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節 羅曼·羅蘭:用音樂來寫小說的人

  小時候的羅曼·羅蘭長著金發碧眼,顯得很乖巧。更難得的是,他小小年紀就顯露出極佳的音樂天賦。雖說他的家境並不窮困,卻沒有很好的學習音樂的條件,更不能像巴黎的有錢人家的孩子那樣,把音樂老師請到家裏。於是,他母親就盡自己的能力教兒子彈琴。每天中午放學後和晚飯後這段時間,他家的鋼琴聲從未間斷過。母親的技藝不高,卻把兒子引進了音樂這座金碧輝煌的藝術殿堂中。羅曼·羅蘭後來回憶這段歲月時說:“音樂是我真正膜拜的對象,我對她的崇拜具有青春之戀的一切無邪的陶醉。”

15歲那年,羅蘭隨父母遷居巴黎。母親發現兒子對音樂充滿了強烈的渴望,就決定支持兒子學習音樂,但令她為難的是,在巴黎這個人地兩生的地方,她找不到合適的音樂老師。於是她就四處打聽,一聽說哪兒有音樂家,就想盡辦法送兒子去學習。一段時間以後,她驚喜地發現,兒子的琴藝超過了大多數教過他的老師。很顯然,應該給兒子尋找到一位更好的老師。這時,她忽然想起自己小時候有個老師就住在巴黎,叫約瑟芬·馬丹,她是一位鋼琴家,不僅有一套獨特的演奏技巧,還認識著名作曲家肖邦。母親馬上帶著兒子前去拜訪馬丹,懇求她指點自己的兒子。馬丹被這母子倆虔誠的求學態度所感動,便答應了下來。

給兒子找到了好老師,母親又省吃儉用,每個星期都給羅蘭買一張音樂會的門票,讓他去聽當時一些有名的音樂家的演奏。在每周這三個小時中,羅蘭完全沉浸在了海頓的華麗,莫紮特的快樂,貝多芬的強勁之中,仿佛世界上的一切都不存在了。

1887年,羅曼·羅蘭從巴黎高等師範學校畢業,通過會考取得了中學教師終身職位的資格。羅蘭的理想是當一個音樂家或作家,而師範學校的畢業生應該去當老師,麵臨這個抉擇,他彷徨起來。就在這個時候,他讀到了托爾斯泰寫的一本小冊子《我們到底應該怎麽辦》。在這個小冊子中,托爾斯泰否定了自己過去的文學創作活動,還說音樂不過是“引導人民無視義務的娛樂”。羅蘭一向把音樂視為“世紀之歌,曆史的花朵”,而托爾斯泰恰恰是他最崇拜的大人物,早在師範學校讀書時,他就迷上了《戰爭與和平》這部史詩般的小說。托爾斯泰的觀點讓他先是震驚,後是迷惑,在萬分苦惱之中,他提筆給59歲的托爾斯泰寫了一封信。對羅蘭來說,這封信不得不寫,但他並不指望得到回信,因為世界各地給托爾斯泰寫信的人太多了。出乎他意料的是,隻過了幾個星期,托爾斯泰的回信就寄到了他的手裏。信是用法文寫的,整整寫了38頁。

在這封信中,托爾斯泰親切地稱呼他為兄弟,誠懇地向他提出忠告:“隻有使人類結合起來的藝術,才是唯一有價值的藝術。而有價值的藝術家,是為他的信念做出犧牲的藝術家。一切真正職業的先決條件,不是對藝術的愛,而是對人類的愛。”

讀了托爾斯泰的來信,羅蘭深受感動,也對他的將來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從那時起,我一直沒有忘記過藝術對人類所負的責任和任務。”他開始設想創作頌揚英雄的文學作品,開創一種充滿愛和理想的新的現實主義。

當時,羅蘭已經被錄取為官費生,前往羅馬研究曆史。1892年回國後,他先後在巴黎幾家中學和巴黎大學教授音樂史課程。

羅蘭在意大利讀書期間,結識了一位名叫索菲亞的姑娘。羅蘭愛她聰穎、文雅,她喜歡羅蘭淵博的學識和寬廣的胸懷。有一天,當他倆在幽靜的小徑上散步時,羅蘭再也抑製不住奔放的情感,向索菲亞傾吐了心中如火的戀情。但是讓他意想不到的是,索菲亞竟然有禮貌而又有分寸地婉言回絕了他。

羅蘭一下子陷入了深深的失戀痛苦之中。如何擺脫這失戀的痛苦呢?經過很多夜晚的煎熬,羅蘭逐漸意識到:對於自己來說,擺脫失戀痛苦的最好辦法就是學習和創作。於是他在日記中寫下了這樣一句話:“我明白,我能創作,我是自由的。一切屬於我,包括我的那些鎖鏈。我是我自己的各種痛苦的主人!”

羅蘭終於堅定而理智地從失戀的痛苦中挺立起來。他沒有在精神上成為失戀的奴隸,而是成為了駕馭“痛苦”的真正主人。“愛情不來投身於我的書桌上。這張書桌,我可不能離開。我是釘住在書桌上的。”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在失戀以後,他更是用“釘”的意誌,集中全部精力,從事文學創作活動。

20世紀初,羅蘭痛感世風日趨頹靡,把變革現實的希望寄托在“英雄人物”個人的力量上,先後完成了《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托爾斯泰傳》等名人傳記,一般稱為《名人傳》,又稱《巨人三傳》。在這些傳記裏,羅蘭極力頌揚英雄人物敢於正視黑暗現實,主持正義的精神,讚美他們以造福人類為己任,為堅持真理和信仰,不怕受苦受難的鋼鐵般的意誌。

羅蘭本來有一整套龐大的人物傳記寫作計劃,這個計劃曾在《雙周刊》上宣布過,但他不久就改變了主意,其原因在於他在研究那些偉人的生活時發現,這些偉人並非十全十美,他們身上也有很多錯誤和弱點,不值得仿效。另外,他在收集資料時也遇到了困難,有些偉人的後人拒絕他查閱家族文獻,這樣他就無法在寫作上做到真實客觀。於是,他便全身心地投入到小說《約翰·克利斯朵夫》的創作上來。

就在這時候,羅蘭遭遇到了一場婚變。他的妻子是一位教授的女兒,家境優裕,住在豪華的住宅裏,一心迷醉於社交活動,根本不支持丈夫的創作。兩個人結婚八年,卻一直過著同床異夢的生活。羅蘭為了實現自己曾經立下的“不創作,毋寧死”的誓言,毅然告別了上流社會,躲進靠近盧森堡公園後街的一所住房的五樓上,在一間簡陋的居室中,閉門埋頭創作。

1904年,羅蘭寫出了這本書的第一卷,可是沒有一個出版商看好這部作品。剛好這時候,他的一位大學同學辦了一份半月刊,專門發表那些被“拋棄”的而可能很有價值的作品。走投無路的羅蘭隻好將他的《約翰·克利斯朵夫》交給這家半月刊,在上邊連載。結果,這部10卷巨著還未登完,便受到了讀者的熱烈歡迎,羅蘭成為了名噪一時的作家。他同學辦的雜誌社也因此發了大財。

《約翰·克利斯朵夫》問世以後,不脛而走。在一個小市鎮上,有位平民姑娘偶然發現了這部小說,立即被書中主人公自強不息的精神所感染。但她湊不出錢來買這部書,就動手把這部長達10卷的小說全部抄了一遍。一個自稱“平民男子”的讀者,給羅蘭寫了一封長達46頁的信,感激這部小說對自己的教益。另一位叫杜班的鐵路局職工酷愛音樂,當他讀了這部小說後,激動得不能自製,專門創作了以克利斯朵夫為主題的一組鋼琴曲和短曲。羅蘭聽了,感到十分滿意,便向公眾推薦這位生活在社會底層的音樂天才。大作家發現了一位無名的藝術家,立即成為轟動巴黎文藝界的頭條新聞。

羅蘭從這些知音身上得到了莫大的欣慰,自己多少年來的艱難辛苦終於沒有落空。他說:“這才是我真正的報酬。”

羅曼·羅蘭去世後,被安葬在他的故鄉克拉姆西教堂一側的墓園裏。墓園的正麵是一條以羅蘭的名字命名的大道,圍牆的入口處用法文寫著這樣一段話:羅曼·羅蘭,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在此安息。

  §§第三章 英國文學朝聖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