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想賺錢就應該把錢看輕

  我一直的理念,就是真正想賺錢的人必須把錢看輕,如果你腦子裏老是錢的話,一定不可能賺錢的。

  ———馬雲

  馬雲,一個富人的代表,然而卻是一個能夠真正理解金錢的意義並有自己獨特財富觀的人。馬雲始終認為不管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太過功利。“一個人腦子裏想的全是錢,眼睛裏全是人民幣、港幣、美元,人家一看就不願意跟你合作。”“世界上最愚蠢的人,就是自以為聰明的人;同樣,最想自己發財的人,往往也發不了財。”這些都是馬雲根據自身獨特的人生經曆和經驗,總結出來的人生財富觀。意在提醒所有想要發財的人,必須以正確的心態去看待金錢。

  馬雲大學畢業之後,順利地進入了杭州電子工業學院,做英語及國際貿易學科的老師。然而這卻並不是他的願望,而且他在上大學的四年時間裏麵,一直在想的問題也是將來怎樣才能不做老師。他始終認為一個大男人去當老師是沒有前途的事,但是如果就這樣離去的話,又有點對不起學校。就這樣,馬雲帶著滿心的矛盾,硬著頭皮走上了教師的崗位,而且還是當年全校所有畢業生之中唯一一個被分配到大學裏去教書的學生。

  當得知他要到杭州電子工業學院做教師時,校長滿懷期待地對他說:“你是學校的驕傲,希望你至少能夠教上五年。”因為校長認為,如果馬雲不能踏踏實實地在大學裏教書,那麽以後很難有人會分到大學裏麵做老師了,所以他希望馬雲成為一個優秀的榜樣。校長的一番話,讓馬雲頭腦一熱,就老老實實地在那裏待了六年的時間,在那期間他每月隻能拿到89塊錢的工資。盡管身邊有許多朋友和同學都選擇了從商、出國,外界也有很多適合他的機會和高工資的工作,但這個曾被稱為“如果三天沒有新主意,一定會難受得要死”的馬雲,最終還是信守承諾,信守在教師崗位上,還曾被評為全校最優秀的老師,並被破格提升為“講師”。

  而這段教師生涯,也是最終成就馬雲的關鍵因素,而且使他感受頗多。

  馬雲的魅力也是從那個時代才開始的。而且阿裏巴巴最初跟他一起創業的18個元老之中,就有幾個是他曾經的學生,他們都是從學生時代就開始崇拜馬雲的。就連馬雲的夫人也是在這段教師生涯中結識的。所以當馬雲選擇去創業的時候,他們也就腦子一熱,一起跟著馬雲去創業了。其中有一個當時是望湖賓館的大堂副理,最後成為了馬雲的學生,他每次活動都非常虔誠,風雨無阻,如今也是馬雲的得力助手之一。直到今天,他們還一直堅守在阿裏巴巴的各個崗位上。

  馬雲能夠取得今天的巨大成就和財富,和他對金錢的態度有著很大的關係。而六年的教師生涯,不僅對馬雲日後的創業起到了支柱性的作用,也是讓馬雲學會平靜地麵對金錢,瀟灑地對待人生的關鍵。試想,如果當年馬雲為了拿高工資,而放棄教師的工作,那麽他現在也許一樣會很成功,但卻絕對不會像現在這樣活得如此瀟灑。

  人生在世,常有人為了占一點小便宜而利欲熏心,最終隻是聰明反被聰明誤;而那些真正能賺到大錢的人,其實是最不會賺錢的人。馬雲對待錢的態度一直都是冷漠和重視兼顧的。將錢看輕,並不是說要安於現狀,因為重視錢、重視生活是每個人都會有的心態,而且如果馬雲完全蔑視金錢的話,那麽他就會安於教師生涯中幾十塊錢的工資,那麽他可能也就無法擁有現在的阿裏巴巴、智慧、財富、地位了。

  古人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之所以說想要賺錢就要把錢看輕,其實就是為了清空自己的腦袋,然後將一些更有意義的東西填充進去。而那些老是想著賺錢的人,已經完全掉進錢眼裏麵了,他們絕對不會將錢看清,更不可能看輕。如果心眼都被金錢遮蔽了,那麽成事是斷無可能的。錢遠則小,所以想賺就應該把錢看輕,唯看清者才有可能賺更多的錢。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人人都愛心理學:最妙...
4看圖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6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7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8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豔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內容:初三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就想不管不顧地大哭上一場,其中不乏幾個脆弱的女生已經泣涕漣漣,打濕了一張又一張麵巾紙。“陳大班,你說話呀!沒人讓你做啞巴。”牛天梓瞪著牛眼,生氣地衝班長陳遠嚷著...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義明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書中自有黃金屋,教你如何成為股票市場叱吒風雲的成功者,如何成為一個輸少贏多的投資人,如何成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重點介紹基金的基礎知識及品種,常用的技術分析方法及投資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資案例等。

  • 凱達之魂:記一個民營企業家的人生和事業

    作者:馮萌獻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記述了張文遠從一個隻有中學文化程度的中學生,從一個生產隊的記工員開始,成長為民營企業家的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