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無論怎樣模糊,都潛伏在我們心底,使我們的心境永遠得不到寧靜,直到這些夢想成為事實。
——林語堂
有夢想的人,才能為實現夢想主動積極地付出不懈的努力。
希瓦勒路上被一塊石頭絆倒了。
他發現,絆倒他的那塊石頭樣子十分奇特。他拾起那塊石頭,左看右看,有些愛不釋手了。
於是,他把那塊石頭放進自己的郵包裏。村子裏的人們看到他的郵包裏除了信件之外,還有一塊沉重的石頭,都感到很奇怪,便好意地對他說:“把它扔了吧,你還要走那麽多路,這可是一個不小的負擔。”
他取出那塊石頭,炫耀地說:“你們看,有誰見過這樣美麗的石頭?”
人們都笑了:“這樣的石頭山上到處都是,夠你撿一輩子。”
回到家裏,他突然產生一個念頭,如果用這些美麗的石頭建造一座城堡,那將是多麽美麗啊!
於是,他每天在送信的途中都會找到幾塊好看的石頭,不久,他便收集了一大堆。但離建造城堡的數量還遠遠不夠。
於是,他開始推著獨輪車送信,隻要發現中意的石頭,就會裝上獨輪車。
此後,他再也沒有過上一天安閑的日子。白天他是一個郵差和一個運輸石頭的苦力,晚上他又是一個建築師。他按照自己天馬行空的想像來構造自己的城堡。
所有的人都感到不可思議,認為他的大腦出了問題。
二十多年以後,在他偏僻的住處,出現了許多錯落有致的城堡,有清真寺式的、有印度神教式的、有基督教式的……當地人都知道有這樣一個性格偏執、沉默不語的郵差,在幹一些如同小孩建築沙堡的遊戲。
1905年,法國一家報社的記者偶然發現了這群城堡,這裏的風景和城堡的建造格局令他慨歎不已,為此寫了一篇介紹希瓦勒的文章。文章刊出後,希瓦勒迅速成為新聞人物。許多人都慕名前來參觀,連當時最有聲望的大師級人物畢加索也專程參觀了他的建築。
現在,這個城堡已成為法國最著名的風景旅遊點,它的名字就叫做“郵遞員希瓦勒之理想宮”。
在城堡的石塊兒上,希瓦勒當年刻下的一些話還清晰可見,有一句就刻在入口處的一塊兒石頭上:“我想知道一塊有了願望的石頭能走多遠。”
據說,這就是那塊當年絆倒過希瓦勒的第一塊兒石頭。
孩子的夢想常常會成為他以後的目標,而遠大的目標是成功的磁石。這就像我們大人平時走路,如果要到10公裏外的地方,走到七八公裏路時,就開始鬆懈而疲乏了,這是因為目標快要到了;而如果要去20公裏外的地方,走到七八公裏路正是精神抖擻之時,因為離目標還遠著呢。
孩子的頭腦就像一張白紙,可以寫出許多美麗的詩句,可以描繪許多美麗的圖畫,可以有成人想像不出的夢幻。他們天真爛漫、熱愛生活,是思維活躍、善於奇思妙想的時期。這時也正是夢想的生長時期。
在孩子的心靈裏埋下一顆夢想的種子,它就會像樹木的種子一樣,潛藏著一股向上的生命力,天天能抗拒地球的引力,不斷地向上生長,直到長成一棵參天大樹。
夢想是孩子思維的翅膀,從孩子想像能力的高低可以看出孩子的智力開發的水平。智力開發得好,孩子這方麵的能力就突出,倘若夢想沒有隨著孩子的成長而泯滅,它就會表現為紛至而來的靈感進而提升孩子的創造力,讓他走向成功。
愛迪生如此,其他許許多多的科學家也是如此,在科學領域中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無一不是具有高超的創造力,而創造力的產生往往來源於孩童時代的夢想。
所以,作為父母,要想讓孩子具有創造力,就要培養和引導孩子的想象能力,讓他擁有自己的夢想。
(1)和孩子一起夢想
在孩子漫無邊際地“異想天開”時,家長要有意識地在孩子的夢想和現實之間搭一座橋梁或進一步去拓寬孩子的視野和想像力,也可以順著孩子的思路和孩子一起把這個夢想拓展開來。
(2)讓孩子給故事續個結尾
家長可以把讀到的有趣的故事講給孩子聽,然後在結尾處留下懸念,讓孩子發揮想像力,去補充結尾。結尾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多個。
(3)給孩子一幅圖畫,讓他講述
給孩子的圖畫不要太複雜,也不要太簡單,最好有人物或動物,讓孩子根據畫麵的背景、人物和環境講一個故事,讓故事成為圖畫的延伸和擴展。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想像力,也可以從中了解孩子想像力的水平。
(4)讓孩子聽懂音樂
音樂可以讓孩子的思想變得活躍,豐富他的想像力。聽音樂前,要先讓孩子對所聽音樂有些了解,這樣便於孩子想像力的發揮。
培養和保護孩子的夢想,才能讓孩子更加積極地努力去實現夢想,這在無形之中也培養了孩子積極向上的良好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