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意味著感受召喚並承擔任務,它是生活的獲得,而不是生活的索取。
——赫舍爾
感激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培養出來的,許多人從未真正感覺到它,因為他們隻注意自己需要什麽,很少注意這些東西是從哪來的。而要想擁有美好的生活,就應培養感恩的心。
一次,古羅馬眾神決定舉行一次集會,邀請全體美德神參加。真、善、美、誠以及各大小美德神都應邀出席,他們和睦相處,友好地談論著,玩得很痛快。
但是主神朱庇特注意到:有兩位客人互相回避,不肯接近。主神向信使神秘庫瑞述說了這一情況,要他去看看這是什麽問題。信使神立即將這兩位客人帶到一起,並給他們介紹起來。
“你們兩位以前從未見過麵嗎?”信使神說。
“沒有,從來沒有。”一位客人說,“我叫慷慨。”
“久仰,久仰!”另一位客人說,“我叫感恩。”
正如這個故事揭示的:生活中慷慨的行為總是難以得到真誠的感恩。事實上,我們每個人每天的生活都在依賴著他人的奉獻,隻是很少有人會想到這一點。
世界上最大的悲劇是一個人大言不慚地說:“沒人給過我任何東西!”這種人不論是窮人或富人,他的靈魂一定是貧乏的。
有些孩子對恩義感覺遲鈍,對怨恨卻十分敏感。這類不知感恩喜歡怨天尤人的人,必定會走厄運,而且感覺人生充滿不幸。這種孩子對別人的要求特別高,喜歡用自己的思考模式來規範他人,結果往往成為不受歡迎的人物。整天抱怨他人,卻不知好好檢討自己。
這種孩子有時會因有人庇佑,而威風一時。但由於他們多半專橫、自私,隻知從別人身上得到好處,卻不知回饋,所以不會受歡迎。急功近利的後果,往往是令幫助他的人感到失望,不再給予支持。這種孩子多半自以為是,從不考慮自己的責任,老是認為別人在算計他,對他不懷好意,想要陷害他。
消極的心態會使這種孩子離開對他有利的人,而和同類型的人在一起,然後逐漸深陷其中而無法自拔。
對於曾經幫助過我們的人表達感激是一種良好習慣,很遺憾,長久以來,東方人對這樣的方式都是不太習慣的。要想讓自己的孩子學會感恩,首先,父母們自己要養成表達感激之情的良好習慣。
凡事開頭難,尤其是習慣的創造,但是嚐試做一次、兩次……你會發現其實並不會太難,難的是你是否願意付諸行動,讓人生不再遺憾。
我們要學會感激別人對我們生活所做的貢獻。當我們以自己的成功為榮時,應該想起自己從先人那兒接受的東西有多少。先人的偉大為我們的生活設定了方向,我們所能做的便是實現先人的理想,在我們為之努力的過程中,便實現了自己的價值,造就了自我的成功。這便是感恩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