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與貪婪之間隻有一線之隔。幸福的人隻記得一生中滿足之處,不幸的人隻記得相反的內容。父母要告訴女兒,知足與貪婪隻在自己的一念之間。讓女兒學會知足,簡單從容地生活著會更快樂。生命本就是在生活中萌發的,不論酸甜苦辣都是其中的一部分,隻要心胸豁達,生活也就會快樂無限!
人的一生,會遇到很多人很多事。快樂與憂傷都會伴隨每一個人的一生。人生很短暫,要讓自己的人生充實,擁有良好的心態很重要。凡事自私、不知滿足的人,任何事情發生在他身上,他都會用一種消極的心態來對待,都將不滿和怨恨記在自己的心上,不從對方的角度看問題,總認為錯誤的全部是對方。這樣的人看不到自己的錯誤,對待生活有著許許多多的不滿,並且會把自己不快樂的責任推卸到他人的身上。有這樣心態的人會活得很累。
父母為了女兒能夠快樂地成長,就讓她學會知足常樂吧!女兒懂得知足常樂才會珍惜眼前的生活,才會懂得感謝自己所擁有的一切,生活中少一些怨恨,多一些歡笑。為了培養女兒知足常樂的心態,父母不要事事滿足她的要求。女兒的要求總是可以得到父母的滿足,她就不會在乎自己已經擁有的,而是不斷地尋找沒有的東西。
有一個小孩子,在他很小的時候,經常去一顆大樹下玩,大樹也常對他說:“讓我們一起開心的玩吧!”每一次那個小孩都答應了。
有一天,小孩長大了,不再是原來的那個隻知道玩的孩子了,可是大樹還是對他說:“讓我們大家一起玩吧!”孩子說:“不,我現在不想玩了,我想要玩具,你能給我嗎?”大樹說:“我沒有玩具,我隻有果實,你可以摘去換成錢去買玩具。”孩子很高興的把果實摘了下來,換成了玩具。
又是很多年過去了,小孩子長大成人了,並且有了自己的家庭,這一天他又來到了大樹下,大樹還是對他說:“讓我們一起玩吧!”孩子說:“不,我現在有自己的家了,我需要房子,你能幫我嗎?”大樹說:“我沒有房子,可是你可以把我砍了,做你建房子的材料。”孩子照它說的做了。於是,大樹就隻剩下了一個樹樁。
就這樣,幾十年過去了。這幾十年中,風也走過,雨也走過,當初那個孩子也成了一個老人。這一天他又來到了大樹前,大樹對他說:“我現在什麽也沒有了,我幫不了你了。”老人說:“我現在都不要了,我隻想休息一下。你能幫我嗎?”大樹說:“那你坐下吧!”老人坐在了樹樁上。就這樣,大樹用他的全部,幫助了這個孩子,可以說,它為這個孩子付出了它所有的一切。
把這顆樹比喻成養育女兒的父母,那麽這個孩子就是被父母照顧的女兒。父母為了女兒的一生,付出了太多太多的心血,但是父母卻忘記給女兒一個知足常樂的心態。女兒不懂得知足常樂,對待把自己撫養成人、不求任何回報的父母,會提出越來越多的要求,並且不知道感恩。
父母因為愛女兒可以不求回報,但當女兒長大成人,她的脾氣、性格、思維等都已經形成,必然對社會上的人也有著很多的要求,可社會上的人不會像父母那樣縱容她。這時女兒會被他人孤立,把自己推向絕境,而且不明白問題出在哪裏。
生活中父母是不是遇到過這樣的場景:女兒年齡已經不小了,雖然不很調皮,但這樣那樣的小毛病還是有的,比如:愛挑食,覺得衣服不漂亮,覺得自己表現好,但埋怨老師不表揚自己……父母要讓女兒用開闊的心胸和寬容的心態去麵對生活,不僅自己快樂,而且還能把這種快樂帶給別人。知足不僅是為了給自己一個生存的空間,而且是為了給自己一條走向成功的道路。
知足與貪婪之間隻有一線之隔。父母讓女兒學會知足,就給了她一份平靜、安詳、達觀、超脫。這兩者之間有一個“度”。“度”就是分寸,是智慧,更是水平。父母要讓女兒對已有的多加珍惜,沒有的可盡力爭取,但不可過於貪求。生活中充斥著浮躁和虛偽,讓女兒心中一定要淡泊和真誠,才不會被外在的誘惑所蠱惑。
父母讓女兒在生活中珍惜屬於自己的那一小部分,其中也蘊含了幸福的成分。比如,擁有陽光,擁有親情,擁有愛情等等。人的一生有太多忙不完想不完的事,麵對疲憊的生活,父母讓女兒停下來,調整自己心情,在適應中學會享受生活,給身心放個假。
今天的社會無時不在競爭,名利權財,永嫌不足,爭得到的趾高氣昂,爭不到的怨恨頹喪。如果您的女兒有著知足常樂的生活態度,她永遠會樂嗬嗬的過日子。這不是胸無大誌的表現,而是一種聰明的減壓方法。
當女兒對生活感到不滿的時候,父母可以幫她設定一個目標,不必是一個很高的尺度,隻需要比眼前更高的標準。對待生活的態度,就是量力而行,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不可求。使人疲憊的不是遠方的高山,而往往是鞋裏的小沙粒。走在人生的路上,女生有必要學會隨時隨地的倒出鞋中的小沙粒。知足常樂,女兒才會活得更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