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5月15日,國民黨華中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兼河南省主席兼十九兵團司令張軫,率部於武昌以南的金口宣布起義後,白崇禧軍倉促從武漢南撤。5月16日人民解放軍解放漢口,5月17日解放武昌。當國民黨全部自湖北撤退後,駐羊樓洞的保安隊倉皇逃入山中,於是羊樓洞進入“真空時期”。
當羊樓洞一帶處於“真空狀態”時,學校喜懼參半,喜的是大家盼望已久的解放已為期不遠了;懼的是如果解放軍不能很快到來,社會秩序混亂,師生安全和生活將成問題。周祖訓感到平時的學校機構已不足應付這個非常的局麵。他在漢口時,曾看到報載南京4月解放前夕,以南京金陵女子大學校長吳貽芳為首曾組織有“南京市應變委員會”,負責維持社會秩序並解決可能發生的問題。周祖訓感到這個組織也可以適用於本校,遂與教師商量決定組織“中原臨中應變委員會”(以下簡稱應變委員會)。應變委員會以學校各處、部主任為當然委員,並選教職員代表若幹人為委員,周祖訓任主任委員。應變委員會成立後,為便於工作曾提出24字方針:“堅定意誌,充實生活,嚴密組織,加強自衛,團結內部,和睦地方。”周祖訓曾多次向師生訓話,反複闡明這個24字方針。這個方針最主要的是“堅定意誌,充實生活”兩句話,這是應變的根本。“堅定意誌”是指堅決留下,迎接解放,在任何情況下,不動搖不後退。“充實生活”是指加強學習,學習毛澤東主席著作和學唱革命歌曲,舉行生活討論會,解決師生思想上存在的問題。“嚴密組織,加強自衛”是防範壞人乘解放軍未到、地方秩序混亂的機會,對師生進行迫害。為達到以上目的和克服生活上遇到的困難,特別是吃飯問題,“團結內部,和睦地方”是非常必要的。
應變委員會下設訓練、自衛、總務三股。訓練股由教導主任王九如主持,具體工作由孫克恭團結一部分青年教師進行。孫克恭是抗日戰爭時期周祖訓任信陽師範學校校長時的學生,中共地下黨員,在校多年擔任學生自治會主席。周祖訓任中原臨中校長之初,孫克恭剛好從漢口湖北教育學院畢業,周祖訓請他到校,先後在注冊組和師範部任職。在學校南遷與否的鬥爭中,孫克恭主張學校留原地不動迎接解放最力。當鬥爭進入關鍵時刻,就是他趕到漢口告訴周祖訓,請周祖訓盡快回校,以穩定學校局麵的。孫克恭在應變委員會訓練股任職,工作最為積極。他主持刻印革命書籍,發給學生學習,教唱革命歌曲,組織學生舉行生活討論會,指導學生編寫壁報,改學生編的《中原周報》壁報為油印《中原新聞》,在師生中散發等等。自衛股由高中一部主任袁俊峰負責,下設自衛隊,選教師學生中有戰鬥經驗和熟悉槍法者組成。每部(高中一、二部和初中、師範及女生部)有隊員守衛,發生意外時,可鳴槍示警。大部分隊員集中在辦公處守衛,不時有一小隊人到各部巡邏,並應地方人士邀請,到大街上巡邏,以安定全鎮人心。總務股由總務主任劉秉衡負責,主要工作是籌措食米。在學校應變委員會成立後,羊樓洞留地方迎接解放人士,主要是茶莊經理人員、中小學教師和一般士紳,為維持地方秩序,共商仿效學校辦法,成立一個“羊樓洞應變委員會”,惟因原駐羊樓洞保安隊頭目鄧某在逃往深山前對地方人士威脅說,誰要想投降共產黨,就要跟誰算賬,因之沒人敢擔任應變委員會的主任委員,他們就強推周祖訓任主任委員,實際事情由他們幹。周祖訓為團結地方人士,就答應了他們的要求。
在“真空時期”,學校曾多次發生虛驚並陷入餓鄉。羊樓洞三麵環山,每到夜間,常聽到山中槍響。一聽到槍聲,師生即起來警戒,坐以待旦。有一天,地方人士告訴周祖訓,鄧某今天把他的保安隊從山裏拉回羊樓洞,揚言將對留地方人士進行迫害,恐對學校不利,他們均將逃往附近農村,並勸學校也要作好準備。但是,鄧某對地方人士和學校卻無動作。翌日早晨,鄧某反而派人到學校對周祖訓講,他聽說河南主席張軫已經起義,張軫如果到羊樓洞時,盼望周祖訓在張軫麵前為他們多講好話。看來鄧某已有起義或投誠之意,周祖訓答應他願為盡力。很快解放軍二野某團進駐羊樓洞,鄧某主動向解放軍投誠。
周祖訓早已估計到“真空時期”吃飯將成為大問題,所以事前曾盡可能到市上多購食米。不意“真空時期”長而食口眾多,食米終至不濟,每人每天食米定量不得不減為9兩(1斤16兩),隻得以米和野菜煮湯充饑。地方紳士吳季人(其弟早年參加革命,因受其弟影響,思想進步)聞狀,介紹學校派人往見湘鄂贛邊區司令沈萬選(原國民黨軍地方團隊負責人,後起義)。沈慨然允借給學校穀子60石,並以廉價售給小米25石。周祖訓立即派教師率領學生到該軍駐地將米運回,才使全體師生免於斷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