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六章 憶母校,感師情

  作者簡介:1993年7月畢業於楚雄師專英語係。先後被評為楚雄州“先進教師”、“先進教育工作者”。現任姚安縣彌興中學校長。離開母校——楚雄師專(現楚雄師院)十年了,每當想起母校的學習生活,心中總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激動。因為它不僅留給我大學生活的美好回憶,更給了我知識的源泉和人生的啟迪。我是1990年到母校讀書的,當時校園環境建設依山造勢,錯落有致,曲徑宛轉,樹木蔥蘢,櫻花夾道,碧草如茵,山巔古塔素以“文筆”的美譽聞名遐邇。母校教學嚴謹,學習氣氛濃厚,學校有一批批對教育事業忠心耿耿、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的教師。俗話說:“名師出高徒”,老師對學生的作用和影響實在是太大了。多年來,是母校的老師鼓勵我們奮發學習,努力進取。

母校有良好的校風。母校教學上所取得的優異成績,與母校優良的校風,長期以來重視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有很大關係。學校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組織了豐富多彩的學科競賽,組織了多學科的興趣小組,如我們外語係的英語角、外語詩歌朗誦,並在校內開展多種形式的學習競賽,經常組織成績優秀的學生參加全國、省、市各級各類的學科競賽,並多次取得優異的成績。這些競賽、比賽,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我們的學習成績,發現了許多突出人才。不少同學還在畢業以後當上了省、州、縣級領導。

在那無憂無慮的黃金般的學生時代,有許多美好的回憶,記得剛進校門的那天,班主任親自在學校新生接待處迎接我們,為我們搬行李、幫我們買好了飯菜票,直到把我們安頓在宿舍裏,給我的感覺就像回家一樣,晚上班主任還不辭辛勞為我們組織迎新晚會,相互介紹並教我們跳舞,如今想起,魂牽夢縈。

在繁忙的教學之餘,我們係的老師們還經常到我們宿舍談心,為我們排憂解難,關心我們的生活學習情況,如生活費是否夠用,不時的寒暄我們的身心健康。記得一次我生病在宿舍,班主任高霞老師知道後立即趕來,問了我相關的情況,就立即把我送到學校醫務室,等到醫生幫我打了針後才離開,並囑咐我一定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當時我懷著百感交集的心情,一時不知說什麽好,隻是說了聲:老師,謝謝你!此後,每當想起類似的情景,我都想把老師對我的關懷回報給我的學生。

在下午,我們係的許多老師顧不上休息,像每天輪班似的都有老師和我們在雁塔花園裏以聊天的方式培訓我們的日常英語會話,使我們在談、跳、唱的娛樂氛圍中學會了日常英語會話。

在我的印象中,母校的老師都是最好的老師,他們熱愛自己的事業,不怕吃苦。他們大都居住在校內,以校為家,一心撲在教育事業上,白天晚上都忙於授課、備課、批改作業等,幾乎很少有空閑的時間。為了提高教學質量,許多教師都工作到深夜。生活清平、工作辛苦,似乎不為他們所覺,有時工作之餘,還常見教師們聚在一起與我們打籃球。他們這種艱苦環境下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和對事業的執著追求深深地感染了我,並長久的印在我的記憶中。

正是由於母校的這種優良的校風,才使我擁有了堅強的體魄,堅韌的性格,從而使我在以後十幾年的生活、工作和學習中有取之不盡的精力,有不畏艱難的勇氣,有敢挑重擔的膽魄,有吃苦耐勞的精神,有攀登高峰的力量!

母校不隻是傳授了我知識,鍛煉了我的體魄,還培育了我怎樣做人、如何做事的品德。特別是母校老師的言傳身教,對我此後立誌做一個有理想、有愛心、有作為的人起著極為重要的示範作用。母校給予了我太多太多的美好,太多太多的溫暖,太多太多的回味,叫我如何不魂牽夢縈?叫我如何不崇敬感恩?母校的愛如和煦的春風,催發生命的綠色,吹豔滿園桃李;母校的愛是陳年的醇釀,濃香撲鼻,綿綿不絕!我正是帶著這份濃香,投身於工作學習,傳遞於父老鄉親,使生活之路豐富多彩,使事業之路陽光燦爛!

今天,她碩果累累,桃李滿園,人才輩出,學院的辦學條件在現有基礎上得到了極大改善。看到今天正騰飛而起的母校,我懷著激動的心情,在建院五周年的華誕之際,追憶母校對學生的深情厚愛,表達學生對母校的感恩情懷!我要以母校五周年華誕為新的起點,在母校光環的照耀下,立足本職,愛崗敬業,加倍努力,創造新的業績,造福父老鄉親,回報母校的培育之恩!

母校,我愛您!母校,我感激您!願您“二次創業”再次騰飛,母校,我為您的騰飛而驕傲!

回憶母校 普啟躍

作者簡介:普啟躍,男,彝族,1986年7月楚雄師範畢業,同年參加教育工作。先後在蟠貓中學、茅陽一小,縣教育局教研室工作,任教務副主任、主任、副校長,現任牟定縣教研師訓中心辦公室主任。前不久,在出差途中遇到雁塔山校友——楚雄師範學校校友。一見麵,說起我們是校友時,看到她滿臉的興奮和喜悅,她說,她剛參加完她們班畢業二十年後的校友聚會,三天的校友聚會,玩得十分盡興,心裏似乎又年輕了許多。短短的幾分鍾見麵,我們又匆匆分手了。

此時,我不禁勾起對母校沉甸甸的回憶。是呀,歲月匆匆,往事悠悠。二十年前,我還是楚雄師範的一名學生,如今,又在講台上度過了二十個春秋。三年師範學習生活中的往事,一樁樁、一幕幕浮現在眼前,總有一枝一葉總關情的感覺,往事如昨。

曾記得,我們的教室、宿舍就在雁塔山的山腰,周圍綠樹環抱。一片片密密麻麻的麻櫟樹,隨地勢,或高或低。當麻櫟樹發出毛茸茸的嫩芽時,正是雁塔山的春天來臨了。夏天,麻櫟樹葉密密匝匝,

遮天蔽日,綠得耀眼,一縷縷陽光似乎難以透過一團團綠葉,一陣風吹過,綠葉一波接一波翻起。還有一些說不上名的參天古木,一條條林蔭小道隨山環繞而行,好不清靜、幽僻,雁塔山可謂是讀書學習的好去處。青年學生們在樹下談學習、談理想、談人生……有的在畫畫寫生,有的在練琴吹笛。這不正是構成了一幅莘莘學子在知識海洋遨遊的美麗畫卷嗎?

我們剛入學的開學典禮大會上,校長就鄭重宣布師範生的五項基本功,要做到寫好一手漂亮的字,會說流利的普通話……這些諄諄教導都曆曆在目。學校還開設了音樂、美術、體育、寫作、書法等特長班,滿足了學生的學習需求,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爾後在工作中,也常聽到學校領導說,師範生的整體素質較全麵,工作適應性強,這些讚譽都是母校的光榮,也是母校優美的環境陶冶了我們的情操,教師精湛的教藝提升了我們的素質,讓一茬茬畢業生似展翅的雛雁飛向遠方。

在課堂上,聽曆史老師講課是一種享受。鈴聲一響,曆史老師精神飽滿地走上講台。講起課來,時而滔滔不絕,口若懸河;時而抑揚頓挫,猶如吟誦。曆史老師布置課外作業既簡單又複雜,簡單的是,有時候布置一次作業,隻讓你選做其中一題,靈活性強;複雜的是,做題時分析要深刻,並且還限定篇幅。他給我們上了一年的課,從未帶過一次講稿,老師的學識修養,語言表達令學生們折服,他就是我們師範生心中的偶像。聽音樂老師組織的合唱更讓人陶醉,音樂的旋律猶如汩汩流淌的清泉,時而緩,時而急,時而高,時而低。看著老師指揮的手勢,如輕歌曼舞。不知不覺中,一節音樂課又在喜悅歡快中結束了,學生們戀戀不舍離開教室,美妙的旋律好像一股清泉滋潤著我們的心田。有時連夢也在合唱聲中度過,陶醉了,夢也醒了。實驗室,常常看到老師加班準備實驗器材的身影,師生操作實驗是那樣井然有序。有一次實驗中,突然一股異常氣味彌漫實驗室,學生不知道是怎麽一回事,個個流露出驚異的目光。老師通俗地告訴大家,這是如臭雞蛋味的硫化氫氣體,實驗室裏緊張的氣氛一下子平息了下來。

陽春三月,正是春遊踏青的時節,師生們有的帶上幹糧,有的帶上拌好的涼卷粉,各自準備樂器和節目,集體組織春遊。一路歡歌笑語,一路桃紅柳綠,山花浪漫。走向大自然,放飛心靈,真是太爽了。一團團、一簇簇野花著實迷人,有的忙碌著采上一把野花,帶回學校點綴教室宿舍。累了,靜靜地坐在樹下,看看天空雲飄雲散;渴了,跑到小溪邊,喝上一口甜絲絲的清涼水。在活動中放聲高歌,領略大自然的美景;在活動中分享快樂,彼此溝通而增進友誼。初夏,師生到東郊的農場勞動,去鋤草,插秧,師生同吃同勞動,學校後勤還給師生加餐。從未下田插秧的青年學生也學會了插秧的技能,增強了勞動本領。一天勞動下來,全身汗流浹背,第二天還是那樣的輕鬆愉快,總有一種使不完的力氣,打不幹的井水之感覺。寒冬臘月,一場鋪天蓋地的大雪壓彎了雁塔山的樹,猶如千樹萬樹梨花開。課間,師生堆雪人、打雪仗的動人場麵還留在照片中。下雪了,學校還為學生發棉被,心暖了,雪也化了。

在師範學習的三年間,正值學校改建擴建工作,師生齊動手,積極參加建校勞動。填土方,平整花台,種植花木……一排排,一棵棵柏樹、雪鬆,在師生的精心嗬護下茁壯成長。

鬥轉星移,花開花落。離別母校二十年,如彈指一揮間。如今,在學校時種下的柏樹、雪鬆也成為參天大樹,枝繁葉茂。過去的磚瓦房,也變成一幢幢高聳林立的大廈。雁塔山更美更亮了,成為鹿城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永遠春暖花開 馬慧 武建瓊 陳曉紅

作者簡介:2006年4月,經學院推薦楚雄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院的優秀畢業生馬慧、武建瓊、陳曉紅三位同學踏上了赴泰國任教之路,擔任清邁崇華新生學校的華語教師,這是學院對外開放辦學,為畢業生就業開辟的一條新渠道。三位同學以勤奮的工作態度和良好的專業素質贏得了泰國方麵的好評,展示了楚雄師範學院及初等教育學院的良好形象。

漫步在崇華新生的校園,五年的大學校園生活如一幅七彩畫卷,讓人看不厭、思不盡。

從2001到2006,雁山的歡笑,雁山的歌;雁山的甘苦,雁山的舞……雁山的奮進,雁山的博;雁山的情意,雁山的根……注入十五六歲年輕稚嫩的心田,如同涓涓細流,如同濃春暖風,滋延、伸蓄。

回想五年的光陰,不得不承認它確實如梳似箭。拾掇過往瑣碎,竟連成一幅五彩斑斕的彩圖。冬運會、雁塔杯,揮汗如雨、昂揚鬥誌;五四文化月、學術科技節,盡展個性、智慧與才藝的海洋……教學樓、圖書館、雁塔山、足球場,又看到了專注的思考,聽見了琅琅的讀書,隨手便又觸及思維碰撞的火花,嗅到書卷的芬芳……嗬,我們的母校如此美麗!

五年的時光,正值我們茁壯成長之期,在老師們辛勤的栽培下,我們充裕光照、暢飲知識的瓊漿,讓如饑似渴的我們得以極大的滿足;我們磨礪騰飛的翅膀,儲蓄無盡的能量;從一個個乳臭未幹的調皮娃,到一個成熟穩健的青年,是她——我們的母校,讓我們擁有了自信和希望。我們驕傲、我們自豪,因為我們親身經曆和目睹母校五年的發展。“楚雄師範學院”的命名、新校區的建成……我們看著她艱苦辦學,看著她不斷超越,為她的發展歡呼雀躍。那裏有最敬愛的老師,有最親愛的同學,我們成長在那兒,快樂在那兒,母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石都牽動我們的記憶;母校的每個角落,都留下我們的足跡。不得不承認,她是我們記憶中最美的港灣。我們曾在那停泊五年,如今,帶著她的風貌揚帆遠航,在浩瀚的海域中磨煉自己,在每個停泊口展現她的風采。

載著希望與熱情,我們開始了奇妙的“人生旅行”,踏上異國國土,清楚地意識到:新的人生將從這一刻開始。在這裏,沒有父母,沒有老師,是一片真正靠自己來頑強打拚的新天地。在這裏,將灑下我們勤勞的汗水,將烙下我們堅毅的腳印;母校給予的瓊汁,我們將虔誠地營養給異邦的學子;流淌著華夏血液的身軀,我們的靈魂知道應該怎樣讓她燦爛。

雁鳴啾啾,撩撥萬千思緒。

雁山的紫藤櫻花、一磚一瓦,永遠是我們心中的家。

永遠的饋贈 李宗茹

作者簡介:1980年畢業於楚雄師範普師69班。曾被評為楚雄州“優秀教師”。現任元謀縣元馬鎮中心學校小學高級教師。

我是原楚雄師範普師69班學生,我的班主任是李家霖老師。在我記憶中,教我的老師個個都非常優秀,真正做到了“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特別是我們班主任,可以說是我們以後道路中的一盞導行燈,時時指引我們前進的方向。

我曾記得,老師們告訴我: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希望我們能熱愛自己的職業,擔負起自己的職責。並且還說,教師的事業也是“將軍”的事業,而我們就是孩子們的“將軍”。這麽多年來,我對此一直堅信不疑,一直帶著我的學生攀越一道道知識高峰。看著自己的學生一個個走上工作的崗位,聽到社會對自己的認可,我感到欣慰了。

在教育戰線多年,我深有感觸:縱觀曆史。但凡有成就、幹出一番事業的偉大人物,他們的身後大多都會有一位或多位了不起的老師。老師的偉大不在於他們自己成為偉大的人物,而在於他們激發學生成長的靈感和動力。盡管老師不能給予學生更多的成功內容,但一個良好的開端就已預示著成功的來臨。雖然,我還算不上一個成功的人,但是,正是師範這個階段的教育給了我一個良好的開端,給了我豐富的饋贈,讓我受用無窮。

伴隨著時光的流逝,離開母校近三十年了。回首往事,經曆的事情如過眼煙雲,但能留在心靈深處不斷反芻、發酵、升華,並潛移默化的是母校那兩年的短暫時光。兩年,在生命的曆程中隻不過是匆匆過客,但正是這兩年,圓了我的“教師夢”,兩年時光鑄就的意誌和品格卻影響著自己的一生,成為我人生最重要的轉折點。那曾經震撼自己懂得靈魂,並在心靈深處不斷匯聚、流淌的那股源頭活水,便是母校的那段歲月和情懷……

多年來,麵對紛繁複雜的社會生活,在母校受教所形成的人生觀、道德觀,給了我經受艱苦生活磨煉和考驗的勇氣,也引導我坦然麵對人生道路上的榮辱甘苦。也正是母校老師的辛勤教育,使我日後能盡快適應教師崗位的工作,一步一個腳印,步步烙著母校的教誨之恩,處處銘刻老師的培育之情。

工作期間,雖然也遇到了很多困難和挫折,但一次次我都挺過來了,因為母校給了我原動力。無論我身在何處,都忘不了母校,常懷念那些充實愉快、奮發向上的學習時光,謹記著母校和恩師的教誨,自尊、自信、自強,並時刻能感受到母校青春的脈搏,聆聽到母校昂揚的步伐聲。

“拳拳學子心,濃濃母校情”,如果說今天我取得了一點成績,那麽我要說,我所取得的點滴成績都離不開母校恩師的諄諄教誨,我感謝母校的領導和老師對我的培養教育。我也曾回到母校,漫步在幽靜的校園裏,走進寬敞明亮的教學樓,聽著琅琅的讀書聲,看著年輕的學弟、學妹們從教室到圖書館到操場的規律生活中重複並充實著自己年輕的歲月,心中為母校今日的輝煌感到自豪與驕傲,並發自內心地感謝母校的每位老師,感謝他們的無私奉獻!

飲水思源,青春求學的母校,是我心中永遠的聖地。我知道她不喜歡感歎與懷舊,也不稀罕讚美,我所能做的,就是繼續為她書寫曆史與榮耀,用一流的業績回報母校的培養。

歲月如水,往事依舊。回憶母校給我的饋贈,終生難忘。讓我由衷地道一聲:感謝您,母校!感謝您,老師!

附小詩一首,謹謝師恩:

後來

我成了你

把心中

那一片愛的海洋

譜寫成一首澎湃的奉獻之歌

從此

你那春風化雨般的滋潤

使我的枯涸心靈

豐潤起來

後來

我成了你

麵對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

我陶醉了

緣結雁嶺 普國安

作者簡介:普國安,男,彝族,牟定縣蟠貓鄉人。現為牟定縣教研師訓中心中學語文教研員、州作家協會會員、牟定縣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常委、文聯文學協會兼職副主席、《山茶花》兼職編輯。前天,姑爹帶著兒子及其高考成績通知單來找我。反複斟酌後,我提了個參考意見——第一誌願填報楚雄師院。當晚,我做了個美夢,夢見自己躺在雁塔下的綠茵裏,靜聽風鈴聲聲,遙望彩雲悠悠、白鴿飛翔。陶行之塑像前,踏著石階而來的有我的科任教師,還有幾任校長,其間的張校長依然是一身樸素——穿著洗了泛白的中山裝和黑色的布鞋。曲廊裏讀書的學子中間,有我的校友,還有我的侄子。花徑上走來的有我的父兄及妻子,還有在母親攙扶下蹣跚學步的兒子……

夢醒之餘,重翻影集,我記憶的潮水便奔湧而來。算來從楚師畢業已有17個春秋,真可謂彈指一揮間。昔日書聲琅琅的教室已不複存在,但美好的回憶還依然凝固在舊日的雁塔之上。回想17年前,好像真有點冥冥之中已被注定的感覺,或許這就叫緣分吧。我之所以填報楚師,原因有三:其一,是受張校長的影響。1984年,時任楚一中校長的張毓吉老前輩順便來看望他的患難之交——我的父親。那晚張校長到我家來聊天,當時家裏沒啥下酒的菜,但他們下酒的話和下話的酒卻是不少。他們所發的感慨,當時的我還不甚了解,如今也記不起多少,但張校長滿口詩文的談吐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二,楚師畢業後的父親當了十多年校長,因成績突出被提拔到縣教育局任副局長。聽了鄉裏村間對父親的讚譽之詞,我便萌生了子承父業的念頭。其三,是受哥哥榜樣的牽引。在我眼裏,自從考上楚師,哥哥的本事就當刮目相看了——能唱會寫還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如今在縣廣電局當播音員)。1987年的夏天,當父親為我辦理了全國通用糧票後,我便跳出了農門,成為一名雁山學子。當時,有一說法便在老家流傳開來:“父子兩代都考上楚師,那是因為占著祖墳了……”

起初的記憶往往是最深刻的。父親送我入學時的情境,如今還曆曆在目。跨進校門,一股暖意便迎麵撲來。夾道歡迎的師哥師姐們幾乎都素不相識,但他們臉上都寫滿了友善與熱情。看見新生到來,他們奔跑過來,主動幫你引路、提行李。而一旁的父親此時卻像個向導,他邊走邊向我介紹:“我考取師範時,雁嶺還是雁叫聲淒、枯草一片。”

“你看那道旁的參天大樹,我們栽種時還隻是小樹苗。”“那舊平房曾是我們的教室,後來變成了你哥他們的宿舍”……不到一年,在父親他們教室的舊址上又建起了一幢七層高樓,這樓便成了我們的宿舍。

兩年前,我曾赴楚上報牟定籍楚師校友名冊(當時我是牟定籍楚師校友工作站的站長)。負責校友工作的錢老師熱情接待了我,還帶我參觀了建設中的新校區。我欣喜地看到,伴隨著“二次創業”的腳步,楚師已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占地及建築麵積已成倍增加,基礎設施及專業設置與往日已有了天差地別,師資隊伍及在校生數已不能同日而語,校園的文化底蘊及書香氣息同以往已無法比擬。登上雁嶺高樓,舉目四望,新老校區毗鄰而居,相得益彰。老校區依山造勢,錯落有致,曲徑宛轉,櫻花夾道,碧草如茵;新校區地勢蜿蜒,層次分明,高樓林立,滿園蒼翠,花香流溢。放眼山下,城外層林蒼山,龍江垂柳青翠,西山樓閣鬆柏,城中車水馬龍,一片繁華。而楚師的雁塔猶如直插楚天雲霄的“巨筆”,正揮毫抒寫著彝州文教事業的華章。

楚師,是我人生中的重要起點和轉折。正是這三年,讓一個懵懵懂懂的少年逐漸長大,領悟了“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的大意,練就了教書育人的基本功。在這三年裏,我遇到了一批學識淵博、技藝精湛的老師。他們不僅用自己的學養和經驗教我們求知和教學之法,更用自己的操守和體驗教我們為人和育人之道。他們的特長和美德是我記憶裏最鮮亮的部分。夏紹先老師上起課來口若懸河,丟開課本也能將《世界曆史》講得像相聲一樣生動,且曆史人物和年代極少說錯。曾湖龍老師操著一口很難識辨的湖南話,但同學們很敬重他,因為他寫得一手好字,他寫的“龍虎”二字蒼勁有力、形神俱佳。周憲章老師拎起毛筆,一抹兩蘸,三下五除二便能在宣紙上繪就一幅山清水秀的中國畫。左開菊老師一展高亢的歌喉,便能使雁山麻櫟樹上的葉片也跟著觫動起來,能使山下過往的行人也紛紛為之駐足……

當了班主任後,麵對學生的調皮搗蛋而束手無策時,我更加思念起我的班主任於雲峰老師。在學習借鑒她的班級管理經驗時,我也開始反思起自己在校時的輕率和固執。如今想來還真是羞愧難當。當時我是有些懶散,曾因我的上操遲到和跳舞缺席,致使班級的團體總分被扣。但於老師總是那樣寬容、慈愛,不僅原諒了我的過錯,還培養發展了我的個性特長,並由此找到了促使我上進的突破口。從教七年,我能順利擔任兩屆初三班的班主任,還多虧了於老師有益的影響。

近年來,我的習作屢有發表,還出席過州第五屆文代會,現正參與《山茶花》的編輯工作。我深知,學生這些點滴成績的取得與當年於老師對我的鼓勵和幫助是分不開的。

1988年的盛夏,學校查出了四五個患肝炎的學生。一時間,校園裏鬧得人心惶惶。往日同學間的相互友好被相互的戒備所打破,打飯不再請人,提水也得自己動手,從不掛蚊帳的同學也開始掛了起來,就連麵談都隔開了遠遠的距離,有人還議論著要買口罩。以自己的觀察和體驗為內容,我寫了一篇題為《在人心惶惶的日子裏》的散文。我做夢都沒想到:這一揮而就的習作居然能獲此殊榮——被收在了於老師那本筆記本裏。那本子是她的學生優秀作文的“集中營”,是專供學生傳閱和老師講評之用的。當她叫我把作文抄在本子上時,我心裏甭提有多高興。有人曾問我引發我對寫作產生濃厚興趣的第一篇作品是哪一篇時,我回答說:“是《在人心惶惶的日子裏》,就發表在116班的課堂上,就發表在於老師的《學生優秀作文集》裏。”

就像朝著雁塔飛來的白鴿,為了共同的理想,我們從彝山的不同角落趕來,聚集在了這雁塔之下。在這裏,我們一起吟詩作賦、激揚文字,一起遨遊學海、暢飲知識的瓊漿,一起攀登書山、磨礪騰飛的翅膀。在這裏,我們同享了幾多快樂,分擔了幾多憂愁,同浴了多少晨曦晚霞,共度了多少爛漫時光。同窗誼,摯友情,豈能忘懷?或許是日有所思的緣故吧,一個個知心學友還不時地與我夢中相會。還好,前幾年先後到雙柏、元謀、姚安參加文學筆會時,還陸續與幾位學友見上了一麵,這也算是機緣對相思之苦的慰藉吧。但相思苦的有效消遣,更多的卻隻能寄托在通訊工具上。我們一直保持著聯係,還策劃過學友聚會的事宜,從中也知曉了不少學友別後的境況:文靜得像個女孩的王崇福如今已是鄉鎮領導,愛寫詩的李建中如今已是元謀一中的骨幹教師。我們男生總追趕不上的學習尖子普成麗,通過兩級保送後已在州農校任教。能說會唱的布春俊,憑著他的本事先改行進了縣廣電局,如今又被提升為縣政府辦副主任。能繪製連環畫的花瑞卿,先保送到省藝術學院深造後已留在楚師。在州上我還觀摩過蔡建忠執教的講賽課,我看到他之所以獲得好名次,主要得益於使用課件的優勢。其實,他與我同坐一桌時就特別喜歡電學。麵對紛爭,我還時常想起我上鋪的兄弟何同崢。我從未睡過上床,因而一直擔心從床上掉下來,於是便在兩邊拴上了三根尼龍繩。他看了不順眼便說:“莫整得這種難瞧,你睡下床我睡上床!”我上鋪的這位好兄弟,這位友善、謙和的學友,如今已進入了學校領導班子。

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把往事從自己的心頭移開。在麵對矛盾叢生,需要作出艱難抉擇之時,我思緒的鬧鍾就會在回憶的末梢乍然響起,而這個響點便在1989年。

那年的仲夏是個紛亂的日子,天氣炎熱,人也狂熱,加之連續一周的斷水,同學們開始紛紛上街買水。在時事的觸動下,不知是誰來了下振臂高呼,不少同室舍友便跟隨一大群在校學生紛紛而起,敲盆打桶地衝到教學大樓前。有個學生還拿石頭砸碎了校長辦公室的玻璃窗。示威學生七吼八叫地向校長下命令,要求校長限期解決斷水問題。第二天清早,一輛輛消防車開進了楚師,將學校所有的水池灌滿。於是,拿盆拎桶的室友們歡呼著直奔水龍頭,我也還算跑得快。可還沒等我擰開水龍頭,班上的一個男生便跑過來,一把將我的盆拽了老遠,還當場將我奚落了一番:“你這縮頭烏龜,別人請願時你怕這怕那,隻會隔岸觀火。眼見來水了,你跑得倒比兔子還快!想來搶奪我們的勝利果實,沒門!”想起這事,想必我們當事雙方都會覺得當時的好笑。其實,當時我之所以沒有參與,除了我性格的內向和孤僻外,更主要的是因為父親已寫來了一封信。父親以現身說法告誡我:“切記,切記,切記不可盲動!”就在那個仲夏之夜,我學會了冷靜的思考,還寫成了幾首朦朧詩,其中的《鍾聲》還發表在《芒種》上。後來還聽說:在這個仲夏,僅有一牆之隔的師專的部分學生本來早已蠢蠢欲動,但自始至終都沒有“動作”,據說是因為張校長事先已向全校師生作了一次入情入理的演講。

每個人的回憶時常有一個終點,我對楚師的回憶往往是落腳在畢業離校前的一刻。那天,天空的雲層有些灰暗,風大所以雲走得急,似乎還下了幾滴雨。各縣(市)前來接人的車輛排得很長,教學大樓前早已人山人海。學弟學妹們來了,教職員工們來了,我們頻頻地揮手、握手。喇叭已聲聲相催,可相握的手卻不忍鬆開。原想遙遙無期的畢業,沒想到就在眼前,麵對生活、學習了三年的楚師,麵對相處、相伴了三年的師生,不少女生嚶嚶地哭了,連我們男生也早已是淚眼汪汪。

畢業後,我被分到一所農村初中任教。“學而後知困,教而後知不足”。才執教一年,我便深切地感覺到:一個中師生,如果單靠老本已根本無法適應初中語文教學工作。在職進修的念頭便日益強烈起來。1992年,我再次踏上了雁山,成為楚師中文函授班的一名學員。當時,同在一校就讀的哥哥已臨近畢業。後兩次假期麵授,兄弟倆都是相約著同去同回。由於科任教師輔導有方,加之自己的勤奮,我曾被評為93年度的優秀學員,還受到了時任成教處處長朱學聖老師的鼓勵。

專科才畢業,學曆合格的要求便在教育主管部門及學校領導的講話中頻頻提及,再次提高學曆層次便成了年輕教師們共同的追求。1998年,我一再推遲了原定的婚期,又到雁山報考本科。婚後妻子便與我結伴來到雁山。於是,我們夫妻倆再次成為楚師的校友。

2000年的春節,我們是在楚雄度過的,因為妻子的難產手術是在州醫院完成。在醫院,還巧遇了在師院工作的花瑞卿同學。已是過來人的瑞卿夫婦給了我們悉心的關愛,提來水壺,燉來雞湯。兒子已出生六天,妻子再次催問兒子的乳名起好沒有。可想了兩三天的我還是起不出個合適的名兒。據說嚶兒出生後九天前,正是嚶兒未開天門之時。照我們彝家人的風俗,此前應將嚶兒的乳名起定,今後才好叫喚。那天,到瑞卿家還了水壺的我從雁山漫步下來,俯視鹿城繁華,遠眺楚天蒼茫、雄地遼闊,一個中意的名兒——“楚俊”便一下子從腦海中蹦了出來,接著便有了名字的解語:“我家有個小男孩,名子就叫小楚俊。楚俊生在楚雄市,生時楚地又多風。楚地多雄風,雄風沐才俊。起個名字叫楚俊,但願他日能成才。”隨後,我又將它譜成了一首兒歌。如今,我兒子對這首《名字歌》早已唱得爛熟。

兒子還未滿兩周歲,我們隻好帶上老小一起同上雁山。還好師院後勤處給予了我們特別的關照,將我們妻兒老小安排在教授樓裏住宿。當時妻子的學習任務又重,又要照看兒子,真給累壞了。課堂上學得的知識還來不及好好消化,一下課她便要小跑到雁塔下的梅花林裏,一天至少得跑兩次。因為她知道:此時,嗷嗷待哺的兒子正在母親或嶽母的懷裏掙紮著。第二學期,瑞卿兄又以他母親和我母親同是彝族,有共同語言好與之相伴為由,將我們一家老小請到他家居住,為我們老幼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兩位母親僅相處了一月卻處出了感情,這或許是他鄉遇知音的緣故吧。告別的那天中午,母親和嬸嬸都哭了,連我們也跟著掉了眼淚。

六年的函授學習,我先後聆聽了當時楚師中文係多數教師的授課,感受了他們作為教授、講師的厚積薄發的學養,領略了他們授課講學的藝術,感悟了他們獨到的學識見地和深刻的人生體驗。對於我們這些如饑似渴的學子來說,他們的授課就好比一杯解渴敵困的香茗,好比一塊充饑抵餓的壓縮餅幹。聆聽他們講課,我總有一種欲望的衝動,那就是在每一節課上,一心一意隻想博聞強記,巴不得將他們每講的一個要點都記在本子上,巴不得將他們所說的每一句話都記在自己的腦海裏。他們用彩線串珍珠的方式,將瑣碎的知識梳理成由點到線的知識鏈;他們用由主到枝再到葉的分解方式,將繁複的知識構建成房屋一樣的知識結構;他們用剝春筍、抽蠶絲的方式,將玄奧的道理詮釋得清晰明了。六年的函授學習,讓我粗知了古漢語的大概,掌握了現代漢語的基礎知識,初步了解文學概論和美學基本原理,大體了解了中國古代文學、現當代文學和外國文學的發展輪廓,走馬觀花地涉獵了古今中外文學名著梗概,開始接觸了創作規律、寫作技法和文學批評等問題。我開始反思幾年來自己的語文教學和寫作實踐,原先疑惑不解的不少問題開始雲開霧散,原先偏執一端的不少愚見開始被拋棄,原先不自覺冒犯的教學及寫作規律的不少大忌也被清算了一番。

此間,我還結識了鄭德開老師,還與他喝過三次酒。在我看來,鄭老師可謂是個好飲、善飲的豪客。酒過三巡後,在酒的催化作用下,他的古代詩人兼現代學者的特征就會映襯得更加鮮明。他古詩詞的功底很深厚,在宴飲之間,他善於引用古典詩詞名句,還會間雜著自己即興而作的詩詞。因此,每與他飲酒,我總有一種感覺:與鄭老師喝酒,飲酒是虛,品味人生、品味詩詞是實,下酒的菜倒未必每次都豐盛,但經他調製的文化氛圍卻總讓人感到養心怡神。在鄭老師的指導下,我寫的《萬馬齊奔,騏驥輩出——從〈詩經·駉〉也談素質教育》的論文被評為優秀畢業論文,還被收入了《新世紀·雲南省教育工作者優秀論文集》。

在雙柏,參加州文聯主辦的文學青年講習班上,我還聽到了張校長的一個講座,還索得了他的《詩文散筆》。圍繞“道德、學問、人品、文章”八個關鍵詞,在近兩個小時的時間裏,他列數了古今中外文學大家的成功事例,並結合自己的創作經驗和人生感悟,深刻闡述了關於作家的修養問題。聽後我們無不感慨良多、啟發甚深。他當時說過的:“極觀詩史終成悟,詩品緣於人品高”的詩句我還一直銘記著。課後,學員們紛紛與張校長攀談。當他得知我是我父親的兒子時更來了興趣。他告訴我他與我父親是在元謀巴果農場結識的患難朋友。他向我探問了父親的近況後,又詢問起我的工作、學習情況。他曾問我:“《紅樓夢》讀了幾遍?”我說:“一遍都還沒讀完。”

時至今日,我還牢記著他那番語重心長的話:“磨刀不誤砍柴工。一遍都沒讀完,我勸你暫時莫搞寫作了。回去後讀完一遍四大名著再寫也不遲。要相信,四大名著不僅是文學語言的寶庫,也是文學技法的寶庫。”於是我靜下心來閱讀了一遍四大名著。果如張校長所言,連我自己也感覺到:一年下來,擴大了閱讀麵後,我的詞匯貧乏、技法單一的毛病已得到了有效的醫治。之後,我發表的作品開始比先前多了起來,其中有兩篇還被收入了《流淌的金沙江》。

對於楚師的回憶,往往伴隨著幾多感想,而感想最深的莫過於那一次。那天,我和妻子一起到雁塔下看書。休息時,背靠香樟樹樹幹,仰望雁塔之上的悠悠白雲和紛紛掠過塔尖的白鴿,我的思緒也開始隨之漂流起來。隻聽耳畔一聲熟悉的叫喚——“爸爸”,我一下子回過神來。看著一旁用功的妻子和在母親攙扶下正向我蹣跚走來的兒子,一種感想頓時湧上心頭:父兄兩代三人,妻兒老小三代四人,還有千千萬萬的雁山學子,我們不正像飛來飛去的白鴿嗎?它們向著雁塔飛來,又由雁塔飛向遠方。相聚的緣結點在雁塔,雁塔不正像共同的目標嗎?而縈繞在雁山之上的片片白雲,不正像學子們絲絲悠悠的情愫嗎?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