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出自《論語》,是孔子的經典妙句之一。它指的是自己不願做的事情,不要強加給別人。也就是說人應該用自己的心推及別人,這是做人的美德,也是一種明智的處世原則。
這句話揭示了重要的人際關係原則。孔子的這句話是指人應當用自己的心推及別人。人應該有寬廣的胸懷,待人處事之時切勿心胸狹窄,而應寬宏大量,寬恕待人。如果一個人以個人利益為中心,隻顧及自身的感受,而忽略了他人的感受,那麽這個人的人際關係肯定是一團糟。
在社會上行走,人際關係很重要。別人為什麽願意與你做朋友,這離不開你做人的原則。倘若你把你討厭的事物,硬推給他人,不僅會破壞你與他人的關係,也會將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
父母要讓女兒明白“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這是寬容待人,尊重他人,平等相處的體現。人生在世除了關注自身的存在以外,還得關注他人的存在,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切勿將自己不願做的事情強加給別人。
佳雯已經3歲了,是個有些淘氣的小孩子。一天夜晚,媽媽坐在床上看書,佳雯在一旁玩一個塑料夾子。玩著玩著,她突然就把塑料夾子夾到了媽媽的鼻子上。媽媽被塑料夾子夾疼了,“哎呦!”的叫了一聲。沒想到佳雯看看媽媽喊疼的表情,卻咯咯地笑了起來。於是,媽媽就拉過佳雯的手,把塑料夾子夾到了她的大拇指上。被夾子夾到的佳雯,剛剛還在開心的大笑,現在就哇哇的哭了起來。
媽媽看到佳雯已經得到了懲罰,忙為她取下夾子,問“寶寶,夾子夾在你手上痛嗎?”
佳雯一邊哭一邊點頭。
媽媽接著說“是啊,夾子夾在寶寶身上,寶寶會痛。那夾子夾在媽媽身上媽媽也痛的,下次寶寶不要用夾子夾別人了,好嗎?”
佳雯聽了連忙點頭。從那以後,佳雯還是那麽好動,還喜歡玩夾子,但是再也沒有用夾子傷害過別人了。
父母要讓女兒懂得將心比心,寬容的對待別人,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對於很小的女生,有時候光靠給她講道理是不行的,可以輔以一定的動作,讓她親自體會這種行為的直接後果。當然,這應在不真正傷害孩子的前提下進行。就像佳雯的媽媽一樣,沒有過分的批評女兒,隻是給了女兒一個“體驗的機會”,施以小小的懲罰,就讓女兒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讓女兒明白:如果你不希望別人怎樣對待自己就不要那樣對別人,如果希望得到別人的關愛,那就先要學會愛別人。女兒學會了換位思考,就學會了感知他人的感受。女兒學會這樣做了,以後會成為一個善解人意、為他人著想的可愛女人。
人會習慣於站在自己的角度想問題,處理問題。而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要學會站在他人的立場上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如果能夠試著跳出自己立場分析問題,會發現自己現在的很多做法都需要改變。
女兒能夠做到換位思考,就等於做到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樣的女生是善解人意的,她可以從別人那裏贏得更多的寵愛,自己也不會活得斤斤計較,小肚雞腸。即使遇到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也多多替對方想想,那麽,這些事情也許會煙消雲散了。
父母應該讓女兒學會“推己及人”,這是人際關係的“潤滑劑”,要讓女兒懂得去關愛他人,尊敬他人。不要用腦子生活,要用心去生活。用寬容的心態去接受周圍的一切,關愛周圍的人。隻有這樣女兒才能活得更輕鬆。同時,父母也要起到表率作用,不要將自己的意願再強加到女兒的身上。寬容一點,大膽一點,留給她的將是海闊天空。
§§第七堂課 好習慣勝於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