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九章 精忠與守誠——以忠誠為本,以才智為用

  有多少人認為你值得信賴,你就擁有多少次成功的機會。忠是什麽?忠是超越金錢、地位的人格力量。誠是什麽?誠是贏得別人理解、欣賞和信任的優秀品質。把“忠”與“誠”放進心裏,世界就在你的心裏。

為勢不貪,厚待於人

貪婪是惡魔下的誘餌,一旦被誘惑就無法自拔。權勢就好比魚鉤,把貪婪的餌直接放到“魚”的嘴邊。

世上貴重的東西很多,而最貴重的東西是無價的。它們常是無形的存在,比如一種品質,一種感覺。

為官不貪是對做官之人的最基本要求。曾國藩時時不忘祖父在他中進士以後所說的話。祖父對他父親說:“我家仍靠作田為業,不可靠他(做官)吃飯。”曾國藩將此番話作為一生的訓示,他曾發誓說:“我從三十歲開始,便以做官發財為恥辱,以官宦公飽私囊,為子孫聚斂財富為恥、為羞。因此我立下誓言,此生絕不靠做官發財,為後人斂集財富。神明作證,我決不食言!”

曾國藩在京做官十四年,俸銀極少,後來,皇上讓他去四川任正考官,得到為官生涯中最高額的俸銀,不久便寄回鄉。曾國藩不貪圖錢財,也以“勤儉”二字訓誡後人,且以“勤儉”二字嚴於律己。他一生為官且位高權重,但終身儉樸,過著清淡的生活,他曾說:“我做官二十年,從不敢沾染官宦習氣,飲食起居,一向恪守樸素的家風,儉樸節約可以,稍稍豐盛也可,但過多的豐盛我是不敢也不願的。”

曾國藩尤其推崇湯斌,認為湯斌是清朝有所成就的人中的一流人物。湯斌是一名清官,他就任江南巡撫時,剛到南京,就把府縣官員召集,嚴加訓斥:貪圖賄賂的人輕則被別人彈劾丟官,重則沒收家產,累及子孫。為官者,一旦沾上貪字,上司接受下官的賄賂,把柄就在別人手中捏著,這樣下官有何過失一律不敢叫其糾正,長此以往,上司就會有包庇之嫌。

他們都忘記了以清廉作為為官的根本。據曾國藩的女兒崇德老人回憶,曾家收受別人的禮僅一次,那是提督黃翼升的夫人進獻的。

黃翼升曾是曾國藩的部下。曾國藩組建水師時,黃翼升鞍前馬後幫了許多忙,是曾國藩的心腹大將。建立淮揚水師後,黃翼升被提升為統帶。1862年,黃翼升成為李鴻章的得力助手。曾國藩用人之際想調回黃翼升,與李鴻章來往書信相商十三次,被李鴻章斷然拒絕。因黃翼升本性寬厚,性情溫良,深受眾將士擁戴,曾國藩千番百計要把這員心腹大將調回。而李鴻章更是對黃翼升讚賞有加,因此堅決不給。為此事,曾、李二人相持不下,差點翻臉。這個時候,黃翼升夫人出麵周旋,事情才有了緩和的餘地。

黃翼升其時身處兩難境地,左右不是,夫人出來調停,設法要拜曾國藩的夫人為義母。待到曾夫人壽誕之日,黃夫人帶著翡翠釧一雙,明珠一粒,紡綢帳一個前來拜壽,當著眾賓客的麵,黃夫人執意要拜曾夫人為義母,曾夫人礙於情麵,隻好收黃夫人為幹女兒。

宴席散後,曾夫人向曾國藩說明緣由,開始曾國藩很氣惱,但轉而一想,此舉既能緩解因黃翼升而起的曾、李矛盾,又能籠絡將心,便再無異議。

曾國藩官至大學士後仍清廉如故,老朋友都戲稱他為“一品宰相”。

日常穿戴曾國藩通常是舊衣布鞋,還幽默地說:“古人雲:‘衣不如新,人不如故。’然以吾視之,衣亦不如故也。試觀今日之衣料,有如當年之精者乎?”曾國藩一生堅守清廉,對兒女也同樣要求他們儉樸度日。他規定,嫁女壓箱銀為二百兩,娶媳也同樣如此。他在鹹豐九年(1859年)七月二十四日的日記中寫道:“是日己刻,派潘文質帶長夫二人送家信,並銀二百兩,以一百為紀澤婚事之用,以一百為五十侄女嫁事之用。”

“不貪財,不苟取”,就是曾國藩的人生信條。觀其一生為官處事之道也的確如此。得自己應得的,爭取自己想爭取的。有所得無所貪才是正確的為人之道。

曾國藩為人通曉世故,很能為別人著想。有一年,邵蕙西的夫人為逃避戰亂帶著孩子來到上海,曾國藩獲悉後秘密派輪船迎接她以及她的兩個兒子,一個未出嫁的女兒。他又每月出銀二十兩為邵夫人一家租好房子,將他們安排妥當才放下心來。過了幾年,邵夫人和她的長子相繼病故,邵夫人的二兒子及女婿要送靈柩回老家。曾國藩見邵家小女兒孤苦伶仃,無人照顧,便讓夫人收其為義女,這樣,邵家小女兒便可在兩江總督署中居住,得到曾家悉心的照料。

曾國藩曾言:“躬自厚而薄責人,則度量宏深。”事實證明他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確是如此要求自己的,即使波折頻生、變化不定他也從未改變過。

曾國藩一生中做到交友貴雅量,從中受益不少,他認為:以德求變的立世方法,由於天生資質不高,無法依靠自己的力量求得振作,取得進步,所以隻有借助外界的幫助來讓自己不斷進步向上、完善。因此一生對於友情極為珍惜,謹慎而不敷衍。

“假如心胸不夠寬闊,氣量狹小的話,那麽根本不敢去博取天下的美德。就算隻有一點長處,一點善行,隻要他於我有益,都應廣泛采納用以培養自己的德行;某些以正大之詞、勸諫之論前來告知我的人,就算不合我的心意,也從未敢不深深感念他的厚意,隻會認為他對我的關心,和其他的人有所不同而已。”

對於有思想有見解的人,即使他的思想和見解與自己不同,也應該抱一種容納的心態來麵對。在交流過程中自然能發現自己的缺點與不足,這樣的朋友是不可或缺的。

曾國藩作為清朝的理學大師,繼承了儒家傳統的“仁民愛物”的品德,並將其轉化在待人處世上。為官期間了解民情,體恤民眾,甚至在鹹豐年間,冒死直諫。他說:“做官不為民眾著想,不愛民眾,都是我所痛恨的。”在他的家書、詩詞中都反映了他愛親人、與鄰裏和睦相處的心願。

曾國藩一生寧可自己吃虧也從不占他人便宜。這看似守舊的思想,實則包含了為人處世的大智慧。接受好處猶如給人把柄,後患無窮。拿別人的、用別人的終究是要還的,不以物抵也會用其他方式相抵。所以,不貪心的人沒有人情債,沒有人情債的人活得才會更加輕鬆。

忠誠體國,以為天下

心懷廣大之人能為天下之事。隻忠於個人利益的人即使有遠大的抱負也不可能獲得真正的成功。想成大事就必須忠於國家,忠於社會的整體利益指向。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不計小利。國家、民族、社會、自我相互影響,不可分割。所以,不做自私自利之事,不逆大局之勢,待人以誠,為國有忠是為人之根本。

曾國藩就是一個心懷天下之誌的人,他在京都任職的時候,正是中國內亂外患交迫之時。曾國藩所關心的,在外患有“英夷”,在內有太平天國,在災情則有黃河決口。可見,他對時務的關心更甚他人。

在閑暇的時候,曾國藩對於軍政大計,以及各種庶務,都已考究詳盡,所以一旦當權,便能把平時準備下的學問,拿出來應用。他眼光長遠,凡事皆有準備,所以書生帶兵還能報捷絕非是幸運可以解釋的。我們隻要知道他十多年的京官生活,是如何地準備著應付事變,如何地關心時務,如何地虛心研究,便可知他的成功,有多麽地來之不易了。

曾國藩身為臣子,能恪盡職責,忠君體國,這一點可以於國家危難之際體現。

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二十六日,鹹豐皇帝即位。他繼位以後的時局頗為艱難,中國曆史上最大的一次農民起義正在廣西地區醞釀成熟,時刻威脅著清王朝的統治。為挽回人心,渡過難關,鹹豐帝頒詔求言,封章密奏。許多朝臣應詔陳言,直諫流弊,這其中就有曾國藩。他當時掌理全國庶政的六部中除了戶部之外五部的侍郎,因此他洞悉了清代的政情利弊、官場風習、民生疾苦與軍事外交。目睹時局危急,政風頹靡,就先後上了幾道條陳時務的奏疏。

第一道是《應詔陳言疏》。內容大致是推薦用才之法、督官之道。在用才上建議在官員中樹立學習風氣,提高自身修養;考察官員時推薦“奏折”形式以方便直諫,陳述忠言。他還對官員的腐敗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認為朝廷正值用人之際,應該設立完善的舉薦製度廣納天下英才。雖然鹹豐皇帝對曾國藩的奏折評價很高,但並沒有產生實際效果。

曾國藩上的其餘各疏,對於當時的政治、軍事、社會、經濟等方麵切要的問題,也都詳細指出受病之因及治理之方,足可看出他對當時的利弊,都有全麵深入地了解。他還提出了解決財政危機和加強武備的具體措施。他認為國家的憂患大致在兩個方麵:一個是國家可用的後備資源不足;一個是軍隊精幹力量的匱乏。

麵對財用不足,應從根本上杜絕不必要的開支,其中節餉就是一項。他列舉了各地軍隊的種種腐敗狀況後認為,醫者在治療癰病時,會割掉患者的腐肉使其生出新肉來,軍隊中能力差體質弱的士兵,也應該適量地優勝劣汰,再加以強化訓練。這就好比忍痛割腐長新,否則,是無法改變武備廢弛的現狀。其後,他又說明了“兵貴精而不貴多”的道理。

在這些奏疏之中,最具有重要性的,還是他在鹹豐元年(1851年)四月間所上的一道《敬陳聖德三端預防流弊疏》,率直指出如要轉移政治風氣,培養有用人才,全在皇帝個人的態度。這一道奏疏,不但足以看出曾國藩忠君愛國及有作為、有擔當的耿直風格,也對他此後的平亂事業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除此之外,曾氏的忠心還表現在他所寫的家書、日記中。他寫在家書裏的報國之願大意為:我現在身居高位,想忠誠為國,為國家社稷而鞠躬盡瘁,所以不會阿諛奉承來換取皇帝的喜歡,這樣做會讓祖宗蒙羞的,也會辜負長輩的教誨與希望。其在平定太平天國期間,將之變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和“置生死禍福於度外”的思想,他在家書中講道:“天下紛紛,沅弟斷不久安,與其將來事變相迫,倉促出山,不如此次仰體聖意,假滿即出。餘十五之信,四分勸行,六分勸藏,細思仍是未妥。不如兄弟盡力王事,各懷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之誌,終不失為上策。”

曾國藩忠誠體國除去其懷“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之責任感之外,還有其識見之原因。他對“忠”、“勤”二字的理解尤為深刻,他認為開國創業之初,大多能人所創的豐功偉業都是順勢之舉,人事的作用相對較小。到了建設國家、發展國家的時候,天命和人事大致是一半對一半。若以人事和命運抗爭,隻能以“忠”、“勤”二字當先。亂世之中,多是虛偽奸佞的小人,隻有絕對忠心的人才能克製他們。當人們越來越懶惰的時候,隻有勤勞的人才能夠出類拔萃。忠心的人不一定要有什麽過人的才智,盡心竭力就可以了;勤勞的人也不必有過人的精神,盡力而為就可以了。這就是平凡之中最不平凡的人了。

由以上可看出,曾氏忠誠體國,始於其誌,定於其識,成於其行,貫穿於其為官之生涯中。在和平年代,發展的年代,現代人又如何效仿古人做到有忠有勤呢?先從自己的每一天開始吧。

心誠則誌專而氣足

“做人先做事,做事先取誠。”對人對事多一份誠心就多一分成功的可能。

很多人都有同感:在人情逐漸冷漠的現代社會,要做到知心實在太難。以誠相待,可以得人心。此學問簡單得很,但對有些人來說,難於上青天。

曾國藩把人心誠偽作為人的基本品格來認識,認為隻有誠實對人才能和他交往,才能有信譽可言。此為其一生必備的交際學問。

曾國藩認為,天地之所以運行不息,國家之所以存在建立,聖貴的德業之所以可大可久,都是因為一個誠字。若世上人人欺人,人人被人所欺,世必亂。

人必須虛懷若穀,心地坦蕩,毫無私心,然後才能真實無妄。所謂實,就是不欺騙。人之所以欺騙他人,必定是心中懷著私物。心中別有私心,不敢告人,必然編造謊言騙人。若心中不著私物,又何必欺騙人呢?他之所以欺騙他人,也是因為他心中懷著私物。

誠,就是不欺騙;不欺騙,就是心中無私;心中無私,就是至虛(虛懷若穀)。因此,天下之至誠,就是天下無私,天下才稱之為天下。現實中,與人交往之初若未能得人心,不要著急,盡可以繼續以誠待人,多做交流,久而久之,大家自然能了解你的心意。真話,不妨多說。但是不可以攻擊他人的隱私,尤其不能背後詆毀他人。“言多必失”是在沒有思維過濾下做出了錯誤舉動。

曾國藩說,我們應該永遠誠心待人,虛心處世。心誠則誌專而氣足,千磨百折而不改變初衷,終有順理成章的那一天。虛心、踏實,終有為大家所理解的那一天。真正有誠之人必是心懷坦蕩之人,是不會因為流言而改變自己初衷的人。

用兵久則驕惰自生,驕惰則未有不失敗的。“勤”字可以醫治怠惰,“慎”字可以醫治驕傲,在這兩個字前,還需有一“誠”字作為根本。一定要立誌將此認識透徹,堅持到底。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軍人天生是直爽的,文人的心多曲,多不坦白,商人多算計多計謀。不同的人需要改進的地方也不同:文人必須完全除去歪曲私心,事事推心置腹;軍人也要多在為人行事時多考慮別人的感受;商人要參透隻有真心為顧客著想才會獲得成功,這是說的交往中的誠實。以誠為本,以勤字、慎字為用,也許可以避免大災大敗。

自古以來,“信”字貫穿了整個中國曆史。並不一定明顯違背條約,或者放棄承諾,才算是失信;即便是纖細之事,談笑之間,也必須真心實意辦理或說出。心中對他隻有七分,外表不必假裝十分。既然已經通和講好,那就要凡事公平合理,不使遠方的人吃虧,這就是恩信。至於令人敬畏,全在自立自強,不狐假虎威更不裝腔作勢。麵臨危險有不屈不撓的氣節,麵對不義之財有不沾染的廉潔,這就是威信。這兩種做法,可以在無形之中消除禍患。

誠是儒家思想中一個重要的概念,被認為是天地萬物存在的依據,同時也是人的道德修養中一個極為重要的方麵。曾國藩主張“誠”,而且也是身體力行的。

鹹豐三年(1853年)正月,他發出自己出辦團練後第三封給湖南“公正紳耆”的公開信說:“自度才能淺薄,不足謀事,唯有‘不要錢,不怕死’六字時時自矢,以質鬼神,以對父君。”“不要錢,不怕死”,是他的“血誠”的重要內容。後來,他失敗於靖港,在向朝廷的請罪折中信誓旦旦地說,雖然挫折,仍當“竭盡血誠,一力經理”。曾國藩一生正是秉著這股“血誠”來與太平軍和撚軍糾纏的,可以說他用行動為“血誠”作出了生動的詮釋。他說:“精誠所至,金石亦開,鬼神亦避。”他簡直把“樸誠”當作醫治滿清王朝的政治病的一副“良藥”。可惜朝廷早已經病入膏肓,無可救藥了。

曾國藩不僅要求自己需有一“誠”字,也處處以“血誠”要求自己的下屬。例如,他說,帶兵打仗的人,第一要會治理軍隊,第二不能怕死,第三不貪圖名利,第四要能吃苦。接著他說,大多忠義雙全有血性的人,這四點都具備。沒有血性的人等於一無所有。

總之,血誠是曾國藩修身、求才、治軍、治政的一條重要原則,是他借以團結一批封建文人、鞏固官位的精神力量,也是他企圖“複禮”實行“禮治”的重要保證和理想途徑。這正是魏征所說的“君子所保,惟在於誠信,誠信立則下無二心”的意思。

無論修身做人還是治家治軍,曾國藩所信奉的隻有一個“誠”字。正所謂“誠心千金難換”,當別人拿出一片真誠的時候,感動地接受就是了,千萬不可傷其心,要明白事可改而心難換。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有義務為別人無償付出,不論是日常生活還是職場、商場都是這個道理。有誠有義者必有所獲,懂得珍惜他們的人亦是如此。

假拙誠真,世故不可取

誠意是交往的根本也是合作的前提。世故的人隻看得到利用和謀略,唯獨看不到的就是誠意。

人活於世應該明理行事。理不明,莽撞行事隻能做錯事。通曉世事的人常被稱為“世故”、“狡猾”。

“世故”在於常人的理解,常有貶義意味。但事實上世故是個中性的詞匯,含有機謀之意。深於世故指通達人情事理,因此又與世俗相接近。深諳其道的人也必然不免俗見、俗為。同時,長於世故容易犯經驗主義的錯誤,使人循規蹈矩,不具有開拓精神。

曾國藩的“治心經”裏有“治口”的話,即是防止禍從口出。他對“立”與“達”的詮釋頗得內方外圓的謀略之要領。立是站得住,即有自己的真本領,達是方法、手段,是過程,因此要圓通。不因多言而橫生事端,不因固守舊規而得罪於人,為人嚴謹處事通達才是王道。

曾國藩說:我往年為官,在官場中總有與人不和、磕磕絆絆的地方,現在改進了,覺得好多了。但是,世故不等於要投機取巧,圓通也不等於圓滑。曾國藩認為人一旦如此,也就不能指望有什麽作為了。認為“侍君不以忠,但以巧”之人,雖然個人暫時有榮華富貴,但對國家貽誤甚大,會毀名於後世,太不可取。

曾國藩關心屬下,有自己的獨特的方式。他率淮軍“剿撚”時,劉秉璋、鮑超(春霆)等均為部下勇將。一天,劉秉璋率軍追剿撚軍在湖北、河南交界的地方,遇到了鮑春霆。當時,各軍隊在某駐地相會,作為主帥曾國藩本來是應該知道的。但曾國藩故意向劉秉璋問道:“見到鮑春霆了嗎?”劉秉璋回答:“見到了。”曾國藩又問:“穿黃馬褂了沒有?”說:“沒穿。”曾國藩吃驚地說:“為什麽沒穿呢?”答說:“客人先問主人,有沒有黃馬褂子,因為知道沒有而改穿了別的服裝,不用自己所有的而顯示別人所無的,是賓客敬重主人的意思。”曾國藩說:“獎賞戰功了嗎?”劉答說:“主人景仰客人,有幸能夠一見,互相謙讓還來不及,哪裏還有什麽戰功可敘。客人因為主人不談戰功,因而也不談自己的戰功,也是客人敬重主人的意思。”曾國藩大笑。就這一事情可以知道駕馭將帥的方法,值得今人借鑒。

曾國藩很有同情心,而且能夠發展到仁愛的境界。他常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饋贈金錢給同族親戚。統領軍隊之後,曾國藩的弟弟曾說他“仁愛有餘,威猛不足”。曾國藩聽說後寫信給弟弟說:“沅弟說我‘仁愛有餘,威猛不足’,澄弟在這時,也常常提到。最近友人關心我,也都有所談論,隻是我自己本性如此,怎麽也威猛不起來。”

曾國藩在給李筱泉的回信中說:“學生法製嚴格,並非漫無條例,一直以屠伯為老師。要用精細微小的意誌,施行威猛嚴厲的事情,希望對死的人,沒有慚愧遺憾,對於活著的,做到警示作用,然後才能心安。”可以知道曾國藩並非冷酷無情的人,反而有一顆博愛關懷之心,懂得為他人著想,也明白自身的不足。

曾國藩的處世之道中有一條“拙誠”,他認為聰明對精明,但以愚誠做事反而顯得輕鬆,心中明白就可以了。曾國藩在給陳岱雲的信中勸慰好友,大意是說:在外省做官比在京城為官要複雜得很多,要多留心。俗話說“看透水中的魚是不吉祥的”,願閣下像未雕琢的玉那樣渾含不清,不要像水晶那樣光明剔透,那麽就可以保全自己而沒有閃失。可見他對於保身之道有深刻的認識。

在給丁雨生的回信中他也說過:“閣下誌向宏大識見正確,不難趕上古人。但願你在大家都醉了而你獨醒的時候,仍然以‘渾’字表現出來;在效果遲遲體現不出來的時候,更要以‘耐’字要求自己。那麽,人們都感到這樣很好,而對於自己來說可以養德養身,兩方麵都有好處。”這裏說的是從政者除了應當具有忍耐的態度以外,有時要有含渾的態度,凡事都清清楚楚會把自己放在危險的懸崖上。

曾國藩在給地方官吳竹莊的回信中說:“閣下往年的短處在於尖語快論,機鋒四出,這是最容易招致誹謗的了。現在你的地位聲望一天比一天高,更須要尊重賢人容納眾人,取長舍短,在公開的場合表揚善行,而在私下裏檢討自己的過失,這樣就可以使人佩服你的英明,而感激你的寬厚。”由此可知,他教人遮掩鋒芒,假拙做事,處事之道甚為高明。

曾國藩認為:“凡是要辦成一件大事,總要以誠心去辦,虛心對待。心誠就會專心致誌而信心足,千難萬險也不改變我們的態度,終有順理成章的那一天。謙虛謹慎地去做就不用客氣,不夾雜私心雜念,最終可以使人們都諒解。”

在給陳舫仙的信中,曾國藩又說:“閣下的一封信而使兩個人失去了官職,往後恐怕會被眾人嫉忌,望您務必加倍小心,用勤、廉、謙三個字作為自己的信條。”但“勤”與“廉”都不要從自己的口中說出。“謙”更是時刻都應該具備的。做到這三個字才不會犯人忌諱,這也是明哲保身的辦法。

曾國藩曾說過這樣一段話:“立者,發奮自強,站得住也:達者,辦事圓融,行得通也。吾九年以來,痛戒無恒之弊,看書寫字,從未間斷,選將練兵,亦常留心,此皆自強能立工夫。奏疏公牘,再三斟酌,無一過當之語自誇之詞,此皆圓融能達工夫。至於怨天本有所不敢,尤人則常不能免,亦皆隨時強製而克去之。”

可見,假拙真誠的原則他都有做到。誠的是心,拙的是形,所謂“大智若愚”講的就是這個道理。這一原則對於現代生存也是有很強的實際意義的,尤其對於初入職場的人而言。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人人都愛心理學:最妙...
4看圖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6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7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8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豔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內容:初三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就想不管不顧地大哭上一場,其中不乏幾個脆弱的女生已經泣涕漣漣,打濕了一張又一張麵巾紙。“陳大班,你說話呀!沒人讓你做啞巴。”牛天梓瞪著牛眼,生氣地衝班長陳遠嚷著...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義明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書中自有黃金屋,教你如何成為股票市場叱吒風雲的成功者,如何成為一個輸少贏多的投資人,如何成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重點介紹基金的基礎知識及品種,常用的技術分析方法及投資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資案例等。

  • 凱達之魂:記一個民營企業家的人生和事業

    作者:馮萌獻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記述了張文遠從一個隻有中學文化程度的中學生,從一個生產隊的記工員開始,成長為民營企業家的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