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老是愁來愁去,不久就要愁壞心肝,躺倒下來死掉的。
——斯坦埃克
患得患失的人往往容易喪失快樂。
每天上午11點,都會有一輛耀眼的汽車穿過紐約市的中心公園。車裏除了司機,還有一位主人——無人不曉的百萬富翁。
這位百萬富翁發現:每天上午都有一位衣著襤褸的人坐在公園的凳子上死死盯著他住的酒店。有一天,百萬富翁對這個人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他讓司機停下車並走到那人的麵前說:“請原諒,我不明白你為什麽每天上午都盯著我住的酒店看。”
“先生,”窮人說,“我沒錢、沒家,隻得睡在這條長凳上,不過,每天晚上我都夢到住進了那座酒店。”
百萬富翁覺得很有趣,於是對那人說:“今天晚上我就讓你如願以償。我為你在酒店訂一間最好的房間,並支付一個月房費。”
幾天後,百萬富翁路過窮人住的酒店套房,想順便問一問他是否覺得很滿意。然而,他發現那人已搬出了酒店,重新回到公園的凳子上了。
百萬富翁來到公園,詢問窮人為什麽要這樣做時,窮人回答道:“一旦我睡在凳子上,我就夢見我睡在那座豪華的酒店裏,真是妙不可言。然而一旦我睡在酒店裏,我就夢見我又回到了冷冰冰的凳子上,這夢真是可怕極了,以致完全影響了我的睡眠!”
窮人的患得患失讓他喪失了體驗快樂生活的感觸與心情,不得不放棄優質生活重新回到公園的凳子上做白日夢。
英國前首相梅傑說過:“人生是漫長的,不要被瑣事所糾纏。”在今天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社會裏,每個人的煩惱、鬱悶、恐懼、憂慮、憤怒等不安情緒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而如果我們過多地把精力浪費在應付這些情緒和瑣事上,就必然會影響自我發展。
所以,教育孩子保持一顆平常心,無論是對現在的學習、生活、健康和成長,還是對將來在社會上的生存,都是十分有利的。
所謂“平常心”,就是“心常平”,換句話說,也就是一個常人應該具備的正常情緒。但凡有著平常心的人,都能遇事鎮定、有條不紊,成功時不得意忘形,失敗時不灰心氣餒,以一種平常的心態坦然應對身邊的一切事情。
培養孩子的平常心態,看似簡單,做起來卻並非易事。現在許多學校把學生的成績當作評價教學質量的指標,這對孩子形成了方方麵麵的壓力。如果作為老師和家長都不能有一顆平常心,那麽就更無法讓孩子在這些壓力麵前保持平常心了。
每年一度的中考和高考就是最好的例子。據某市中心醫院的一位主任醫師說,每年中考和高考來臨之前,都會有許多考生出現食欲不振、心煩等症狀。家長想盡辦法更換飲食,可孩子仍然沒有食欲,有些考生過於煩躁,根本無法安心學習,更有的考生不管家長說話做事是否正確,都會大發脾氣,弄得家長既著急上火,又不知所措。
這位主任醫師指出:造成學生這些因素的原因是多方麵的,但是很大一部分來自家長。有的家長唯恐孩子考不上重點高中、重點大學,整天在孩子麵前嘮叨,對孩子形成了無形的壓力;有些家長知識不多,寄希望於自己的孩子,總是拿自己的經曆做例子,也給孩子帶來了壓力;還有些家長過分地愛麵子,總拿自己的孩子與別的優秀的孩子相比,讓孩子失去了自信,造成心理失衡。
所以,要想培養孩子從容自若、遇事不驚的心態,父母自己必須先要有一顆平常心,隻有父母的心總保持在平靜的狀態,孩子在父母的潛移默化下才會逐漸形成這種健康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