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高祖劉邦與西楚霸王項羽楚漢戰爭時期,婁敬能言善辯,心思縝密,為劉邦出了不少力。在劉邦奪得江山後,與朝臣們商議建都大事,大臣們多是東方人,都建議劉邦建都洛陽,隻有婁敬力排眾議,建議劉邦要以江山為重,應建都長安,以扼天下形勢之咽喉,劉邦知道婁敬所言正確,便采納了婁敬的建議,決定建都長安,而且還要賞賜一片忠心的婁敬。當劉邦笑著問婁敬想要什麽賜物時,婁敬曰:“臣欲劉姓。”劉邦龍顏大悅,特賜婁敬改姓劉,改名劉敬,劉敬亦大喜。
姓氏是人的血統淵源的標誌,中國漫長的封建宗法製傳統,決定了中國人對自己的血統特別看重,上邊的故事中婁敬寧可不要千金賜物,也要一個皇室姓氏,也說明了婁敬把姓氏看得比什麽都重要。中國人的姓氏繁多,僅《百家姓》已不足包容所有了。那麽,這麽多的姓氏,是從何而來呢?
在我國古代的一些書籍中,自黃帝時期便有了姓氏的記載。而研究姓氏學問的著作也很多,寧代鄭樵在《通誌·氏族略》中,將姓氏的來源歸納了三十二類之眾。
姓名由兩部分組成:姓在前,名在後。姓有單姓、複姓之分,名則為一字或兩字即可。姓一般隨父,名則可任意取。人一出生就取名,然後將其姓名注冊在戶籍上。
然而,在古代的中國,這個簡單的姓名就複雜多了,嚴肅多了,蘊含了深厚的文化內涵。它與社會的等級結構緊密相關,突出地表現著門第觀念、宗法觀念。姓不能隨意姓,名也不能隨便取。甚至出現了“有姓有名”,“有氏有名”,“有名無氏”,“無姓有名”,“有姓無名”,“數字為名”的奇怪現象。
古代,姓是一種族號。它是血統的標誌,家族的徽章。有姓的人,都是貴族。
它是怎樣產生的呢?
這與古代的圖騰崇拜有關。古代的氏族部落都是以血緣關係組成的,這些氏族認為自己起源於某種動物或植物,於是就崇拜它,這就是“圖騰”。圖騰,就是這個氏族的姓。如:熊、馬、牛、龍、梅、林等等。因此說,姓是全族共有的符號標誌,也是全家族的族號。如周代初期分封諸侯時,那些諸侯國君,大部分都姓姬。不是姬姓家族的人,根本不許姓姬。
周禮還規定,“同姓不通婚”。
因此說,當時的“姓”用於“別婚姻”。
氏是姓的分支,氏和姓有著嚴格區別。
氏是怎樣產生的呢?
隨著同姓貴族後世子孫的不斷繁衍,居住地區也日益分散,同姓的氏族便出現了不同的分支,於是每個分支又各有稱號作標誌,這個分支的稱號就是“氏”。如,姬是財代祖先的姓,後來姬姓下麵又分為孟氏、季氏、孫氏、遊氏等。
這個“氏”用於“別貴賤”。
貴者,有氏有名。
賤者,有名無氏。
因為貴賤之勢變幻不定,所以,“氏”是可變的,而且變化很大。如春秋時楚國的伍子胥,原來以“伍”為氏,但他在吳國被殺之後,他的兒子逃到了齊國,由貴到賤,改為“王孫”氏了。
氏因變化頻繁,其來源也就複雜了。
以官名為氏:史、司馬、司空、司徒……
以先人別號為氏:唐、夏、殷……
以封地為氏:莊、武、穆、宣……
以居住地名為氏:郭、池……
以從事職業為氏:陶、屠、巫、卜……
這許許多多的“氏”,發展到後來,實際上也就成了今天我們所說的“姓”了。
先秦時期,男子稱氏者居多。以商鞅為例,曾稱其為“公孫鞅”、“衛鞅”、“商鞅”。
“公孫鞅”:因其祖有公爵,以“公孫”為氏。
“衛鞅”:他原為衛國人,入秦之後以國名為氏。
“商鞅”:他因助秦孝公變法,被封於商邑,又以商為氏。
周代女子多稱姓,不稱氏。以晉公子重耳娶三個妻子為例:娶齊女,稱“薑”氏;娶秦女,稱“懷贏”;娶狄女,稱“季隗”。這裏的“薑”、“贏”、“隗”都是姓。之所以不稱氏,是因“同姓不通婚”。男子的姓不辨自明,而娶婦必辨其姓。
到了漢代,姓氏逐漸合一,任何人都可以有姓,姓也就沒有了高低貴賤之分。
古代不論按分封、按宗法、按貴賤,有姓的人,都有名,有氏的人,也有名。而普通平民是“有名無姓”的。例如,稱秦的“庖丁”、“魯班”、“優孟”等人都是平民百姓,因此,他們隻有名。如:“庖丁”,“庖”是他的職業,廚師;名“丁”,即“叫做‘丁’的廚師”。
“魯班”,“魯”是所在國名,名“班”,即“名為‘班’的魯國人”。
“優孟”,“優”是演員,“孟”是名字,即“名為孟的演員”。
除姓名之外,古人還常常有“字”和“號”。先秦時期,名與字連著稱呼時,通常是先稱字,後稱名。
如孔子的父親,人稱叔梁紇,其實他既不姓叔,也不姓梁。他確實姓孔,名紇、字叔梁。
此外,名與字在稱呼時,還能體現出尊卑、長幼的區別。“稱人以字,自稱以名”是謙稱的規範。即,稱長者、尊者隻能稱字,不能稱名;稱卑者、幼者或自稱可稱名。
中國曆史上,取名還有一個特例:元朝規定,庶民無職者不許取名!這樣一來,許多平民,特別是窮苦百姓隻好以數字作為自己存在的符號了。如: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貧苦,他就取名為“重八”,其父為“五四”;名將湯和的曾祖叫“五一”,祖父叫“方一”,父親叫“七一”。
在名字上的等級何其森嚴!
然而,當元朝衰敗,各地起義軍揭竿而起的時候,那些成千上萬沒有名字的“無名氏”,則成了元朝統治者的掘墓人!
中國人的姓名,變遷到今天的樣子,無疑是曆史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