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八章 無邊光景

  作者簡介:張翔華,1994年畢業於楚雄師專中文係16班。現任祿豐縣政府辦公室主任。

有人感歎:風景這邊獨好;也有人說:山那邊風光好。

初中時,作為學科小組長,常到老師宿舍取改好的作業本,對那種一間平房隔成兩半,裏間擺床和書桌,外間做廚房的居室頗有好感,記憶中心想長大後有這樣的工作就好了。對於農家孩子,這算是我一個正式的理想,山那邊風光好。

我的大學是在彝州本土一個叫雁塔山的地方度過的,掐指算來十餘年了,離鄉求學,老家人說是出遠門和生活在城市。從為了考試苦讀的陰影中走出,我感覺輕鬆了許多,想想以後上講台或什麽的,除了完成老師講解布置之外,在圖書館讀了一些相關不相關的書,如:哲學、社會學、心理學、管理學、文學零零散散拾擷,輔修曆史、美術,學習並快樂著,風景這邊獨好。

工作後,沒有教書,進了一個非常繁忙的事業單位,常常不到“上班”時間就接到任務,采訪、寫稿、編輯、製作……送到相隔較遠的機房,此時已是華燈初上,看著成雙結對悠閑漫步小城街頭的人們,很是心裏酸酸肚中空空。

一次機會,魂牽夢縈去了香港,濕潤著維多利亞灣流光溢彩的晚風、仰望電視裏常見的玻璃大樓以及海洋公園的目不暇接,中環的琳琅滿目、熙熙攘攘……我卻有難以融入的矜持,歸期未到,就在想著家鄉小城的一草一木和要處理的工作。香港雖然很“講究”,一時心潮澎湃,最後還是要回歸故裏的。美麗的東西,就讓她美麗著吧,畢竟我們都需要美。

後來,我是到書店抱著幾摞之前涉足不多的經濟、文化等理論書籍到一個鄉鎮工作的。而對當地父老,他們或許更需要“那邊的風光”。隻是通常,人們有許多的不滿足、許多的苦惱、許多的埋怨,那麽多的無奈,那麽多沒人聽的訴苦!

我所在的鄉鎮剛剛結束機構改革,在一次勵誌的交流中,我把我的思考和感受與大家分享:隻是每一個人所走的路不同罷了。自己的路,是這邊風景,看得到腳下的坎坷;別人的路,是那邊風光,隻看到遠處的詩情畫意。或許這就是為什麽我們總是羨慕別人,同時也被別人羨慕。不過,無論如何,路是自己選的,所以有時會有很多猶豫和自我否定。

“山那邊風光好”。我想這是對的。那邊的美,在於她是理想的、經描繪的。這樣的時候,欣賞、向往而沒有得到的完美,尤其是當你這樣的同時,也正被那邊的人欣賞和向往著。

然而,那邊天堂般的美麗,終究及不上這邊的腳踏實地。

麵對那邊的風光,此時,想起一位哲人說過的話:要用一顆善感的心去欣賞,而不要隻用一雙忙碌的眼睛去觀看。

永遠是常青樹上的一片綠葉 李光輝

作者簡介:李光輝,男,1995年畢業於楚雄師專中文係18班,曾任牟定縣桃苴中學教師,現任《楚雄日報》記者部副主任、專職記者。曾多次獲全國和省、州新聞獎,2006年被評選為楚雄州第三屆十大傑出青年。



2005年7月,按照畢業時的約定,我們中文18班舉行了一次同學聚會。發通知前,經與班長等商議,還是以“中文18班班委會”落款。沒想到此舉得到了全班同學的支持:全班同學都聯係上了,都表示要來,要回母校看看,回味“永遠的中文18班,永遠的楚雄師專”。作為師專而師院這棵常青樹上的一片綠葉,母校無論怎麽變也是我們的母校,我們無論走得遠或近也永遠是母校的學生——母親怎麽會嫌棄自己的孩子呢,孩子又怎麽會嫌棄自己的母親呢!

十年,在有限的生命裏,不能不說這是一筆巨額支出。因此,聚會時,曾經的厭倦變成了懷念,曾經的蒼白變成了精彩,曾經如花兒散開的我們都還彼此深深記著對方的故事、微笑、精彩、閃光,記著母校的雁塔、圖書館以及故事多多的“春風”、“化雨”……

十年,母校由楚雄師專變成了楚雄師院,由專科學校變成了本科大學,母校的變化太大了。但我和同學們一樣,對母校的那份感情依舊,對母校裏關心、鼓勵、嗬護過我,特別是被我和我們淘氣而操心的老師們,始終心懷感激。



中文18班在楚雄師專、在中文係的曆史上應該濃墨重彩。我越來越這樣認為。

之所以如此妄言,是因了中文18班專業課的師資太“奢侈”了:恣意汪洋的有馬曠源先生的當代文學課、鄭德開先生的唐代文學課;溫婉細膩的有周品生先生的寫作課、陳蘭香先生的兩漢文學課;才情橫溢的有曹曉宏先生的明清文學課、楊玉華先生的宋詩研究講座;娓娓道來的有韋紹翔先生的古代漢語課、班主任胡文群先生的生活輔導……如此強大的師資力量,後輩學弟很難享受了。即便是前輩學兄,據說也沒有享受過。紹翔先生在給我們講訓詁學時一直強調的“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一直牢記心中。而曠源先生的“讀點書,做點文章”、品生先生的“讀中文係無論如何也要寫得一手好文章”、德開先生的“中文係學生就是要狂”也都牢牢記下來了。這不僅令我輩學生更加自豪,回味其中,“奢侈感”更是越來越強烈。



據說,如今大學中文係的學生,十之八九都是學不好理科和外語勉強進來的,語文基礎差,更不用說人文素養了。我不這樣認為。中文係文學課較多,訓練語文知識是此中應有之義,人文素養的培育關鍵就看老師怎麽引導了。

中文18班裏堪稱過目不忘、背書較“攢勁”的幾位同學如官麗薇、胡平、方婕、王海燕等,全是女生,常常令我等特“煩”——老師布置天把兩天就“交代”了。那時候上古代文學課的韋紹翔先生要求特嚴,嚴到“棉裏藏刀”——規定時間一到,上午放學就到教室裏來“守”我等背書,背了才準吃中午飯。記得背“平仄”那陣,想著背不了,就在那裏“裝佯”挨時間,心想韋先生就是逼一逼,差不多也就放我們了。到了13時,他一點放我們的意思也沒有。眼看被留的同學一個個過關走了,我隻好在先生麵前七錯八亂、顛顛倒倒“背”了,並作了充分的心裏準備等待批評。不想他僅說了一句話:詩不是人人能寫的——那時候我熱衷於寫詩。然後我惴惴不安地與先生一道走出了教學樓。

老實說,那句話當時對我的警醒是有限的,關鍵是它在我的腦海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以致後來我做教師要求學生背書時想起它,寫東西需要整點“平仄”附庸風雅、“裝”自己有知識時也想起它。而且,這恐怕也屬“語文基礎”。

寫到這裏,我還想再說一句老實話:韋先生嚴格要求學生的作風於今天的大學和在校大學生都是具有深遠意義的——大學老師還如此認真負責的少了,有的打著“以人為本”的幌子認認真真地不想負責任了,有的鑽進對與待遇緊密聯係的行政級別、專業技術職稱的追求中去了;而“天之驕子”們對老師的嚴格要求也已經不在乎了,認為過時了,很大一部分學生理想信念淡薄、社會責任感缺乏、進取心不強,談知識、談素養對他們而言簡直就是奢求。真是可悲又可怕!



以我的接觸,當今大學中文係畢業的學生的語文知識對付當今的社會需要的語文知識,已經綽綽有餘。問題是有知識無文化,亦即有文化的人老是強調的人文素養欠缺。

讀中文係有什麽用?學中文有什麽用?

聞一多們讀大學中文係時就被困擾過了,但由於他們讀書、思考、寫作,留給了後人“五四”文學、“五四”精神和“五四”文化現象。

從我敘述的要求,這完全可以回答了:有知識無文化等於沒思想,感情的品味也談不上有多高。所以,曠源先生、品生先生們才意味深長地說“讀點書,做點文章”、“讀中文係無論如何也要寫得一手好文章”。退一步講,如果中文係的學子讀了幾年中文,實際寫作水平的提高卻很小,那麽不管他的就業與寫作有無關係,都是遺憾。

至於鄭德開先生“中文係學生就是要狂”的倡導,深奧得很:在中文係,不僅直接學到語文知識,還要聯係到人生、人性、情感和心靈。這就意味著:不狂都不行。現在的學生像豆芽似的狂不起來,關鍵是他們很難感受高雅文化的熏陶、高尚人格的感染,學習中聯係不到或很少聯係得到人生、人性、情感、心靈,聽不到或絕少聽到老師們向外界發出的可以讓他們狂得起來的聲音。長此以往,學生們越來越關心吃喝、異性、賺錢、明星之類話題,關注什麽專業最熱,如何建立關係網等等。



此時,想起魯迅,想起魯迅的話:“古之師道,實在也太尊,我對此頗有反感。我以為師如荒謬,不妨叛之,但師如遭罪而遭冤,卻不可乘機下石,以圖快敵人之意而自救。太炎先生曾教我小學,後來因為我主張白話,不敢再去見他了,後來他主張投壺,心竊非之,但當國民黨要沒收他的幾間破屋,我實不能向當局作媚笑。以後如相見,當執禮甚恭(而太炎先生對於弟子,向來也絕無傲態,和藹若朋友然,)自以為師弟之道,如此也可矣。”

永遠是師專而師院、中文係這棵常青樹上的一片綠葉,對母校、對中文係我們始終敬重,對授業,我們敬重並感激。

一路花香 蘇暉

作者簡介:蘇暉,男,彝族,2004年8月,畢業於楚雄師範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函授本科班。近十年來,積極參加主持全州性大型慶典、演講比賽、知識競賽、辯論賽、播音與廣播節目主持等活動,先後獲“雲南省文物係統講解員大賽優等獎”、“全國文物係統講解員大賽優秀獎”、“全州特色旅遊工作先進個人”、“雲南廣播電視政府獎”,“播音與廣播節目主持獎”、“楚雄州第三屆十大傑出青年”等稱號。現任楚雄州博物館宣教部副主任,楚雄州青年聯合會副秘書長,楚雄州演講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

“朋友們,您現在看到的那座塔名叫楚雄雁塔,它是一座明末清初時期仿照西安大雁塔而建的七級方形實心塔,它也是市內最古老的建築之一,雁塔夕照曾為楚雄古八景之一,它的所在地便是我州的最高學府——楚雄師範學院。”已經記不清多少次用這樣的語言向國內外的賓朋介紹她了,隻記得每次說這番話時心中總會湧起些許的自豪與感動,因為:這是我的母校。

小時候,就常和玩伴到雁山玩,聽著塔上叮叮作響的銅鈴聲,心中覺得很暢快、很豁然、很神秘。那是一種快樂得沁人心脾的感受。圍著古塔捉迷藏,背靠古塔講故事。

也許一切真是“因緣而起”。工作後,我成了楚雄州博物館的一名講解員,而州博物館正與雁塔隔路相望。工作六年後,也就是楚雄高等師範專科學校正式升格為楚雄師範學院的2001年,我真正走進了這所再熟悉不過的大學,成為漢語言文學本科專業的一名函授學生。三年的學習生涯著實留下了太多的美好回憶,既汲取了“營養”,又結識了很多良師益友。這讓我在今後的發展中受益無窮。

我從事的是文博講解工作,人們常把講解員喻為“友誼的建築師、民間大使和城市名片”,做好這樣一份工作絕非易事,需要較高的個人綜合素質,尤其是文化含量與文學底蘊,而這恰恰是我的死穴。在楚雄師院學習的三年間我曾向曹曉宏老師求教古詩詞,向李萬傑老師討教普通話的“歸音”問題,向王錫林老師請教演講與辯論……老師們所表現出的大家風範深深的激勵和感動著我。

也曾有幸與恩師們共同合作。在楚雄州首屆青少年文化節“激情與思索”辯論賽上,我應邀擔任比賽執行主席,而曹曉宏、王錫林、譚斌三位老師則擔任比賽評判,在老師們的指導下,我的辯論主持獲得了成功,當比賽結束現場觀眾請我簽名時,我真誠的對他們說:“應該去請我們的三位評判教授簽這個名,他們才是真正的英雄”,我深知今天的成功是因為自己站在了老師們的肩上。

在與母校共同成長的同時,我也在盡其所能地為母校做一些事。我曾主持了楚雄師範學院2005年度貧困生助學晚會,為楚雄師範學院四周年回眸和“歲月之歌、發展之路——楚雄師範學院建院五周年”專題片完成了配音工作。在做這些工作的過程中,我又進一步讀懂了母校,進一步理解了我的老師們。

站在博物館彝族廳的四樓之上可以俯瞰母校新、老校區的全貌。看著母校在長高、在長大,心中除了喜悅還有無限的祝福。祝福母校一路花香。就這樣,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我與母校麵對麵,相互見證、鼓勵和祝福著……

永遠的回憶 周體生

作者簡介:1980年7月畢業於楚雄師專數學係2班。現任雙柏一中高級教師,楚雄州政協第七屆委員,縣政協兼職副主席。常言道:吹不散的是往事,淋不濕的是記憶。人世間,有真誠無限;記憶中,有繁星點點。憶今撫昔,我離開母校——楚雄師專已經26年了,回眸這26個春秋的往事,浩如煙海,許多往事猶如過眼煙雲已淡忘,但對母校的追憶,至今想來,仍記憶猶新,猶如昨日,曆曆在目。母校老師的恩情,像一座座豐碑,永遠深深地印在我心中。然而,在這眾多的老師中,最讓我久久不能忘懷的,感動不已和敬佩不已的是愛生如子的我的班主任、數學分析授課老師——趙世誠老師。

那是一個炎熱的夏天,天空萬裏無雲,隻有幾隻小鳥在自由自在地飛翔著,突然,一陣清脆悅耳的上課鈴聲響了,我們全班同學走進教室,大家剛坐到座位上,班裏有位同學感到胃如刀絞,奇痛難忍,豆大的汗珠像斷了線的珠子一樣直往下淌……不知不覺,這位同學突然失去了知覺,什麽也不知道了……趙老師立即組織同學把生病同學送進楚雄州人民醫院治療,經過醫生診斷確定那位同學的闌尾穿孔了,必須及時住院做手術。那位同學當時身無分文,趙老師毫不猶豫地把身上所裝的錢全部拿出,為那位同學交了住院手術費。由於床位緊張,當時那位同學隻能睡在走廊的加床上,晚上醫生安排那位同學住進了病房後,趙老師問長問短,非常關心、體貼。淩晨兩點多鍾,他對陪護的同學們說:“你們就睡在床上,輪流休息,好好照顧病人,我走了。”護士看到這一情景後也十分感動,陪護的同學見狀,感動萬分。背著趙老師悄悄流下了眼淚,真想不到有這樣的好人,自己身體瘦弱單薄,經常生病感冒,卻像對待自己的子女一樣,竟把自己的學生看護到深夜!接連三四天,趙老師都堅持著白天備課、上課,晚上到醫院看望那位生病的同學。那位同學手術後,趙老師還讓他的愛人燉好排骨湯和雞湯給那位同學加強營養,希望他早日康複,回校學習。

趙老師在來師專以前,曾在南華一中任教,盡管他自己的生活極為簡樸,但卻給自己班上的貧困生交學雜費、買學習用品、買衣服,資助那些困難的學生讀完中學。百聞不如一見,在和趙老師相處的這短短的兩年裏,使我真切地感受到趙老師真不愧為學生的良師益友,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不僅如此,我還清楚記得趙老師是位個子不高,帶著眼鏡,穿著樸素整潔,和藹可親,平易近人的人;他是一位愛好高雅廣泛,知識淵博,出類拔萃的人;他是一位愛崗敬業,治學嚴謹,誨人不倦,一絲不苟的好老師。趙老師教我們班的數學分析課,善於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探索問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善於用數形結合、類比的方法,善於用嚴密的邏輯推理,從多角度、多側麵、多層次進行分析講解,使抽象問題變為具體問題,使複雜問題變為簡單問題,使難懂的知識變為易於了解的知識……他講的課開門見山,直奔主題,突出重點,分散難點,深入淺出,通俗易懂,便於同學們理解、記憶和消化,深得同學們的喜愛,深受學校同行和廣大教師的好評。趙老師具有高尚道德的火花,具有美麗人生的光輝,像一盞指路的明燈,照耀著學生不斷前進,一往直前,永攀高峰,為學校為學生作了許多貢獻。我對趙老師的高尚品德終生難忘,永世牢記,情思濃濃。

趙老師不僅教給了我豐富的知識,而且教給我許多為人處世的道理,我由衷地感謝他。趙老師使我懂得了如何做一個敬業愛業,治學嚴謹的人,使我懂得了如何做一個求是上進的人,在我青春如火的年華能進入楚雄師專,讓我慶幸,讓我無限榮幸,我感到很自豪;同時,感到在楚雄師專讀書是我人生的一段最美好的時光,也是我人生的一道最美麗的風景線,常常令我神往,使我激動。時光如流,歲月荏苒,歲月難斷母校情,歲月難斷師生情;歲月難忘母校熱愛學生,熱心教育,團結奮進,悟道求真,開拓創新的優良校風。值此,母校榮升為師院5周年喜慶之時,特寄心語情話,帶去我永恒的美好回憶,帶去我的吉祥、真摯、親切的問候,以表達學子眷戀母校,熱愛老師的拳拳之心。

感謝母校給我一雙無形的翅膀 陳慶江

作者簡介:陳慶江,女,

1996年畢業於楚雄師專中文係21班,並作為優秀畢業學生選送至雲南師範大學中文係本科專業學習;1998年由雲南師大選送至重慶師範大學中文係攻讀文藝學專業研究生,於2001年6月獲碩士學位後留重慶師範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任教至今。

工作的第二年,《重師大學生》的一個編輯找到我,要做一個青年教師專訪,經不住他的軟磨硬泡,我答應了。不想在該期雜誌中,該編輯說我是畢業於一所“三流”高校,通過自身努力如何如何……直接用“三流”給我的母校——楚雄師專定位,讓我既憤怒又懊惱。是的,別人可以因為不了解情況認為我的母校是“三流”,但在對我本人的采訪專記中出現的“三流”字眼還是深深刺痛了我。我既為該編輯不能體會我對母校的深篤情感而無奈,又為母校遭人輕視而憤怒,鬱鬱地看完稿件之後,立誓今後再也不能讓這樣的事情發生在自己的身上。

轉眼此事已過三年,可每每想起,內心仍不能平靜。的確,上有北大、清華,中有北師、南師,我的母校,一所不起眼的小師專,當然入不了名流,然而,我卻對她充滿了無限的感激。就是在這裏,就是這所“袖珍”學校,幫助我實現了生命曆程中的決定性轉變——由懵懂無知、怯懦畏縮到自信、自尊、自強。一個蒙昧的少年,由此走向了對心靈純正、理性堅強的自覺追求。我慶幸曾為母校的一名學子,我將終生感激她所給予我的恩惠。

感恩母校,更確切地說是感恩我的老師們。在內心深處,我深懷對母校的感激之情,更充滿了對老師們深深的敬與愛。這份感情,正如子女對父母,無論走到哪,走多遠,又怎能割舍?

李雲峰副書記常常告誡我們要在一般的環境裏創造一流的校風、學風,他是這樣要求我們的,他自己也是這樣做的。他的執著、嚴謹、一絲不苟深深感染了我。更令我感到意外和感動的是,離開母校後,李老師仍在百忙之中不忘關心我的學業、生活、精神狀態,常常來信督促我多讀書、讀好書,鼓勵我積極進取。對李老師,以無私的嚴父作比毫不為過,在他的麵前,我不敢有絲毫的懈怠,同時也不需要有任何的拘謹和掩飾。對此,我的很多同學都羨慕不已。

曹曉宏老師,一個將青春與激情都奉獻給了師專的赤子。至今依然清晰記得他在我們臨畢業前的感言:“同學們,當你們踏入社會見識了各種怪狀,再回想我的教導,你們可能會罵我是一個虛偽的老牧師,但,作為一名教師,我始終堅信,教會學生向善,做一個純正的人是沒有錯的,我必須這樣教導你們。”這個準備一生守護師專的“癡人”,帶著他堅定的微笑,一年又一年,在與病痛抗爭的同時,也在跟俗人、俗情、俗事抗爭,他一直用自己的行為在詮釋,詮釋何為有情有義,何謂青蓮之質。

我的班主任馬玲老師,一個開朗、不服輸、理智、正直的女性。她默默地忍受了太多學生無知的抱怨,她犧牲了太多的青春自由,她總是力圖將所有的激情與愛都給予我們,卻從未言及自己的付出與犧牲。2005年7月,當我自己作為一個班主任麵對著即將離別的學生而流下百感交集的眼淚時,終於深深地體會到這個一直以爽朗的笑感染我們的老師何以會在畢業歡送會上哽咽難語。對於一個三年裏沒有缺席過一次早操的班主任,她教給我的這種堅韌讓我終生受用。

還有初識之下就令人感受其正直、無私、寬容的王錫林老師。不僅是他的人生經曆令人肅然起敬,也不僅是他的人生修養課是那樣的警醒動人,更令人難以忘懷的是,他總是在我最得意的時候給我一個警醒。我在他的指導下學演講、學主持,也終於在他的批評中學會了冷靜麵對成績。

還有亦師亦友的字正華老師。他是當時我所認識的最勤奮的年輕教師,他的衣服口袋裏隨時放一本袖珍英語詞典,從不輕易浪費一分一秒的時間。讀研期間做實驗,粗茶淡飯的他在低溫實驗室一呆就是幾個星期,哪怕關節已經疼痛難忍,仍不輕易離開。他還有很好的文學和藝術修養,每每交談起來,總讓我汗顏。字老師真是我的敬業楷模,他讀完博士再回師專的選擇更是令人敬佩。

還有那個放浪形骸的鄭德開老師,我將他教給我的“得意淡然,失意泰然”已經又教給我的學生了;還有那個教我們如何使用紅藍鉛筆勾畫書本的一絲不苟的高守仁老師。當年背誦《離騷》時,我把一個舌麵音讀成了舌尖音,高老師扣掉了我3分,也及時阻止了我的自鳴得意。還有那個總是輕聲細語的薑明老師,就因為我在轉正申請書上塗改了幾個字,他竟一改往日的平和,嚴肅地批評了我,從此我做事總是善始善終,不敢有一點馬虎。

張潔老師、陳蘭香老師、周品生老師、徐光輝老師、李萬傑老師、譚斌老師、刁國慶老師、夏萍老師、田青老師、楊平老師、楊富雲老師……我無法一一敘述對他們的感激之情,但願他們能夠感受到我無言的謝意。

今天的我也是一名高校教師了,已經走過了不算太短的5個工作年頭。有時靜心思之,也有慚愧之情,因為深感自己的工作成績不足以報答厚愛自己的母校,不足以報答厚愛自己的恩師,但無論如何,始終未敢忘懷的,是母校恩師們對我做人的教導——去做一個純正的人,做一個真實的人。也正因為如此,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學生們對我的愛戴和尊重,也正因為如此,我才能獲得同事們普遍的褒揚和支持。甚至我還想說,因為努力去做一個純正的人、真實的人,我本人在日常生活中都獲得了極大的幸福感。

這使我更加懷有感恩之心,感恩我的母校!感恩我的老師!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