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車貸要仔細思量。
隨著消費觀念的改變,現如今貸款購車不再是因為資金周轉問題,而更多的是出於優化理財的需要。尤其是目前各種投資途徑的增加,使得有限的資金投放到股市基金等不同的投資途徑都會有不菲的收益,搭配合理的投資收益要比貸款的利息要高,也就成了貸款購車的原動力。
對於購車消費者而言,新出現的汽車金融公司、融資租賃公司無疑增加了貸款購車的新途徑,到底哪種渠道更合適消費者?
為此,我們對三種車貸方式進行全麵比較,便於消費者在購車時作出合理的選擇。
銀行:利率低、手續繁、雜費多。
通過銀行取得個人汽車消費貸款是最早的一種車貸模式,現在銀行提供的車貸可分為“直客式”和“間客式”兩種。
“直客式”是指借款人先去銀行申請貸款,銀行同意後再去特約經銷商處購車。“間客式”是指借款人可先到銀行特約汽車經銷商處選購汽車,提交有關貸款申請資料,並由汽車經銷商代向銀行提出貸款申請。銀行經調查審批同意後,簽訂借款合同、擔保合同,並辦理公證、保險手續。
銀行車貸年限最長不超過5年,首付比例為兩到三成貸款,利率較汽車金融公司低。
優點:利率比較低,在央行基準車貸利率基礎上沒有上浮。有些銀行為了吸引客戶還根據客戶的誠信資質,將首付比例降低、貸款年限放長,貸款利率予以下浮等優惠。
缺點:申請手續繁雜,需要購車者提供得到銀行認可的有效權利質押物或抵押物,且審批時間為一個月左右;各種雜費較多,需支付擔保費、驗資費、律師費、抵押費、家訪費、抵押登記、保險保證金等費用,其數額一般是貸款額的5%左右。
汽車金融公司:手續簡、費用低、利率高。
自2004年起,汽車金融公司擁有了開展汽車金融業務的權利,通用、福特、大眾等多個國外汽車巨頭相繼在國內開出了汽車金融公司。
幾年前銀行業黯然退出車貸領域,給了汽車金融公司一片廣闊的發展空間。據了解,汽車金融公司首付一般為30%,貸款年限不超過5年。購車者選定打算購買的車型,就可到所屬汽車公司的經銷商處購買。
優點:還款靈活,有推出標準信貸和彈性信貸兩種貸款方式,適合不同消費人群;在貸款條件方麵,汽車金融公司貸款比較注重購車者的個人信用,學曆、收入、工作等都是其參考標準,不需要質押,沒有戶籍障礙;貸款放貸速度較快,通常幾個小時到幾天內就可以辦妥。
缺點:貸款利率較高,5年期的利率有的要接近9%;若提前還款,要支付相當於提前還款額3%的違約金。
融資租賃公司:首付低、月供低、總支出高隨著車貸市場日益被看好,融資租賃公司也加入進來,提供了一種先租後買或邊租邊買的買車方式。
目前有一些專門的租賃公司和經銷商以及銀行聯手,通過融資租賃方式賣車。即由銀行發放貸款,個人作為租賃者使用,付清貸款後產權歸個人所有。
租買消費的擔保方式包括存款保證、信用評級、財產擔保、互相擔保等。分期付款年限可長達10年。有些融資租賃公司甚至提供“零首付”,購車者每月的還貸壓力很輕,同時,牌照、保險、購置稅、汽車裝潢等其他購車費用也能分期付款。
優點:首付低、月供低,租買消費可以選擇零首付,附加費用也能分期付款,可減輕購車者的壓力。
缺點:總支出高,由於利率方麵沒有10%的下調優惠,因此融資租賃比起銀行新推出的車貸產品,總費用可能還要多一些。
車險怎麽買最實惠“在哪家保險公司買車險更合適?車險怎麽組合最實惠?”這是長期困擾車主的難題。
針對這一難題,車險專家表示,不妨選擇一家專業的保險代理公司進行投保,不僅能為你節約時間,還能為你選擇更適合的保險公司和搭配合理的險種。而根據對近萬名車主投保情況進行分析,以下四種車險方案最為常見,車主們不妨如法炮製:
1.全麵型:交強險+商業三責險(30萬元)+車損險+車上人員責任險+盜搶險+玻璃單獨破碎險+不計免賠特約+車身劃痕損失險。
約有20%的車主選擇此類型組合。適合於新車新手及需要全麵保障的車主。
2.常規型:交強險+商業三責險(20萬元)+車損險+車上人員責任險+盜搶險+不計免賠特約。
約有60%的車主選擇此類組合。適合於有長期固定人員看守的停放場所停放的車輛,也適合於有一定駕齡、願意自己承擔部分風險的車主。
3.經濟型:交強險+商業三責險(10萬元)+車損險+不計免賠。
約有15%的車主選擇此類型組合。適用於車輛使用較長時間以及駕駛技術嫻熟、願意自己承擔大部分風險的車主。
4.風險型:隻購買交強險。交強險隻賠付事故中第三方(受傷害一方),人員傷亡最高賠付11萬元,住院醫療1萬元,財產損失2000元,但有的地區發生車禍造成的人員死亡賠付應在20萬以上,住院醫療費用也是遠遠不夠,2000元的車輛損失費用更是相差甚遠。並且,自己的車損或被盜需自己承擔。因此,此搭配風險極大。
約有5%的車主選擇此類型組合。保險專家一般不建議選擇此項。
另外,在車險險種中還有“自燃險”。此險種是指被保險車輛在使用過程中,因電器、線路、供油係統發生故障引起燃燒造成被保險車輛損失,依法由保險公司負責賠付。對於此險種保險專家建議如果汽車使用年限過長,機件老化,可以購買“自燃險”。另外,經常長途營運的車輛也應當購買“自燃險”。
買車前必問的幾個問題。
在眾多的準購車族的提問中,我們針對大家集中反映的一些問題,專門谘詢了相關專家,並從中精選出10個問題進行實戰解答,相信會對準備買車的準購車族提供幫助。
買自動擋還是手動擋?
手動擋汽車的機械效率高,因此省油、製造成本低,因此購買成本相應低。
結構相對簡單,因此維護便利、技術相當成熟,因此可靠性很高,對於男性而言駕駛樂趣會增加。不過在道路擁擠的情況下,駕駛手動擋疲勞程度會變高,比較適合駕齡長、駕駛經驗豐富的人群。
自動擋的機械效率低,比較費油,成本相對較高,但可大大降低駕駛疲勞程度,比較適合技術比較欠缺的人群;同時,自動擋也是國際家用轎車流行的趨勢,而隨著無級變速等技術的發展,自動擋也將變得越來越具有科技含量,擁有更多的優勢。
買兩廂還是三廂?
三箱是指發動機艙、成員艙、後備箱。三廂車適合裝載多件中小型行李,可以有更大的載物空間,但是相應的油耗也就增加了,而且在城市擁擠路況條件下,靈活性也不如兩廂車。所謂兩廂車,就是成員艙與後備廂之間,車頂平滑過渡:車內沒有密封隔擋。通常兩廂車會比三廂車短一些。兩廂適合裝載大型物件或少量小型行李,因為其後排坐椅一般可以放倒,使後備箱的空間與後排座空間打通。不過現在年輕人比較喜歡兩廂車,追求時尚化。
新車還是二手車?
對於一些資金相對欠缺或者精打細算的消費者來說,買一輛二手車則、是最好的選擇。因為二手車價格相對便宜,省去了上牌等費用支出,如果車況良好,那將是最具性價比的選擇。隻是在選擇二手車時,要注意其來源,絕對不要購買來路不明的車,最好選擇品牌經銷商購買。
同時對新手而言,由於對駕駛不熟悉是最“毀”車的,建議你駕駛技術沒練出來之前不要開新車,新車最重要的就是磨合,如果磨合不好,費油不說,日後的毛病也少不了。當你的技術開始熟練的時候,買一部稱心如意的新車也不錯。
新車的好處則在於自主性強,對車況有完全的掌握和了解。如果資金充足且沒有“練手”的需求,買新車是最好的選擇。
買燒油車還是買燒氣車?
這個也是要看車主著重於哪方麵了,可以通過裝備CNG達到燒氣的目的,比較經濟實用、比較環保,可降低汽車使用成本。目前天然氣的價格比汽油和柴油低得多,燃料費用一般節省50%左右,使用成本大幅降低。同時,還可節省維修費用。發動機使用天然氣做燃料,運行平穩、噪音低、不積炭,能延長發動機使用壽命,不需經常更換機油和火花塞,可節約50%以上的維修費用。但是缺點在於有不少的安全隱患,要定時做檢查。
養輛車一年需要花多少錢?
買車是個消費行為,我們不推薦消費者對此進行盲目消費而損害了生活質量,造成不必要的負擔。下麵來看一下養一輛車一年的大概成本,以便你對這項支出有所認識。
以一輛6萬元1.6升家用轎車一年行駛18000公裏(1500公裏/月)為例:百公裏實際油耗10升左右,如果按每升汽油4.72元計算,一年油費8500元左右;每7500公裏保養一次,一年定期保養費用600元左右;養路費每月105元,一年1260元;保險費為:車輛損失險1530元,車損險不計免賠229元,第三者責任險1099元,第三者險不計免賠165元,交強險1050元。總計4073元;停車的費用一年總計4000元左右。
養一輛車一年要花費的總額大概在18000元左右,平均每月1500元上下。
買車砍價技巧很多市民第一次買車,並不懂得怎麽砍價,今天我們收集了一些買車砍價“老手”的親身經曆和所見所聞,各位不妨借鑒一下“前輩們”買車砍價和把握購買時機的方法。另外,還有車商中肯的提醒供您參考。
隔岸觀火:關注競爭車型價格變動小林以老“砍手”的經驗告訴我們,買車砍價不僅要把握火候還要懂得觀察,車價會不會降,什麽時候降?很重要。當你買軍時首先要看準一款車型,然後觀察它的競爭車型近期有沒有降價動作。如果有的話,那麽恭喜你,說明你心儀的車型離降價也不遠了,畢竟同級別的車要生存還是要遵循市場法則的。如果競爭車型沒降價怎麽辦呢?那就要觀察你心儀的這款車是不是很久沒降價了,或者看它最近的銷售量是不是下滑了,如果是的話,那麽離降價也不遠了。如果這款車型年內已多次降價,估計接下來降價的空間不會太大。
車商提醒:這不失為一個好的技巧,買車之前多關注一下媒體的信息,這樣便能獲悉最新最快的資訊,為你買車提供很好的參考意見。
拋磚引玉:多跑幾次多問幾家。
誰都別指望買車跑一次就能拿到最實惠的價格,你多跑幾次或許就有新的驚喜。有過兩次買車經驗的小陳說,一般在第一次問價的時候,商家是不會輕易把底價告訴你的,通常在你去過三四次以後,商家的價格才會慢慢逼近底線。因此買車的時候,小陳建議你多跑幾次,多問幾家。
車商提醒:跑的次數多,至少說明這位顧客不是簡單來套個價的,確實有誠意要買我們的車,對於這樣的顧客,我們當然要給出盡可能大的優惠,但最好不要在一家經銷店買車時用另一家經銷店的價格來對比打壓。
欲擒故縱:明明心儀卻不動聲色。
車友小廖說,買車最好是全家出動或多邀請幾個夥伴,先商量好想要的最低價格,不到最終價格千萬別暴露誰是真正的買主。這樣商家就搞不清楚誰做主,於是他感覺去的人個個都有嫌疑,所以分散了主攻方向,同時還可以設好套:一個人堅持要買,另一些人堅持說要去買對手的車型,而且很認真的樣子,這樣的話商家為了把生意做成,幾乎都會降點兒價格,這就成功了。
車商提醒:這是顧客較常用的方式,這不僅考驗顧客的心態,更考驗銷售人員的心理素質。但要注意的是不可胡亂砍價,否則再怎麽欲擒故縱也難達目的。
聲東擊西:看舒適車砍豪華車。
前不久,王小姐買了輛小車,車商不僅送精品送裝潢,現金還優惠了2000元。王小姐說,砍價時通常要聲東擊西,如果你要買豪華型,就要先談舒適型的價格,然後根據自己的需要一個個加配加價;相反,如果你要買舒適型,得從豪華型開始砍價。王小姐說,任何品牌的車型,都有舒適型和豪華型之分,越是高級別的車型,讓利的金額會越高。
等你談得差不多了,再回來談舒適型的價格,按照豪華型砍的價格來還價,如果銷售人員不同意,再慢慢加點價錢,這樣,車的價格一般都會比直接談這款車的價格來得實惠。
車商提醒:其實每款車都有一個價格區間,無論是從豪華型砍到舒適型,還是直接從舒適型開始砍,最主要的是準確獲取增配件的價格信息,然後和銷售人員慢慢談,價格低些也不是沒有可能。
知己知彼:探知商家庫存。
剛剛以絕對優惠價格買回一輛車的老李頗有心得地說:“我建議大家在買車前,先到經銷商的倉庫去看看。如果倉庫裏待售的車很少甚至是沒有,那砍價的餘地就很小了;相反,如果倉庫裏車的數量很多的話,那就有的商量了。”
對於這套理論,老李可是解釋得有板有眼。老李說,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庫存量可以反映出這款車的供求關係。當供不應求時,車的價格肯定是比較難砍的,即使說破嘴皮也難降;但如果供大於求的時候,價格自然就容易往下調了。同樣,在看車的庫存量時,還可以參考一下提車時間。
像有的車提車時間已經排到12月份了,想砍價那幾乎是沒什麽指望了。
車商提醒:這樣肯定沒錯,但要“用心”掌握準確的庫存量。比如,一款車一個月能賣100輛,月初一次性進了80輛,如果你正好月初去看庫存,這時你能說供大於求嗎?有的車行可能還會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倉庫,所以有時要避免獲取片麵信息。
避上趨下:月底年終買車更優惠。
小王經過多次跑場發現一個規律:月底買車會比月初買車更便宜。再遠點來看,年終買車要比年初買車優惠,因為到年終了各個經銷商都要衝刺銷量,好爭取廠家最大的返點,雖然賣給你的這輛車價格不高,但這輛車所帶來的返點利潤或許能彌補上,通常經銷商的優惠時間會延續到來年的1月份。
也有人認為,年中(一般在6月)降價的可能性也比較大,因為商家會根據上半年的銷售情況來判斷整年的銷售任務能否完成,要是上半年的任務完成比較差的話,接下來肯定要靠調整價格來帶動下半年的銷量。
車商提醒:這種說法有道理,但還要考慮到個體差異問題。因為,每個銷售人員的心理狀態都不一樣。另外,還要考慮每個公司的管理策略,比如,有的公司以量為主,有的公司則注重利潤和量。
結成聯盟:團購會更便宜。
呂女士將自己想買的品牌和車型鎖定後,馬上就上網,恰好看到有團購,於是就參加了。當時一共有7個人參加團購。接著派出團購中比較能砍價的做代表與車商談判,本來車商給的優惠是“3000元現金+3000元保養費+1000元車內裝飾”,和商家磨了將近兩個小時的嘴皮,初步達到雙方都滿意的結果:優惠5000元現金+全車貼膜(價值2560元)+坐椅套(價值850元)+腳墊等小裝飾。在7個人的堅持下,雖然6月份才能提車,但是還拿到了廠家5月份贈送的禮品,價值3000元的GPS。
車商提醒:在新款車即將上市、老款車要消化庫存時,老款車讓利會比較大,這時如果再有個購買量上的保證,商家當然要考慮薄利多銷,消化庫存。
如何辨別汽車質量。
老百姓掙點銀子不容易,買車也就算是一種奢侈的享受。所以買車之前一定要做足功課,免得被經銷商忽悠!
看車底盤和電瓶。
新車也有漏油的!趴下身看車低下有沒有機油點,底盤有沒有油汙:
電瓶隻看接頭有否腐蝕以及小窗是否有綠色就行了。
拉出機油尺看機油顏色有些車跑了許多公裏,但是裏程表不接,還是十幾公裏,愣冒充是0公裏!看的時候要著車三分鍾後熄火,拉出油尺用紙巾擦拭,油黑的淘汰。
遠聽發動機聲音。
這個隻能憑感覺了。操作方法是,打著兩輛車,你站在中間位置,離開兩車距離相等,你感覺到聲音大的淘汰(是明顯大於別的車)。
細聽發動機聲音。
什麽車隻要第一次開都應該打開前蓋,用個螺絲刀一端頂在發動機上,另一端頂在耳朵上聽聲音,算是積累經驗吧。你越認真經銷商越不敢馬虎你。
看全車外觀。
這不是挑二手車,外觀要是有劃痕,這車也不會停那裏等你挑了,經銷商一早就會處理,一定要看車門的縫隙是不是均等。
對著說明書檢查各種按鈕、開關是否都有效。
燈光、音響、空調、坐椅、安全帶、電動窗等等的調整,要不厭其煩地一個一個測試。
養車省錢竅門。
開車的人都知道,車要“三分修、七分養”,養護固然不能讓汽車永葆青春,不過在保養汽車的過程中,也有可能弄巧成拙,不僅浪費了金錢,更嚴重的甚至損壞愛車。
潤滑油不買貴的選對的。
潤滑油是有車族的另一大開銷。現在潤滑油的品牌是“亂花漸欲迷人眼”,於是有不少車主認為選進口的,或者選價格最貴的一定是最好的,其實大可不必。選擇潤滑油應根據發動機的要求進行選擇。諸如像夏利、桑塔納這樣大眾化的轎車,使用國產普通潤滑油足矣,要根據車的技術要求和使用條件“量力而行”。
更換簡單部件自己動手。
空氣過濾器和雨刷都是汽車必不可少的輔助配件。一般汽車的空氣過濾器在2萬公裏要換一次,1萬公裏進行一次檢查,雨刷需要每6個月至一年更換一次。可以說,空氣過濾器和雨刷是車中價格最低廉更換也比較頻繁的部件,二者的檢查與更換都很簡單,車主可以嚐試自己動手完成。
加油時最好加滿油箱。
油箱經常不加滿的現象並不少見,一些車主常常隻加小半箱油,臨近耗盡時再加油。其實這樣做會使油箱中的燃油泵上部經常得不到燃油冷卻,容易發熱燒損。更換一隻燃油泵需要好幾百元,用這種方法控製用油作用不大,而且容易因小失大。
不要過於追求高標號油。
汽油標號隻是標定汽油抗爆能力的參數,它與汽油是否清潔和是否省油沒有必然的聯係,即使是高檔車也不等於該加高標號汽油。
因此,加什麽油要遵循說明書上的用油標準,使汽車發動機壓縮比係數與汽油抗爆係數相適應,不能用價格衡量。
買車需精打細算。
購買家用轎車是家庭的另一項大筆開支,因此也要仔細撥打一下小算盤,把買車的賬先弄清楚,再心知肚明地下手。
明確自己的消費能力。
對於一般家庭而言,車輛首先是為了代步,其次是滿足交際需要。所以購車以安全實用為上,選擇車輛的首要前提應該是實用。而現在不少家庭考慮的熱點卻是:外形起碼要新款,空間要夠大,既要坐得舒服又能多放些行李;提速越快越好;能有DVD、電動天窗更好,反而將關鍵的購車需求忘記了。其實,發動機、底盤、變速係統及安全裝備才是一輛車的關鍵所在。許多配置如車載DVD、電加熱坐椅等並沒有太多的使用價值。
選擇車型需量力而行。對普通家庭而言基本鎖定的價位都是10萬元以內的車輛,但這個價位的車輛與15萬元左右的車輛的確差了一個檔次,況且15萬元的車輛從外觀、品牌、配置各方麵都令人心動,所以,有不少家庭決定咬一咬牙,貸幾萬元,要買就一步到位。由於日後養車還需要一筆費用,再加上還購車貸款,肯定會給家庭造成經濟壓力。
很多人買車前心裏還是有譜的,知道自己能拿出多少錢,買多少錢的車。可是,真去了車市,被經銷商一說,反而沒了主意。所以,買車之前要明確自己的消費能力。當然,除了車的價格之外,還要考慮清楚買車的各項附加費。
附加費,是指跟售價緊密相關的一些費用,包括車輛購置稅、牌證費、保險費、車船使用稅、養路費等,隨著車價的不同而不同。現在銷售商一般都為用戶代辦購置稅和上牌,有時報出的價格為包牌價。
對於準備購車的工薪家庭,有業內人士建議:首先,將你現有的現金與存款,除了正常的生活與小孩的開支外,再留下30%作為家庭備用,剩餘的款項,可拿2/3用來買車,1/3用來養車。其次,盡可能選擇小轎車,盡可能選油耗較低的。
別被一些“新技術”迷了眼。
現在,好多經銷商和廠家都喜歡拿車上裝的一些新設備說事、做幌子。這時,千萬別被這些東西迷了眼,要仔細想想那些東西對你有沒有用,因為很有可能,這隻是一個市場運作上的花招,想通過增加點新裝備來掩蓋一下整體車型的老化。比如一些整車性能已經很老化的車型,增加一些自動離合器、自動變速器、安全氣囊之類的東西,好像是很高級了,或者是低檔車,也安裝了可視的倒車監視器,在倒車時隻要看著這個監視器就可以了,可是卻沒有夜視配合,一到晚上就什麽都看不見了。但是這樣一來,這些車的售價卻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因此買車的時候一定要看清楚,省得花冤枉錢。
售後服務要預先考慮好。
現在,整車銷售的利潤已經越來越低,一些廠家就把利潤增長點放在了配件等售後服務上。因此,買車之前要大體了解一下配件價格,盡量別買售後服務價格高的車型,否則將來是個花錢的無底洞。
另外,一些沒有經過長期市場考驗,特別是小廠生產的車型,很容易出現質量隱患。最近幾年,總有一些剛上市的新車發生各種各樣的質量事故,所以一些性能一般的車能不能經受住市場考驗也是個問題。
在正規售車地點買車。
有些消費者不到廠家指定的4S店購車。一位廠家的服務人士表示,這樣的消費者往往隻看重車的銷售價格低廉,卻沒有關注車險費和各種服務費,這就增加了受騙的概率,而且產品質量難以得到保證。廠家和經銷商是合同關係,經銷商在售車前會對車進行全麵檢查並清洗,以確保交給客戶的車是合格的、幹淨的。不在指定銷售商處購車,就意味著失去了這項服務。
嚴防經銷商的圈套。
首先,經銷商給消費者上便宜的保險。相同的保險項目,便宜的保險與貴的保險相差數千元,遠離市區的保險公司會因為客源少相對降低保險費用,但是一旦發生事故,需要理賠時往往要到較遠的修理廠,而不是就近修理。
其次,貸款時一些經銷商會利用消費者不熟悉情況,采用捆綁貸款來欺騙消費者。一些經銷商會把車價以外的各種費用也計人貸款額中,甚至是捆綁一些非常隱蔽的費用,在消費者不知情的情況下,被經銷商獲取。
因此消費者購車時對於經銷商要求的多收款項,一定要問清楚用處,並要求經銷商提供收費憑據或合同,簽署合同前一定要弄明白各項條款,在無爭議的情況下簽字。因為合同欺騙隱蔽性較強,所以格外需要留意,字斟句酌。
提防庫存車。
汽車修理廠的專業人士表示,一般存放了3個月的汽車即被視為庫存車。購車時注意以下幾方麵:
第一,購車時查看發動機上的製造時間標記。
第二,檢查車輛漆麵及橡膠件,如雨刷、傳動皮帶、輪胎等部位,看看它們是否有不光亮現象或是老化現象。
第三,看看電瓶是否正常,電瓶的指示燈如果顯示綠色就表示正常;如果是灰色就表示不正常。
第四,啟動發動機,看看發動機運轉是否有不正常現象。
第五,驗新車時要做到眼看、耳聽、手摸,從外觀到內飾及內部零件都要一一檢查。
索要相關票證和資料。
購車時一定要向汽車經銷商索要購車發票、車輛合格證、車輛使用說明書和保養手冊。對於進口車,還要有貨物進口證明書、商檢單等資料。
定期保養,正確維修將愛車開回家後,在使用過程中定期加以保養。廠家對車輛的質量擔保是有前提的,“必須是合格產品,而且是在正常的使用過程中出現的質量問題”。也就是說,如果車輛沒有按照廠家規定的時間和裏程進行保養,那麽廠家可以不提供質保。另外,在使用過程中不要私自改裝電路設備,不要自帶配件到特約維修站進行維修,也不要在路邊修車點修車,而一定要到特約維修店修車。因為在路邊修車點修車會造成車上有很多配件不是原裝配件,廠家不會進行質量擔保和理賠。
購車常見的誤區。
盲目追求低價格。
低價對購車者很有吸引力,整車的價格不等於全部購買車款,購車的價格隻是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此外還包括養車的費用和售後服務的好壞。
車的價格並非越低越好,汽車的定價是基於其成本的,如果價格太低,其質量則也會相應降低。廠家為了迎合部分消費者的低價需求,也許會生產配置降低、國產化程度更高的車型,也許會改用成本更低的原材料,像通用賽歐、凱越、捷達、海南馬自達都先後生產了簡化配置的基本型汽車。這樣配置的車是便宜了,但一些氣囊、電動功能都消失了,也不見得實惠。
買車時也考慮汽車的耗油、售後服務和維修。現在油價這麽高,耗油高的車讓你買時省,用時貴,買車省的那點兒錢很快又耗進去了。有些車價格低廉,外觀新潮,但是廠家生產規模小,配件也少,質量更難保證,而且價格很高。
盲目追求大空間。
很多人買車想著一家大小出去遊玩都要足夠用,空間越大越好,舒服而且有氣派。大車有大車的優點,但也有不足之處。三口之家,坐滿5個人甚至7個人的機會很少,造成很多的浪費。車子大了,油耗多,停車不方便,占地多,年審、過路橋收費貴了。買車對汽車的要求不僅要從個人的需求出發,而且要考慮經濟實力,要不然會給自己增加很多不必要的負擔。
在多如牛毛的收費站前麵,你就不心痛自己的錢包嗎?
盲目追求技術性能。
其一,有的車主認為聲音小的車就表明車的性能好,其實隻要機頭沒有問題就行,排氣的聲音沒有多少意義,隻是排氣管不同而已,對車的質量沒有多少參考意義,許多雜牌車的聲音都很不錯的。
其二,還有的人認為加速快的車性能好,但要知道,一輛車經過一些改裝,花錢不多就完全可以改變車的加速感覺。再者不能認為加速猛的車就是好車。
其實,也並非車的極速越高越好,真實的車速是有參考價值的,但你的車速表並不是十分可信,其出錯的機率很高,所以沒有多大意義。
現在大家都比較喜歡省油的車,但真正能省油的車能有多少呢,有些雜牌子的車確實省油,但質量不怎麽樣,你省下的油錢可不夠修車,如果有不安全因素,出了事故那就虧大了。
覺得三廂車比兩廂好。
購車者一般會認為沒有“尾巴”的車基本上就不成為汽車,買車就要買“有頭有尾”的車,有頭有尾指的是三廂車,有頭無尾則指的是兩廂車。這主要是受傳統習慣的影響,把車子看成財富、地位的象征,好像有頭有尾才有麵子。在歐洲比較流行的兩廂車,在國內的許多人眼裏,兩廂車變成了怪胎。
兩廂車相對於三廂車有很多優勢,價格實惠,維修方便,排量小能省油;個頭小,在城市狹窄的道路上可以自如穿梭,停車泊位容易,是男女都適合駕駛的車型。
認為排量越大越好。
在一般的購車者看來,同價位的車排量大的車一定比排量小的車性價比高。其實不然,排量大,油耗就高,價格也會較高。排量大小要依據車的用途而定,排量反映有兩個指標:一是日常使用的排氣量,排氣量越大,負重能力就高,普通家用轎車排量在1.4-1.8升就足夠了,對動力性有特殊要求的,可達到2.0升;公務、商務用車排量大些,以2.0-2.4升為適宜。二是加速時的後備功率,即在加速時,車的提速表現,排量大的,加速時間短,加速效果明顯,但耗油量會增大。對於普通車主來說,瞬間加速性能不是主要的。
認為配置越高越好。
許多的新手往往認為汽車配置越高功能越齊全,能夠滿足車主更多的需求。汽車的基本配置卻是必不可少的,如安全性方麵,要有ABS、安全氣囊與完善的製動係統,以確保行車過程中的安全;動力性方麵,看汽車功率、扭矩、最高時速、排放性等;在操作舒適性方麵,則依據車主自己的習慣而定,更高的配置則依車主的喜好而定。
但有些配置在提供了便利性的同時,卻犧牲了耐用性,如手動空調就明顯比自動空調壽命長。
覺得車身鐵皮越厚越好。
大多數的人認為車好不好,聽關門聲。關門聲越重說明車越結實,車身鐵皮厚度是汽車質量的重要指標,也曾有廣告用比較兩輛車的關門聲來說明車的好壞。但這並不能作為衡量車好壞的標準。
關車門聲音輕重不是來自子車門鐵皮的厚薄,而是車內的氣壓,也就是車的密閉性。當車的密閉性好,撞擊力自然就大,在關門時聲音會相對較重;而密閉性差的車,在關車門時,氣壓會從各個縫隙流出:關車門聲會很小。至於車的鐵皮厚度,也不是厚的就結實。現在汽車廠家為減輕車的重量,一般使用合金鋼板,厚度0.8毫米,車主梁部分厚度可能會達到2.0毫米、1.2毫米。在車的前臉和後蓋部鐵皮會更薄,這樣是出於安全角度設計,因為一旦發生事故,薄鐵皮能起到吸收撞擊力的作用,一撞就變形,從而保護被撞人的安全。
認為自動擋一定費油。
人們常認為自動擋的車比手動擋的費油。從理論上來說,自動擋的液壓傳動損失要比手動擋大5%,也就是耗油多5%。但在有的情況下如果換擋過於頻繁,手動換擋耗油反而更多。如果堵車嚴重,開手動擋的車要不停地換擋、摘擋,這些反複動作特別耗油,相比較而言自動擋卻反而省油。同時,油耗大小還要結合車主的操作習慣而定,如果車主是位新手,掌握不好換擋時機,頻繁地起步、加速、刹車,不停地變道,會比較費油,這些習慣都是造成油耗高位不下的罪魁禍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