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五章 守成之君宣宗朱瞻基

  1.又一出叔侄相爭

  不同姓氏的家族之間要爭皇位,同一姓氏家族中的不同的家庭之間也要爭皇位,同一家庭中的不同家庭成員之間還要爭皇位,因為皇位隻有一個,皇帝寶座上也隻能坐一個人。宣宗朱瞻基與漢王朱高煦的皇位之爭是朱氏家族內部的紛爭,最後以宣宗朱瞻基的勝利而告結束。

  據說在朱瞻基出生的那天晚上,當時還是燕王的朱棣曾經作了一個夢,夢見太祖皇帝朱元璋將一個大圭賜給了他,大圭上鐫著“傳之子孫,永世其昌”八個大字。在古代,大圭象征著權力,太祖皇帝將大圭賜給他,說明要將江山傳給他。朱棣醒來以後正在回憶夢中的情景,忽然有人報告說皇孫朱瞻基降生了。朱棣馬上意識到難道夢中的情景正映證在孫子的身上?他馬上跑去看孫子,隻見小瞻基長得非常像自己,而且臉上有一團英氣。他非常高興,這件事對以後朱棣下決心發動靖難之役也有很大的作用。

  永樂九年(1411年)明成祖朱棣冊封朱瞻基為皇太孫,並親自挑選當時的著名文臣擔任其老師,還多次指示,皇孫是個可造之才,一定要盡心竭力教誨,同時成祖朱棣也不忘親自教導。永樂中期以後的遠征蒙古漠北,成祖朱棣總是將皇孫朱瞻基帶在身邊,讓他了解如何帶兵打仗,鍛煉他的勇氣,這對後來明宣宗朱瞻基的親征有非常大的幫助。每次遠征歸來經過農家,明成祖朱棣都要帶朱瞻基到農家看看,讓他了解農家的艱辛,讓他以後作一位愛民的好皇帝。成祖朱棣對皇孫朱瞻基的精心教導對朱瞻基以後成為著名的守成之君,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在很大程度上,朱高熾被立為太子是沾了兒子的光,因此父子倆就成為了皇二子朱高煦等人的眼中釘。青年時期的朱瞻基也被卷入了這場爭鬥,但是憑著祖父對他的喜愛,憑著他的勇氣與睿智,他總是能夠幫助父親化險為夷,最終使世子朱高熾登上了皇帝的寶座。但皇位還沒有座熱,十個月之後仁宗就暴病去世了。

  當時朱瞻基正在南京,聞訊後當日即動身北歸。曾聽說他的皇叔、漢王朱高煦要在半途截殺他,然後自立為帝。左右都勸他整頓兵馬以作防範。朱瞻基說:“君父在上,誰敢如此膽大妄為?”依然輕身出發,日夜兼程趕到北京。當時漢王朱高煦還沒有派人設伏,他沒有料到朱瞻基會來得如此之快。回到北京之後,他一方麵妥善處理了父皇的後事,一方麵加緊北京城的戒備,防止有人伺機作亂,然後從容登基,改年號為宣德,是為大明宣宗皇帝,自此開始了他的帝王生涯。

  朱瞻基登基之後,擺在他麵前的最大問題就是太祖皇帝留下的外藩問題。這個問題在明建文、永樂、洪熙三朝都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朱瞻基即位之後,馬上著手整頓軍務,準備迎接來自強藩的挑戰。他的皇叔朱高煦在靖難之役中就戰功赫赫,很會帶兵打仗,明永樂朝被封樂安之後,就從沒有放棄武力奪取政權的野心。機會終於來了,明仁宗病逝,宣宗即位,國家動蕩,皇帝年輕,正是謀反的好時機。經過精心的準備後,朱高煦也像他的父親一樣扯起了“清君側”的大旗,矛頭直指五朝老臣夏原吉。早已準備就緒的宣宗皇帝在大臣楊榮的建議下禦架親征,在聲勢上一下子就壓倒了叛軍,以前同意與漢王朱高煦共同起兵的幾路兵馬見如此陣勢,也都按兵不動,明軍很快包圍了樂安城。漢王朱高煦見大勢已去,隻得棄城投降。這次戰役以明軍大獲全勝,生擒漢王朱高煦而告終。群臣都勸朱瞻基將漢王朱高煦正法,朱瞻基念其是藩王網開一麵,沒有殺他,而是將他廢為庶人,軟禁在西安門內逍遙城。

  禦駕親征得勝回到北京後,朱瞻基馬上傳召給另外一個皇叔朱高燧,暗示他交出兵權(當時的親王都有自己的軍隊,稱作衛)。朱高燧並沒有反抗,乖乖地交出了三衛兵馬,就這樣明朝的藩王問題在宣德朝終於得到了徹底地解決。

  2.甩開包袱,撤兵安南

  量力而行,有利於朱氏家族的江山穩定和長久。從撤兵安南這件事來看,宣宗的確是一個高明的皇帝。

  成祖曾經興兵8萬征討安南,將其並為明朝的一個省,並設置官吏,加以統治。然而安南並未臣服於明廷的統治,起兵反對明朝的戰爭時有發生。成祖曾多次派兵鎮壓簡定、陳季守、黎利等人的反抗。成祖死後,安南的情勢更加不穩定,而明朝連年派兵攻打,也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仁宗時期,朝廷改變了成祖一味剿滅鎮壓的政策,以招撫為主。宣宗則主張剿撫並用的政策,派兵征討黎利,其實他內心裏更想息兵安南。

  宣德元年(1426年)四月,宣宗就曾與蹇義、夏原吉、楊士奇和楊榮四人商議,他“反複思之,隻欲如洪武中、永樂初,使(安南)自為一國,歲奉常貢,以全一方民命,亦以休息中土之人”。這種想法是要改變直接統治安南的做法,恢複安南為附屬國的地位。楊士奇和楊榮持讚同和支持的態度,而蹇義和夏原吉卻反對,擔心“若以二十年之勤力,一旦棄之,豈不上損威望,願更思之”,因此宣宗的這個想法並沒有立即實行。其實宣宗是在等待一場軍事上的勝利,然後才好招撫、談判,以體麵地從安南撤兵。

  宣德二年(1427年),明軍擊敗了黎利,斬首萬餘人。九月,黎利上書明廷,聲稱找到了陳氏後人(當年成祖起兵的名義就是為原國王陳氏報仇複國),請求明朝罷兵,冊立陳氏後人為君。宣宗有意答應,但是英國公張輔等人認為明廷如果沒有合適的借口就答應,天下人會以為朝廷軟弱。宣宗召見楊士奇和楊榮,尋求對策。他們二人讚同宣宗的想法,認為這是體恤民情,沒有示弱。宣宗在楊士奇等人的支持下,欣然同意,並派特使恢複陳氏政權,宣布撤兵。然而黎利推說陳氏後嗣已死,請求明廷冊立自己。宣宗沒有理會,派人繼續尋找陳氏後人。

  宣德三年(1428年),黎利再次進獻貢物,請求冊封,宣宗仍不理會。宣德六年(1431年),黎利再次請封。宣宗考慮到陳氏後人已經無從找起,黎利署理國事已成事實,就同意了他的請求,冊封黎利為國王。這樣,安南再次獨立,脫離了明朝的直接統治,但仍然是明朝的附屬國。從此到明朝末年,明朝和安南再也沒有發生過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放棄安南,免除了連年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痛苦,也為明朝節省了大量的開支,除去了一個沉重的包袱。

  3.寵愛貴妃,逼妻退位

  皇帝雖然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但是與百姓一樣,他也有不如意的時候。有時,為了子嗣,為了江山社稷,不得不逼妻退位。

  朱瞻基的第二任妻子孫皇後,原籍鄒平,她天生麗質又聰明伶俐,小小年紀已經名動一城,很多人都對這個小女孩的美麗讚不絕口,最後傳到了仁宗張皇後(這時還隻是太子妃)的母親彭城伯夫人的耳裏。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她讓人將小孫氏帶到了自己的麵前,一看果然名不虛傳。

  喜歡管閑事的彭城伯夫人立即想到了自己的外孫——皇太子朱高熾的兒子朱瞻基。雖然眼前的這個小姑娘尚未長成,但是美人難得,又是自己的同鄉,彭城伯夫人認定她與自己的外孫正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就不遺餘力地向女兒女婿、乃至明成祖朱棣及掌宮王貴妃等人推薦小孫氏為太孫妃。

  明成祖聽了彭城夫人的話,也不禁好奇,決定召小孫氏入宮。看過之後,成祖對小孫氏確實非常滿意,隻是鑒於她的年齡太小,成祖便做出了將她“養於宮中”等待成年的決定。小孫氏從此成為仁宗張皇後的養女,與自己未來的丈夫宣宗朱瞻基一起長大。

  但不知道怎麽回事,明成祖忽然改了主意,決定仍然要另行為孫子朱瞻基選妃。經過一番挑選,濟寧人胡善祥成為朱瞻基的嫡妃,而朱瞻基一心想要迎娶的“妹妹”孫氏卻隻能充當姬妾,成為“皇太孫嬪”。

  不用說,在這樁婚姻裏,朱瞻基眼裏的胡善祥不但是可有可無的人物,更是一個從一開始就注定了被丈夫討厭的人物。婚後不久她就明白了所有的前因後果,從此在丈夫的冷淡中抑鬱寡歡,並因此而久病難愈。

  8年後,明成祖和明仁宗先後去世,28歲的朱瞻基終於成為大明王朝的皇帝。宣宗登基後的第二個月,便著手冊立皇後。如果按照他自己的心意,當然是要冊立孫嬪,然而胡善祥是成祖欽定的太孫妃、仁宗欽定的太子妃,是毋庸置疑的原配嫡妻。宣宗沒有別的選擇,他隻得將皇後的鳳冠戴到胡善祥的頭上,將心愛的孫氏封為“貴妃”。

  按照明初的定製,冊封皇後時,授皇後以金印金冊;皇貴妃以下隻有銀冊印章而沒有金寶。然而在冊封孫貴妃的時候,宣宗堅決要賭這口氣,一定要讓孫氏享有與皇後同等的待遇。宣宗的母親張氏這時已成為太後,孫氏自幼由她撫養長大,對於宣宗和孫貴妃之間的情形,再沒有誰比她更清楚。這位被稱之為“女中堯舜”的太後,在理政時恪守先朝規製,但在這件事上終於沒有忍心讓兒子難過,她答應了宣宗的要求。

  於是,大明王朝施行了幾十年的輿服規製到這裏發生了變化,孫貴妃成為明朝第一位得到金冊金寶的皇妃。

  朱瞻基的子嗣一直不旺,胡皇後沒能為他生下一個皇子,孫貴妃雖然也沒能生子,但她想出了一條偷梁換棟的計策。她派人在宮中四處打探看哪位宮女被皇帝臨幸後懷有了身孕,就將找到的宮女藏在秘室之中,與外界隔絕,派專人送飯、照看。然後買通禦醫,對外號稱懷孕,並偽裝了許多懷孕的跡象。由於當時孫貴妃深得朱瞻基的寵愛,因此沒人敢透露半點風聲。等宮女產子後,孫貴妃馬上派人將孩子抱到身邊,秘密處死了宮女,然後派人立即通知朱瞻基,自己則裝出一副產後非常虛弱的樣子。就這樣,這個小男嬰就成了孫皇後的親生兒子,而這個小孩就是後來的大明英宗朱祁鎮。孫貴妃也因此得以正位後宮。

  接下來,宣宗決定快刀斬亂麻,立即確定孫貴妃之“子”的地位,好讓孫貴妃母憑子貴。於是宣宗親自到坤寧宮,暗示胡皇後主動上表請立皇長子為太子。胡皇後萬般無奈,隻得主動上表,請求宣宗“早定國本”,盡快冊立皇太子。

  宣德三年(1428年)正月,宣宗大祀天地,隨之而來的二月初六,他下詔冊立皇長子為皇太子。這位皇太子是明朝最小的皇儲,入居東宮時雖然號稱是“兩歲”,並且確實過了一個新年,但實際上僅有兩個月零二十五天。因為他實在太小了,所以就連太子冊寶都是由他人代領的。

  在冊立了這位皇太子之後,宣宗廢除胡皇後的心情越發迫切。他再次向胡善祥提出了主動請辭後位的要求。胡善祥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的一讓再讓,最終將自己逼到了這般境地。然而身為萬乘之尊的丈夫一定要偏心,她又能有什麽辦法呢?她隻得公開上表,請求遜位,宣宗當然立即同意。在冊立皇太子一個月之後,宣宗發布詔書,廢胡皇後,冊孫皇後。

  紫禁城後三宮全景胡氏成婚十年,為後兩載,處處禮讓謙恭,從沒有做過任何有違規矩的事情,因此她的被廢實在是很冤枉。這一點即使是宣宗的親生母親、一手將孫貴妃撫養長大的張太後也忍不住要為胡氏抱屈了。

  胡氏被廢後,張太後經常將她從別院召回,將她安排在自己的清寧宮居住。除了國家典禮以外的朝宴儀禮,張太後都將胡氏的位置安排在孫皇後之上。孫皇後沒想到把自己養大的婆母在這件事上卻一定要幫胡氏出頭,自己做了皇後卻仍然像當初做姬妾時那樣處於胡氏之下。孫皇後心裏自然很不是滋味,但是在彼此相見時她仍然執禮甚恭,不曾違拗張太後的意旨。總之,在張太後的主持下,胡善祥總算是沒有陷入其他廢後所經曆過的那種難堪境地。

  然而這一點卻成了朱瞻基人生的一個汙點,也對他的兒子執政產生了一些不良的影響,或許這是他萬萬沒有想到的。

  4.蟋蟀天子,開朱家盛世

  與普通人一樣,皇帝也有自己的愛好,有時有些愛好甚至是稀奇古怪的。宣宗朱瞻基喜歡鬥蟋蟀,當然他並沒有因此而不務正業。宣宗朱瞻基在位期間,政治穩定,經濟發展繁榮,出現了著名的“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麵。

  朱瞻基自幼喜歡鬥蟋蟀,並且達到了極為癡迷的程度,因此被稱為“蟋蟀天子”。因為這種緣故,鬥蟋蟀在全國風行起來,使得蟋蟀的價格扶搖直上。後來宣宗覺得北京的蟋蟀不好,便派太監四出采辦。相傳蘇州的蟋蟀特別好,宣宗為此還特意敕令蘇州知府況鍾協助本監采辦1000隻蟋蟀。上命下達,攤派給了當地的百姓,弄得雞犬不寧。雖然宣宗愛好鬥蟋蟀,但他卻不失為一個有作為的君主,他將明朝推入了被稱為“仁宣之治”的黃金時代。

  朱瞻基周圍有一批著名的大臣,文有“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蹇義、夏原吉;武有英國公張輔,地方上又有像於謙、周忱這樣的巡撫,可謂人才濟濟。

  朱瞻基深知“民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因而注意體恤民情,愛惜民力,實行與民休息的政策,尤其重視農業,力勸農桑,鼓勵墾荒。因此,在他統治期間,百姓安居樂業,生產生活都得到了保障,商品生產程度得到很大提高,手工業得到發展,商路增辟,國內外貿易有所發展,社會財富迅速積累起來,時稱“宇內富庶,賦入盈羨”,是明王朝財力最雄厚的時期,出現了繼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之後著名的“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麵。穀應泰說:“明有仁、宣,猶周有成、康,漢有文、景。”這樣的評論是有一定道理的。朱瞻基有一句名言,叫做“清心乃省事,省事可省官”,應該說這也是他為政治國的指導思想。

  宣德五年(1430年)三月,朱瞻基路經一處農田時,看見路旁有耕作的農民,於是下馬詢問農作物的生長情況。他興致盎然,取來農民耕田的農具,親自犁地。沒推幾下,他便停下來,回頭對身旁的大臣說,我隻是推了三下就有不勝勞累的感覺,何況農民終年勞作。說完就命人賞賜農民錢鈔。回到宮廷後,宣宗有感而發,親作一篇《耕夫記》,勉勵自己與群臣要時刻關心黎民百姓的疾苦。宣德七年(1432年)九月,他又作《織婦詞》一篇,並命畫師將詞中的情景繪成圖畫懸掛宮中。他對朝臣說:“朕非喜好辭章,然農桑之苦,朕深憂之。為國君者有責任告誡儒者,激勵後世,朕所以作詞,意在於此。”

  宣宗對農民的生活和處境是非常了解的,因此能夠在製定政策時考慮到他們的利益。有一年,京畿地區發生了蝗災,宣宗派遣官員前去指揮消滅蝗蟲。他仍不放心,就特意諭旨戶部,告誡他們往年負責捕蝗的官員害民的危害一點也不比蝗災小,因此要嚴禁杜絕這種事情的再次發生,還做有一首《捕蝗詩》頒給臣子。宣宗比較注意愛惜民力,反對向百姓強征暴斂以供王室享樂的奢靡之風。在他統治的十年間,曾多次下旨為民解困。宣德元年(1426年)七月,罷湖廣采木。宣德五年(1430年)二月,罷工部采木。宣德三年(1428年)十一月,錦衣衛指揮鍾法保請采珠東莞,宣宗不但沒有同意,還認為他是想用這種擾民的事情為自己謀求利益,將他逮捕入獄。他還多次蠲免稅額、積欠柴炭草,免除在京工匠中年老殘疾和戶內無丁力者的匠籍。有一個工部尚書奏請,宮中禦用器物不足,需要到民間采辦,宣宗製止說:“漢文帝服禦帷帳無文彩,史稱恭儉,朕飲食器用,當從簡樸。”遂命人從宮中的庫藏器物中取用,不再重新購買。有一個和尚自稱要修寺廟為宣宗祝福長壽,宣宗認為這是擾民之舉,將其痛斥了一頓,趕出宮去。

  明商喜宣宗行樂圖軸

  減免田稅,開倉賑糧,這是宣宗對受災地區人民經常采取的救濟辦法。史書載:河南有一個知縣,沒有經過上報和請示,就發放了一千餘石庫糧救助災民。朝廷有規定,私自動用皇糧是犯殺頭之罪的,宣宗得知後不但沒有降罪,反而讚揚這個知縣辦事機敏果斷,是個能夠勝任的父母官。

  朱家王朝傳到宣宗手裏的時候,離建國已經半個世紀了,穩定的政局,相對完善的機構和法律,使被元末戰爭破壞的生產力得到了恢複和發展,政治經濟繁榮,朱家王朝進入了最鼎盛的時期。明英宗朱祁鎮(1427—1464年),明宣宗朱瞻基長子,明朝第六位皇帝。宣宗死後繼位,年號正統。英宗即位時年僅9歲,宦官王振專權擅政。正統十四年(1449年),蒙古貴族瓦剌犯明,英宗親征,王振不懂軍事,在土木堡戰敗,王振死,英宗被俘。在京監國的英宗弟朱祁鈺被於謙等大臣擁立為帝,是為代宗。不久,於謙率軍戰敗瓦刺軍。1450年,英宗被釋,代宗尊他為太上皇,閑居南宮。1457年,英宗複辟,改年號天順。1464年正月,病死於文華殿,終年38歲,葬於裕陵。

  朱祁鎮開啟了明朝宦官專權的先例,使整個有明一代由早期的強盛轉向中期以後的衰敗。朱祁鎮當政時,始則寵信王振,後則重用石亨、曹吉祥,不僅導致了嚴重的禍亂,而且給以後的皇帝們形成了極為惡劣的示範影響,由此朱家天下開始走下坡路。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