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路遭遇一:
問:新華路往哪個方向走?
答:一直往前走就到了。
再問:離這裏有多遠啊?
答:大概有一站路吧。
不厭其煩地問:那到底有多遠呢?
答:對不起,我也沒有拿尺子去量過。
……
問路遭遇二:
問:喂,怎麽去長平巷?
被問者左看右看,不高興地答:小姐,這裏沒有人姓“喂”。
對方無趣地走了……
問路遭遇三:
問:大叔您好,請問平安胡同怎麽走?
答:哦,從這往前走500米,然後左拐就到了。
“真是太謝謝您了。”邊說邊麵帶微笑,朝大叔招手示意再見。
當你出門在外,闖入一個人生地不熟的環境時,找個人問問路是很正常的。但是問路也得講藝術,講究禮節,有人將問路的程序總結為:問路=稱呼用語+問答的內容+答謝用語。一般來說這三項內容不可遺漏其中任何一項,也不宜顛倒順序,不然問路不明,也不禮貌。
首先,禮貌地、準確地稱呼對方。
在問路之前要熱情,得體地稱呼對方。一般可根據對方的年齡來選擇合適的稱呼,對比自己小的稱“小弟弟”、“小妹妹”,對中年人稱“叔叔”、“阿姨”,對年齡大的人稱“爺爺”、“奶奶”、“老伯伯”、“老媽媽”。絕不能用“哎”、“喂”這種對人很不禮貌的語氣詞來稱呼對方。
有些孩子在家受寵慣了,在外問路也隨意而無禮,擺出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架式,結果別人懶得理睬他;還有,有的孩子逮著男性叫叔叔,逮著女性叫阿姨,殊不知女人很注重年齡,你把人叫老了,人家當然就生氣,自然不會理你。也不能把他人招呼到自己跟前問路。
其次,向對方表示歉意。
向對方表達歉意是因為你打擾了對方,在問路時應當先抱歉地說:“叔叔,你好。真是對不起,我可以向你問個路嗎?”或者說:“我可以打擾您一下嗎?”如果你要向一個交通警察問路,而對方正在聚精會神地指揮交通,就應在旁稍後,等對方空閑下來你再去問。如果對方在屋裏,你首先要輕輕敲門,等別人出來後再提問,而不能貿然闖入。
再次,當得到對方的允許後,再把自己要問的問題說出來。
問路的時候可以說:“怎麽去某個地方?”當對方告訴你行車線路後,你再適時問:“大概有多遠?去那兒大概要多長時間。”在問的時候注意觀察對方的表情,如果對方顯得不耐煩,你應及時停止問路。
最後,向對方表示謝意。
當對方告訴了你如何走時,你應該誠懇地表示感謝,不能不辭而別,一走了之,好像別人為你指路是天經地的似的。如果對方不知道你要去的地方或說得不清楚,不那麽肯定,你不要表現出不滿意或不信任,也不能一言不發掉頭就走,而應該有禮貌地表示感謝,然後再另找對象詢問。
除了向他人問路時要禮貌待人,當你被人問路時,也應該友好、熱情。注意傾聽對方的請求,指明交通線路或需乘坐的交通工具;如果口頭表達不清,如果時間允許,你可征得對方同意後帶路。當你不清楚或不確定時,應致歉意,應說:“很抱歉,請再問別人吧!”
如果你學會了問路和指路,無論走到哪裏,你身邊都有一張活地圖。當你在禮貌的問路過程中得到別人的熱情幫助時,你的心情也會愉快起來。這比起不會問路,走到哪裏都碰壁的尷尬處境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