其謬誤,懼乖典章,乃博選諸儒劉珍等及博士、議郎、四府掾史五十餘人,詣東觀仇校傳記。事畢奏禦,賜葛布各有差。”[12]東漢著名學術大師馬融,青年時也曾參加過這一工作,“馬融,字季長,年十三,明經,為太子舍人,校書東觀。”[13]靈帝時,高彪“試經第一,除郎中,校書東觀”,他並得到一項殊榮,“後遷外黃令,帝敕同僚臨送,祖於上東門,詔東觀畫彪像以勸學者。”[14]

  曆史上著名的熹平石經的建立,也是由東觀校書所引起的。東漢末年的大學者蔡邕主其事,《後漢書·蔡邕傳》記載:

  “(靈帝)建寧三年,辟司徒橋玄府,玄甚敬待之。出補河平長。召拜郎中,校書東觀。遷議郎。邕以經籍去聖久遠,文字多謬,俗儒穿鑿,疑誤後學。熹平四年,乃與五官中郎將堂溪典、光祿大夫楊賜、諫議大夫馬日磾、議郎張馴、韓說、太史令單颺等,奏求正定《六經》文字。靈帝許之,邕乃自書丹於碑,使工鐫刻立於太學門外。於是後儒晚學,鹹取正焉。”

  另一著名學者號稱儒宗的盧植,認為石經文字仍不夠準確,提議由他負責刊正碑文,但“家乏,無力供繕寫上,願得將能書生二人,共詣東觀,就官財糧,專心研精。”[15]

  上述可知,東觀的職掌首在於收藏典籍、校訂經傳、刊刻石經等。有時也供皇帝閱覽或派智能之士入觀學習。東觀的另一項重要職責便是提供撰寫國史的資料和場所。班固撰《漢書》,“其八表及《天文誌》未及竟而卒,和帝詔(班)昭就東觀藏書閣踵而成之。[16]當然,撰寫東漢當代的史書,更成為東觀的一項主要成就。因而撰述國史形成一個專名,稱為“著作東觀”。沈約《宋書·百官》稱:“漢東京圖籍在東觀,故使名儒碩學著作東觀,撰述國史,著作之名自此始也。”劉知幾《史通》也說:“自章、和以後,圖籍盛於東觀。凡撰《漢記》,相繼在乎其中,而都為著作,竟無它稱。”所撰國史,後世名之為《東觀漢記》。

  魏晉時期有著作郎專掌史任,隸屬於中書或秘書。但後漢時代的東觀是否有專設史官,史無明文,《續漢書·百官誌》亦無記載。《晉書·職官誌》稱:“著作郎,周左史之任也。漢東京圖籍在東觀,故使名儒著作東觀,有其名,尚未有官。”但《晉書》所說似乎專指東漢時尚未設著作郎而言,當時著作東觀者往往以他職兼領,如先後在東觀著作國史的劉珍為謁者仆射,邊韶為太中大夫,劉洪為郎中,蔡邕為議郎等等。雖然當時尚無著作郎這一職稱,但這不等於說東觀中沒有其他專設官職。《後漢書·竇章傳》上說:“(鄧)康遂薦章入東觀為校書郎。”《馬融傳》稱:“(融)拜為校書郎中,詣東觀典校秘書。”《李尤傳》稱:“尤同郡李勝,亦有文才,為東觀郎。”由此可見,當時東觀中至少有校書郎、校書郎中、東觀郎等官職,不過,這和後來的著作郎專任修史,情形有所不同罷了。

  總之,後漢時代位於都城洛陽的東觀,在典籍收藏、文字刊正、撰修國史、研習經傳等方麵,起過重要的作用,在漢代文化史上,也是值得特書一筆的。

  注釋:

  [1]《後漢書·孝安帝紀》卷五李賢注引《洛陽宮殿名》:“南宮有東觀。”

  [2]《後漢書·光武帝紀》卷一。

  [3]見《續漢書·五行二》。

  [4]常璩《華陽國誌》卷十。

  [5]劉熙《釋名·釋宮室》。

  [6]《東觀賦》與《東觀銘》均見歐陽詢《藝文類聚》卷六三。又,肖統《文選》卷二四。

  [7]《後漢書·竇章傳》卷二三。此語原出自華嶠《後漢書》,見《文選》卷四六。

  [8]《後漢書·孝和帝紀》卷七九。又同書《儒林列傳》:“孝和亦數幸東觀,覽閱書林。”

  [9]《後漢書·黃香傳》卷八十。

  [10]《後漢書·和熹鄧皇後紀》卷十。

  [11]《後漢書·孝安帝紀》卷五。

  [12]《後漢書·皇後紀》卷十。

  [13]虞世南《北堂書鈔》卷六六引謝承《後漢書》。

  [14]《後漢書·高彪傳》卷八十。

  [15]《後漢書·盧植傳》卷六四。

  [16]《後漢書·列女曹世叔妻傳》卷八四。

  (原載《洛陽大學學報》1996年第1期)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