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八章 專情皇帝憲宗朱見深

  1.儲位動蕩,皇路曲折

  明代宗朱祁鈺得到皇帝寶座,像天上掉餡餅一樣容易。可是,明憲宗朱見深卻正好相反,其皇帝之路卻是非常曲折的。

  明憲宗像朱見深是英宗朱祁鎮的長子,當時與次子見清、三子見浞均為庶出。“土木堡之變”英宗被俘,考慮到瓦刺的進攻和要挾,英宗的母親孫太後命朱祁鈺監國,令文武群臣,凡合行大小事務,均聽其發落。對於人心不穩的時局,孫太後此舉受到朝野上下的擁戴。可是僅隔一天之後,這位皇太後忽然又下聖旨,欲立英宗長子朱見深為皇太子,舉朝毫無準備,眾大臣都瞠目結舌,禮部有關冊封皇太子儀式的意見尚未提出,太後就正式頒布詔令:“邇因虜寇犯邊,毒害生靈,皇帝恐禍連宗社,不得已躬率六師,往正其罪,不意權留虜庭,尚念臣民,不可無主,茲於皇庶子三人之中,選其賢而長者曰見深,正位東宮。仍命郕王為輔、代總國政。”孫太後何以在此時急於立不滿兩歲的朱見深為太子?此乃事出有因,孫太後原為宣宗的貴妃,而皇後為胡氏。後來宣宗以胡氏多病無子為由,廢胡氏而立孫氏為皇後。宣宗第二個兒子,即英宗唯一的弟弟,便是郕王朱祁鈺,生母是賢妃吳氏。

  對孫太後來說,兒子祁鎮被蒙古人擄去,生死難測,如吳氏之子祁鈺監國,一旦祁鎮有意外,祁鈺做了皇帝,母以子貴,那太後豈不是吳氏?豈能讓吳氏壓過自己?如立自己的孫子見深為太子,即使英宗死於蒙古,那麽繼承皇位的不應是郕王而是自己的長孫見深。經孫太後的這般苦心安排,年幼的朱見深便成了合法的皇位繼承人。

  太子是皇位的法定繼承者,但是朱見深的儲位卻是不安穩的。正統十四年(1449年)八月十一日,即朱見深被立為皇太子後的第六天,在京百官聯名上疏,說聖駕北狩,皇太子幼衝,國勢危殆,人心洶湧。國不可無長君,為安社稷,請郕王即皇帝位。麵對群臣的聯合行動,孫太後萬般無奈,隻得違心地作出讓步,於是郕王朱祁鈺即皇帝位,是為代宗景泰皇帝。前文已說過,朱祁玉當上皇帝之後,便想方設法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沒想到造化弄人,太子早亡,而朱祁玉又沒有其他的兒子,太子之位便空著。雖然朝中大臣們有的想複立朱見深為太子,但朱祁玉一直沒有同意。

  嘉峪關出土的

  長城施工碑記英宗複辟,再次登上了皇帝的寶座,朱見深複立為太子,這是順理成章的事。但從當時的實際情況來看,朱祁玉病重無子,他死後朱見深會順乎自然地繼承皇位,而英宗複辟反而使朱見深晚坐了7年的皇位,多當了7年的太子。

  天順元年(1457年)三月初六日,英宗頒詔天下,冊立見深為太子,但這份詔書又出了問題,把見深寫成見濡,群臣莫名其妙,猜測不已,以為儲位又出了問題。《明憲宗實錄》說“上初名見深,至是改名見濡。詔書失寫其故,頒行天下,人皆驚相問曰:‘此非向所太子乎?何名之不同也。’”原來憲宗此前名見深,至此改名見濡,人不知其故,所以又是一場虛驚。從表麵上看朱見深已經成為皇位的合法繼承人,不會再出什麽問題了,但是英宗對自己的這位庶出長子實際上並不滿意,所以病重期間,便“有問東宮於帝者”。此時英宗除見深外還有六位皇子,大有選擇的餘地。英宗為此曾召見大學士李賢商量此事,但李賢已不願皇儲再起風波而影響朝政,力勸英宗三思。英宗問道:“然則必傳位太子乎?”李賢乘機將此疑問語變為肯定語而答曰:“宗社幸甚。”這樣,朱見深的儲位又一次渡過了險情。英宗遂命召見太子見深,李賢急扶見深拜倒在英宗腳下,朱見深抱著病重父親的雙腳痛哭失聲,英宗見到自己的親骨肉如此,也聲淚俱下,父子間的隔閡在這瞬間已經煙消雲散了。至此,朱見深儲位的動蕩才告結束。

  由於幼年卷在皇位之爭的漩渦中,精神壓力非常大,因此朱見深留下了口吃的毛病,這也為他以後的執政留下了隱患。天順八年(1464年),英宗皇帝去世,朱見深繼承了皇位,成為了明朝第八位皇帝,第二年改年號為“成化”。

  2.任用奸佞,朝政荒廢

  皇帝治事在於用人,會用人則成事,不會用人則敗事。明憲宗朱見深任用奸佞,稱得上是一個敗家子。

  憲宗即位後,平反了於謙冤獄,恢複了於謙之子的官職。又不顧明代宗曾廢掉自己的太子之位,以德報怨,恢複代宗帝號,重修代宗陵寢,博得了朝野上下的一片稱頌之聲。朱見深任用李賢、彭時、商輅等人,可謂是人才濟濟,朝政也比較清明。

  但以明君形象出現的朱見深隻是曇花一現。隨著明朝土地兼並的日趨嚴重,官吏對百姓的壓榨越來越嚴重,致使許多農民流離失所,並且這種情況還在不斷在惡化。百姓終於忍無可忍,荊襄爆發了劉千斤起義,廣西爆發了少數民族起義。雖然這些起義最終都失敗了,但已經為朱家的統治敲響了警鍾。更值得一提的是廣西的少數民族起義雖然被鎮壓住了,但是它的影響卻非常“深遠”。因為成化朝最顯眼的兩位人物都是這次戰鬥的俘虜,一個是孝宗皇帝的生母紀氏,另一個就是一手遮天的大太監汪直。

  汪直,廣西人。明憲宗成化初年,他家鄉人民起義抗暴,明政府派兵鎮壓,汪直被明軍俘獲。官員見他長得機靈,便將他閹割,送入宮中,派他到萬貴妃昭德宮中服役。萬貴妃是個城府極深、善於玩弄權術的女人,雖然比憲宗年長近二十歲,但她很會迎合憲宗,很得寵愛,還被冊封為貴妃。汪直入宮後,一直在萬貴妃身邊服侍,他事事小心,處處討好,萬貴妃和憲宗對他十分滿意。汪直本來就很聰明,再加上宮中爭權奪勢生活的磨煉,萬貴妃玩弄心機的耳儒目染,漸漸地他也學了一肚子的陰謀詭計。

  汪直剛被提升為禦馬監太監不久,宮中發生了一起陰謀刺殺憲宗未遂事件。為了加強防範,及時了解官民的動靜,憲宗進一步強化了特務統治,不斷派出心腹四處偵探。成化十二年(1476年),汪直接受憲宗密旨,喬裝打扮,穿戴成老百姓的模樣,開始了一年多的偵探活動。他行蹤詭秘、偵察細密,上自朝中大臣,下至平民百姓;從議論國事,到街談巷議,全都被他搜入情報,定期直接向憲宗麵奏。憲宗對汪直的賣力表現極為讚賞,對他更加寵信。次年正月,憲宗設立了嫡係特務機構——西廠,命汪直主管。汪直當上西廠特務頭子後,為向憲宗表示其忠心,以騙取更大的信任,便指揮手下如群狗般出動,四處捕捉獵物。正巧,南京鎮守太監覃力朋為非作歹,騷擾州縣,毆打典吏,濫殺無辜,激起民憤。汪直得到這一消息後,想趁機為自己撈取資本,立即下令逮捕了覃力朋,擬處斬刑。通過這次事件,汪直的名聲大振,被視為執法如山、秉公辦案的忠良義士,得到憲宗進一步的倚重。

  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汪直拉幫結夥,大力培植親信,鏟除異己。他與禦史王越、錦衣衛百戶韋瑛等人臭味相投、結為心腹,策劃陰謀、製造冤獄,濫殺無辜,然後謊報給皇上,邀功請賞。

  成化十三年(1477年),從二月到五月,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裏,汪直縱容手下特務張口定罪、舉手殺人,製造了十多起冤獄;並派爪牙四處肆無忌憚地抓人、殺人,鬧得全國上下雞犬不寧、人人自危。二月,在汪直製造的楊泰、楊曄父子冤案中,楊曄慘死獄中,楊泰被處死刑,禮部主事董嶼、兵部主事楊仕偉及不少人都連坐遭貶。三月,汪直指使西廠特務開展了遍及全國的“捕妖言”運動,特務們上行下效,設置圈套,誘使百姓“犯法”,然後加以“亂民”、“要犯”的罪名逮捕入獄。無數生靈蒙冤而死,特務們卻邀功領賞、升官進階。後來,有人上疏告發西廠為害百姓、亂殺無辜,憲宗明知西廠弄虛作假,騙取賞賜,但並不追究,這就更加縱容了汪直一夥。四月、五月,汪直唆使韋瑛羅織了幾起大案,將禮部郎中樂章、刑部郎中武清、浙江布政使劉福、禦史黃本等人或逮捕入獄,或革職為民。

  隨著地位的上升,權力的擴大,汪直越來越不可一世。每次出行,前呼後擁,排場十足。隻要他走在路上,其他行人,不論官民,都要下馬回避,主動讓路,否則將會大禍臨頭,輕者遭受皮肉之苦,重者性命難保。即使是朝中命官,對這個無賴也隻得忍讓三分。倘若與他路遇,大都慌忙改道回避,唯恐惹出是非,蒙受不白之冤。兵部尚書項忠在朝中也是地位較高的重臣,一天早朝,路遇汪直,項忠沒有主動讓道,從而得罪了汪直,汪直當場破口大罵,並指使爪牙圍住項忠百般淩辱。

  汪直倚勢欺人、驕橫跋扈,使得朝廷內外一片烏煙瘴氣,激起了朝中大臣的強烈不滿。大學士商輅等大臣聯名上疏,參劾汪直,列舉了十一條大罪。憲宗仍然執迷不悟,商輅等人又當廷力諫,據理力爭,太監懷恩、兵部尚書項忠一齊響應,終於迫使憲宗下詔撤消西廠,將汪直調回禦馬監,放逐了汪直的心腹幹將。

  西廠被撤、汪直受挫,但他並沒有所收斂,反而咬牙切齒地暗恨群臣,虎視耽耽地伺機報複。他向憲宗進讒言誣告跟他作對的朝臣,矯旨斥逐了黃賜、陳祖生,革除了項忠的官籍。

  西廠被撤僅一個多月,憲宗下詔又將其恢複,並仍委任汪直掌管。汪直變本加厲地打擊異己,明目張膽地報複,並大力安插親信,似一股卷土重來的陰風,使全國又一次籠罩在了恐怖之中。

  汪直的行為終於引起了憲宗的反感,加上東廠的頭子尚銘暗中挑撥,憲宗開始慢慢疏遠汪直。成化十七年(1481年),憲宗命汪直和王越往宣府禦敵。敵退後,汪直請班師回京,憲宗不許,命其徙鎮大同,諸將還京,獨留汪直和王越,汪直久不得還,其寵也漸衰。內閣大學士萬安等趁機紛紛劾奏汪直苛擾,請罷西廠。於是憲宗調汪直為南京禦馬監,罷除西廠。不久又降汪直為奉禦,並褫逐其黨王越、戴縉、吳綬等。韋瑛也坐事被誅,中外欣然,人心大快。西廠罷後,尚銘仍專東廠,“聞京師有富室,輒以事羅織,得重賄乃已。賣官鬻爵,無所不至”,憲宗發覺後,謫尚銘南京淨軍,“籍其家,輦送內府,數日不盡”。

  汪直走後,朝廷並沒有因此而安定下來,憲宗皇帝開始寵信佛道,任用奸佞。大批賢能之士或貶逐或罷官或去世,朝廷中難有直臣容身。許多社會無賴、騙子得以混進宮中,而朝廷的重要官吏也腐敗到了極點。當時百姓就有“紙糊三閣老、泥塑六尚書”的說法,將這些朝廷的蛀蟲貶得一錢不值。這些大臣不但貪贓枉法,而且為了取悅憲宗經常以房中術進獻,明朝政治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混亂。其政治昏暗,奸臣當道,王室奢侈而官吏貪汙盤剝,再加上連年的水、旱災,人民處於饑寒交迫、水深火熱之中。

  3.遍設皇莊,毀壞王朝經濟基礎

  為了一己私欲,憲宗朱見深遍設皇莊,瘋狂地搜刮百姓,這是在破壞朱氏家族的統治基礎。

  “皇莊”之名,始於憲宗朱見深。天順八年(1464年),他沒收宦官曹吉祥在順義的田地,設為“皇莊”。但是,明代皇莊的出現,可能比這還早。例如,仁宗朱高熾就曾有仁壽宮莊、清寧未央宮莊,英宗朱祁鎮為諸子設立東宮、德王、秀王莊田。而朱見深的這種做法,無疑使皇莊的設立名正言順,從而使皇室搜括土地的風氣進入一個高潮階段。

  不過,皇莊並不單是皇帝一個人的莊田,而是包括皇帝本身、後妃、皇太子及在京諸王的莊田。也就是說,是皇帝及其妻、子的莊田。因此,皇子若分封後離京去了封地,在封地取得的田地,就不算作皇莊了。

  皇帝的莊田是由皇帝委派太監經營的“自行管業”的土地。收入的皇莊子粒或皇莊子粒銀,都由管莊太監直接掌管,由宮廷自行支配。皇太後的莊田又名宮莊。在明代史籍中大多稱為仁壽、清寧、未央三宮莊田。每年所收子粒銀稱三宮子粒銀。所占土地數量也相當多。皇太子莊田即東宮莊田。天順三年(1459年),英宗將昌平縣湯山莊、三河縣白塔莊、朝陽門外四號廠官莊賜給東宮(即後來的憲宗)。憲宗時也賜太子東宮莊田,計五莊。

  明代漕船皇莊土地的來源較多,其中主要有原屬國家官田的牧馬草廠地,奪還勳戚的莊田,侵占的民田,“奸民”向管莊太監投獻的部分官民田地,未就藩的王府辭還地等。皇莊所占土地的數目在史上沒有完整記載。弘治二年(1489年)戶部尚書李敏言,畿內之地,皇莊有五,共地一萬二千八百餘頃。正德九年(1514年)所設皇莊,占地達三萬七千五百餘頃。皇莊內部的管理人員大多由宮廷直接委派管莊太監管理,另有官校、莊頭、家人等數十人。管莊太監倚仗權勢,對農民進行殘酷剝削,引起京畿地區農民的不斷反抗。

  嘉靖期間,明世宗派夏言查勘皇莊後,將一部分皇莊改稱官地,同時還撤回自行管理的皇莊管莊人員,由戶部派州縣官取代,即“有司代管”。但實際上由太監征收皇莊子粒或皇莊子粒銀的辦法,一直維持至明末,也沒改變。

  皇莊的設立,其實是開了明代土地兼並的先河。土地兼並不但激化了社會矛盾,而且在皇莊內,土地所有權與司法權、行政權相結合,皇莊的管理非常混亂。一般的皇莊,都是派宦官去掌管的。宦官帶著一旗校,再豢養著一幫無賴,“占土地,斂財物,汙婦女”,無所不為。由皇莊引發的社會問題,得到一些官僚士大夫的注意。因此,嘉靖初年曾在表麵廢止皇莊,改稱官地,但不過是換湯不換藥。因此,憲宗設置皇莊的做法,無疑在與民爭富,是在毀壞王朝統治的經濟根基。

  4.違背祖製,隨意任用官員

  不會用人則敗事。憲宗不會用人,使當時國家奸臣橫行,百姓遭殃,國力衰退,大明王朝走向衰落。

  吏製是一個國家政治製度的睛雨表。吏製清明,國家則昌盛;吏製腐敗,國家則衰敗。吏製腐敗是一個國家最嚴重的腐敗,直接影響著國家的發展和興亡。在明朝初期,朱元璋就親自製定了一係列的製度規定,目的是永保朱家江山。朱元璋對官吏的任用要求經過科舉或吏部考察推薦,再由皇帝任命,有著一套嚴格的聘用程序。明朝第八位皇帝憲宗朱見深登基後,就推行了違背祖製程序的“傳奉官”。

  “傳奉官”是當時人們稱呼那些不經吏部考察,不經選拔、廷推和部議等選官的正常渠道,而是由皇帝直接批授,中宮太監傳旨任用的官員。這種違反程序的用人現象,使許多奸佞之人,通過賄賂皇帝寵愛的嬪妃和太監獲取了官職,使賣官鬻爵在曆史上達到一個頂峰。當時以皇帝名義任命的傳奉官多達數千人,動輒一次任命數百人,竟然出現了“文職有未識一丁,武階亦未挾一矢”的荒唐現象。

  這一對用人製度的破壞舉措,帶來了三個惡果:一是皇帝視官爵為私物,隻要自己喜歡,便可隨意任用官員。這樣一來,就破壞了皇帝與官僚士大夫之間的平衡。二是既然傳奉官可以直接由皇帝任命,也就說明其中大部分人不是通過正常渠道獲得官職的,從而造成官員隊伍龐雜,素質低下,極大地敗壞了吏治。三是由於傳奉官是由宮中旨意直接傳授,不需經過吏部複核,因此,宮中掌權的嬪妃及太監就能“憑借皇帝的名義”大行私利,胡作非為,從而助長了宦官專權、賣官鬻爵的政治弊政。

  明憲宗這樣的作為,既違背了祖製,還將官爵由“天下公器”變成了皇帝的“人主私器”,極大地破壞了政治製度,使當時國家奸臣橫行,百姓遭殃,國力衰退,大明王朝向滅亡之地迅速滑去。

  5.寵愛宮女,差點絕嗣

  有人不愛江山愛美人。憲宗朱見深卻愛美人不愛後代。憲宗朱見深不但是個敗家子,而且還差點兒絕後。

  在婚配年齡上,中國自古以來都是“丈夫年長於妻子”這一模式占主流,即使妻子年紀稍大,一般也都是在三兩歲之間。然而在明朝的深宮大院裏,曾經出現過完全相反的事情。一個比皇帝年長十九歲的母親輩女人,高居專寵之位,甚至淩駕於皇後之上。更令人稱奇的是,皇帝對這個中人之姿、脾性粗俗、擾亂朝政內宮、被世人恨之入骨的女人不但專寵,甚至到了生死相隨的地步。她就是明憲宗的萬貴妃。

  常言道,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萬貴妃能得到皇帝這樣的寵愛,也是有原因的。

  萬貴妃乳名“貞兒”,生於宣德三年(1428年),原籍諸城人(山東諸城),她的父親叫萬貴,本來是縣衙裏的一個小小“椽史”。由於親戚犯法株連,萬貴一家被迫離鄉,流放到了霸州。

  霸州在現在的河北境內,明王朝的宮婢一般也就在這個範圍內選取。在萬貞兒4歲那年,由於家境貧困,她也參加了宮女之選。從此踏進了深幽的紫禁城。

  萬貞兒本來就聰明伶俐惹人喜歡,家境和生活也逼使這個小小年紀的女孩子格外乖巧。她既善於察言觀色,又從不偷懶怕累。於是在訓練之後,女官將她分配到了宣宗皇後的宮裏聽差——這位皇後,就是第一個以貴妃身份得到金冊金寶的、之後又晉升為正宮的孫氏。

  萬貞兒很快就得到了孫皇後的喜愛。在她7歲那年,明宣宗駕崩,孫皇後成為皇太後,萬貞兒也就成了皇太後最喜愛的小宮女。她緊跟在孫太後的身邊,既學了書畫文墨,又極深地接觸到了宮闈內外種種爭鬥的內情,更對主人尊崇的太後地位羨慕不已。也許就從那時起,她心裏就暗暗下定了出人頭地的決心。

  土木堡之變後,年僅兩歲朱見深被立為皇太子。朱見深的生母周氏身份低微,貴妃之位還是英宗複位後才得到的。當此局勢變亂之際,皇帝(代宗)又不是太子的生身父親,孫太後對於孫子不能不格外小心,她決定從自己貼身的宮女中選一個老練可靠的人去照顧朱見深。最後她選中了萬貞兒。21歲的萬貞兒就這樣由太後的貼身宮女變成了皇太子的貼身宮女。她比這個小男孩大整整19歲,和他的母親年齡差不多。

  萬貞兒對朱見深的保護和照顧,可以說是盡職盡責的。做為一個情竇初開卻無法擁有正常婚姻的少女,她把自己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自己所照看的這個孩子身上。這時的萬貞兒還是很不錯的。尤其是到了景泰三年(1452年)以後,萬貞兒對於朱見深的意義就更為重要了。

  這一年,帝位穩固的景泰帝開始變臉,想要將自己的皇位一勞永逸地傳給自己的兒子。這年夏天,朱見深由太子被廢為沂王。

  這時候的朱見深才隻有五六歲年紀,親生的父母被囚禁在南宮,疼愛他的嬸嬸汪皇後又被叔父皇帝廢掉,隻有一個皇太後奶奶,也是顧了這頭顧不了那頭。宮裏宮外到處都是景泰帝的眼目,宮女太監們沒有誰願意也沒有誰敢對他表示絲毫的關懷。這個小孩子不但生活得艱難孤獨,而且周圍還充滿了看不見的惡意和危險。隻有萬貞兒寸步不離地守護在他的身邊,對他的衣食住行親力親為,保障他的安全。

  天順元年(1457年)正月,英宗走出了南宮,複辟為大明皇帝。10歲的朱見深在三月又重新成為大明王朝的皇儲。

  朱見深這一次當皇儲,和上次大不一樣,當時的皇帝是他的叔父,而現在換成了他的父親。可以想象,有多少馬屁精拚命地往上湊,他身邊多了很多各方麵都很出色的新進宮女。然而五年廢太子生涯,已經使他和萬貞兒分不開了。其他侍女永遠也無法達到萬貞兒在他心中的份量,他的貼身宮人仍然是萬貞兒。不過,這時萬貞兒與自己所侍奉的小主人之間的關係,也已經開始變味了。

  朱見深在漸漸長大。按照一般的慣例,宮廷不但不反對青春期的皇子皇孫們在正式婚姻前與女人發生關係,而且還會在這方麵給他們提供多種便利。那些精心挑選的各種類型的宮娥都承擔著這種義務。一般說來,日久生情,皇子們的第一個女人一般都在這些小宮娥裏麵。但由於出身太低,她們除非生下兒女,否則是得不到任何名份和認可的。

  萬貞兒這時已經30出頭了,不過她畢竟身在宮廷,保養得宜,比起天真稚氣的小宮娥來說,還多了一些成熟的風韻,而她也非常明白,隻有朱見深才能改變她的人生。於是,這個慣例在朱見深這裏打了個轉:他日久生情的對象不是小姑娘,而是一手將他養大、對他了如指掌、他從小的依靠的萬貞兒。他甚至從心底希望能夠讓萬貞兒做自己的妻子。

  然而除了朱見深的偏愛之外,萬貞兒本人實在不具備做未來皇後的資格。她的年紀足以做太子的母親,而且相貌平平、身材寬闊、性格潑辣,非但沒有什麽淑女氣質,反倒是膽大聲洪,喜歡出頭露麵,很像一個管家婆,對朱見深的所有事情都要管(也算是習慣成自然)。

  萬貞兒造成了明朝第一個外戚亂政的局麵,他的親戚在她的庇護下到處搶占民田,而且許多官吏也通過賄賂她而得到了提升。不過萬氏對於朝廷的控製,比其對內宮的控製就可謂小巫見大巫了。她緊緊籠絡住成化皇帝,使得後宮無人敢觸犯她的勢力。成化皇帝的正宮皇後吳氏,就是由於與萬貴妃發生口角,並動手打了萬氏,才被打入了冷宮。新皇後王氏也隻好曲意逢迎,才得以保住了皇後的位子。由於萬貴妃的親生子早夭,為避免失寵,她開始控製被皇帝臨幸的宮女。一旦發現宮女懷有身孕,不是強迫打胎,就是致死,險些使朱見深斷了子孫。

  成化二年(1466年)正月,37歲的萬貞兒終於如願以償,為18歲的憲宗生下了兒子。這個孩子是皇長子,在皇後沒有嫡子的情形下,他就是未來的大明皇帝。憲宗興奮不已,立即派使者遍祀國內諸多名山大川,為皇子祈福。隨即又為萬貞兒賜了尊號。

  在之前明王朝隻有貴妃之位,到萬貞兒這裏卻多出了一個字,成了“皇貴妃”。萬貞兒終於達成了自己的第一個目的,不但因子而貴,而且還超過了自己的舊主人孫氏——當年孫氏不過是“貴妃”,萬貞兒所得到的稱號比舊主人還多了一格。

  然而萬貞兒得意得太早了。盡管官員們四處祈福,老天仍然沒有站在她這一邊。皇長子連名字都還沒來得及取,就夭折了。

  或許是老天幫忙,憲宗終於有一個兒子在危機四伏的後宮中生存了下來,他就是未來的明孝宗——朱祐樘。

  在成化元年春天,廣西就曾經發生過瑤民動亂,當時剛即帝位的憲宗派趙輔為總兵官前往平叛。民亂平息之後,按“罪及婦孺”的原則,明軍將一些所謂的“罪人妻女”帶回了北京,其中一部分姿色較好的則被沒為宮婢送進大內。其中,一個來自賀縣的小姑娘成了王皇後宮中的侍女。

  這個小姑娘年紀還小,此前從來沒有離開過家,父母家人也在平亂中被殺,她對有關家鄉的記憶都已經很模糊了。入宮後,她被稱為“紀氏”。王皇後看她身世可憐又伶俐可愛,對她特別地關照。

  明宮習俗,要選年長知書的內官教宮女讀書習字。宮女若學業有成,會被評為女秀才、女史,直至女官正。明宮中設六局二十四司,共有女官一百八十七人,女史九十六人,她們都有官印,在工作期間都有俸祿。若立下功勞還能在年輕時便被送歸父母聽憑婚嫁,即使年輕時沒有出得了宮,年長退休後也不一定留在宮中等死,而是可以選擇出宮怡養天年。而紀氏就在王皇後的關照下得到了這樣的機會,她首先是在內官的教導下很快掌握了大量知識,隨後由於“敏通文字”,她又被升為宮廷預備女官,到皇宮內庫去任“女史”之職。

  成化五年(1469年)的夏天,憲宗偶然來到內庫,對談吐閑雅的紀女史一見動情。這樣一次極偶然的機會,就使紀女史懷上了身孕。大概是因為內庫眾宮女都是紀女史的下屬,她被皇帝召幸有孕的事情被一直隱瞞了下來,直到懷孕中期以後肚腹已經漲大得無法遮掩,才被萬貴妃的耳目探知。

  萬貴妃對於紀女史在自己眼皮底下竟能懷孕到如此明顯的地步,氣得大喊大叫,立馬就命宮婢拿烈性墮胎藥去給紀氏吃。宮婢來到內庫,看見紀氏懷孕已久,肚腹已經隆起,若是此時強行墮胎,紀氏一定性命不保。想到那個已經成形的胎兒,看著驚恐萬分的紀氏,宮婢實在不忍心做這樣的惡事。她隻給紀氏服了少量墮胎藥——這自然不足以打下胎兒。於是這名宮婢便回報萬貴妃,說紀氏其實是“病痞”。痞,是中醫的形容病症的常用字眼,但是並不固定在哪種病上,猜想在此處很有可能是說她肚裏長了瘤子之類異物。總之一句話,紀女史“沒有”懷孕。萬貴妃聽了回報也懶得詳加追究,就此罷手,隻是下令將紀氏立即移居安樂堂而已。

  安樂堂是收容老病宮女的地方,就在這個惡劣的生存環境下,紀氏於成化六年(1470年)七月生下了一個非常瘦弱的男嬰。這位皇子剛出生的時候,頭頂竟有超過一寸的地方沒能長出胎發。這也許是因為營養不良,更有人說是因為被強行灌下的少量墮胎藥所致。

  對於後宮女人來說,能為皇帝生下兒子,而且還是排行最靠前的兒子,無疑是一件皆大歡喜的事情。然而紀女史在知道自己生下了兒子之後,卻是驚恐萬狀。她害怕這件事一旦被萬貴妃得知,自己和安樂堂中所有的人都要性命不保,而嬰兒也一樣隻有死路一條。想來想去,她隻能流著眼淚把孩子交給太監張敏,求他替自己把嬰兒弄死。張敏對皇帝忠心耿耿,紀女史的決定使他大驚失色:“皇上到現在還沒有兒子,怎麽能把這個孩子放棄了呢!”他冒著生命危險,將嬰兒藏到一處密室,每天拿一些麵食蜜糖來喂養。

  萬貴妃雖然相信了宮婢的回報,但是多少還有些放心不下,時常派人去安樂堂察看紀女史的情況。由於嬰兒剛一出生就被張敏抱走,所以察看的人始終沒有得到確切的消息。時間長了,萬貴妃也就相信了紀氏“病痞”之事,對她不再過問。

  廢後吳氏所居的“西內”住所,靠近安樂堂的位置,她很快就知道了紀女史生皇子的消息。吳氏確實不愧於當年英宗對她“足以母儀天下”的評價,雖然皇帝對她負心薄幸,但她卻始終為皇帝無子一事而憂慮。不久,吳氏冒著生命危險,每天往返於西內和安樂堂之間,精心地照料皇子朱祐樘。等到風頭過去之後,吳氏又將紀女史母子都接到自己的住處一起生活。在她的悉心照料下,朱祐樘終於艱難地長大了。由於不敢讓更多的人知道他的存在,直到五六歲都不曾為他剪過胎發。

  北京司馬台長城望京樓、仙女樓當憲宗知道之後,不久就將朱祐樘立為太子,大明江山終於後繼有人了。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春天,萬貞兒因為生氣,一口痰湧上她的喉嚨,頃刻之間就要了她的性命。

  憲宗得知這個消息,哭得死去活來,如喪考妣。他宣布為萬貴妃罷朝7日,以皇後的禮儀將她下葬在天壽山西南,並給她上了一個上好的諡號:“恭肅端慎榮靖皇貴妃”。朱見深也因悲傷過度於數月後去世,為太子朱佑樘留下了一個千瘡百孔的江山。

  在明代皇帝的一夫多妻製等級家庭中,皇帝擁有多位妃子,但真正談得上愛情關係的卻極少。皇帝的愛情等感情糾葛與家庭結構中的諸多矛盾也導致明代曆史的許多戲劇性變化。如朱元璋和朱棣,對正宮皇後感情甚篤,因而在皇後去世之後再也不重立皇後,這是對夫妻感情的一種尊重。明憲宗與長他19歲的妃子萬貞兒感情甚好,以至於擁有一生的寵幸,生了皇子後馬上晉為貴妃,並且這寵幸不因萬貞兒的年齡和胡作非為而衰減一分。憲宗當朝,“紙糊三閣老,泥塑六尚書”,朝政紊亂,甚至護不了自己兒子的生死,但從他對一個女人持久的感情來說,還算得上是至情至忠。

  明孝宗朱祐樘(1470—1505年),明憲宗第三子,1487—1505年在位,年號弘治。即位後努力扭轉憲宗時朝政的腐敗狀況,驅逐奸佞,任用賢能,勤於政事,重視司法。執政期間,社會矛盾有所緩和,統治階級內部亦較穩定,外患平定,史稱弘治中興。弘治十八年(1505年)五月七日逝於乾清宮,享年36歲。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