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穀實戰敗之後,吳清源似乎沒有了對手,在日本棋院,作為最高位的七段位置上除了木穀,還有日本棋院三長老:瀨越憲作、鈴木為次郎、加藤信。以靠刊登棋賽來掙錢的報社當然不甘心就此結束,他們要給吳清源找尋下一個對手,但這三人都不願與吳清源作這種殊死搏鬥。
讀賣新聞報社絞盡腦汁,終於搬出來一個與吳清源級別相當的對手,那就是日本棋院的老對頭,也是秀哉名人的死敵:棋正社的雁金準一。
雁金準一當年與秀哉名人爭奪本因坊之位失敗後,曾隱姓埋名,退出江湖13年。1920年4月他再次出山挑戰名人,在小石川老鬆町細川宅,兩人開始對弈,下到一半的時候,時事新報報社得知消息,於當年5月專門組織了他倆的一盤爭棋,對局地點依然是細川宅,頓時天下轟動,誰不知道他倆的宿怨?雁金忍辱13年報仇,必是一番龍爭虎鬥。
這盤爭棋,兩個人都拿出了看家本領,最終是名人中盤勝。
雁金出山後加入了方圓社,再後來本因坊、方圓社等合並為日本棋院,雁金也隨之進入日本棋院。但是,日本棋院成立的第一天,秀哉名人在棋院的機關雜誌《棋道》上將雁金準一、鈴木為次郎、高部道平、加藤信、小野田千代太郎五人以違反院規的罪名予以除名。
這五人一怒之下自行成立了棋正社。
1926年,為了招徠讀者,讀賣新聞報社的正力社長策劃舉辦了一場棋正社與日本棋院的較量,取名“院社對抗賽”。棋院以秀哉名人為主帥,棋正社以雁金準一為主帥。
9月27日起,兩人在讀賣新聞報社大樓一室再次上演巔峰對決,這盤棋被稱為殺棋之名局。
秀哉名人本來就以搏殺的力量著稱,雁金準一更被稱為“力戰之雄”。所以,雙方的手段都十分強硬,不顧自身的弱點拚命攻擊對方,名人幾次宣布打掛。一直弈至10月18日,秀哉名人走出白234手提清黑子,雁金敗局已定,白254後,雁金進入讀秒,讀到58秒,雁金依然呆坐,無動於衷,最終超時被判負!
雁金此局雖敗,但仍威名遠揚,雙方的廝殺即使作為旁觀者也感到驚心動魄!
隨著秀哉名人的去世,雁金的對手越來越少,而他也越來越寂寞了。
如今,年輕的吳清源成為時代的最強者,雁金人老心不老,也想與吳清源在十番棋的懸崖上來一次對決。
這時的日本民眾都希望能出現一個強者把吳清源打敗,而雁金精湛的棋藝、雄厚的實力、“力戰之雄”的稱號,都讓人們把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他的老師秀榮名人生前曾對別人說:“雁金的棋不同尋常,雖升段飛速,但恰似水之浸潤,永無止境。將來具備名人素養者,除雁金外再無旁人!”又說,“雁金能看破千手無一遺漏,真是難以對付!”
雁金創立棋正社後,為了掙錢,也給棋手們發放段位證書(免狀),這讓以秀哉名人為主的棋院十分惱火,所以院社之間勢同水火。棋院根本不承認他的段位,更嚴禁棋手與他對弈。
所以,《讀賣新聞》要舉辦吳清源和雁金的十番棋,存在著許多的障礙。
為了掃清這些障礙,讀賣新聞報社和雁金準一都做了很多努力。首先,雁金宣布退出棋正社,自己單獨組織了“瓊韻社”。可是,他是八段,吳清源是七段,存在段位的差別,還是沒辦法下十番棋。但是雁金說:“若是和把木穀降了級的吳清源下十番棋,分先也行啊!”算是同意按平等的棋份分先對局。
經過這一係列的折騰,這次十番勝負的較量總算是定下來了。
1941年8月5日,在鐮倉腰越的“讀賣海之道場”,雁金準一與吳清源的“升降十番棋”第一局在曆盡周折之後終於正式開戰。
此局雁金準一執黑,序盤階段開始不久,吳清源便走出白26打入黑陣地。雁金不愧是頂尖高手,對於這個尷尬的白26,由於一時無淩厲的攻擊手段,他居然轉而黑27打入吳清源的白陣地,漂亮地打了一個局部的小戰役,吳清源無奈,隻得在外圍繼續構築厚勢。
由於是夏季,天氣炎熱,服務人員在對局室裏麵擺上了大冰塊,然而,雙方的對戰卻更加火爆。擅長力戰的雁金始終沒有得到有利的時機給對手以致命一擊,於是他在黑97、99放出勝負手,以圖把形勢變得複雜,卻被吳清源一一化解。
弈至186手,雁金準一因黑棋實地不足而中盤認負。
第二局,雁金終於發揮出了他的神力。由於第一局的勝利,吳清源可能有些放鬆,不再閃展騰挪,在一些地方開始稍稍用力。算路精準的老將雁金力大刀沉,手筋連發,而且越戰越勇。一旦貼身近搏,吳清源再想閃避已不可能,被殺得人仰馬翻,認輸幾成定局。不料,由於年邁,雁金在最後時刻卻連連失誤,被吳清源最後關頭逆轉,最終雁金執白負六目,痛失好局!
第三局,雁金完全恢複了當年的最佳狀態,思路清晰,視野開闊,吳清源再次被攻擊得左支右絀,再加上失誤,早早就陷入被動的局麵。威猛的雁金這次在官子階段也毫不放鬆,將優勢一直保持到終局,以四目戰勝吳清源!
第四局,吳清源祭出了他的絕招:研究許久的“小雪崩”,用以對付已經漸漸落後於時代的雁金。作為老一輩棋手的雁金顯然對這種新型棋路了解不深,由於征子的關係,雁金一開始就著了吳清源的道兒。如果對手是別人,雁金通過大砍大殺、攪亂局勢,或者還能翻盤,不幸的是,他的對手是冷靜的吳清源。具有出色大局觀的吳清源,一旦確立優勢,絕不拖泥帶水。
最終,雁金三目負。
1942年5月2日,第五局開始。
這盤棋依舊是雁金猛烈地攻殺,吳清源不斷棄子,在棄子的過程中形成外勢,最終圈占大空。雖然雁金在幾乎不可能的地方打入一支奇兵,並順利做活,但是,全局的落後,使他不得不中盤認負。
至此,吳清源以4:1領先,像對木穀實一樣再次將雁金準一打至懸崖邊上。
考慮到如果大前輩雁金再負一局將被降格,讀賣新聞報社不得不宣布無限期推遲這次比賽,實際上是結束了這次十番棋的對決!
與雁金的殊死搏鬥,使吳清源的棋藝大增,他見識了日本老一輩棋手的功力,無形之中吸收了大量營養,使得他輕靈的著法裏麵漸漸開始含著深沉的勁道。
擊敗雁金之後,吳清源再也找不到對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