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正慢慢開始適應了道場的生活。
每天早晨5點,弟子們陸續起床了,各自收拾自己的床鋪,打掃房間的衛生,洗漱完畢,就開始埋頭打譜。
前輩們留下了大量精彩的對局,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棋風,冰冷的黑白棋子組成的一盤盤棋譜,裏麵蘊藏的卻是大師們苦心孤詣的生死對決。對於一心求道的小正來說,圍棋的道,無疑就凝結在那步步殺機的著法之中。
此時的木穀道場聚集著木穀實從各地帶回的有圍棋天分的十幾個少年,而大竹英雄則是這些弟子們的首領。他負責督促師弟們的學業,並給予指導。
木穀夫人美春則負責孩子們的飲食起居,她的身邊總有一個美麗的少女在旁邊協助,這個少女梳著齊耳短發,穿著白色的襯衫,因有她的照料,枯燥的求學生活平添了一抹溫柔的色彩。
她就是木穀實的三女兒,木穀禮子。
打譜的時候,小正的旁邊是石田芳夫,這個比小正還小一歲的孩子卻比小正早兩年來到道場。這是一個聰敏異常的少年,平時愛耍一些小聰明,比如打譜的時候,他專挑手數少的對局,這樣就可以很快打完一局棋譜,騰出時間來偷偷打個盹。
兩個人年齡相近,家境相似,很快就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他也就成了小正追趕的目標。
除了一些已經入段的棋手之外,像大竹英雄就已經是三段了,其餘的孩子被一一分成了從一級到九級的不同級別,而小正恰恰就是最末的九級。
石田是七級,小正一直都在追趕他,這一追,就追了十多年。
石田不用追他,石田喜歡追星,還喜歡流行歌曲,但他最大的愛好就是打麻將。
小正雖然嗓子沒他好,跟著他也學會了幾首流行歌曲,至於麻將嘛,他是不敢的,因為他們的“母親”木穀夫人是禁止打麻將的。
木穀對於自己的內弟子們要求很嚴厲,他在餐廳的牆上貼上自己手寫的一幅字:禁煙禁酒,傳家之寶。
木穀作為一個悲劇的棋士,一方麵是由於天才吳清源的橫空出世,另一方麵,他體弱多病,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所以,木穀十分重視弟子們的身體鍛煉,學習、打譜、對局之外的時間,一定要他們出來運動,有時是打乒乓球,有時是玩壘球。
冬天的神奈川,非常寒冷,木穀道場裏麵沒有暖氣,沒有熱水袋,甚至連一個布墊也沒有,隻能坐在硬邦邦的木質地板上,一顆顆棋子如同冰雪製成,寒涼刺骨。但是,小正依然專心致誌地打譜研究,心無旁騖。
就這樣經過了四年寒暑,加藤正夫終於艱難地入段了,那一年他在日本棋院的入段循環賽裏以七勝兩敗名列第一。
這一年,木穀再次講學遊曆,來到福岡,在他身邊陪伴出行的就是加藤正夫,他以職業棋士的身份回到了家鄉。
在日本棋院福岡本部,加藤正夫應邀與業餘棋手對弈。
連續幾天的表演對局,加藤正夫依據對手的實力都給予了不同數量的讓子,但都無一例外地擊潰了對手,顯示了職業棋士的巨大實力。
賽場聚集了大量圍棋愛好者,他們親眼目睹了木穀道場無敵的力量。
父親加藤清夫每次都在一邊觀看著小正的對弈,他知道兒子這幾年確實非常努力,他曾經去平塚探望過小正,了解木穀道場的清苦生活,想不到兒子居然一直堅持了下來。往日有些嬌氣、常常偷偷哭泣的小正已經長大了,代之而起的是目光堅毅、神情果敢的加藤正夫。
望著籠罩在木穀道場光環之下的小正,被觀眾們驚歎著、讚揚著,父親忽然望向兒子的老師——木穀實,木穀表情嚴肅地盯著棋局的變化,有時也會把視線投向小正,冷峻的神色裏麵隱含著希望和讚許。
次年,木穀門下終於有一個人開始走出山門、揚名立萬了,這個人就是他們的班長,大師兄大竹英雄。
這一年,大竹獲得了首相杯的冠軍。
大竹是木穀最得意的弟子,他始終認為大竹將傳承自己的衣缽並發揚光大。
但是幾乎與大竹同時,吳清源的弟子林海峰也開始嶄露頭角,並顯示出了更強大的實力。
木穀與吳清源似乎一輩子都在較量,隻是,接力棒已經傳到了第二代的手上。
吳清源自從出了車禍,在第三期名人戰之後,水平急劇下降。
1965年,第四期名人戰,在爭奪挑戰者的循環賽上,吳清源七戰全敗,但是,在這個被稱為“黃金座椅”的循環賽上,他們師徒相遇了。林海峰以六勝一負的戰績獲得第一,成為挑戰者。
在那一時期的日本,被稱為“黃金座椅”的是兩個最矚目的賽事的循環賽參賽資格,一個是本因坊戰,一個是名人戰。
獎金額最高的是名人戰,規格和榮譽最高的是本因坊戰。
名人戰的選手是九個人,後三名淘汰。本因坊戰的選手是八個人,後四名淘汰。
這種淘汰是非常殘酷的,也是令人痛苦至極的。
不要說衝進最後的決賽,僅僅是循環賽,就可以獲得大筆的獎金收入,所以,能夠加入這兩個賽事的循環圈,是所有棋手的夢想!
就在這一年,林海峰以23歲的年齡,分別殺入了這兩個比賽的循環圈,令所有棋手為之眼熱。
在上半年的本因坊循環賽上,林海峰因經驗不足,三勝三敗,名列第五,慘遭淘汰。
細心的人會發現,好像每個人都少下了一盤棋啊!本因坊是八名選手,應該每人下滿七盤啊,怎麽是三勝三負呢?名人戰是九名選手,應該是下滿八盤啊,怎麽是六勝一負呢?
原因是木穀實在這兩個賽事上因病退出,導致每個人都少了一盤對局。
本因坊賽被淘汰以後,林海峰抖擻精神,終於在名人戰中殺出重圍,成為挑戰者。
這時的名人、本因坊都歸一個人擁有,正是炙手可熱、天下無敵、號稱“剃刀”的阪田榮男。
就在上一年——1964年,阪田榮男創造了全年隻輸兩盤棋的驚人紀錄,勝率93.2%,輸的兩盤,一盤是名人戰麵對藤澤秀行的挑戰,4:1將之擊敗,五盤棋裏麵輸了一盤,一盤是十段戰循環賽兩目半輸給另一個藤澤——藤澤庫之助。
還是1964年,阪田將日本的總共八個圍棋冠軍頭銜收入囊中七個,無論大小,幾乎通吃!
全盛時期的阪田,成為眾人仰視的戰神,無法戰勝,讓人絕望!
1965年下半年,阪田已經再次達到了十六連勝,簡直就是東方不敗!
第四期名人戰七番勝負的決戰,林海峰麵對的就是這樣一個對手。
沒有人看好這個稍顯稚嫩的年輕人,23歲這個年齡,對當時的人來說,實在是太年輕、太不成熟了,與經過多年磨礪、飽經滄桑、令人膽寒的阪田相比,林海峰根本就不在一個檔次上。
阪田就在賽前輕鬆地說:“23歲就想當名人?有些開玩笑吧!”
就連林海峰自己都說:“這是我跟前輩學習的機會,如果能夠贏一盤,我就滿足了。”
而比賽的進行似乎也印證了大家的看法。
1965年7月29日,日本東京四穀的福田家,本因坊七番勝負的第一局開始。
這局由阪田榮男執黑先行,以傳統的錯小目開局,林海峰的白第二手、第四手走出小目、目外。
接下來就是一邊倒的態勢,麵對阪田犀利的剃刀,林海峰始終處於被動挨打的狀態,最後中盤告負。
他的失利在大家的意料之中,所以林海峰的心態也很輕鬆,吳清源陪著他回到了住處。
名人戰是吳清源最大的遺憾,從第一期到第三期,幾番功敗垂成,是吳清源心中揮之不去的隱痛,所以他不甘心自己的弟子如此心不在焉。
“阪田沒什麽可怕的,”吳清源對自己的弟子說,“你的實力和他已經不相上下,他的剃刀雖然鋒利,但你隻需要將他的刀鋒順勢卸去,把局麵導入持久戰,把棋盤走得更寬廣,不給他一刀決勝負的機會,最終決定勝負的將是毅力,誰能堅持到最後,誰就是勝者。”
林海峰思索了一會兒,問,“怎麽才能把棋盤走得更寬廣呢?”
吳清源盯著弟子的眼睛,說道,“把棋走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