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七章 關於帛書《駐軍圖》的幾個問題

  一、戶 數

  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兩幅帛書地圖,即《地形圖》和《駐軍圖》。兩圖均繪有當時稱為裏的居民點。《駐軍圖》上有一個方形的框線,表示防區。防區之內的裏下麵有注記文字。注文可分為三種:一是“××戶,今毋人”;二是“××戶,不反”;三是“並×裏”。

  這個戶數表示什麽意思呢?假如把它理解為該裏的總戶數,那末,注文就應該這樣來解釋:

  (一)××戶,今毋人:該裏原來共有若幹戶,現在已經無人。

  (二)××戶,不反:該裏原來共有若幹戶,它去未歸。

  (三)並×裏:該裏居民已並入某裏。

  結果,三種不同的注文表示一個相同的意思,即居民點現無居民。這樣一來,軍隊駐防地便成了一個無人區。這顯然是不合理的,也是絕對不可能的。

  防區內陯水西岸有一個波裏。現以波裏為例,可以說明注文中的戶數不是每一個裏的總戶數。在波裏的西北鄰近處有一個弇裏,注明並波裏,它的南方鄰近處有一個土秀 裏,也注明並波裏。因此,波裏的戶數包括三個裏,應該較多。另外,可以肯定波裏本身是一個較大的村莊,這可以由《地形圖》加以證明。《地形圖》比例尺小於《駐軍圖》大約一半,因此,《駐軍圖》上的很多裏隻有少數才被繪在《地形圖》上。而在相應的位置上,波裏卻明顯地標出來。這就說明波裏是個著名的地方。但是,在波裏之下注文卻是“十七戶,今毋人”。《駐軍圖》上各裏所注戶數一般是幾十戶,有的多達百戶以上,十幾戶的極少。如果這個數字表明是各裏的總戶數,那末波裏的戶數極少,豈不成了一個很小的村莊?另外,弇裏、土秀 裏並入波裏,波裏又標明“今毋人”,這也是一個無法說明的矛盾。

  因此,關於戶數的注文應該這樣解釋:

  (一)××戶,今毋人:該裏總戶數中共有若幹戶現在已經無人。

  (二)××戶,不反:該裏總戶數中共有若幹戶它去未歸。

  (三)並×裏:該裏居民已並入某裏。

  其中隻有並×裏的注文表示居民全部轉移,未注明戶數,因為轉移的戶數即是村內居民的總戶數。這種情況大概都是指小的村莊並入鄰近的大的村莊(如上文的弇裏、土秀裏並入波裏),以圖自保。在秦漢戰亂之際,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現象。《駐軍圖》之所以沒有標出各裏的總戶數,隻標出“無人”和“不反”的戶數,可能因為當時另有戶籍。秦朝政府很重視調查戶口,齊民編戶,《漢書·高帝紀》載呂後語“諸將故與帝為編戶民”可證。漢初,蕭何取得秦的“律令圖書”,得知“戶口多少”,關於各地方的戶數有冊籍可以尋檢,繪圖者可能已經掌握了這項統計資料,所以在地圖的注文中加以省略,隻注出發生改變的新情況。

  戶數大量削減的現象,有助於推知《駐軍圖》繪製的具體年代。西漢立國之初,戶口銳減。高帝七年,“高帝南過曲逆,上其城,望室屋甚大,曰:‘壯哉縣!吾行天下,獨見洛陽與是耳。’顧問禦史:‘曲逆戶口幾何?’對曰:‘始秦時三萬餘戶,間者兵數起,多亡匿,今見五千餘戶。’”[1]當時,就連這個殘破程度較小的曲逆,戶口也減少了六分之五。但到了惠帝和呂後時期,情況已大見好轉。“黎民得離戰國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無為”,“民務稼穡,衣食滋殖”。[2]到文景時,戶口大增,“流民既歸,戶口亦息,列侯大者至三四萬戶,小國自倍,富厚如之。”[3]因此,《駐軍圖》反映的應是高帝時,或惠帝初年時的情況。

  二、甲鉤、甲英、甲攸

  《駐軍圖》防區西北方向,有兩處標“甲鉤”,一處標“甲英”,一處標“甲攸”的字樣。甲鉤應指兵器之類。甲英、甲攸則比較費解。馬王堆出土的帛書中使用同音假字的現象很普遍,《駐軍圖》更是如此,如以“封”字代“烽”字,就是明顯的例證。甲英的“英”字,甲攸的“攸”字,實際上是筆劃較繁的同音字的代字。英和纓同音,甲英就是甲纓。[4]《禮記·曲禮》:“野外軍中無摯,以纓、拾、矢可也”。鄭注:“非為禮之處,用時物相禮而已。纓,馬繁纓也”。孔疏:“纓謂馬繁纓,即馬鞅也”。所以,甲英應為馬具的代稱。

  甲攸的攸字作“”。《駐軍圖》東南方向有一河,名條水,上半部和攸字寫法完全一樣。所以攸字是條字的省寫,即“篠”字,或作“筱”。篠是竹箭杆。《爾稚·釋地》:“東南之美者有會稽之竹箭焉。”郭注:“竹箭,篠也。”《說文·竹部》:“筱,箭屬,小竹也。從竹、攸聲”。所以,甲攸即甲篠或甲筱,應為射器的代稱。

  總之,甲鉤、甲英、甲攸可能指供應甲胄、兵器、馬具、弓駑等的後勤部隊。其位置在作戰部隊之後不遠的隱蔽處,正符合軍隊駐防的部署原則。

  三、都 尉 軍

  《駐軍圖》防區之內,有“周都尉軍”、“徐都尉軍”、“司馬得軍”的標誌。有的學者把這幾支駐軍解釋為長沙國或其鄰郡的部隊[5],我以為是不對的。在漢代,諸侯國的最高軍職先稱中尉,後稱執金吾,無都尉之稱。郡的最高軍職先稱郡尉,後改稱都尉,時在漢景帝中元二年七月,《漢書·景帝紀》和《百官公卿表》都有明確的記載。馬王堆三號墓下葬於文帝十二年,在郡尉改稱都尉之前的二十年。所以,把《駐軍圖》上的都尉軍解釋為郡國的地方軍,顯然是不妥當的。

  因此,周都尉軍等必定是漢朝中央派去的軍隊。都尉本秦官,漢初沿之,劉邦軍中廣置都尉。僅《漢書·高惠高後文功臣表》所記當過都尉的功臣就不下四十餘人。而且,在《駐軍圖》上,和周都尉、徐都尉一起的還有一個司馬得,漢初,劉邦手下確有司馬得其人。這也是一個有力的證據,說明這一支部隊正是劉邦派去的。

  秦漢之際,一個都尉統率士兵的數目,史無明文。《漢書·樊噲傳》記樊噲“攻武關,至霸上,斬都尉一人,首十級,捕虜百四十六人,降卒二千九百人。”樊噲全殲了武關至霸上的秦守軍,而這裏的秦守軍很像是一個都尉軍的編製。若此,秦都尉大約轄三千人。又,都尉在將軍下,在騎將上,統兵當少於將軍而多於騎將。騎將有騎千人將之稱,[6]意即統兵千人,那末,都尉統兵在三千左右,相去不會很遠。

  《駐軍圖》上防區之內共有駐軍八處,周都尉軍一處,別軍一處,徐都尉軍三處,別軍一處,司馬得軍二處。如一都尉統軍三千,這裏的兵員總數當在萬人以上。據做過長沙王太傅的賈誼說:長沙立國之初,“乃在二萬五千戶耳。”[7]派出這麽多的軍隊駐守在一個不大的區域內,這是長沙國辦不到的。由兵員的數字,也可以證明隻能是漢中央派去的軍隊。

  四、墓主人和《駐軍圖》的關係

  由於馬王堆一、二、三號墓的相繼發掘,現在已經確知三個墓主的關係。二號墓主為軑侯利倉,一號墓主是利倉之妻,三號墓主是他們的兒子。利倉的兒子利豨於高後三年襲封,[8]可知利倉死於高後二年,即公元前186年。據出土簡牘確知三號墓下葬於文帝十二年,即公元前168年。一號墓下葬晚於三號墓數年,當在文帝十五年左右,即公元前165年左右。

  有的學者認為,《駐軍圖》產生在文帝初年,而三號墓主就是《駐軍圖》上“幾支軍隊的統一指揮官。”這一說法是值得商榷的。首先,讓我們考察一下三號墓主在文帝初年時的年齡。他下葬於文帝十二年,據遺骸鑒定為三十歲左右,那末,文帝初年他隻有二十歲不足。其生母死於文帝十五年前後,死時五十歲左右,文帝初年不過三十五歲上下,他的兒子不會超過二十歲,二者相合。利倉死後,侯位由三號墓主之兄(可能是異母兄)利豨承襲,長沙丞相一職由醴陵侯越繼任。文帝初年,三號墓主是一尚不成熟的青年,亦無特別的權勢,是不可能去做這幾支軍隊的統一指揮官的。

  另據前文,都尉軍不是郡國的軍隊,而是漢中央的軍隊,漢朝廷派出的大軍,其指揮權根本不可能交給長沙國的一個年輕人。至於說《駐軍圖》上中心的三角形城堡是“墓主人生前的常駐地”,更是沒有依據的推斷。總之,墓主人和《駐軍圖》未必有什麽直接的關係。

  五、《駐軍圖》產生的曆史背景

  毫無疑問,《駐軍圖》顯示的是漢初的一次軍事行動。此次軍事行動的一方是漢朝中央,另一方是趙佗的南粵國,同時也牽涉到吳氏的長沙國。根據漢初的政治形勢,我以為《駐軍圖》反映的這一軍事行動可能和高帝十一年陸賈第一次出使南粵有關。據上文關於戶數的分析,《駐軍圖》描繪的是高帝末年前後的情況,和陸賈初使南粵時間吻合。高後末年文帝初年,雖然有用兵南粵的記載,但和《駐軍圖》的基本情況不符。

  為什麽這個時候漢朝派陸賈出使南粵呢?高帝十一年正月誅韓信,三月誅彭越,接著,英布“陰令人部聚兵,候伺旁郡警急”[9],積極準備謀反。英布王淮南,地接長沙,他本是長沙王吳芮之婿,兩國當有密切的關係。另外,南粵王趙佗素不臣服。這時在南方顯然存在著一個反漢的強大勢力。在北方,陳豨已反,與韓王信聯結匈奴,構成對漢的巨大威脅,劉邦已經窮於應付。這時,阻止在南方再出現一個這樣的聯盟,成為漢朝的當務之急。正是在英布謀反將起未起的時候,陸賈到了南粵國。在長沙和南粵的關係上,漢朝一向采用使二者對立的政策。陸賈代表漢朝,極力拉攏南粵,趙佗表示臣服。後來,英布在軍事上很快就失敗了,長沙力單,反而誘殺英布,向漢朝輸忠。這樣,由於漢朝在軍事上、外交上的成功,南方反漢的聯盟就胎死腹中了。

  在劉邦派陸賈出使的同時,又秘密派遣這支軍隊,駐到南粵和長沙的交界處,選擇距南粵都城番禺最近、最易出擊的地方駐紮,做為陸賈談判的後盾,以備應變。這可能就是《駐軍圖》產生的曆史背景。

  漢初封異姓王出於不得已。諸侯王在國中權勢極盛。漢中央隻保留派遣丞相的權力。因此,它所派遣的丞相往往成為諸侯王行動的監視人。高帝十一年,長沙國丞相是第一代軑侯利侖,他正是這樣一個人物。當漢朝派出的軍隊來到長沙境內執行某項軍事任務時,利侖勢必給以最大限度的協助。《駐軍圖》出土於軑侯利倉家族的墓中,原因正在於此。

  注釋:

  [1]《漢書·陳平傳》卷四十。

  [2]《史記·呂太後本紀》卷九。

  [3]《漢書·高惠高後文功臣表》卷十六。

  [4]參見詹立波《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守備圖探討》,載《古地圖》附《古地圖論文集》,文物出版社,1975年。詹文即以“纓”注“英”,但未加說明。

  [5]參見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駐軍圖整理簡報》,載《古地圖》附《古地圖論文集》,文物出版社,1975年。

  [6]《漢書·靳歙傳》“(靳歙)擊秦軍開封東,斬騎千人將一人。”

  [7]《漢書·賈誼傳》卷四八。

  [8]參見《漢書·高惠高後文功臣表》卷十六。

  [9]《漢書·英布傳》卷三四。

  (原載《考古》1979年第6期)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