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善“借”。因為他清楚一個人的智識才華再豐富,也無法彌補能力的有限。巨大的成功都是借力的結果,唯有會借者、善借者才能贏。借的手法不一而足,可以借人、借勢、借名氣……隻要開動腦筋,用心挖掘,即使“空手”也能套住“白狼”。
鎖定官商之途,揮金結識權貴
有道是“七分努力,三分機運”,但愛拚未必會贏,機運也要看你怎樣把握。
攀龍附鳳之心人皆有之,誰不希望有一個聲名顯赫的朋友。但是小人物和貴人之間畢竟有著地位的差距,能否攀上高枝成鳳凰還需要動一番腦筋,下一番功夫。
官場是講究人脈、關係現象最盛的領域,各路人馬結黨結派並不少見。誰是受誰提拔的,誰和誰相互幫忙,誰跟誰彼此利益輸送……若論起每個人的背景來頭,幾乎都有不同“能量”的靠山撐腰。少了這層保護罩,任你本事再大,也很難在複雜的政治圈裏出人頭地。
胡雪岩之於官場是旁觀者清,認定走官商之路是他的最佳選擇。晚清時期的商業尚處於初級階段,再加上晚清官場的腐敗,商人如果不尋找官場靠山的話,根本不可能有大的作為。於是他挖空心思,結交王有齡之後,又結識了左宗棠、文煜、寶鋆等權貴。在為自己尋找到可靠的靠山的同時,輾轉騰挪,大發其財,成為晚清赫赫有名的“紅頂商人”。
其中,投靠左宗棠借助左的勢力照亮“錢”程是胡雪岩的又一大手筆。
當初,胡雪岩依靠王有齡的勢力生意越做越大,一片坦途。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同治元年(1862年),太平軍圍攻杭州,王有齡守土有責,被圍兩月彈盡糧絕。胡雪岩受托衝出城外買糧,然而卻無法運進城內。王有齡眼見回天乏術,上吊自殺。
胡雪岩聞此惡訊,當即眩暈過去。醒來後,嚎啕大哭。他的哭中,既有友情,也有私利。胡王兩人相交二十餘年,無論是王有齡在官場上,還是胡雪岩在商場上,幾乎所有的大事都是兩人共同謀劃,互相幫襯。如今一人死於非命,一人苟活人世,豈能不悲傷?再說胡雪岩之生意,處在這種亂世,沒有一個可以靠得住的官場靠山,憑什麽成事呢?如今王有齡已去,大樹倒矣,又豈能不悲傷。
王有齡的死,使胡雪岩的生意慘遭重創,浙江商界有些人欺他無人撐腰,在貨源、銷售、生產上開始排擠他,這給他本來就傷痕累累的心靈又增添新的傷痕。難道胡雪岩從此就完了嗎?許多人心裏都有這樣的疑慮。如果胡雪岩是一般的凡夫俗子,或許從此會沉湎於悲傷之中而不能自拔,或許在沉重打擊下永遠站不起來。然而,胡雪岩畢竟非一般人可比,他能有今日之成就,就在於他雖是至情至性之人,卻能忍常人之所不能忍,他經曆千難萬苦建立起來的龐大基業,怎能讓它輕易地倒下去呢?
就在這年秋天,閩浙總督左宗棠帶兵從安徽出發,一路穩紮穩打,太平軍潰不成軍。很快,左宗棠便收複了杭州。正在上海觀望的胡雪岩聽到這個消息,萬分高興,連夜從上海趕往杭州。
為了尋找新的官場靠山,最初胡雪岩將目光投向了杭州藩司蔣益澧,覺得蔣益澧為人倒還憨厚,如果結交得深了,便是第二個王有齡,將來定會言聽計從,親如手足,那就比伺候因脾氣大出了名的左宗棠,痛快得多了。可通過交談胡雪岩發現,蔣益澧謹慎有餘,遠見不足,不是一個可以成大事的人。再說胡雪岩從蔣益澧手下何師爺嘴裏了解到:左宗棠對蔣益澧,不可能像何桂清對王有齡那樣,提攜唯恐不力。一省的巡撫畢竟是個非同小可的職位,除非蔣益澧本身夠格,而左宗棠又肯格外力保,看來浙江巡撫的大印,不會落在蔣益澧手裏。既然如此,唯有死心塌地,專走左宗棠這條路子了。那麽該如何降服左宗棠呢?
胡雪岩能夠取得左宗棠的信任,其實隻做了兩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獻米獻錢。
胡雪岩拜見了左宗棠,離開後,心裏就在籌劃著如何幫助他解決糧食問題,以解眼下之急。他迅速到上海籌集了一萬石大米運回杭州。
幾天之後,正在為糧食問題犯愁的左宗棠,突然接報,說江中有數艘英國糧船。左宗棠聽後大為動心,無奈洋人勢大,又不敢強征,想拿錢去買,軍餉尚未籌足,哪有買糧錢?
突然有人報,說胡雪岩求見。左宗棠一聽,很是迷惑,剛走了沒幾天會有什麽事呢?連聲道:“請他進來。”
胡雪岩走進來,見過禮後,對左宗棠說道:“大人,雪岩近日籌集糧米一萬石,請大人笑納。”
“一萬石!”左宗棠吃了一驚,這個數目可是不小,胡雪岩哪來的如此神通?不過,這些都是小事,關鍵是這一萬石糧食在什麽地方。
胡雪岩告訴說,江中的英國船隊,運的正是這批糧食。
左宗棠一聲歡呼,馬上命令軍隊上船取糧。這一萬石大米真是雪中送炭,不僅救了杭州,而且對左宗棠肅清境內的太平軍也助了一臂之力。
第二件事,就是主動承擔籌餉重任。
糧食的問題得到解決,但軍餉還沒有著落。軍餉像重擔似的壓在左宗棠的心上。由於連年戰爭,國庫早已空虛。兩次鴉片戰爭的巨額賠償猶如雪上加霜,使征戰的清軍軍費自籌更為困難。左宗棠見胡雪岩如此機靈,於是請胡雪岩為他想法籌集軍費。胡雪岩一聽到每月籌集二十萬的軍費,感到非常棘手,但他認為如果能夠順利籌集,左帥對自己會加倍信任。胡雪岩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便把自己的想法全盤告訴了左宗棠。
原來,太平天國起義十年來,不少太平軍將士都積累很多錢財,如今太平軍敗局已定,他們聚斂的錢財不能帶走,應該想法收繳。但由於這些太平軍不敢公開活動,唯恐被逮到殺頭,常常躲藏起來。胡雪岩認為左帥可以以閩浙總督的身份張貼告示:令原太平軍將士隻要投誠,願打願罰各由其便,以後不予追究。
左宗棠與胡雪岩心有靈犀一點通。這確實是個好辦法,既收集錢財,又能籠絡人心,一箭雙雕。但如此做法還沒有先例。如果處理不周,後果不堪設想。左宗棠將心中的顧慮和盤托出,胡雪岩忙出妙策。他的理由是:太平軍失敗後,很多人都要治罪。但人數太多株連過眾,又會激起民憤,擾得社會又不安寧。這與戰後休養生息的方針背道而馳。最好的處置就是網開一麵,給予出路。實行罰款,略施薄刑,這些躲藏的太平軍受罰後就能夠光明正大做人,當然願罰,何樂不為。
左宗棠對胡雪岩的遠見卓識欽佩不已,當即命胡雪岩著手辦理此事。回去後,胡雪岩立即著手,張貼布告,動之以情,曉之以義。不多久,逃匿的太平軍便紛紛歸撫,一時四海聞動,朝廷驚喜。借助這一機會,阜康錢莊也得利不少,胡雪岩更是四品紅頂高戴,成了真正的“紅頂商人”。
通過這件事,左宗棠既了解了胡氏的為人,也了解到胡氏辦事的手段,知道這確實是一個難得的人才,於是傾心結納,倚之為股肱,兩人很快成為知己。胡雪岩也找到了比當初王有齡、何桂清更大的靠山。
回頭看胡雪岩結交左宗棠的過程,主要有三個因素:
第一,事先準備。胡雪岩在決意拉攏左宗棠這座大靠山之時,已經通過各種渠道對左氏有了透徹的了解。他知道左宗棠是“湖南騾子”脾氣,倔強固執,難以接近。他也知道左氏因功勳卓著,頗為自得,甚喜聽人褒揚之辭。他也對左宗棠與曾國藩及其門生李鴻章之間的重重矛盾了解得很透徹,建立在這些了解之上,他才能打一場有準備之仗,使得言辭正中左氏的下懷。
第二,善急人之所急。光說不做是不行的,胡雪岩打動左宗棠還體現在他的行動上。他解了左氏的燃眉之急,為他做好了兩件事:籌糧與籌餉。這兩件事對左宗棠來說都是迫在眉睫的,現在胡雪岩主動地為他去掉了兩塊心頭之病,當然也就換取了他的感謝和信任了。
第三,最重要的還是胡雪岩本人的真才實學。胡氏結交官場自有一套或以財取人,或以色取人,或以情取人的手法,然而這些對左宗棠而言都是不起作用的。左宗棠貴為封疆大吏,區區小惠根本不放在眼中,若是胡雪岩隻是一個有意拉攏的庸人,左氏早就三言兩語打發掉他了。而左宗棠之所以器重他並引為知己,還是因為胡雪岩有過人的才學,能助他一臂之力,是一名不可多得的人才。所以,他才願意在胡雪岩的生意中加以援手,因為他知道,兩人是互惠互助的關係。
憑著左宗棠的支持,胡雪岩的生意不僅在戰亂之後得以迅速全麵地恢複,而且也越做越順,越做越大。到左宗棠西征新疆前後,他以“紅頂商人”的身份,為左宗棠創辦輪船製造局,籌辦糧餉,代表朝廷借“洋債”,開始了與洋人的金融交易。到這時,胡雪岩才真正如履坦途,事業也如日中天,盛極一時了。
有道是“七分努力,三分機運”,但愛拚未必會贏,機運也要看你怎樣把握。現代社會所認為的“貴人”,並不僅僅是指那些名門望族,皇親國戚,權重勢強的權貴之人,而在內涵上加以擴大發展,通常是指在層級組織中職位比你高且能幫助你晉升的人。有時你得費心地分辨誰具有這種能力。你或許以為,你的晉升幾率取決於你頂頭上司對你的評語好壞,這觀念或許是正確的。但是更高的管理階層可能覺得你的頂頭上司已到達不勝任階層,因而可能不在乎他的推薦和好惡。所以,不要太膚淺,仔細深入觀察,你將會找到能幫助你晉升的貴人。
有了貴人相助,的確對個人的事業有助益。有一份調查表明,凡是做到中、高級以上的主管,有90%的都受過栽培;至於做到總經理的,有80%遇過貴人;自當創業老板的,竟然100%都曾被不同等級、不同領域、不同身份的貴人提攜與扶助。
話雖如此,沒有貴人比較難成氣候,但若要被貴人“相中”,首要條件還在於求“貴”之人究竟有沒有“兩把刷子”。俗話說,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如果你一無所長,卻僥幸得到一個不錯的位置,保證後麵一堆人等著想看你的笑話。畢竟,千裏馬的表現好壞與否,代表伯樂的識人之力。找到一個扶不起的阿鬥,對貴人的薦人能力,也是一大諷刺。
空手套白狼,無本贏萬利
不要認為借債都是壞事。高明的商人總是能在沒錢的情況下空手套白狼,用別人的錢為自己做生意造富。
一談到借錢,有的人就害怕。怕什麽?怕付利息,怕還不起、虧不起。有這種心態的人,是永遠也成不了大氣候的。一個人要創業、要做大事,就要敢借錢。
美國著名的小商品經營大王格林尼說過這樣一句話:“真正的商人敢於拿妻子的結婚項鏈去抵押。”不正是提醒人們要在經商的過程中勇於貸款嗎?但是,該如何借錢呢?這就要向胡雪岩學習,練就“空手道”了。
這裏所謂的空手道顯然並非指單純的格鬥術本領,用通俗的說法就是:白手創業、零資本創業、以小博大。有句形象的說法叫做“空手套白狼”。雖然聽起來不太文雅,但能掙到錢,也不失為一種本事。
胡雪岩打算辦自己的錢莊,至少需要五萬兩銀子。
但是,當時的胡雪岩真正是身無分文。當初他做信和錢莊專管外出收賬的“跑街”時,擅自做主,用自己收回來的一筆五百兩銀子的“死賬”資助王有齡進京捐官,把自己的飯碗都給砸了。同行同業雖然知道他聰明勤快,的確是一把錢莊好手,但擅自挪用錢莊的銀子款子,在規矩極嚴的錢莊業是最為忌諱的,如此惡名一出,也就等於被開除此一行當,因而各家錢莊也都不敢雇用他,最後落得隻能靠給人打零工糊口的地步。到他要自己開錢莊的時候,雖然王有齡已回浙江任海運局坐辦(注:清製,凡非常設的機構中負責日常事務的稱為坐辦,略次於總、會辦),但除了讓胡雪岩有了一點極其微弱的官場勢力之外,銀錢方麵不僅沒有辦法幫他多少,事實上此時胡雪岩還要設法為王有齡籌措海運局漕米(漕米的漕,本義即以舟運穀,特指將在江南稻米之鄉征收的稻米由運河運往京城,以供應宮廷用度及京官的俸祿。因為這些稻米都由運河北運,故而稱為漕米,漕米解運亦稱漕運。)解運等公事運作所需的經費。
胡雪岩仍然要把自己的錢莊開起來。在他看來,眼前隻要弄幾千兩銀子,先把場麵撐起來,錢莊的本錢就不成問題。
胡雪岩之所以信心十足,是因為他此時已有了自己的“成算”,這“成算”也就是所謂“空手套白狼”——拿了別人的銀子來做自己的生意。此時的胡雪岩想到了兩條妙計。
一計是借用信和錢莊墊支給浙江海運局支付漕米的二十萬兩銀子。王有齡一上任,就遇到了解運漕米的麻煩,要順利完成這一樁公事,需要二十萬兩銀子。胡雪岩與王有齡商議,建議讓信和先墊支這二十萬,由自己去和信和相商。
清初沿襲明代舊例,南糧北運仍以京杭大運河河運為主,稱為“漕運”。全漕之時,沿大運河北上的運糧船九十餘幫,總數達四千六百餘艘。到乾隆年間,運河淤積日益嚴重,加之漕弊也日趨嚴重,需要北運京城的糧食,每年都無法按期保質地完成,於是朝廷開始著手改漕運為海運。江浙漕糧改為海運,也就是將蘇、鬆、太地區征收的漕糧交由海運局運往上海,然後由海道運往天津。由此,海運局也就接替了原來由各省糧道料理的漕運事宜。浙江每年要向京城供漕糧和專門用於二品以上官員俸祿和宮廷使用的白粳、白糯近百萬石,全由海運局承運。浙江海運局主管浙江漕米轉運,因此是糧賬公款使用的大戶。向海運局貸款,這在信和自然也是求之不得的。如今王有齡回到杭州,為胡雪岩重建了名聲,信和“大夥”張胖子正巴結著胡雪岩;信和也正希望與海運局接上關係,能為海運局代理公款往來,自然必有大賺。另一方麵,更重要的,海運局是官方機構,能夠代理海運局公款匯劃,必然會被上海的同行刮目相看。聲譽信用就是票號錢莊的資本,某一筆生意能不能賺錢倒在其次了。有這兩條,向信和商議借款,自然是一談就成。於是胡雪岩就用這借來的二十萬兩銀子開起了自己的錢莊。
胡雪岩“空手套白狼”的第二計,則是一個更加長遠的方法,那就是借助王有齡在浙江官場逐漸強大的勢力,爭取為其代理公庫。胡雪岩料定王有齡不會長期待在浙江海運局坐辦的位置上,一定會外放州縣。各級政府機構之間自然有錢稅征收、災害賑濟等各種名目的公款往來,比如各州縣每年征收的錢糧,都必須在一定期限內解往省城即藩庫。公款往來自然要有代理,隻要胡雪岩先一步將錢莊辦起來,到時候他就可以順理成章地代理王有齡所任州縣的公庫。按照慣例,道庫、縣庫公款往來不必計付利息,而款入錢莊,隻要不誤解送期限,自然也就可由錢莊自由支配。州縣公款往來絕不會是小數,大筆的款項,匯劃到賬的時限之內周轉那麽一次兩次,就可以賺來大筆的利潤。這等於白借公家的銀子開自己的錢莊。
就這樣,胡雪岩先借王有齡的關係,從海運局公款中挪借了五千銀子,在與王有齡商量開錢莊事宜的第二天,就著手招攬人才,租買鋪麵,把自己的阜康錢莊轟轟烈烈地開起來了。
傳統觀念認為,做生意要穩中求勝,如果辦得到,就一定不欠外人的錢。但是,胡雪岩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不要認為借債都是壞事。高明的商人總是能在沒錢的情況下用別人的錢為自己做生意造富。但是,成功的經營者們也常這樣說:“借債就是一把雙刃劍,若小心運用會使你致富,若不小心,會適得其反。”因此,也要謹慎考慮借貸事宜,切不可把“投資性借貸”變成了“消費性借貸”。
先扶植靠山,再經營自己
做事不能沒有自己的靠山,沒有靠山根基就不深,而根基不深,是做不成大事業的。
在攀向事業高峰的過程中,能得到靠山的扶持,不僅能縮短成功的時間,還能加大自己勝算的籌碼。這其中的道理不難理解,一個人要想取得某種成就,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而這些貌似客觀的條件卻往往掌握在別人手中。得到別人的支持和幫助,勢必會減少前行的阻力,有時甚至會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沒有靠山難成氣候,話雖如此,但要想經營好自己的靠山,還要有心人費點心思,紅頂商人胡雪岩就深諳這其中的利害關係。
胡雪岩(公元1823—1885年),原名胡光墉,小名順官,字學岩,祖籍安徽績溪。自幼家境貧寒,沒等長大成人,父親胡鹿泉便撒手人寰。為了養家糊口,胡雪岩被迫到杭州城的信和錢莊當學徒。
胡雪岩進錢莊學生意,是從掃地抹桌、打水倒尿等雜役幹起的,由於他聰明機敏,能說會道,很受東家的賞識和信任,三年師滿之後,就成了這家錢莊的夥計。
這個時候的胡雪岩,如果安於現狀,滿足於此,或許幾年、十多年後便會小有家產,然後娶妻生子,也可安度一生。然而,素來胸有大誌的胡雪岩並不安於現狀,他從小就懷有建立非凡之功的抱負,隻是苦於身份卑賤,沒有本錢,建功無門。因此,他總是瞅準時機準備幹一番大事業。
胡雪岩深知,“朝裏有人好做官”,尤其在晚清“官本位”的社會,做事不能沒有自己的靠山,沒有靠山根基就不深,而根基不深,是做不成大事業的。
好靠山必須官大權重,但僅僅憑他一個錢莊小夥計的身份,要想與資深的官吏拉上關係是非常困難的。但胡雪岩的過人之處就在於,一般人都是眼睛向上,隻盯著那些正紅得發紫的官員,而他則眼光向下,找那些雖處低位但卻深具潛力的小官兒,這些小官兒有前途但沒錢,如果能在適當的時機幫他們一把,他們自然把胡雪岩看成是伯樂,一輩子都記著他。有朝一日,等這些小官兒發達了,就會“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胡雪岩自然也會跟著有好日子過。黃天不負有心人,胡雪岩終於發現了可以實現夢想的階梯——王有齡。
王有齡,字雪軒,出身於官宦世家,福州人,其父為浙江候補道(注:清製,捐納文職最高級為道員,捐納得官後,赴吏部報到,等候吏部依法選用,稱為候選。吏部再分發某部或某省,聽候委用,稱為候補。道員實缺有限,捐納道員一般無缺可補,僅能得到差委,故稱其為候補道。),在杭州一住數年,沒有升遷調任過,王有齡就隨父寄居杭州。
由於境況不好,而且舉目無親,王有齡整天無所事事,空懷一腔重整家道的宏願,卻每天在一家名叫“梅花碑”的茶店裏打發時間。
三十幾歲的人,落魄潦倒,無精打采,叫人看了反感,可架子還不小,經常是目中無人,那就更沒有人願意答理他。隻有胡雪岩例外,略通麻衣相法(注:以人的麵貌、五官、骨骼、氣色、體態、手紋等推測吉凶禍福、貴賤夭壽的相麵之術。)的胡雪岩,發現王有齡有財富大貴之相,特別是通過與王有齡的攀談,胡雪岩了解到王有齡的身世,雖然落魄不羈,卻出身官宦世家,便認定此人將來定會發達。胡雪岩敏銳地意識到,此人乃自己躋身上流社會的絕好階梯,他絕不會輕易放棄眼前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這天下午,正趕上杭州城一年一度的清明大集,原本生意冷淡的茶樓擠滿了人,胡雪岩去的時候,茶客滿座,店小二隻好將他和王有齡“拚桌”。兩人直喝到太陽西下,肚內早就餓得咕咕直叫。於是胡雪岩對王有齡說:“走,我請你去擺一碗。”“擺一碗”是杭州的土語,意思是小飲幾杯。
王有齡雖婉言謝絕,卻招架不住胡雪岩的再三相邀,兼之饑腸轆轆,很長時間沒見著葷腥兒了,也就答應出去“擺一碗”。
酒足飯飽後,王有齡開始大吐苦水:“不瞞你說,先父在世之日,曾替我捐過一個‘鹽大使’之職。”
胡雪岩最是機敏,一看他的神情,就知道此話絕非虛言,趕緊笑道:“哎喲,原來是王老爺,失敬,失敬。”
但細問之下才得知,原來當年王有齡捐官隻是捐了一個虛銜,如果想要補缺,必須到吏部報到,稱為“投供”,然後抽簽分發到某一省候補。
王有齡又說:“如果家境再寬裕一些,我也想‘改捐’一個知縣。鹽大使正八品,知縣正七品,雖然改捐花不了多少錢,那出路可就大不一樣了。”
“為什麽呢?”胡雪岩不解地問道。
“鹽大使隻管鹽場,雖說差事不錯,不過卻沒什麽意思。知縣雖小,終歸是一縣的父母官,能殺人也能活人,可以好好做一番事業。再說,知縣到底是正印官,不比鹽大使,說起來總是佐雜,又是捐班的佐雜,到處做‘磕頭蟲’,與我的性格也不相宜。”
“對,對!”胡雪岩邊聽邊點頭,“那麽,這樣一來,需要多少‘本錢’才夠呢?”
“總得五百兩銀子吧。”
五百兩銀子在當時不是個小數,胡雪岩一年的工錢才不過二十兩銀子。但此時胡雪岩的內心卻開了鍋。眼下,他手上剛好收了一筆款子,而且這筆錢是吃了“倒賬”的,對錢莊而言,已經認賠出賬,胡雪岩能夠收到,完全是筆意外之財,所以他若是將這筆款子轉借給王有齡,即便王有齡不能歸還,對錢莊也沒有損失。胡雪岩很想在王有齡虎落平原之時,助其一臂之力。這樣,一旦他能夠發跡,即可成為自己的靠山。但是,錢莊這一行最忌諱的便是私挪款項,更何況胡雪岩此時僅僅是錢莊裏的一個夥計。一旦胡雪岩擅作主張將這筆款項轉借給王有齡,不但會壞了自己的名聲,而且很有可能砸了自己的飯碗。對於錢莊這行來說,由於壞了名聲而被老板炒魷魚的夥計是很難再在這一行立足的。因此,如果胡雪岩將這筆款項轉借給王有齡,就等於是拿自己一輩子的命運作賭注。對於常人,這實在是一個難以下定的決心,然而胡雪岩畢竟不同於常人,為了經營自己的官場靠山,他“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知其不可賭而賭之”,毅然決定借款給王有齡,資助他進京“投供”。
絕望之中的王有齡見胡雪岩主動提出借錢給自己,真是喜出望外,感激涕零。
第二天下午,在他們倆約定好的茶樓,胡雪岩鄭重地將一遝銀票塞到王有齡手上,說道:“王兄,這五百兩債款乃小弟借給王兄以資‘投供’所用。”然後又從身上摸出了十多兩散碎銀子交給王有齡,“這是我平素私下的積蓄之財,送給王兄,權作路費,請王兄收下。今日一別,不知何時再能相見,祝王兄此去平步青雲,前途無量。”
王有齡望著手裏的銀票和散碎銀子,忍不住心頭一酸,淚流滿麵。聲音顫抖著對胡雪岩說:“雪岩兄,我不過是一個市井賤民而已,何故如此待我,令我好生羞愧。日後倘若飛黃騰達,必將湧泉相報。如果不嫌棄,今後咱們就以兄弟相稱,你看可好?”
“太好啦,有齡兄!”胡雪岩馬上改口稱呼,心中的歡喜可見一斑。
但就在王有齡打點行李準備啟程的時候,胡雪岩正因私自借錢之事而大受責難,故二人未能話別,令王有齡好生遺憾。
原來胡雪岩自作主張把錢莊的銀子轉借給王有齡,並主動向總管店裏業務的“大夥”和盤托出,消息一下子傳播開來,東家指責他擅自作主張,目無尊長,如若每個夥計都這樣做,豈不是要把錢莊搞垮。這時,那些平時就特別嫉妒胡雪岩機敏過人、辦事能力強的人,便借此機會向老板進讒言,說胡雪岩肯定是賭博輸了錢,無以為計,便找借口挪用這筆款子以還賭債,一時間謠言四起。
當時作為夥計,一個人一年的生活用度大約也就是十幾兩銀子,五百兩銀子實在不是一筆小數目,胡雪岩最終被東家掃地出門,而且再無人敢用他,這使他的生計陷於困境。
而後來事情的發展,也正如胡雪岩之前所料。王有齡在北上進京“投供”的途中,遇上了自己多年未曾往來的“總角之交”何桂清。何桂清少年得誌,仕途通達,已經官至江蘇學政。靠著何桂清的關係,王有齡在京城吏部順利地加了捐,返回浙江後,還是仰仗何桂清在江南一帶的影響,憑何桂清寫給浙江巡撫黃宗漢的親筆信,而被提名擔任海運局的坐辦。這是一個專門負責管理江南糧米北運進京的肥缺兒,王有齡很快就“發”了起來。
喝水不忘掘井人,王有齡也算是個有良心的人,每當他閑遊品茗時,就想到胡雪岩,想到是胡雪岩使他從杭州城一名落魄公子發跡到今天的地步,沒有胡雪岩哪有自己的今天?他決意要好好報答自己的大恩人。而且王有齡還聽說,胡雪岩當初為了幫自己,將錢莊的差事丟了,生活沒有著落,心裏更覺有愧。幾經周折,他終於在杭州城裏找到了胡雪岩。
從此之後,胡雪岩依靠王有齡這棵大樹,自立門戶,開始在官與商之間如魚得水,遊刃有餘,走上了官商的通途。
應該說,胡雪岩“借人之力”很冒風險,因為事實上他是挪用了東家的錢來幫助王有齡的。所以王有齡擔心自己一旦用錢不當會連累胡雪岩。而胡雪岩對此則回答:“子毋然,吾自有說。吾無家隻一命,即索去無益於彼,而坐失五百金無著,彼必不為。請放心持去,得意速還,毋相忘也。”既然能做出這種打算,就可以看出胡雪岩主意已定,這個忙是非幫不可了。胡雪岩此舉為他日後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如果沒有胡雪岩的拚力相助,王有齡也許會永無出頭之日;而如果沒有王有齡的支持,胡雪岩也不可能在商場迅速崛起。而且,胡雪岩在幫助王有齡的時候,他們之間應該說還是素不相識,胡雪岩也並不能確切地知道王有齡是否一定就有日後的發達,考察他當時的處境,這一舉動無異於一場令人驚詫的人生豪賭。然而,正是因為有了最初這一“知其不可賭而賭之”,才有了後來世人矚目的“紅頂商人”。
當然,如何經營自己的靠山,是有許多學問的。例如,遇到那些暫時有困難、急需要幫助的人,態度就很重要。你可以置之不理,不管他死活,你也可以熱情相助,以圖回報。顯然,前者目光短淺,後者目光遠大。假如一個處於窮困潦倒的人受到你的幫助,他在成功的時候,最容易記住和報答的就是你。胡雪岩把這種經營靠山的方法,說成是“燒冷灶”。
好風憑借力,官友值萬金
無論你是平民還是名人,隻有善於借助他人力量的人,才是人生的大贏家。
成功人生是每個人都夢寐以求的,然而卻不是每個人都能輕易得到的。這是因為個人的力量相對於社會整體而言實在太弱小了,以至於單憑一己之力幾乎無法實現,因此,是否善於借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織滿各種關係網的現實社會中,要想成功辦事,就必須學會借用他人的力量,並把這種外力融入到自己的人生奮鬥中,這才會使自己的能力成倍增長,使自己要辦的事事半功倍地完成,使自己夢想成為現實。
所謂“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無論你是平民還是名人,隻有善於借助他人力量的人,才是人生的大贏家。
胡雪岩在開辦錢莊之初,就想到讓錢莊代為打理府庫銀兩。但這隻是一個想法,要真正地做到錢莊代理官銀,還要過一關,那就是要打通錢穀師爺(注:舊時地方官所聘主管錢糧會計的幕僚)的關節。舊時的州縣衙門,都聘請了錢穀師爺和刑名師爺(注:古代官署中負責處理刑事判牘的幕友)。師爺名義上雖隻是州縣的幕僚,但由於他們精通朝廷的許多律例規製,所管的事務專業化較強,通常一州一縣的司法、財政事務完全為師爺們牢牢地掌握著。而且這些人都師承有序,見多識廣,就算是州縣官們也要讓他們三分。師爺向來獨立辦事,不受東家幹涉,性格溫和的還與州縣老爺敷衍一下,有些態度傲慢的甚至可以對州縣老爺置之不理。所以,胡雪岩的錢莊要代理湖州府庫,也就必須結交拉攏錢穀師爺。
為了籠絡好師爺,胡雪岩也算是下了一番功夫。王有齡署理湖州恰恰趕上端午期間,這個時間給胡雪岩提供了一個十分好的機會。他打聽好已經到湖州上任的刑名、錢穀兩位師爺在杭州的家庭住址,送去節下正需要的錢糧作為禮物。當然胡雪岩是以王有齡的名義送的。這兩位師爺收下禮物自然要感激王有齡的好意,但等到他們上門去拜謝王有齡時,王有齡卻借口說這原是胡雪岩的一片敬意。這樣一來,師爺不僅領了胡雪岩的情分,自然也就明白了大老爺話中的用意。好事做了一件,交情卻落了兩處。於是,當胡雪岩找到湖州錢穀師爺楊用之,提出阜康錢莊代理湖州府庫和烏程縣庫的官銀時,楊用之不僅十分痛快地滿口答應,“東翁(注:舊時塾師、幕友對主人的敬稱)關照過了,湖州府跟烏程縣庫,都托阜康代理,一句話!”甚至連承攬代理公庫的“稟帖”都為胡雪岩辦好了,“我都替老兄預備好了,填上名字,敲一個保,做個樣子,就行了。”
為了胡雪岩以後生意中辦事“方便”,楊用之還給胡雪岩引見了另一個關鍵人物——湖州征納錢糧絕對需要的、因此也絕對不能得罪的“戶書”鬱四。
書辦的官稱為“書吏”,當時大小衙門基層的公務,隻有書辦才熟悉,熟悉公務就是他們的“本錢”。其中許多細節運作技巧,以及關鍵、訣竅,為不傳之秘,所以書辦在當時雖無“世襲”的明文,卻慢慢地成了父子相傳的職務。
清政府的府、縣衙門都有“三班六房”,六房皆有書辦,當時以刑房的書辦最神氣,戶房的書辦最闊綽。戶房書辦簡稱“戶書”,他之所以手麵上比較闊綽,完全是因為當時政府征收錢糧地丁,戶部隻問總數,不問細節。地方政府誰有多少田、多少地,坐落何方等細則如何,隻有“戶書”才一清二楚。他們憑借的就是代代相傳的一本被稱為“魚鱗冊”的秘冊。沒有這本冊子,即使你有天大的本事,也征不起錢糧。
有了這本冊子,不但公事可以辦得順順當當,戶書本人也可以從中大發其財。地方政府多少年來錢糧地丁的征收,就是一盤糊塗賬,納了錢糧的並不一定就能收到“糧串”,不納糧的卻有可能握有納糧的憑證,反正“上頭”隻要征額夠成數,地方如何張冠李戴,是不必管也沒法管的。
因此,錢穀師爺必得跟戶書打交道,手段高明的戶書可以完全地控製錢穀師爺。但通常情況下,兩者總是和睦相處,情如家人,楊用之跟這個名叫鬱四的戶書關係就十分密切。為了報答胡雪岩的“情”,他熱情地把胡雪岩推薦給鬱四說:“老四!這位是王大老爺的人,也是我的好朋友,胡老爺。你請胡老爺去吃碗茶,他有點小事要拜托你。”
有了王大老爺和楊師爺的雙重麵子,辦起事情來自然無比順暢,鬱四十分痛快地對胡雪岩說:“你把稟帖給我,餘下的事我來做。明天我把回批送到你那裏!”
這樣痛快,就連胡雪岩都十分出乎意料,拱拱手致謝說:“承情不盡。”然後又說道:“楊師爺原有句話交代,叫我備一份禮物,意思意思。現在我不敢拿出來了,拿出來,倒顯得我是半吊子。”
久在江湖廝混的鬱四深深點頭,馬上對胡雪岩熱情有加。原來敬重胡雪岩,主要是因為他是王大老爺和楊師爺的上賓,現在通過交往才發覺胡雪岩是做事極漂亮的外場人物,真是難得。此後,鬱四也成了胡雪岩“銷洋莊”生意中最牢固的合作夥伴和得力幫手。
一個人的能力總是有限的,要想成就大事,在某些時候借助“梯子”還是必要的。
一般來說,無論引薦者的名望大小、地位高低,隻要對你成大事有所幫助,他就是你登上高處的好梯子,他的威信和影響力能對你有用處。一般人除對權威和名望有一種崇拜感和信任感之外,對熟識的人同樣有一種可靠、信賴的感覺,因而他們常常會從推薦者身上來估量被推薦者的能力和人格。要成大事就要時刻留心身邊是否存在這樣的“貴人”,一旦發現就抓住時機想方設法去接近他。
在複雜的社會關係之中,在各種社會關係構成的屏障麵前,互相利用是人性的弱點,但它也是人類共同需要的心理傾向,而這正是“借梯登天”之計的實質所在。一個人若不懂得或不善於利用他人力量,光靠單槍匹馬闖天下,在現代社會裏是很難大有作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