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十二章 麵向當地服務社會

  當地民眾的熱情款待,使周祖訓和廣大師生感激不已。為繼續搞好與地方的關係,周祖訓在領導好學校教育的同時,開動腦筋,想盡辦法,盡本校所能,千方百計為地方服務。

1939年1月22日,學校無償舉辦內鄉縣小學教師講習會,參加學習的小學教員150人,曆時兩個月。周祖訓親自講了“現代教育思想”課程。

1942年8月,受河南省第六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設在南陽)委托,學校兼辦六區聯立師範,每年招收兩班。1945年信陽師範遷陝西後,聯師經費無著,學生並入信師。

1943年9月,受內鄉地方人士委托,學校舉辦私立菊潭初級中學女生班,每年招收一班。

1944年4月,日軍瘋狂侵犯中原,鄭州、新鄭、許昌、臨潁、魯山、洛陽等地相繼失守,大批教師、學生流亡到內鄉縣。省教育廳(時遷至內鄉赤眉鎮)在師崗設立流亡教師、學生登記收容處。周祖訓率全校教職員義務為這些流亡師生服務。暑假期間,信師教師分別為流亡師生講授教學方法和國文、英文、數學等課,以便為他們以後繼續教學和學習充實知識。

1942年河南省中部各縣大旱,一群群麵黃肌瘦的災民,扶老攜幼到內鄉一帶討飯。每到學生開飯時間,許多災民圍立在學生飯場周圍,鳩形鵠麵,衣衫襤褸,周祖訓心裏很不是滋味。他以“民吾同胞,物吾與也”之古訓,動員師生,發起“一口饃”活動:全體師生每當吃饃的時候,都要自動掰一塊饃放在筐內。這樣每日可集中幾十斤饃,由學生自治會派人把饃分給饑民。饑民謝天叩地,感激涕零。學校還以信師學生自治會名義發函給附近各校學生,請他們也要開展“一口饃”活動,使該活動滾雪球似的很快推廣開來。

創建藝術師範科。學校遷到師崗後,周祖訓校長通過實地考察,深感當地中小學體育、音樂、美術、勞作教師缺乏。當時宣傳抗日需要大量此類人才,而在舊學校中,很多人把體育、音樂、美術、勞作課,叫做“小四門”,瞧不起,不重視,學生學好學壞無所謂。周祖訓在大學是學教育專業的,深知這些課程在培養全麵發展人才中的重要性。當時本校有一批造詣很高的體、音、美、勞教師,他們是創辦藝術師範科難得的師資。周祖訓於1940年呈準省教育廳增設藝術師範科一班,暑假開始招生。以後每年都在暑假招生。藝術師範科招收初中畢業生,男女兼收,合班上課,三年畢業。學校每學期舉辦的運動會、歌詠比賽、繪畫展覽等,是對藝術科學生學習成績的考核;每年一次大型遊藝會是對藝術科學生學習成績的檢閱。藝術科創立以後,培養了大批體、音、美、勞人才,他們遍布全省中小學及全國部分大專院校。

創辦國民教育實驗區。1940年,當時的國民政府決定在全國實施國民教育,河南省當時規定,每保應有一國民學校,每鄉鎮應有一中心國民學校。但是中心國民學校和國民學校的行政、設備、教學、訓導諸端應如何設施,中心國民學校及國民學校的失學民眾的補習教育應如何辦理,中心國民學校應如何輔導國民學校等,沒有具體規定。周祖訓認為,信師作為師範學校,為提高國民教育質量,對以上諸問題,有責任進行實驗研究,予以解決。於是呈準省教育廳,從1941年7月起,開始設立河南省信陽師範學校附設國民教育實驗區(簡稱實驗區)。實驗區主要任務是實驗實施有關教育法規,並公布實驗結果、實施辦法供各學校參考。另外還可供本校學生實習、輔導本校畢業生和指導地方國民教育。實驗區範圍包括本校附屬小學、內鄉縣師崗鎮與張集鄉的4所中心國民學校和27所國民學校。實驗方法乃依照教育原理、有關教育法規及地方實驗情況實施,先集體研究辦理中心國民學校及國民學校之各種辦法,設計製訂方案,然後印發實驗區所轄各校實驗。每經一月,各校將實驗情況報告實驗區,實驗區將實驗情況加以研討修正,即為實驗結果,最後將實驗結果編印成書。實驗區主任芮秀芝工作努力,成績卓著。1943年8月,教育部改此實驗區為部辦。1944年12月,實驗區將實驗結果編成了三本書,由內鄉縣西峽口印刷所印刷出版。這三本書的名字為《怎樣辦理中心國民及國民學校》、《中心國民及國民學校怎樣辦理民教部》和《中心國民學校怎樣輔導國民學校》,共計數十萬言,發行全省。1945年2月,日寇進犯豫西南,信師遷到陝西,實驗區停課。

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11月學校複歸到信陽,實驗區亦恢複工作。省內外各處紛紛致函實驗區購買以上三書,苦無以應,先修訂《怎樣辦理中心國民及國民學校》一書,交開封中國文化服務社河南分社出版,發行全國。

周祖訓一連串的善舉,深深打動了當地政府和社會人士,他們給學校以有力的支持,除把住房無償讓給學校使用外,還逐年督率民眾為學校修建新的校舍。到1944年10月,他們在師崗東南郊為信師建立了一所像樣的校舍,內有平房百餘間作寢、教室,還建樓兩座:一座樓在中間,下作辦公室,上作圖書館;另一樓在前麵,下作學校大門,上作音樂教室。校門前為廣場,廣場中間有方形水塘,塘內種藕。全校師生為答謝地方政府和民眾,特集資在水塘中間修建一亭,取名“樂育亭”。亭中樹碑記載地方人士和民眾熱心教育,對學校無私資助的盛事。這種學校與地方互相支持、友好相處的動人事跡,一時成了全省教育界的美談。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