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四章 又見雁塔(七律)

  作者簡介:

1996年畢業於楚雄師專中文係20班。現任楚雄師院附中團委書記、政教副主任。為楚雄州團州委委員、州青聯委員,中學語文一級教師。先後被評為楚雄州“優秀少兒工作者”、“優秀大隊輔導員”和“雲南省優秀共青團幹部”。

又見雁塔(七律)

(一)

雁峰披翠風鈴響,

鳥舞紅霞唱曉窗。

沾露櫻花簇簇秀,

繞蝶蘭草縷縷香。

往昔舊跡依稀夢,

今日新顏爛漫妝。

攜雛迎風畫裏走,

陶公共我笑春光。

(二)

寶塔新新換盛裝,

似若特意餞書郎。

別離母校十年整,

踏過風塵萬裏長。

時念恩師多聚夢,

常惜校友少同窗。

學宮往事最堪憶,

詩未成行天已光。

西江月·憶老師

三寸粉筆漸短,

一頭黑發終灰。

雁山日影緊相隨,

伴月聽蟲入睡。

落葉入泥草長,

春風化雨鶯飛。

彝州千裏秀成堆,

笑看李桃欣慰。

巍巍雁塔山濃濃母校情 張彪

作者簡介:1982年畢業於楚雄師專數學係。曾獲雲南省“優秀教師”稱號。現任元謀縣第一中學辦公室主任。1980年7月高中畢業,我參加了當年的高考,由於信息相對閉塞,高考成績一直到8月底也未知曉。更談不上報誌願。當年9月,懷著憂傷回中學進行高中複讀。複讀將近一個月,班主任告訴我高考成績,同時問我是否願意到楚雄師專數學係讀書,聽到這一消息我一直懸著的心總算落下,也沒有與父母商量,就果斷地說:“我願意”。由於楚雄師專已開學,學校派車將我送到楚雄師專報到,1980年10月我正式成為楚雄師專數學係數專四班一分子,開始了大學生活。

同學們都住在瓦平房,床是木架床,牆是泥巴牆。地板是三合土,條件簡陋,但同學之間都能友好相處,互相幫助。在生活上學校每月補助30多元的飯菜票,已基本能保證一個月的生活需要,生活水平比高中時代好多了,也使我們更加安心地學習。

在學習上班主任對我們嚴格要求,除要求認真學好課本(有些課本還是用當時的手搖印刷機印刷的)知識外,還要求我們刻苦鑽研,博覽群書,學校的圖書館便是我經常光顧的地方。根據趙世成先生的介紹,我從圖書館借了一本蘇聯編的《吉米多維奇·數學分析習題集》,不久就迷上了這本書。課餘時間,大多都花在這本書上,到大二上學期,我已做了書上的大部分習題,下學期由於忙於畢業實習準備,也就沒有堅持做。

我們小組在楚一中進行教育實習,正式上課前要經過多次的試講,聽眾是指導老師和小組成員,試講通過後才能上講台,由於是第一次上講台,開始時我非常緊張,講課幾分鍾後教態也就自然了,我們小組成員每人上了一周的課,最艱苦莫過於無數次的試講和教案的修改,這也培養了我們做事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良好品德,使我一生受益。我今天的成績驗證了一個真理:嚴師出高徒。

雁塔下,是同學們展開討論和辯論的場所,當年的時光令我終生難忘,我常感慨,沒有雁塔山就沒有我的今天。

1988年楚雄師範專科學校建校10周年,我作為特邀嘉賓,參加了十年慶典,我雖然僅畢業6年的時間,但母校已發生了巨大改變,雄偉氣派的教學樓,幹淨整潔的學生食堂,一幢一幢學生宿舍已非從前,學校辦學條件的極大改善,使我感到非常的激動和自豪。1992年11月我參加楚雄州中學數學教師課堂講課比賽榮獲二等獎,母校邀請我為當時的學弟學妹們講成功經曆,時隔十年,當我再次踏進母校時,母校的變化給了我更多的驚喜,以至於從那時起每年我都要到雁塔山去走走看看,尋找學生時的感覺和足跡。母校的變化是我和身邊的校友們經常談論的話題。

2006年是我從母校畢業的第24個年頭,狗年春節,我與妻兒一道又回到母校,到老校區和新校區走走看看,邊走邊與妻兒講講母校的發展變遷以及母校師生對我的關懷和培養,後來雖然我又到雲南師範大學讀本科和研究生,但楚雄師專永遠是我心中的母校,在此我真誠的感謝在求學道路上給予我關心與幫助的親人和老師。

現在,母校的規模擴大了很多,不僅基礎設施得到極大的改進,辦學水平大大提高了,母校已基本具備一流大學的辦學條件,我衷心祝願母校的未來更加興旺、旺、旺。

恩師頌歌 者貴榮

作者簡介:1986年7月畢業於楚雄民族師範學校,曾任教於南華第二中學,現任南華縣教育局教育股股長。

(一)

吾由逶迤哀牢山,求學首選雁塔旁。

師徒形影伴三載,恩師由來任歲寒。

雁山名師勿間斷,傳道有方授業廣。

循循善誘啟方寸,校友論辯皆進長。

楚師日新月異樣,桃李爭妍遍四方。

(二)

教台生涯吾師求,三尺講台獻春秋。

春蠶吐絲絲不斷,願操辛勤甘為牛。

紅墨點點育蓓蕾,粉筆灰灰慢悠悠。

兩鬢銀霜染白頭,書山浸汗育新秀。

莫道寒窗花筆墨,滿園春色不勝收。

行到雁嶺依舊夢 楊榮昌

作者簡介:2005

年畢業於楚雄師院中文係。現任楚雄東興中學教師。雲南省當代文學研究會會員。雁嶺書香溢楚天,才俊躍馬盡馳騁。如孤標獨立的南山雁塔傲然巍聳於鹿城的南郊,直指蒼穹的氣勢不但為所在之地的楚雄師範學院平添了幾許幽遠的神韻,增添文人墨客發思古之情的淵藪,更象征著這所被海內外學者讚譽為“彝州明珠”的高校在滇中地區的文化標高。二十多年的發展曆史中,一代代學人以對教育的忠誠,對學術承傳的責任感,在這塊深情的紅土高原上發揚篳路藍縷的創業精神,以其艱苦卓絕的努力,將彝州大學的輻射力滲透到了滇中高原的各個角落,使其當之無愧地成為楚雄州乃至雲南省教育與文化發展的示範窗口,牽引著越來越多有誌青年渴望成才的夢想。

我對雁塔山的朝覲之心可謂堅韌而恒久。早在中學時代,那些曾經給我迷茫的人生道路以燈塔般指引的老師大多畢業於此。他們博學而疏放,細膩又不乏曠達的風采將我深深地吸引,讓我從他們的身上汲取了最初的知識養分。五年前的夏天,我從遙遠的猛果河畔負笈求學於茲,進入洋溢著濃鬱人文氣息的中文係就讀,成為學院首屆本科生,從而邁出我人生中迄今最為重要的一步。雁嶺求學的日子是悠閑而舒暢的,那呈塔狀的圖書館幾乎耗去了我近一半的大學時光,在如山一般層層鋪陳的藏書麵前,我為世界的廣博而感喟,亦為自己的渺小與淺薄而羞愧,於是經常一個猛子紮進書籍的海洋裏泡到閉館才依依不舍的出來。也許在別人看來,這種孜孜苦讀的情狀無異於苦行僧式的生活,沒絲毫樂趣可言。殊不知,在經典名著中沉潛涵詠,與一流的智者進行愜意的心靈磨合,能引發內心深處最幸福的驚悸與震顫。文科學生大都多情而善感,四年中,我的腳步徜徉得最多的校園景觀是金良文史館和夏揚先生墓地。建築是凝固的音樂,品鑒技藝精湛的雕刻藝術同時也是在咀嚼文化的汁味,以此不斷豐富人生情懷。仰視著金良文史館潔白的浮雕,我的耳畔仿佛回蕩著已故張毓吉校長“人品、才華、功底,道德、學問、文章”的師訓;佇立在夏揚先生墓前,解讀著文采斐然的碑銘,我深為先生“小草戀山,野人懷土”的文化韌勁而感動得久久無語,唯有再三鞠躬以銜哀致誠。依山造勢的校園處處曲徑通幽,散發著鍾靈毓秀之氣,走進其中,猶如置身於一個巨大的氣場,在潛移默化中使身心得到陶冶,情懷得到滋潤,品格得到提升。

大學生活中,除去閱讀所帶來的快感外,最大的享受莫過於聽先生們講課。母校雖是現代化的本科大學,但偶爾還尋覓得到古典的聚徒講學的模樣,依稀能見傳統書院教授的影子。課堂上聽先生們慷慨激昂,解讀經典奧義,探究藝術規律,品評教化得失,課後意猶未盡,找來他們的相關著作仔細研讀。求學的四年,我有幸與雁塔山上幾位在學識與人品方麵均為世賢所仰慕的先生們有過詩文酬唱,文陋心誠,立此存照,以彰顯這段珍貴的師生情緣。與曹曉宏教授的交往首先源於拜讀其詩集《硯池詩箋》,其時我並未收藏有此書,因喜愛異常,便從頭至尾手抄一遍於筆記本上,並謅詩一首抒發感慨:洗硯池中奇葩放,卓立清姿傲暑寒。問墨哪得清如許,一代詩書百代傳。後來曹教授聽說此事,便題簽“榮騰應作等閑看,學盡天人定其昌”惠贈於我,以激勵後學。大二時,正當在校園文學園地裏癡情筆耕的我有感於雲南文藝批評的滯後與低迷,便不知天高地厚的萌發在這方麵有所建樹的念頭,而馬曠源先生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便以文學評論集《新文學味羹錄》飲譽雲南文壇,正是這機緣,我走進了他的文學世界。曠源先生是我重要的文學引路人,與他的交往,是讀人與讀書同步進行的。他的嚴厲,讓我常常在他麵前誠惶誠恐,一改口無遮攔的壞毛病,但是在嚴厲斥責的背後,掩藏著的是他一顆火熱的心和濃釅的愛意,是對學生恨鐵不成鋼的激奮。現在回想起來,被恩師批評未嚐不是一種別樣的幸福呢!關於他,我先後寫過《走馬雁嶺天地曠清源活水三迤傳——解讀馬曠源先生》和《匠心獨運功愈深——評馬曠源先生〈鬆風書話〉》兩篇評論分別發表於《楚雄日報》和《雲南政協報》上。鄭德開先生亦是我文學的引路人之一,與他的詩文唱和更顯其真性情。他曾有詩贈我:紫薇一覽臨絕頂,盤旋環空展大鷹。掣電勁翮斷虹霓,翻然擊碎霹靂聲。蒼茫萬裏任翱翔,天生形單隻孤影。不畏浮雲遮望眼,隻緣身在最高層。(《紫頂寺觀鷹——題贈中文係楊榮昌》)我於他四十三歲生日之際寫有《題呈鄭德開老師》以助酒興:杏壇廿載鑄詩魂,學高身正英睿逞。口吐珠璣驚四座,書生稟賦仰筆耕。對酒當歌歌正氣,性情矜張張人文。才溢雁山揚威楚,丹心一片染昆侖。後來他回贈我《酬中文2001級楊榮昌同學〈題呈鄭德開老師〉見贈》:新陳代謝催葉新,種桃植李二十春。杏壇言順尋常事,書生本分毋庸論。天扶日月風雲氣,放翁原本性情人。彩雲之南佳山水,浩歌正當鑄詩魂。三首詩均刊於當時由我任社長並主編的雁塔文學社社刊《雁嶺文苑》上,一時傳為校園文壇的佳話。回憶大學生活,總避不開這些令人敬重的先生們,他們的人格品質和豐澹學識已深深地濡染了我,每走一步路,都能清晰地聽到他們對我感召的聲音。四年中,對我有過深刻影響和無私幫助的老師還有很多,如周品生教授、陳蘭香副教授、王錫林教授等,此恩情,學生感戴莫名,將永銘於心!

我的文學之夢在雁塔山得到了恣意的綻放。坐在5幢209破舊的男生宿舍裏,望著窗外如火般熊熊燃燒的櫻花,靜聽雨打棕葉的沙沙聲,或極目楚天,看煙雲氤氳下的楚雄城,心卻早已意遊萬仞、思接千載了。情湧筆端,於是一篇篇散文在這裏寫成,一篇篇論文從這裏飛向省內外的報刊,並有一篇社會調查報告獲省級獎兩項,一篇論文在中國藝術研究院和《文藝理論與批評》雜誌社聯合舉辦的頗具規模的年度論文比賽中獲三等獎,且是雲南省唯一的獲獎者,填補了雲南文藝批評界在該項比賽中的空白。畢業之際,望著數十篇發表於各類刊物的作品和一堆印製精美的獎狀,心中感慨萬千,我並非下筆千言倚馬可待的才華橫溢者,但我以自己的勤奮與執著,實踐著青春的誓言,回報著母校對我的培育。雁塔山的確是塊培養文化人才的福地,從這兒飛出去的雁群,散落在了彝州的各個角落,成為各條戰線上的中堅力量。這條源遠流長、巍然成風的文脈之所以能呈現出雲蒸霞蔚的氣候,我想主要基於三個方麵的因素:有學院領導的鼎力支持,每年如火如荼舉辦的“五四青年文化月”和“青年學術科技節”係列活動便是明證;有深厚的曆史文化積澱,提供源源不竭的創作素材;有一批在學術、文藝方麵卓有影響的前輩指點,前述的我的恩師便是例子。

驀然回首中,歲月匆匆流逝,大學畢業已一年了,但母校仍時時闖入我的夢境,讓我情不自禁地回到那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激情年華,那是一段風華正茂、糞土王侯而又自認為懂得了惆悵的歲月。拂去時間的塵埃,我倍加感受到母校的溫馨,對她的愛,不是幾句話語,一篇文章所能夠表達的。今年4月,當我得知我獲全國獎的消息寫進院長工作報告時,那一刻,內心情感如狂濤般奔湧,忍不住潸然淚下,我隻是母校培養出的無數人才中極不起眼的一名學子,此份榮譽,受之愧怍。

我的大學生活依然留下了些許的遺憾。當初年輕氣盛而又出名心切,忍不住蝸角虛名與蠅頭微利的誘惑,很難堅守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寂寞,主要表現在對學術研究方向的選擇上。我沒能深入地在某塊領地裏執著地開墾下去,比如我為之傾注了大量心力的中國新時期文學,而是不停地改變研究的重點,將精力與時間花費在一些層次不高和意義不大的課題上,從而限製了我整體發展的氣象。雖然比起我的“同榜生員”們在閱讀量與研究麵上可能略勝一籌,然而推廣到更寬的領域,我至今也沒在某塊學術空間裏有占優勢的東西,可見青年時期的文化選擇至關重要,它決定了一個人最終可能騰飛的高度。我很羨慕那些仍在這裏攀越文化高峰的學生,他們選擇了楚雄師範學院,就是選擇了成長與成材的坦途,我更羨慕那些紮根雁嶺、揮灑情致的老師們,因為他們為自己才華的張揚找到了最廣闊的天地。

魂牽夢縈的雁塔山啊,我何時才能再回你溫暖的懷抱!

雁山記憶 李忠先

作者簡介:1987年7月畢業於楚雄師專數學專業。中學高級教師。現任南華一中教務主任。先後被評為“雲南省優秀教師”、“南華縣優秀教師”、“楚雄州招生考試工作先進個人”。

每次到楚雄,我都要到雁山去看看,或在雁塔下坐一會兒,或到夏揚先生的墓前佇立片刻,因為很多人和很多事,我總難於忘卻,也不願忘卻。

我坐在雁塔下,聽著陣陣風鈴聲,二十年前的舊事,全都浮上心頭。我是1984年考入大學的,算起來是師專數學係第一屆。那時學校創建不久,硬件並不好,然而學校裏的老師的確讓我們敬佩不已。上我們班課的老師,大多是外地人,年紀大多是四五十歲,年富力強,如日中天,功底雄厚。他們上課很用心,待人也很隨和,原本十分枯燥的數學課常常因為他們精彩的演繹和講述變得富有詩意;他們教學各具風格,教法靈活、實用、成熟;他們教會了我們學習數學的方法,讓我們熱愛數學,更重要的是讓我們學會了如何教數學,讓學生熱愛數學、學會數學;他們讓我們體會了教無定法,教有方法之精髓,使我們在工作後的教學中既遵循規律,又能大膽嚐試,受益匪淺。我們為他們的熱情感染,於是便努力地學。校舍是簡陋的,然而湮滅不了老師的激情;而生活的清貧也沒能消磨掉我們的求知欲,真可謂“學不厭,教不倦”。在那“閃亮的日子”裏,老師們的人格及風格給了我很大的影響,時至今日,李顯祖、趙世成、高雲彩等諸先生的音容笑貌還深印在腦海裏。

魯迅先生在《關於太炎先生二三事》中說:“……所以直到現在,先生的音容笑貌,還在麵前,而所講的《說文解字》,卻一句不記得了。”這句話說的真好,老師傳授給學生的東西,那些具體的知識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被忘卻,但成功的老師往往能通過自己的人品、道德和思想去影響學生。李顯祖、趙世成、高雲彩等諸先生抱定研究學問之宗旨,誨人不倦,奮鬥不止。其用心之良苦,理想之高遠,啟人深思,他們對我的影響已深入骨髓,先生們的為人和為學,可為典範,而其精神,值得大書特書!

大學畢業,我告別了師友,回到了南華,帶著大學給我的信念教書育人。不管是在沙橋中學還是在南華一中,不論是作為普通的任課教師還是繁忙的教務主任,我都本著“踏踏實實做人,認認真真辦事”的原則,為教書育人這普通而不平凡的事業默默努力。我也曾遇到種種困難,有時覺得荊天棘地而不知路在何方,但我在無援的時候總會想起雁山上教過我的老師,他們專業、專注、專一和奉獻的精神,總能使我從挫折中振作起來,繼續走我的路……

我常和幾位同事——我的學生、校友——談起我在雁山求學的經曆,我和他們之間總有一種強烈的認同感,因為我們同是雁山人!

雁山青青,雁塔巍巍,一代又一代的雁山人,開拓創新,勇往直前,二十多年來為彝州、為雲南乃至中國培養了數以萬計的社會棟梁和國民表率,雁山灌注給他們的是一種精神,一種氣質……雁山的“二次創業”,碩果累累,撫今思昔,感慨萬千。提筆為文,思緒或如漫天飛絮,或如錢塘潮湧,無奈文筆拙劣,難言昔日雁山往事,難狀此時激動之心情!

曾經的土坯房,木架床,而今安在?雁山已是舊貌換新顏;舊時同學,如今遍布千裏彝山、雲嶺大地,教書育人,勵育英才,大多成了基礎教育之中堅……

昔日,條件艱苦,設備簡陋,環境和諧。教師敬業,功底深厚,教法精湛,充分體現教書育人,教師都想把每一個學子培養成未來的育人棟梁。學生朝氣蓬勃,求知欲望強烈,大家都把自己當做未來“人類靈魂工程師”來塑造。看今朝,環境優美,設施齊全,教師隊伍壯大,學科更加全麵,學術氛圍濃厚,科研成果顯著。目睹母校之巨變,我為之而激動、為之而自豪。深深地祝福她走出雲南、走向世界!

時間的流逝衝不走我的大學記憶,歲月的輪回改變不了我對母校的眷戀,不論身在何方,我的記憶的湖裏有美麗的雁山、雁塔和無悔的青春!

雁山,願你美麗依舊;母校,祝你再創輝煌!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