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十四章 大愛無垠

  她,曾使一個又一個垂危的生命轉危為安;

  她,曾使一個又一個痛苦的母親麵露微笑;

  她,曾使一個又一個小天使降臨人間;

  她,曾使無數個困頓的家庭重新燃起了希望……

  在28年的行醫生涯中,她視患者如親人,無論是夜半三更還是酷暑寒冬,隻要患者需要,她隨叫隨到;她視工作如生命,一輩子勤勤懇懇,兢兢業業,每年手術200人次以上,曾獲得過“萬例手術無事故”榮譽稱號;她廉潔行醫,甘於清貧,為患者節約了一筆又一筆開支。她被廣大患者所依賴、所信任,被廣大孕產婦視為健康的“守護神”。

  她就是多次被市、縣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巾幗英雄”“行業崗位奉獻標兵”的大荔縣婦幼保健院副主任醫師、婦產科主任朱翠芳。

  2006年2月20日,在彌留之際仍牽掛著產婦、嬰兒的朱翠芳悄然離開了她熱愛一生、奮鬥一生的工作崗位,將自己的青春及生命全部獻給了她所熱愛的婦幼保健事業。她用高超的醫術、良好的醫德,譜寫了一曲共產黨員以民為本、為民獻身的壯麗凱歌。

  比鮮花更美的是患者的笑臉,比名利更重的是患者的信任。在患者的微笑與信任中,朱翠芳得到了一份慰藉、一份滿足。

  今年2月23日大清早,朝邑鎮廣集村劉治國、董春豔老人領著一名臨產孕婦急匆匆地來到婦幼保健院找朱翠芳。當得知朱大夫已於3天前去世時,老兩口頓時號啕大哭,後悔沒有早來幾天看朱大夫。

  董春豔初識朱翠芳,已是13年前的事了

  那年,45歲的董春豔患了子宮肌瘤,平時老感覺全身乏力,後來下身出血,臉色蠟黃。聽說新婦幼保健院朱大夫看病看得好,便慕名而來。

  在術前檢查時,朱翠芳發現患者白血球指數太低,不能立即手術,就先給她開了一些藥,讓她過幾天再來。手術前幾天,董春豔心裏一直緊張,情緒很不穩定。朱翠芳連續幾天沒事和她拉家常,使她對醫院、對手術的恐懼心理慢慢消除。隨後手術很順利,住院10多天,困擾了董春豔多年的婦科病得以根除。前幾年,董春豔的兒媳29歲生頭胎,難產,鄉下醫院不敢接,老兩口又找到朱翠芳為兒媳做了剖腹產,順利生下了個大胖小子。夫妻二人常對村上人說,朱大夫救了她家祖孫三代的命。平時左鄰右舍有病、生小孩,他夫婦二人便領來找朱大夫。這幾年,僅通過他們二人找朱翠芳的病人就不下100人。

  新生命的孕育往往在夜間,新生命的誕生也與夜結下了不解之緣。

  2003年冬的一天,已是淩晨1時半,冷風颼颼,夜幕沉沉。勞累了一天早已進入夢鄉的朱翠芳被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吵醒。電話是醫院值班室打來的:高明鎮平羅朱村一產婦子宮出血,急需手術……

  她三下五除二穿好衣服,臉沒洗,頭沒梳,騎著自行車就往醫院趕。朱翠芳家距婦幼保健院有四五裏路,加之有一段路況較差,平時上班騎車至少也得10分鍾。那天她比往常蹬得快,光線又不大好,她心裏隻想著即將進行的手術,到縣中心交警台十字時,重重地摔了一跤。當她渾身塵土,一瘸一拐地走進醫院時,患者家屬感動地不知說什麽好。

  對朱翠芳來說,晚上出診早已習以為常。兒子雷磊回憶說,平時晚上睡覺最怕電話響和叫門聲。電話一響準是媽媽要出急診。大冬天深更半夜,他凍得縮在被窩裏頭都怕出來,看見母親穿件黃大衣,騎個自行車匆匆忙忙的樣子,他心裏有種說不出的難過。母親卻安慰他:“娃,誰還不幫誰,這是人命關天的大事,救死扶傷是醫生的天職。”

  患者舒心,她就高興,患者痛苦,她也難過。在朱翠芳心中,患者就是上帝,患者就是親人。

  據原大荔縣婦幼保健院院長郭青蓮回憶,20世紀七八十年代,剛參加工作不久的朱翠芳和同事為一位產婦做剖腹產手術,當時產婦的脈象很弱,急需輸血,而血源一時供不上。朱翠芳立即挽起袖口,要求輸自己的血。手術結束後的當晚,由於患者血壓還未恢複正常,忽高忽低,如果觀察不到位,隨時可能有危險。那時醫院條件簡陋,沒有陪床,朱翠芳便拉了一個小凳子,在患者病床前一守就是一夜。第二天,朱翠芳提著小凳子麵露微笑地走出病房,從她的臉上,同事知道患者轉危為安了。

  步昌鄉小坡村村民楊秋芳生第二個小孩時已42歲,年齡偏大,加之身體不好,為防意外,產前一個月她就住進了醫院。住院期間,朱翠芳和楊秋芳話很投緣,見楊秋芳不習慣長期在外吃飯,她幹脆每天利用下班時間為楊秋芳做飯、送飯。

  了解朱翠芳的人都知道她燒得一手好飯菜,尤其是紅蘿卜絲切得又快又細,菜味恰到好處,她平時自帶的午餐常常成為同事分享的對象。為讓患者順利生產,患者想吃啥,她就做啥;吃啥對患者身體有好處,她按要求試著做。為讓病人吃上熱呼的飯菜,她做好後常常顧不得刷鍋洗盆立即送到患者嘴邊。

  在她的精心照料下,楊秋芳身體恢複得很快,並順利生產。楊秋芳常對人講,自己活了40多歲,進了不少醫院,還沒碰到朱翠芳這樣的醫生。患者病重時她一臉陰沉;患者好時,她又唱又跳,把患者看的比親人都重。有一回,她鼓起勇氣表示想把娃認到朱大夫跟前,朱翠芳幹脆應承下了。一來一往,兩家成了親戚。

  朱翠芳把她的心、她的情給了患者許多許多,而對家庭、對親戚欠得也太多太多。

  1996年6月的一天早上,朱翠芳剛一查完房,便和丈夫急匆匆地向外走。原來丈夫雷伯敏的弟弟雷伯良因患腸憩室需做剖腹探查手術,當時弟弟在縣醫院已被推進手術室,可弟媳婦仍不放心,雷伯敏急匆匆趕到婦幼保健院讓朱翠芳過去看一下。她正要出門趕往縣醫院時,一個老人卻迎麵拉住了她的手,哭著求她趕緊手術救她女兒一命。

  患者是馮村糧站職工胡某,那天早晨正上班時,忽然感到肚子疼得厲害,等到家人心急火燎的把她送到醫院時,下身已血流不止,經檢查是宮外孕,必須馬上手術。一邊是生命危在旦夕的患者,一邊是心急如焚等著她的丈夫,朱翠芳有些犯難了,理智的天平最終還是倒向了患者這邊。由於手術及時,患者的命保住了,而當她匆匆趕到縣醫院時弟弟的手術已經結束了……

  丈夫雷伯敏過去在新疆軍團當兵,那時夫妻兩地分居,兒子剛過周歲,朱翠芳一個人忙工作還要帶孩子。中午顧不上做飯,孩子今天在這家湊合,明天在那家將就,是個吃“百家飯”長大的孩子。上夜班時,孩子沒人管,她就把娃哄睡著後放在床上,在周圍用枕頭、褥子圍一個圈。一次,晚上手術結束後,她回到家,卻滿屋子找不見孩子,急得她快要哭了。最後爬床底下一看,孩子光著P股在床底下已經睡著了,滿臉的淚痕似乎告訴母親它不知哭叫了多少遍。

  最讓朱翠芳深感內疚的,是母親病重住院期間,遠在山東、甘肅的大姐、二姐大老遠趕回來,侍奉在母親的旁邊,可在本縣城的她卻很少能抽出時間來陪陪母親。母親臨終時還責怪翠芳,身為醫生甚至沒有為她量過一次血壓。

  幾十年的行醫生涯,使她感到比鮮花更美的是患者的笑臉,比親情更重的是患者的信任。在患者的微笑和信任中,她得到了一份滿足、一份慰藉。

  對工作,朱翠芳精益求精,曾獲得“萬例手術無事故”的殊榮,生活中的她卻很“邋遢”,經常穿衣服穿到夾層裏。紐子扣岔了,一個高一個低;一次,手術後把同事的鞋穿錯了一天竟渾然不知。

  在單位,朱翠芳的“邋遢”是出了名的

  同事回憶說,隻要是上班,朱大夫常常穿件半新不舊的白大褂,一個領子豎著,一個領子折在衣服裏。

  她經常加夜班,隻要有緊急情況,衣服還沒穿完人已出門,同事見了直笑她,原來走得急?熏紐扣扣岔了,對襟的衣服一邊高一邊低。還有一回做手術結束後,她把同事路智慧的大號鞋穿了一整天竟然沒有發覺。

  有人說,作為女人,朱翠芳不講究穿戴,不貪圖享受,不懂生活。可了解她的人都知道,她把全部的精力都傾注在她所追求的事業上,用在了醫療水平的提高上。

  20世紀90年代初,正是國家計劃生育高峰期。大荔縣婦幼保健院承擔著全縣育齡婦女的節育紮管手術任務。院上成立了幾個駐鄉醫療隊。每個醫療隊分包幾個鄉鎮。朱翠芳的醫療隊負責八魚、下寨、羌白等鄉鎮育齡婦女的節育紮管手術任務。

  紮管手術雖然簡單,但當時工作量非常大,每個村都要做幾百例。手術室門口常常排起長隊。為了不讓群眾久等,不耽擱農活,朱翠芳經常開設兩張手術台,這邊正在麻醉,那邊實施手術,前後倒換,輪番作業,最快時15分鍾就做一例。每天早8時開始,到晚上8時結束?熏12個小時可以說是連軸轉,渴了喝一口開水,餓了咬口幹饃。由於它膽大心細,技術熟練,手術後效果好,短短兩年功夫,她實現了“萬例手術無事故”榮譽稱號,受到上級單位的嘉獎。

  有一回,她在官池小元村做紮管手術時,許多人都指名道姓點朱翠芳,但他們沒想到的是,眼前這個戴著口罩、麻利熟練的年輕大夫就是聲名鵲起的朱翠芳。

  其實早在20世紀80年代,在當時簡陋的醫療條件下,她已成功地為兩名已結紮的婦女做了輸卵管吻合術及陰道成形術。這兩例手術當時在大荔縣尚屬首例。

  作為大荔縣婦產科的知名大夫,朱翠芳總是在患者危急關頭,用自己精湛的醫術從死神手裏挽救了一個又一個生命。

  2003年3月,範家鎮南幹村村民陳玉玲產後大出血,血壓急劇下降已接近零,病人處於休克狀態。連續三次輸血4400毫升,血壓還不穩,產婦危在旦夕。

  產婦所住的安仁衛生院將求助電話打到縣婦幼保健院,患者家屬說治好治不好,也要讓朱翠芳看一下。朱翠芳趕到時發現,患者病情已十分危急,挪動會加重病情,隻能就近手術。子宮下端撕裂,血壓太低,手術危險太大,而鄉衛生院條件簡陋,萬一消毒不好,後果不堪設想!病人已處於休克狀態,手術若失敗,責任誰來擔負?可朱翠芳顧不了那麽多,果斷地說:保命要緊,就地手術!

  隨手抬了兩張桌子拚成手術台,簡單消毒後立即實施手術。當時護士圍成一整圈,她們按朱大夫的要求,用手從輸血袋向血管擠壓血,當血壓緩慢上升時,手術開始了,憑著對患者的高度責任心和高超的醫術,手術非常順利。事後陳玉玲感慨地說,要不是朱大夫醫術高,做事果斷,我早就沒命了。

  時光荏苒。朱翠芳用她的汗水與智慧、愛心與追求在醫療行業占得了一席之地,在婦產科贏得了大家的尊敬,她個人從醫師到主治大夫,再晉升到副主任醫師。地位高了,名氣大了,朱翠芳在工作中對自己的要求也更高更嚴了。

  1996年,婦女病普查時,漢村鄉49歲的楊某被診斷為患有子宮前置胎盤瘤。一聽說自己肚子有個大瘤子,楊某怕得要命。朱翠芳耐心的對她說,你這瘤子雖然大,但卻是良性,隻要切除掉就沒事了。可楊某仍嚇得死活不上手術台。手術隻用了幾十分鍾,而朱翠芳對她的思想工作就做了幾個小時。手術中,從楊某身上取出的瘤子足足有2.5千克,是一般病例中很少遇到的。

  朱翠芳每做完一例手術,晚上她都要仔細回憶一遍整個手術過程,認真總結經驗。她常說,做手術就像是走鋼絲,稍稍不慎就可能遺憾終生,對自己的手術負責實質就是對患者負責。

  以朱翠芳的醫術和名氣,稍有私心,一年掙個一二十萬元額外收入可以說輕輕鬆鬆。而她寧可生活精打細算,過清貧日子,也不掙這種錢。在她看來,廉潔行醫,本分做人,是對一名醫生、一名黨員的最基本的要求。

  在縣城邊緣一個不起眼的小巷內,我們找到了朱翠芳的家。與周圍潔白明亮貼滿瓷磚的小洋樓相比,朱翠芳家牆麵斑駁略顯破舊的房屋與周圍不大協調。

  她家坐西麵東,進門第一間就是朱翠芳的客廳兼臥室。環繞屋內,沒發現一件能引人注意的像樣的擺設,倒是床上那條已洗得發白,辨不出原本顏色的花布床單很是“惹眼”,床上擺著兩床同樣辨不出顏色的被子。床頭那一對紅枕巾看上去顏色挺鮮亮,可仔細一看,枕巾周邊線頭已幾乎全部脫落,枕巾中間已被頭部天長日久磨成了網狀。屋內的沙發陌生人都不敢坐,生硬的彈簧讓人坐著很不舒適。灶房是一間麵朝南的舊廈房,因為好久沒有做飯了,灶台上落滿了塵土。灶房屋頂已和牆壁隔開一道一米多長的縫子,能望見天空。這就是一位深受群眾信任與愛戴的知名大夫的家。

  朱翠芳下葬那天,親戚朋友翻箱倒櫃竟沒能為她找出一件像樣的衣服,最後還是兒子的女朋友在她病重住院期間買的內衣幫眾人解了圍。遠在山東曹縣專程趕來參加她葬禮的大姐朱玉蘭,看到自己10多年前為朱翠芳縫製的棉襖,她還穿在身上時,更是傷心不已。屈指一算,這件棉襖在她身上已整整穿了18年。10多年的磨損,棉襖袖子早已磨破,袖口已續上了不同的花型,棉襖下襟也是縫補上的,棉襖的領部已磨得發了白。

  朱翠芳中午吃飯常端一個鐵飯盒,這個鐵飯盒還是前多年用藥盒改成的。醫生吃飯沒有規律,朱翠芳吃飯更是胡亂湊合,一個饅頭,一碗炒麵,一碟從家裏帶的紅辣子就是一頓飯。

  科室的同事都知道,平日豁達開朗、愛說愛笑的朱翠芳之所以這樣“摳門”,主要是為了兒子雷磊。雷磊考上西安醫科大學,每年的學費生活費就得一萬好幾,5年下來得七八萬元。而她和丈夫兩個人的工資加起來每月也不過兩千出頭,為了孩子的將來,朱翠芳日常生活中的精打細算也在情理之中。

  然而,麵對當今經濟大潮,醫生班外行醫,拿回扣、收紅包已屢見不鮮,朱翠芳卻依然固守著自己的清貧,維護著白衣天使的光輝形象。

  朱翠芳在大荔縣婦產科有一定的權威,城區許多家醫院向她伸出了“橄欖枝”。其中一家有相當規模的醫院想把她挖過去,許諾隻要她來,立即讓她擔任業務副院長,送一套單元房,並安排兩名親屬。麵對如此優厚的條件,家人和周圍的朋友都勸她:“在那也是為人看病,哪裏待遇好咱就在哪兒幹。”可她卻一口回絕了。而至今,她還有兩個從醫學院校畢業的外甥女沒有找到工作。

  西寨鄉中心小學教師王某患上了子宮肌瘤及卵巢囊腫,起初不想做手術,在西安幾家大醫院采用中醫保守療法,喝了上百副中藥,花了幾千元,病情不僅沒好轉,反而越來越重。後來抱著一線希望找到朱翠芳。手術前一天,她和丈夫商量準備悄悄塞給朱翠芳300元,讓她把事當事。可話沒說完,朱翠芳一口回絕:如果你不相信我,就不要找我。手術後,她天天來看患者,了解病情,王某病很快就好了。臨出院時,王某讓丈夫在城裏訂了一桌酒席,想好好謝謝朱翠芳,她硬是推辭掉了。

  以朱翠芳的醫術和名氣,稍有私心,一年掙一二十萬元額外收入可以說輕輕鬆鬆。為人接個生,做個剖腹產,切除囊腫肌瘤之類的小手術,對她來說也就是幾十分鍾的事。按有些人的說法,收個三五百元一點都不難。而朱翠芳對此卻不屑一顧。

  她自己從不班外行醫,作為科室主任,她對科室內的此類現象一點也不姑息。有一年她得知科室內有位醫生在家裏為人接生做婦科檢查,她帶著院領導立即到這名醫生家去檢查,當麵給對方弄了個難堪。對科室內2名多次班外行醫人員在征得院領導同意下竟將其解聘了。為此她不知得罪了多少人。

  個別醫生在利益的驅動下,動輒為患者開大處方,加重患者的經濟負擔。可朱翠芳卻從不願讓病人多花一分錢。平時消炎,能用青黴素的,她從不讓用先鋒;便宜藥能治好的,她決不開貴藥。

  53歲的楊某是臨潼區張八村人,因患子宮肌瘤,經期紊亂,出血不止,常常感到心煩意亂,找了不少西醫、中醫,病還是時好時壞。聽弟媳婦介紹,她來大荔找到了朱翠芳。此前她已到西安、渭南幾家大醫院跑過多次。醫生都說,子宮肌瘤要做手術,甚至要切除子宮,是個大手術,少說也得三五千元花。本來心情就不好的病人,一聽要花這麽多的錢,還要切除子宮,心情更是沉重。考慮到病人是農村人,又是外縣人,路途遙遠,一入院,朱翠芳就決定當天安排手術。建病例、查常規、做檢查等術前準備工作。等到醫院檢查報告出來,朱翠芳馬上找到病人說:好姊妹,你年紀已經50多歲了,子宮和卵巢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萎縮,肌瘤也會因得不到營養而逐漸萎縮。我的想法是給你吃點藥,你的病也能好轉,再說你的經濟不寬裕……但你要堅持手術也可以,醫院開門不怕錢紮手,我也可以增加手術工作量。最終的結果是:病人買了不到100元的藥,不僅免受手術之痛,還省下了2500元的手術費。幾個月後病人打來電話說,她的病好了,幹活有勁,生活很是方便。

  官池鎮小元村四組村民薑某,懷孕期間經一鄉村醫院檢查說,胎兒背上有一肌瘤,薑某一家聽說後,又著急,又害怕,就東挪西湊了幾百元,到縣婦幼保健院複查。她一見朱翠芳就敲明叫響的要求做彩色B超檢查,朱翠芳問明情況後對她說:你的情況做個黑白B超就行了,做彩色B超沒有必要。此舉,為患者省了35元。35塊錢對別人也許算不了什麽,但朱翠芳卻看得很重,在她看來,群眾的一分一文都來之不易,能省的一定要省。

  作為婦科主任,朱翠芳處處為同事著想,每逢節假日帶頭值班,已連續20多年沒和家人一起過年。而對同事工作上的失誤,她一點情麵都不留。

  每天提前半小時上班,已成了朱翠芳20多年的老習慣。利用這半個小時,她先查房,然後根據情況開班前會,安排當天工作,總結前天工作。等到正式上班時,所有的工作已安排得井井有條。有人做過推算,每天上班提前半個小時,幾十年間,她比別人多幹了840個工作日。

  醫護人員因工作性質很少休假,因而每年春節值班很難落實,誰都不願意在除夕及大年初一值班。作為科室主任,按院規定朱翠芳春節可以不值班,她完全可以過個安寧年。但在婦產科年度值班表上,年年除夕、初一都有她的名字。每年春節,都是丈夫一人帶著孩子回農村老家過年,而她每年春節都是和患者在一起。

  兒媳婦年年春節不回家過年,對年邁的婆婆來說已習以為常,她也能理解,兒媳當幹部,是國家人,醫院的事重要。

  翠芳兄弟姐妹較多,但她很少有時間走動,平時都是大家來看她。親戚有個啥事她也很少去,大多是丈夫代勞。四姐朱秀芳家就在城跟前,可她一年也去不了兩回。

  作為科室學科帶頭人,朱翠芳在業務上要求很嚴,對於工作中的失誤和不足,她批評同事不留情麵,讓人有點下不了台。

  同事王某和朱翠芳一個村,自小關係情同姐妹,之後王某上了衛校,在蘇村衛生院實習時和大學畢業的朱翠芳共事,如今又在同一科室,關係更是沒啥說的。

  2005年一天,負責引產室工作的王某為一患者引產後,由於沒及時查明看病人,患者產後出血,而這恰被朱翠芳看到了。朱翠芳大為惱火,一把推開醫務室的門,當著眾人麵大聲道:“病人出血了,為啥不及時告訴我……”王某也已50多歲,行醫多年,被人當麵一訓,感覺委屈下不了台,氣得眼淚都掉下來了。兩人為此吵了一架。後來,朱翠芳主動找到她解釋:當時我在氣頭上,你不要見怪,誰叫咱姐妹關係這麽鐵。

  同事郭紅俠回憶說,去年11月,朱大夫為一妊娠高血壓的孕婦做手術,自己做朱大夫的助手,在準備手術器械包時,為圖省事,以一次性手術器械包替代,和正常嚴格的手術器械包相比,一次性手術包不用現場消毒。

  正準備手術的朱翠芳十分生氣,當場質問她,萬一手術傷口感染,你擔得起這個責任嗎?最後硬是讓她按規定換上手術器械。

  朱翠芳的執著與奉獻精神影響和感動著科室的同事。婦產科呈現出團結、務實、嚴謹的團隊精神:合作十分默契,技術研討司空見慣,崗位奉獻蔚然成風。她擔任主任以來,婦產科的工作量占全院的1.8,較以前增加了幾倍,入住病人從原來每日三幾個發展到如今的十多個人。科室連年被評為先進,一批年輕業務骨幹挑起了大梁。

  母親是個土接生婆,巷裏鄰舍媳婦臨產都少不了請母親幫忙,最好的回報便是一包紅糖和兩個雞蛋。在母親的忙碌中,在產婦的微笑中,她讀出了母親的平凡與偉大。潛移默化中,救死扶傷,治病救人的理想在她幼小的心靈紮根、發芽。

  朱翠芳1954年2月出生在大荔縣城關鎮紅樓村一個貧寒的家庭,父母以務農為生,她在家排行老六,家裏都叫她“九九”。

  提起這個有些古怪的小名,朱翠芳的三姐朱玉翠回憶說,父母祖籍河南長葛,早年逃荒落戶大荔。朱翠芳四姐一兄一弟。生個男娃當頂門杠是當時父母的最大心願。心切的父母求人問簽,當得知到第九個女兒後方可生男孩時,父母一盤算,加上認的三個幹女兒,翠芳應是排行老八,為了早日湊夠這個九,提前實現吉言,父母幹脆叫她“九九”。

  九九8歲時,父親患了肺心病。家裏到處借錢,四處求醫,最終還是沒保住父親的命,這成了全家人心中無法抹去的傷痛。

  父親去世後母親帶著幾個孩子,既當爹又當娘,日子頗為清寒。母親是個土生的接生婆。有一家祖孫三代都是母親接的生。在當時的醫療條件下,土法接生在鄉村十分普遍,加之母親手藝高,德行好,村裏鄰舍媳婦臨產常常少不了請母親幫忙。一包紅糖兩個雞蛋是鄉親對母親付出的最好褒獎,分享著母親的“勞動成果”,幾個孩子既解饞又自豪。

  “媽去給人幫忙一會就回來,你們幾個好好在家,把門關好,不要亂跑!”每次臨出門,母親都要反複叮嚀。“幫啥忙?”好奇心極強的九九追根刨底,“撈娃哩。”“啥是撈娃?”小翠芳一定要搞個明白。

  有一回,母親又要出診,翠芳纏著鬧著要跟著母親“長見識”,實在拗不過小女兒,母親勉強答應了。隻能讓她在門外等。當產婦的呻吟在母親熟練的操作下變成嬰兒的啼哭聲時,小翠芳從漏光的門縫裏明白了“撈娃”的真實含義。

  在母親忙碌的身影中,在產婦無力的微笑中,她讀出了母親的平凡與偉大。治病救人,救死扶傷的理想在她幼小的心靈中紮根、發芽。

  朱翠芳本來家境就貧寒。父親去世後,僅靠母親一人養家糊口的日子再也維持不下去,幾個姐姐都先後輟學,她在高中畢業後也隻好回家務農。在苦水裏泡大的孩子,過早的生活重擔不僅沒能壓垮她稚嫩的肩膀,反而磨煉了她的意誌。

  聰明好學的朱翠芳被村支部當作好苗子來培養,很快擔任了村團支部書記。

  1974年11月的一天,20歲的朱翠芳迎來了她人生一個新的起點,她光榮地加入了黨組織。從在黨旗下舉起拳頭的那一刻起,好強的翠芳暗暗起誓:幹就幹出個樣子,絕不為黨旗抹黑。

  由於表現出色,20出頭的她被組織任命為紅樓村黨支部副書記。工作擔子重了,朱翠芳並沒有放棄心中的夢想,她利用業餘時間看醫學書,向母親請教,向行家請教。為了搞清一些常見病的病因,她反複觀察,悉心揣摩,還托人借來聽診器,在自己身上試驗。

  機會總是光顧時刻有準備的人。1975年她榮幸的被組織推薦到西安醫學院學習深造。

  作為一名工農兵大學生,朱翠芳深知自己理論知識的缺乏。3年的大學生活,她成了圖書館、實驗室裏的常駐人員。逢年過節,別的同學或回家共享天倫之樂,或上大街逛公園,而她一個人泡在圖書館一坐就是大半天。有一回,三姐夫薑濤到西安辦事,順路給她送些錢和糧票,在學校左等右等,就是找不著人。學友不假思索地說:“不用找,保準在圖書館。”

  她總是虛心向他人請教,不懂的知識,一定搞個水落石出才罷手。靠著這種嚴謹的求學態度,她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學業。

  1978年10月,朱翠芳被分配到大荔縣城關地段醫院工作。在人生又一個起點上,朱翠芳將用自己的知識回報生她養她的這片黃土地。

  參加工作後,即使工作再忙,她都要抽出時間學習專業知識,每年都要訂閱大量醫學雜誌。她將平時手術中的體會總結加工,先後發表了5篇價值較高的學術論文,4次參加了全國婦科病學術交流大會。以自身的勤奮紮實,朱翠芳漸漸在大荔縣成了婦產科的權威。

  朱翠芳終因勞累過度病倒了。病重期間,她仍牽掛著患者。醫護人員一不在跟前,她就悄悄打電話詢問科室收治病人情況,直到主治大夫勸阻為止。

  2006年元月28日,農曆大年除夕,朱翠芳仍和患者在一起。從早上9點上班到晚上10點,婦產科已連續收治了13名產婦,接生了7個嬰兒,而朱翠芳也已工作了13個小時。看到又將有幾名嬰兒伴著新年的鍾聲降臨,朱翠芳和產婦一樣感到既興奮又緊張。

  晚上10時許,得知數十裏外鄉下一孕婦需馬上手術,她安排值班救護車輛及大夫去接的同時,自己做手術前的準備工作。

  突然,頭部一陣劇痛讓她差點失去重心,旁邊的護士胥萍趕緊扶住她,把她硬拉到內科主任王引芳的值班室。“引芳,我頭痛。”看到平時豁達開朗,有說有笑的翠芳今日卻斜著身子手拍打著頭的樣子,引芳半開玩笑地說:“要麽給你做個核磁共振?”“你咒我哩,哪有恁嚴重?”話音沒落,翠芳臉色已發黃,脖子變硬,伴隨著惡心、嘔吐,她失聲到:“我頭疼得快炸了!”王引芳不敢怠慢,趕緊量血壓,低壓130!高壓220!

  必須采取緊急措施!她們讓朱翠芳先躺下。“唉呀,不行,還有個產婦馬上要生了。”朱翠芳叫道。幾位醫護人員硬是讓她躺在床上,馬上緊急救護。心電監護、掛吊瓶、吸氧。經CT一檢查,朱翠芳的病情讓在場的所有人都震驚不已:蛛網膜下腔出血!

  蛛網膜下腔出血是一種因動脈瘤或血管畸形引起腦內出血的一種嚴重疾病,醫學上形象地稱之為“不定時炸彈”,而引發此病的直接原因就是疲勞過度。

  據同事講,早在2005年夏天,朱翠芳就常感覺頭痛頭暈,但她一直不在意,頭疼時就讓護士幫她捶幾下。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現象的間隔時間愈來愈短。憑著她多年來行醫的經驗,應該知道不及時檢查治療的後果。其實,她也曾動了體檢的念頭。她所在醫院就有一個新組建的核磁共振室,她每天來來去去經過核磁共振室不知多少回,如果她當時抽出一點時間,病就會及早發現,及時治療,不至於有生命危險。但她每天忙於為別人看病,而沒太在意自己身上的病。平時太忙,即使有空閑,她唯一的奢求就是美美的睡上一覺。醫院領導曾特意安排,想免費為她檢查。電話打到家裏,剛剛拖著疲憊身體躺在床上的她因為太困而又一次和機會擦肩而過。

  元月29日(農曆大年初一),清醒過來的朱翠芳見到領導和同事的第一句話就問昨天那個孕婦剖腹產手術順不順利,產婦和嬰兒怎麽樣?同事勸她,讓她安心養她的病,產婦嬰兒母子平安。她一顆懸著的心才放下來。

  鑒於探視朱翠芳的人太多,醫院為了讓病人有一個安靜的修養環境,在她的病房門上寫了“謝絕探視”四個字,朱翠芳暫時得到了休息。但隻要感覺稍有好轉,她就瞞著主治大夫偷偷打手機詢問科室工作和患者情況。

  經過十多天的精心治療,朱翠芳的病情得到了暫時的穩定。2月14日是西方傳統的情人節。這天翠芳心情特別好,一向傳統保守的丈夫雷伯敏特意為妻子買了三枝玫瑰。嗅著芳香的鮮花,看著跑前忙後為自己日夜操勞的丈夫,翠芳既心痛又幸福。誰知第一次送給妻子鮮花竟成了夫妻人生中最後的訣別。每憶及此景,丈夫雷伯敏不禁老淚縱橫,失聲痛哭。

  2月15日,朱翠芳因精神緊張,出現第二次出血,再度昏迷,病情急轉直下。

  2月20日,朱翠芳終因醫治無效,與世長辭。

  鐮山凝重,洛水嗚咽。2月23日,晴朗了多日的天氣驟然變陰。朱翠芳的追悼大會在灌池殯儀館舉行,來自全縣各地的朱翠芳生前治愈的患者及朋友、同事500餘人將小小的禮堂擠得嚴嚴實實。有不少患者是從鄉下趕來的,還有一些離退休職工搭車趕到會場。

  冷風伴著淚水,大地含著傷悲。大家無不為失去這樣一位好醫生而備感惋惜,無不為失去一位好黨員而痛哭流涕。院長黨玉祥一向以性硬自稱,但在念悼詞時,竟哽咽的念不下去。

  有人說翠芳是累死的,生前能好好睡個安穩覺,對她來說都算是奢侈。

  朱翠芳走了,但她那種一心撲在工作上,處處為患者著想的精神卻永遠激勵著活著的人。

  3月3日,筆者在陝西省腫瘤醫院見到了已參加工作、身穿白大褂的朱翠芳的兒子雷磊。雷磊含淚告訴筆者,報考高考誌願時,他毫不猶豫地在第一、第二誌願上都填上了醫學院校。

  如今,畢業於西安交大醫學院的雷磊已在腫瘤醫院婦瘤科工作,承接著母親未竟的事業,朱翠芳的兒子邁開了堅實有力的步伐……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