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節 盧梭:到處流浪的“日內瓦公民”

  盧梭出生在瑞士日內瓦一個鍾表匠的家庭裏。他祖父原是法國新教徒,因躲避宗教迫害來到瑞士。他父親技術精湛,母親是牧師的女兒,端莊賢淑,因生他難產而死,使得盧梭一出生就失去了母愛。

當盧梭懂事後,知道自己的生命是母親用她的生命換來的,更加聽父親的話。他的父親嗜好讀書,這種嗜好也遺傳給了他。盧梭的母親留下不少小說,每天吃過晚飯,父親經常和他一起朗讀,有時讀得入迷,竟一讀讀到天亮。直到聽到早晨的燕雀叫聲,父親才如夢方醒,難為情地說:“我們去睡吧,我簡直比你還孩子氣呢!”

就這樣,盧梭養成了讀書的習慣,從書中汲取的知識充實並滋養了他年幼的心靈,他還從一些曆史上的英雄人物身上體會到了自由思想和民主精神的可貴。他非常羨慕這些英雄,有一天他為客人講述一位英雄的壯舉,竟模仿那位英雄的舉動,把手放在熊熊燃燒的爐火上,讓在座的人感到十分驚訝。

13歲那年,舅舅把他送到一位律師手下當書記員,希望他能賺點兒生活費用。盧梭非常討厭這份缺乏趣味的職業,那個律師還常常罵他懶惰愚蠢,盧梭一氣之下就辭掉了這份工作。隨後,他又到一位雕刻匠手下當學徒。盧梭愛好會畫,對這份工作還是很喜歡的,但那個雕刻匠粗暴野蠻,動不動就動手打人,讓盧梭吃了不少苦頭。有一次,他在空閑時間為幾位朋友刻騎士勳章,被他師傅發現後,以為他在製造假銀幣,就痛打了他一頓。

盡管學徒生活苦不堪言,盧梭卻沒有放棄他對讀書的興趣。他的住處附近有一個書店,盧梭經常去那裏,不到一年功夫,就把這家小書店的書全讀光了。通過閱讀這些書,他糾正了自己身上的一些不良習慣,同時在內心中喚起了更高尚的感情。

16歲那年,他相信自己可以獨立生活了,就離開日內瓦城,到處為有錢人做臨時工。他的運氣還算不錯,德·華倫夫人收留了他,以養母的身份安排他係統地學習了曆史、地理、天文、物理、化學、音樂和拉丁文。華倫夫人的嗓音輕柔動聽,還會彈琴,她經常教盧梭唱歌。華倫夫人認為盧梭很有音樂天賦,有意在這方麵培養他,經常在家裏舉辦一些小型音樂會,並介紹盧梭與一些作曲家認識。盧梭沒有讓華倫夫人失望,他經過自學,研究出了一種用數字代替音符的簡易記譜法,還寫出了一本《音樂記譜法》。1742年他來到巴黎,把他撰寫的《現代音樂論文》呈交給巴黎科學藝術院。這篇論文博得了科學藝術院委員們的讚揚,但經過幾次討論後,他們認為盧梭的記譜法可以用於演唱,但不適合於演奏。為了安慰盧梭,藝術院給他頒發了一張獎狀。

在巴黎期間,他開始自謀生路,先後當過家庭教師、書記員、秘書等,同時廣交各界朋友,結識了大哲學家狄德羅,兩個人之間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誼。當時狄德羅正在主編第一部法國《百科全書》,他邀請盧梭負責其中的音樂部分。1749年,狄德羅因抨擊專製製度和宗教神學而被捕入獄,盧梭四處奔走,想把狄德羅救出來,但收效甚微。

狄德羅被捕期間,盧梭經常從巴黎步行前往狄德羅被關押的監獄探望他。由於路程很長,盧梭每次都隨身帶著一本書,休息時可以翻看解悶。這一次,他隨身帶的是《法蘭西信使》雜誌,上邊刊登著法國第戎科學院的征文啟事。看到這個啟事,盧梭的眼前突然一亮,好像出現了千萬道光芒,許多富有生氣的思想不知不覺地從他心中湧現出來。見到狄德羅後,盧梭趕緊把自己的那些想法講出來。狄德羅鼓勵他把自己的真知灼見都寫出來。於是,盧梭開始著手撰寫題為《論藝術和科學》的論文,寫成後送狄德羅審閱,自己又反複修改了多次。1750年,他這篇論文獲得了一等獎。

1755年,法國第戎學院再次征文。盧梭以《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應征,從此確立了盧梭在西方思想界的地位。

從1757年開始,盧梭著手創作小說體教育學著作《愛彌兒》。在這本書中,盧梭以他假設的教育對象愛彌兒為主人公,宣揚對兒童進行適應自然發展過程的“自然教育”,批評封建教育不顧兒童的天性發展,硬把對成人適用的教育強加給兒童,使兒童成為教育的犧牲品。在當時,這些觀點都是離經叛道的“異端邪說”。按照法國當時的習俗,一本書出版之前必須經過某些知名人士的傳閱。《愛彌兒》經過外界傳閱後,頓時成了大家爭論的中心。出版社方麵好心地勸盧梭不要用真實姓名發表這本書,但盧梭毫不在意,他認為自己寫的這本書有利於人類的幸福,絕對不是邪惡之舉。

然而,在封建教會和專製政權眼裏,盧梭卻成了罪犯。這天晚上,盧梭正在床上讀《聖經》,有人給他送信,說最高法院已經判決將《愛彌兒》焚毀,並且發出了逮捕令,明天就要派人來逮捕他,將他打入監牢。盧梭隻好告別朋友,逃離法國去了瑞士。不久,瑞士政府也命令他在一天之內離開瑞士領土,盧梭又搬到普魯士國管轄的地區。從此,他行蹤不定,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

盧梭和伏爾泰生活在同一時代,他們都是啟蒙運動的領袖人物,但他們兩個人誌趣不合,經常彼此攻擊,晚年竟成了不共戴天的死敵。有一次,日內瓦大劇院起火,伏爾泰寫了篇匿名文章,說火是盧梭故意放的,因為盧梭反對劇院文化。當日內瓦民眾發起捐款為伏爾泰塑造銅像時,盧梭寄去了兩個法朗,以示嘲笑。1784年,伏爾泰匿名發表《公民的情感》一文,揭發盧梭將自己的孩子都送進了育兒院,而他在《愛彌兒》中卻要求父母親自帶孩子。這篇文章對盧梭刺激很大,於是動手寫下了名垂後世的《懺悔錄》。

在《懺悔錄》中,盧梭沒有對自己進行任何粉飾,而是勇敢地解剖自己,把自己見不得人的隱私公之於眾。他承認自己有過下流的行徑,產生過一些卑劣的念頭,說過謊,行過騙,調戲過婦女,偷過東西。當仆人時,他曾經偷了一條已經用舊了的小絲帶子,事情敗露後,在眾人威逼之下,他把罪過嫁禍給誠實的女仆瑪麗,使這位善良的姑娘名聲掃地。盧梭表示:雖然事隔多年,他還時常陷於痛苦的回憶中,甚至“苦惱得睡不著覺”。“當我回憶起這件事時,使我深感痛苦的與其說是我所做的壞事本身,不如說是因為由於我所做的壞事而可能造成的後果。這件事甚至對我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我這唯一的罪行給我留下的可怕的印象,使我以後永遠不會做出任何一種可以導致犯罪的行為。”

盧梭這種勇於解剖自己的行為,被人們認為是難能可貴的,《懺悔錄》也因此風靡世界。

在長期的流浪生活中,盧梭得了憂鬱症,時常發作,甚至到了精神錯亂的地步。在滯留倫敦期間,他就發過一次病。有一天,他懷疑有人正在搜捕他,便拿出一把銀勺子付清了旅館的賬,把行李和錢交給旅館保管,自身逃到海邊去了。在逃跑途中,他弄不清方向,還以為自己落入了陷阱。絕望之際,他站在一個小山崗上向聚攏過來的人們用怪聲怪氣的英語說起話來。那些人因為好奇而圍過來,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情,茫然地望著他,他卻以為自己說的話讓大家感動了。

不久,他回到法國,但對周圍的一切仍然抱著懷疑的態度。一聞到玫瑰花的香味,他就覺得那是有人企圖用毒藥害死自己。到他那裏去的咖啡商人、理發師、旅館老板,他都認為是對他不懷好意的人。甚至在他想用皮鞋油的時候,竟以為皮鞋油變了顏色,不是黑色的。

最後,他對什麽都失去了信心,隻好給上帝寫信。他把信送到巴黎聖母院的祭壇上去,可是那時祭壇前麵有欄杆攔著,他就對上帝也產生了懷疑。對盧梭晚年生活十分了解的一位朋友說,盧梭最後對他的狗也不相信了。

盧梭最終客死在巴黎,他生前曾在裏昂的一個侯爵的別墅住過,他的遺體就安葬在這座別墅的花園裏,墓碑上刻著他自撰的碑文:“睡在這裏的是一個愛自然和真理的人。”1794年10月11日,法國國民公會做出決議,將盧梭的靈柩請進先賢祠,安放在離伏爾泰墓地僅有幾尺之遙的地方。也許在天堂裏,這兩個偉大的仇人早已成了好朋友。

文學家逸聞

“日內瓦公民”

1815年之前,在法國和瑞士聯邦之間有一個名叫日內瓦共和國的地方。它曾在1602年後被法國軍隊占領,短暫地成為法國的一個外省。1815年,日內瓦共和國以“日內瓦共和國與州”的名義加入瑞士聯邦。盧梭雖然出生在日內瓦,但他的學術成就與法國息息相關,加上他的父親原籍是法國,人們通常把他稱為法國作家,但他一生中始終以“日內瓦公民”自稱。盧梭因批評新教教義和政界人士,曾被日內瓦議會剝奪了“日內瓦公民權”。

1792年12月12日,國民議會取消了一切譴責盧梭及其著作的政治裁決,恢複了他的“日內瓦公民權”。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