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也不要氣憤!在愁苦的日子裏,要心平氣和,相信吧,快樂的日子會來臨。
——普希金
屬於昨天的悲傷就留在昨天,不要讓它成為今天的包袱。無論是成人還是孩童,善於遺忘,放下悲傷不再緬懷不幸才能享受豁達。
伊林是日本人盡皆知的女作家。
有一年她去訪美,在紐約街頭遇到一位賣花的老太太。這位老太太穿著相當破舊,身體看上去也很虛弱,但臉上卻是祥和高興的神情。她挑了一朵花然後對老太太說:“你看起來很高興。”
“為什麽不呢?一切都這麽美好。”
“對煩惱,你倒真能看得開。”她隨口說了一句。
老太太的回答令她大吃一驚:“耶穌在星期五被釘上十字架時,是全世界最糟糕的一天,可三天後就是複活節。所以,當我遇到不幸時,就會等待三天,一切就恢複正常了。”
“等待三天”,多麽平凡而又充滿哲理的一種生活方式,它把煩惱和痛苦拋下,全力去收獲快樂。
一位旅客去三峽旅遊,站在船尾觀賞兩岸景色時,不小心將手提包掉落在江中,包中有不少鈔票,他不假思索地躍身投水撈包,雖然包抓到手中,可人再也沒有出來。這位旅客如果學會習慣放下,就不至於連生命也賠進去。
人赤條條地來到這個世界,又手握空拳地離去。人的一生不可能永久地擁有什麽,一個人獲得生命後,先是經曆童年,接著經曆青年、壯年、老年,然而這一切又都在不斷地失去,在你得到的同時,你其實也在失去。一定意義上說人生獲得的本身就是一種失去。有人說得好,你得到了名人的聲譽或高貴的權力,同時就失去了做普通人的自由;你得到了巨額財產,同時就失去了淡泊清貧的歡愉;你得到了事業成功的滿足,同時就失去了眼前奮鬥的目標。整個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地得而複失的過程。一個不懂得什麽時候該失去什麽的人,就是愚蠢可悲的人。誰違背這個過程,誰就會像貪婪的蝜蝂,累倒在地,爬不起來。
對於孩子的影響,家庭與社會共同起著重要的作用,重要的是麵對孩子的教育你應該如何做?你希望你的孩子樂觀豁達,置不幸於腦後,可以幸福一生,為此你願意付出一切代價,其實父母在經曆不幸時的狀態和表現往往無意識地影響著你的孩子,你最需要做的是保持自身的豁達樂觀。如果你總是為不幸的事情淚涕漣漣情難自禁,你的孩子一定會多愁善感難以自持;如果你能放下不幸,如那賣花的老太太般睿智豁達,你的孩子也一定樂觀向上,沒有什麽困難可以壓倒他。為了你的孩子,請作出正確的選擇,做一個樂觀的榜樣,這樣才能為孩子營造健康的一生。
俄國偉大詩人普希金在一首詩中寫道:“一切都是暫時,一切都會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