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恕人家所不能寬恕的,是一種高貴的行為。
——莎士比亞
教育孩子以寬容之心對待仇人,是一件高尚而神聖的事。
從前,有一位年老的國王,他決定不久後就將王位傳給三個太子中的一個。一天,國王把三個太子叫到跟前說:“我老了,決定把王位傳給你們三兄弟中的一個,但你們三個都要到外麵去遊曆一年。一年後回來告訴我,你們在這一年內所做過的最高尚的事情。隻有那個真正做過高尚事情的人,才能繼承我的王位。”
一年後,三個太子回到了國王跟前,告訴國王自己這一年來在外麵的收獲。
大太子先說:“我在遊曆期間,曾經遇到一個陌生人,他十分信任我,托我把他的一袋金幣交給他住在另一個鎮上的兒子,當我遊曆到那個鎮上時,我把金幣原封不動地交給了他的兒子。”
國王說:“你做得很對,但誠實是你做人應有的品德,不能稱得上是高尚的事情。”
二太子接著說:“我旅行到一個村莊,剛好碰上一夥強盜打劫,我衝上去幫村民們趕走了強盜,保護了他們的財產。”
國王說:“你做得很好,但救人是你的責任,還稱不上是高尚的事情。”
三太子遲疑地說:“我有一個仇人,他千方百計地想陷害我,有好幾次,我差點就死在他的手上。在我的旅行中,有一個夜晚,我獨自騎馬走在懸崖邊,發現我的仇人正睡在一棵大樹下,我隻要輕輕地一推,他就會掉下懸崖摔死。但我沒有這樣做,而是叫醒了他,告訴他睡在這裏很危險,並勸告他繼續趕路。後來,當我下馬準備過一條河時,一隻老虎突然從旁邊的樹林裏躥出來,撲向我,正在我絕望時,我的仇人從後麵趕過來,一刀就結果了老虎的命。我問他為什麽要救我的命,他說‘是你救我在先,你的仁愛化解了我的仇恨。’這……這實在是不算做了什麽大事。”
“不,孩子,能幫助自己的仇人,是一件高尚而神聖的事,”國王嚴肅地說:“來,孩子,你做了一件高尚的事,從今天起,我就把王位傳給你。”
就這樣,三太子繼承了王位。而他的兩個哥哥則一個做了分管財物的王爺,一個做了守衛邊疆的王爺。
能寬待自己的仇人,並幫助他擺脫困境,這樣,你將收到一份無價的回報,仇人變成了朋友。隻有以仁愛待人才能成就超人的事業。如果天天對仇人耿耿於懷,以報仇的心態對待仇人,那你就落入了仇人的圈套。整天以報仇為主,你永遠也不能超越自己,創造輝煌的事業。
孩子的心靈就像是一片肥沃的土地,它既可以種植希望和成功,也會播種仇恨。但家長要記住,最好不要在這片沃土中播散仇恨的種子。生活的經驗告訴我們,不管我們的理由如何,懷恨總是不值得的。潛留在我們內心裏的那些永難平複的創傷,都能損壞我們生活中許多可愛的事物。我們被鎖在自己的苦惱之淵裏,甚至無法為別人的幸運而愉快。怨恨就像毒害人們的血液、細胞的毒素一樣,影響、侵蝕著我們的生命。因此我們想讓孩子有一個好的心態,去麵對人生,就必須讓他們杜絕仇恨,學會寬容。
頭痛、消化不良、失眠和嚴重的疲倦等,是懷恨的人常有的生理症狀。某醫學院曾做過一次調查,報告中說:與心情較為愉快的人相比,心存怨恨的人更經常進醫院。醫務人員所做的試驗顯示,患心髒病的人常常不是工作辛勞的人,而是抱怨工作辛勞的人;最足以引起高血壓的原因,莫過於外表好像很安靜,內心裏卻被強烈的仇恨所煎熬。
因此,要想讓自己的孩子身心健康,就應讓他們學會寬容,放下仇恨。正如一位健康學博士所說:“寬宏大量乃是一服良藥。”
合理引導孩子,讓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樂於幫助別人,不過分關注自己往往可以讓孩子不多抱怨,從而消除產生仇恨的隱患,形成寬容的心態。
孩子擁有寬容之心,樂於幫助他人,才能清除心中仇恨的種子,快樂生活,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