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節 伏爾泰:與教會勢不兩立

  伏爾泰出生在巴黎一個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裏,自小接受過良好的教育。他父親是法律公證人,希望兒子將來能做個法官,但伏爾泰卻對文學發生了興趣,希望長大以後做一個詩人。16歲那年,他中學畢業,向父親表明了自己的這個願望,卻遭到父親的強烈反對。父親對他說:“你想成為一個對社會毫無益處的家夥,生累父母,死於饑餓。”在父親的堅持下,伏爾泰進了一個法科學校。

但伏爾泰主意已定,後來幹脆不到法學校去讀書了。他公開宣稱:“有錢可以買到法官的職位,但買不到詩人,而我要做詩人。”

伏爾泰的確有詩人的天賦,但是他還未當成詩人,就因為寫諷刺詩惹禍上身。他先是寫詩諷刺攝政王奧爾良公爵及其女兒而被逐出巴黎,而他住到郊區不久,又動手寫詩影射宮廷的淫亂生活,結果被送進巴士底獄關押了11個月。在獄中,他向典獄長要來一些信紙,堅持奮筆疾書,以“伏爾泰”為筆名創作出他的第一部悲劇《俄狄浦斯》。1718年,《俄狄浦斯》在巴黎上演,獲得成功,連演45場,打破了18世紀法國的戲劇演出記錄,使他贏得了“法蘭西最優秀詩人”的桂冠。

伏爾泰成名後,開始結交“大人物”,其中就包括他當初寫詩得罪過的奧爾良公爵。他知道此人冒犯不得,便去感謝他的寬宏大量。攝政王深知伏爾泰的影響,也急於同他化幹戈為玉帛,於是兩個人都講了許多恰到好處的抱歉之辭。最後,伏爾泰再一次表示感激說:“陛下,您真是助人為樂,為我解決了這麽長時間的食宿問題,我衷心地再次向您表示感謝。可今後,您就不必再為這件事替我操心啦。”726年,伏爾泰與貴族德·洛昂發生了衝突,被其仆人揍了一頓,他不堪羞辱,提出要與對方決鬥。當時法國有法令禁止決鬥,洛昂事先向警察告了密,結果伏爾泰再次被抓進巴士底獄,一年後被驅逐出境,被迫流亡英國。

在倫敦期間,伏爾泰開始接觸唯物主義哲學和牛頓的物理學,同時對莎士比亞的戲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把他的劇作翻譯介紹到法國去。1743年,他發表了《哲學書簡》,批判法國封建製度,宣傳唯物主義哲學思想。他宣稱人一生下來就應當是自由的,在法律麵前應當人人平等。他嚴厲地抨擊天主教會和君主專製,把教皇比作“兩足禽獸”,把教士稱作“文明惡棍”,號召人民行動起來粉碎教會這個邪惡勢力。這本書一出版,立即被法國政府判為禁書,當眾燒毀。

為了避禍,伏爾泰來到法國和荷蘭邊境上一個古老偏僻的貴族莊園,隱居在他的女友德·愛特萊侯爵夫人家中,一住就是15年,直到1749年侯爵夫人去世。

1750年,十分仰慕伏爾泰才學的普魯士國王弗裏德利希二世邀請他到王宮裏來做官,而伏爾泰希望能夠借助弗裏德利希二世的權力,來推行他所主張的社會改革,於是他抱著美好的幻想欣然前往。弗裏德利希二世對伏爾泰加禮遇有加,但他的荒唐和專橫絲毫不亞於其他暴君。伏爾泰來到王宮中不久,就感到很失望。這時候,柏林科學院的院長莫蓓督依寫了一本荒謬絕倫的書,建議建立一座這樣的城市:城中的人隻說拉丁語;在地麵上挖窟窿,一直通到地球的核心;在病人身上塗抹樹脂,以防止其喪失生命力。弗裏德利希二世見了這本書,不但不覺得荒唐可笑,反倒大加讚賞。伏爾泰沒有跟風跑,而是旗幟鮮明地寫了一篇文章,將那位科學院的院長抨擊得體無完膚,譏諷得淋漓盡致。這一下惹得弗裏德利希二世龍顏大怒,一些幫閑文人趁機推波助瀾,擁到伏爾泰住處門前,放火燒掉他的那篇文章,還對他進行口誅筆伐。毫不畏懼的伏爾泰把弗裏德利希二世賞賜給自己的鑰匙和勳章退了回去,揚長而去。

1760年,64歲的伏爾泰花重金買下了法國與瑞士邊境的費爾奈莊園,在這裏定居下來,度過了他一生中的最後20餘年。這時候的伏爾泰仍然思維敏捷,語言犀利。他喝咖啡上癮,有個好心人曾告誡他說:

“別再喝這種飲料了,這是一種慢性毒藥,你是在慢性自殺!”

“你說得很對,我想它一定是慢性的。”這位年邁的哲學家風趣地說,“要不然,為什麽我已經喝了65年還沒有死呢!”

伏爾泰雖然遠離巴黎,但他對於法國的社會現實仍然十分關心。當時,天主教會的權力極大,天主教僧侶被列為法國封建社會的第一等級,殘酷地壓榨和迫害普通百姓。伏爾泰在自己的莊園內先後收留過上百戶難民。他還多次打抱不平,替窮苦人伸張正義,平反冤案。

1762年,住在法國圖盧茲市的新教徒卡拉的兒子因欠債自殺了。天主教會馬上向法院誣告卡拉,說他兒子因為想改信天主教,結果被信新教的父親殺死了。法院不分青紅皂白,就逮捕了卡拉全家,進行嚴刑拷打,還將卡拉判處死刑。行刑那天,劊子手先用鐵棒打斷了卡拉的雙臂、肋骨和雙腿,然後把他掛在馬車後麵,在地上活活拖死,最後還點上一把火,把他的屍體燒成灰燼。

伏爾泰聽說這件事後,異常憤怒。他親自調查事件真相,並把這起冤案的經過寫成小冊子,寄往歐洲的許多國家,造成輿論上的強大壓力。1763年,伏爾泰親自寫了上訴書,樞密院下令重審此案,卡拉一家人的冤案終於得到昭雪。以後,伏爾泰又為新教徒西爾文、拉巴爾等人鳴冤,經過多年的鬥爭,終於使他們恢複名譽。作為被壓迫者的保護人,伏爾泰的聲望越來越高。費爾奈原本是個默默無聞的地方,自從伏爾泰住到這裏後,一度成為歐洲輿論的中心,歐洲進步人士尊稱他為“菲爾奈教長”。一時間,來訪者川流不息,信件不計其數,德國的一個市長來信問他究竟有沒有上帝,瑞典國王古斯塔夫聲稱,他為伏爾泰有時候也向北眺望而感到欣喜。

1778年2月,伏爾泰返回巴黎,出席他的詩體悲劇《伊雷娜》的首次公演。

消息一傳開,全城立刻為之轟動。年輕人們成群結隊地湧到他的下榻處,把周圍的街道擠個水泄不通。婦女們趁他經過時,偷偷地從他的皮衣上拔下一兩根毛,當做聖物保存起來。

《伊雷娜》的劇本雖寫得平平,但演出時還是獲得了熱烈的反響。王後光臨劇院,已經尿毒症發作的伏爾泰也拖著病體來到現場,領略這最後的榮譽和幸福。

趁伏爾泰病篤之機,一個心懷鬼胎的神甫企圖從中撈點兒油水,就鬼鬼祟祟地溜進伏爾泰的病房,要求伏爾泰做臨終懺悔。一貫與教會勢不兩立的伏爾泰毫不客氣地把他打發走了。沒過幾天,又有一位叫莫雷的修道院長重演故伎。伏爾泰一見他走進來,便發問道:“神甫,是誰叫你來的?”

“伏爾泰先生,我是受上帝的差遣,來為你祈禱懺悔的。”

“那好吧,你拿證件給我看看,驗明正身,以防假冒。”

伏爾泰在彌留之際,又有三個神甫闖進來,問他是否承認基督的神聖。

伏爾泰一聽見“基督”、“神聖”這兩個字眼,不禁勃然大怒,做了個驚人的動作撐起病體,憤怒地推了神甫一把,說:“讓我安靜地死去吧!”

文學家逸聞

區別

有一次,一個為人不齒的團夥舉行狂歡,誰也沒有料到,受人尊敬的伏爾泰竟去參加了。第二天晚上,那夥人又來邀請伏爾泰。伏爾泰故作神秘地說:“噢,去一次,不失為一個哲學家;去兩次,就跟你們同流合汙了。”

文學家逸聞

死而複生

一個住在邊遠省份的讀者給伏爾泰寫來一封洋洋灑灑的長信,表示仰慕之情。伏爾泰回信表示感謝。從那以後,每隔十幾天,那個讀者就給伏爾泰寫來一封信。伏爾泰每信必回,但回信越寫越短。終於有一天,伏爾泰忍受不住了,回了一封僅有一行字的信:“讀者閣下,我已經死了。”

不料幾天後,那個人的回信又來了,信封上寫著:“謹呈在九泉之下的偉大的伏爾泰先生。”

伏爾泰趕忙回信:“望眼欲穿,請您快來。”

文學家逸聞

錯誤的讚揚

有一次,伏爾泰將一位同輩作家大大地讚揚了一番。一個朋友當即指出:“聽到您這樣慷慨地讚揚那位先生,我真遺憾。要知道,就是他經常在背後說您的不是。”

“這樣看來,我們兩個人都說錯了。”伏爾泰說道。

文學家逸聞

伏爾泰的謎語

伏爾泰曾出過一個意味深長的謎語:“世界上哪樣東西最長又是最短的,最快又是最慢的,最能分割又是最廣大的,最不受重視又是最值得惋惜的;沒有它,什麽事情都做不成;它使一切渺小的東西歸於消滅,使一切偉大的東西生命不絕。”

這是什麽呢?人們猜來猜去,誰也沒有猜中。最後,有一個名叫查第格的人猜到了謎底。他說:“最長的莫過於時間,因為它永遠無窮無盡;最短的也莫過於時間,因為它使許多人的計劃都來不及完成;對於正在等待的人,時間最慢;對於正在作樂的人,時間最快;它可以無窮無盡地擴展,也可以無限地分割;當時誰都不加重視,過後誰都表示惋惜;沒有時間,什麽事情都做不成;時間可以將一切不值得後世紀念的人和事從人們的心中摳去,時間能讓所有不平凡的人和事永垂青史。”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