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是什麽?經過心理學研究,常人的判斷大部分由意誌組成,認識較少;而天才的判斷大部分是由認識組成,意誌極少。
天才有能力擺脫自己的利益、希冀和個人目的,並在一段時間內完全擯棄自己的個性,以成為純粹的知體和反映世界的明鏡。
天才為我們豎起了一麵魔鏡,清晰、集中地照出了最根本、最重要的東西,一切偶然及無關的因素都被剔除。猶如陽光穿透雲層一般,思想能穿透激情、披露事物的內在性;在具體、單個的事物中,它尋求“柏拉圖式的表象”,亦即普遍性質——這好比一個畫家,在他所描繪的人物身上看到的不僅僅是個人的氣質和特征,而且還有某些普遍性以及永久的實在。要表現這些,個人隻是一種象征和媒介。天才的秘密在於清楚、公正地去感知客觀性、基本性和普遍性。正因為超脫了主觀偏見,天才在這個充滿固執、實惠和自私活動的世界中才感到如此不適。他高瞻遠矚,卻未注意眼前;他粗心“怪僻”;他眼睛盯著星星,腳下卻跌入水坑。因此,這就是天才不善交際的部分原因:他考慮的是基本的、普遍的、永恒的東西,常人所顧及的是眼前的、具體的和直觀的東西。二者在精神上毫無共同之處,永遠不可能溝通。通常,善交際者往往才智平平、淪於粗俗。而天才有自己的補償,無需那些永遠依賴外界而存活的人為伴。“他從一切美感中得到喜悅。藝術提供的慰藉和藝術家的熱情……足以使他忘卻生活中的瑣事”,並且“彌補他由於清醒的意識而增添的痛苦,以及在另一類人中所受的冷遇”。
然而,結果卻是:天才被迫離群索居,有時甚至被逼瘋;帶給他痛苦、幻象和直覺的極度敏感性,加上孤獨和不適感,崩斷了精神與現實之間的紐帶。有些心理疾病的患者甚至精神病患者也表現出天才的某些特征。而很多天才也患有心理疾病甚至精神病:愛因斯坦有自閉傾向,凡·高患有嚴重的精神病,而電影《雨人》的原型——金·皮克——一個公認的超級智者,雖然不像電影中演繹的那樣有自閉症,但確實存在生理缺陷。亞裏士多德就說過:“凡哲學、政治、詩歌或藝術上的傑出人物似乎都性情憂鬱。”
不過天才在人類社會中畢竟是極少見的個例。比如:達·芬奇,這位文藝複興中的主力戰將,不僅在美術創作和藝術理論上有很高的成就,在解剖、文學甚至在數學、物理學上都有一定造詣,他甚至自己設計出飛機的雛形、自己設計新的武器。據研究,達·芬奇的部分筆記右邊是普通的拉丁文,而左邊則是鏡像的拉丁文。這說明他很有可能是左右手同時進行筆記,而且達·芬奇的筆記上甚至有他自創的文字。
所以,天才是珍貴的,天才也有自己的痛苦。我們大多數人還是普通人,所以我們首先應該坦然接受自己的普通,但是普通並不意味著沒有能力或者是愚蠢,恰恰相反,作為普通人我們更應該努力,並且不斷挖掘自己的潛力。
“故事佐證”
高斯,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出生於德國布倫茲維克的一個貧苦家庭。
在數學史上,很少有人像高斯一樣很幸運地有一位鼎力支持他成才的母親。高斯一生下來,就對一切現象和事物十分好奇,而且決心弄個水落石出,這已經超出了一個孩子能被許可的範圍。當丈夫為此訓斥孩子時,她總是支持高斯,堅決反對頑固的丈夫想把兒子變得跟他一樣無知。
7歲那年,高斯上學了。頭兩年沒有什麽特殊的事情。1787年高斯10歲,他進入了學習數學的班次,這是一個首次創辦的班,孩子們在這之前都沒有聽說過算術這麽一門課程。數學教師是布特納,他對高斯的成長也起了一定作用。布特納當時給孩子們出了一道很難的加法題:81297+81495+81693+……+100899.這是一個等差數列的求和問題(公差為198,項數為100)。當布特納剛一寫完時,高斯也算完並把寫有答案的小石板交了上去。高斯當時已掌握了等差數列求和的方法。一位年僅10歲的孩子,能獨立發現這一數學方法實屬不凡。
高斯的計算能力,更主要的是高斯獨到的數學方法、非同一般的創造力,使布特納對他刮目相看。他特意從漢堡買了最好的算術書送給高斯,說:“你已經超過了我,我沒有什麽東西可以教你了。”接著,高斯與布特納的助手巴特爾斯建立了真誠的友誼,直到巴特爾斯逝世。他們一起學習,互相幫助,高斯由此開始了直正的數學研究。
高斯的學術地位,曆來為人們推崇得很高。他有“數學王子”、“數學家之王”的美稱,被認為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三位(或四位)數學家之一”(阿基米德、牛頓、高斯或加上歐拉)。數學天才高斯,不僅僅是依靠自己的天才獲得了成功,這一切還得力於家庭的支持、朋友的協助、社會的重視和他個人的努力奮鬥。可見每個天才背後都有不平凡的故事。
伽羅華是19世紀法國天才數學家,群論的開拓者。因為個性叛逆,他從進學校起就不受歡迎。考大學數次不利:第一次因為院士柯西的疏忽忘記發表他的論文;第二次在麵試時因有一位麵試官一味固執地持錯誤概念,伽羅華據理力爭,忍無可忍,拿起黑板擦擲出,命中麵試官的臉,從而被淘汰。後來他把獨立研究的論文寄給傅立葉,可遺憾的是後者不久去世,那篇論文也石沉大海。他最後一次想敲開學術界大門的嚐試是一篇題為《論方程可用根式解的條件》的論文,他把這篇論文交給泊鬆,卻遭後者以無法理解為由還給他。21歲那年,他為了一個喜歡的女子參加了一次無意義的決鬥,飲彈身亡。決鬥前一晚他奮筆疾書,把自己的數學發現寫下來交給朋友,這些手稿直到14年後才得以發表,40年後人們才開始意識到它的價值。
比爾·蓋茨進入湖濱中學之後迷上了電腦,從此就無心上其他課,每天都泡在計算中心。從8年級開始,他就和同學一起幫人設計簡單的電腦程序,以此賺取零用錢。蓋茨的好朋友保羅·艾倫(後來和蓋茨一起創立了微軟公司)回憶說:“我們當時經常一直幹到三更半夜,我們愛死了電腦軟件的工作,那時候我們玩得真開心。“蓋茨說:“那時侯,保羅常常把我從垃圾桶上拉起來,而我卻繼續趴在那裏不肯起來,因為在那裏我找到一些上麵還沾著咖啡渣的程序設計師的筆記或字條,然後我們一起對著這些寶貴的資料研究操作係統。”
蓋茨上9年級的時候,TRW公司的工程師在架設西北輸電網絡時遇到了問題,一籌莫展。這時候,他們發現了湖濱中學計算中心的一份《問題報告書》,當場打電話給製作這份報告的兩位“偵測錯誤大師”(蓋茨和艾倫),希望他們兩人能來幫助排除問題。但他們壓根兒沒有想到,這兩位大師居然隻是9年級和10年級的學生!
§§第四篇 愛情與心理學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