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最困苦、最低賤、最為命運所屈辱的人,隻要還抱有希望,便無怨懼。
——莎士比亞
在一次航行中,由於海風襲來卷起很大的浪潮把船打沉了,船上人員死傷無數。有一個人卻僥幸獲得了一個救生艇而幸免於難,他的救生艇在風浪上顛簸起伏,如同樹葉一般被吹來吹去。他迷失了方向,救援人員也沒有找到他。
天漸漸黑下來,饑餓寒冷和恐懼一起襲上心頭。災難使他除了這個救生艇之外,一無所有,甚至連自己的眼鏡也丟了,他的心灰暗到了極點,無助地望著天邊。忽然,他看到一片片闌珊的燈光,他高興得幾乎叫了出來。他奮力地劃著小船,向那片燈光前進,然而,那片燈光似乎很遠,天亮了,他也沒有到達那裏。
但是他沒有死心,仍然繼續艱難地劃著小船,他想那裏既然能看到燈光,就一定是一座城市或者港口,生的希望在他心中燃燒著。
白天時,燈光看不清了,隻有在夜晚,那片燈光才在遠處閃現,像是在對他招手。
就這樣,三天過去了,饑餓、幹渴、疲憊更加嚴重地折磨著他。有幾次他都覺得自己要崩潰了,但一想到遠處的那片燈光,他又陡然增添了許多力量。
第四天,他依然向著那片讓他有生還希望的燈光劃著。最後,他實在是支撐不住了,就昏倒在艇上,雖然如此,但他腦海中卻始終閃現著那片燈光,依然認為自己能夠活著到達那片有燈光的港灣或碼頭。
到了晚上,終於有一艘經過的船把他救了上來。當他醒來時,大家才知道,他已經不吃不喝在海上漂泊了四天四夜。
當有人問他是怎麽堅持下來時,他指著遠方的那片燈光說:“是那片燈光給我帶來了希望。”
大家順著他指的地方望去,那裏哪是什麽燈光,隻不過是天邊閃爍的星星!
希望可以支撐一個人的心理承受力,甚至可以創造奇跡。
美國詩人波普說得好:“人的心中,永遠有希望在跳躍。”也許這不可磨滅的希望,便是身為人類的最大特點。雖然常常遭遇挫折,可是希望卻仍活在心頭。隻要希望不被消滅,人類就永遠不會被擊倒。
孩子是每位家長的希望,我們也應讓孩子充滿希望。孩子常常將幼兒園老師獎勵的小紅花視為珍寶,常常將老師表揚自己的話一字不漏地甜蜜地記在心裏。但一些父母對待孩子榮譽的態度卻有所不同,有的父母在孩子獲得好的成績後,為了讓孩子戒驕戒躁,裝出一副無動於衷的樣子;還有的父母過分重視孩子的榮譽,動不動就板起麵孔,使孩子惶惶不安。
父母對孩子所取得的每一個榮譽,哪怕是再不起眼的榮譽,都應站在孩子的角度,做出積極的反應。
父母要讓孩子感受到你的讚賞與期待,讓孩子知道,自己得到榮譽是對父母最好的回報。這樣,孩子每天才會有新的方向,才能有新的發展。
每個孩子心靈深處最強烈的需求和成人一樣,就是渴望受到賞識和肯定。父母要自始至終地給孩子前進的信心和力量,哪怕是一次不經意的表揚,一個小小的鼓勵,都會讓孩子激動不已,甚至會改變孩子的整個麵貌。每個孩子的潛力都是巨大的,做父母的就要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不停地為他們鼓掌歡呼、加油喝彩。
當一個人滿懷希望時,心中有個美麗的願景,他就會努力向前看。即使偶爾顯得有點失望,也不會絕望,不會輕易說頹廢消沉的話。
當孩子的希望無法一下子實現時,父母應該善於鼓勵孩子,不應讓他就此失去信心。
一位成功的父親介紹了他鼓勵自己的孩子確立人生奮鬥目標的經曆,也許你可以從中得到一些啟示。
兒子的名字雖然常常上榜,但是從他高中三年的學習情況看來,期間起伏很大。比如他第一學期在全班考了第一名,但是第二學期考試的時候,他就因為把大量的時間用來看武俠小說而使自己的總成績降到班級第五名。
17歲的兒子知道自己應該怎麽做。當他看到自己的名字從黑板上抹去後,一聲不吭,回到家後,把這個消息告訴了我們。我們也沒有表現得大驚小怪的,因為我們知道成績的起伏是必然的,隻是對他說:“下次考好就行了!”
“不行,爸爸,我必須把自己第一的勢頭保持下去,荀子說:‘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如果我能保持自己的第一名,最終就能夠考上北大。”
我們當時覺得應該正確地開導兒子,於是對他說:“荀子的意思是如果一個人沒有堅韌不拔的意誌,就不可能到達成功的彼岸;沒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就不能到達光輝的巔峰。第一名倒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堅持自己的目標。”
兒子聽了覺得挺有道理,從此他保持了較大的信心去堅持他的目標,最終如願以償。
如果孩子充滿了希望,那麽希望就可以支撐他一步一步地去實現目標,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