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美德、善行傳給你的孩子們,而不是留下財富,隻有這樣才能給他們帶來幸福。——這是我的經驗之談。
——貝多芬
一位成功大師在—次演講中,向聽眾們提了這樣—個問題:有一個年輕人開著一輛高貴的名車在郊外兜風,這時他發現了三個攔車的人,一個是身患重病的老人,一個是對他有救命之恩的醫生,一個是他追求好幾年的夢中情人。而那輛跑車隻能搭載一個人,這時年輕人應該搭載哪一位呢?聽眾中許多人選擇了重病的老人,也有人選擇了醫生,也有少數人選擇了情人。就在人們爭論不休的時候,這位大師說:“最好的辦法就是把車鑰匙交給醫生,讓他送老人去醫院,而年輕人留下來陪夢中情人在郊外漫步。”
這是個非常完美的答案,但需要以放棄名車為代價。
人生太短暫,需要錯過和失去的東西有很多,即使是再完美的收獲,也伴著許多失落。我們應該讓孩子懂得知足,學會放棄。放棄是一種睿智、一種超脫、一種氣質。我們要讓孩子學會放棄那種不切實際的幻想、難以實現的目標,放棄那些無意義的拚爭和沒有價值的索取,放棄那些影響生活快樂的憂慮和煩惱。懂得知足,學會放棄,才可以輕裝前進,才能擺脫煩惱、擺脫糾纏,不至於終生背著負擔走路。
曾為英國首相的勞侖·喬治有一個習慣——隨手關上身後的門。一天,有一個朋友來拜訪他,兩個人在院子裏一邊散步,一邊交談,他們每經過一扇門,喬治總是隨手把門關上。
朋友很是納悶,不解地問喬治:“有必要把這些門都關上嗎?”
喬治微笑著回答:“哦,當然有這個必要,我這一生都在關上我身後的門,這是必須做的事。當你關上身後的門時,也就是把過去的一切留在後麵,不管是美好的成就,還是讓人懊惱的失誤,然後,你才可能重新開始。”
人生的同一段時間隻能有一個目標,如果孩子不知滿足,不懂得放棄,既想向那個目標奮進,又想著把這個目標抓住,結果隻能在生活的海洋裏漫無目的地隨波逐流,永遠不知道自己將停在何方。
教孩子懂得知足,學會放棄,首先家長應學會放棄。有些家長覺得孩子多一門知識就多一份選擇職業的空間,於是上午讓孩子學鋼琴,下午讓孩子學奧數,晚上讓孩子學美術,星期天也要馬不停蹄地讓孩子學英語。希望自己的孩子樣樣全能,處處勝人一籌,不想失去任何一個孩子可以得到鍛煉的機會,相信每種成績的取得都會對孩子有幫助。家長的用心可謂良苦,但得不償失。他們望子成龍心切,舍不得放棄任何一個鍛煉孩子的機會,孩子就隻能隨著父母的心思疲於應付。殊不知,孩子學得越多,可能輸得越慘,什麽都想得到,結果卻什麽也得不到。
也許很少有人把花季少女同“積勞成疾”一詞聯係起來,但是,長春的“十佳少年”女中學生周曉旭,卻因疲勞過度,在昏迷8天後離世。在她的日記裏充滿了這樣的字句:“我恐怕自己考不進去400名,會永遠抬不起頭來”、“我一定要努力改過,把自己的學習成績提高上去”、“我要再不努力學習,以後可是要吃大虧的”……
再看看她留下了什麽:“十佳少年”稱號、20多枚書法、美術、攝影比賽的獎章和獎牌!
像曉旭這樣被父母安排忙於學這學那的孩子並不在少數。據南京一家報紙報道,南京一名五年級的學生竟有各種證書44份,而另一名小學生有證書27份。這些孩子沒有星期天,沒有節假日,甚至放學後來不及回家,就趕到另一所學校,有時晚上隻睡兩三個小時。這對於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是有害無益的。
其次,讓孩子學會知足懂得放棄,幫助孩子選擇目標是關鍵。什麽樣的目標最適合孩子,需要根據孩子的興趣和愛好,由孩子決定,家長隻能幫助參謀,不能把自己認為最適合的目標強加到孩子身上。
法國的一家報紙曾進行過一個智力比賽,一個氫氣球上坐著三位科學家,他們分別來自農業、生物和天文三個領域,三個科學家對人類都有著傑出的貢獻。氫氣球在升到高空後出了故障,超重開始下落,氫氣球的下方是大海,要想使氫氣球不墜落到海裏,必須把三位科學家中的一個人丟下去,把誰扔下去呢?
一時間,答案像雪片似的飛進報社,最後隻有一個孩子答對了。他的答案是:把最胖的科學家扔下去。
這個故事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成功的最佳目標未必是最有價值的那個,而是最有可能實現的那個。
也許學會知足和放棄,對孩子當時來說是一種痛苦,甚至是一種無奈的選擇。但是,對孩子今後的事業、一生的幸福而言,這又算得了什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