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28章 李白之悟

  一朝去金馬,飄落飛蓬。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的一個夜晚,秋風搖曳著長安街上酒樓昏黃的燈光,路上行人冷清,堆滿一地飄落的枯葉。44歲的李白喝夠了酒,眼看賓客散盡,玉樽已空,便又發作了詩興,留下《東武吟》,然後告別翰林諸公。次日淩晨,他孤單單一人踏上了長達十載的漫遊生涯的旅程。

  一路上,他經開封、濟南,到達齊州,然後南下江浙。夜裏,風在林梢月在天。他睡不著,忽然又想起前些年在江陵時遇到的高道司馬承楨和道教中人他的好友元丹丘,他想:世人既然棄我如塵土,那些仙友卻是愛戴我的,當初剛和司馬相見時,他就說過自己“有仙風道骨,可與神遊八極之表”,真是惺惺相惜的意思。此刻,詩人的胸腑裏又洶湧起想象的激情,似乎感到“仙人如愛我,舉手來相招”了。於是燈下馳書和元丹丘相約:會稽相會,然後同往剡中,再訪司馬於天台。

  也許是命運使然,也許是少年時代就埋下的對“求仙”、“行俠”生活的向往,注定了他和當時的道教名山——天台山結一段長長的緣,好讓他清新飄逸的詩雨融入天台山的神魂底魄,滋潤著它那古往今來的妖繞;同時,也好讓詩人找到一塊淨土,讓紊亂和不安的靈魂有一個可以調理的安適地。

  他已是第二次來天台了。在他一生遺留給我們的900多首詩作中,寫天台、憶天台的篇章和詩句應該說占了相當的比重,這絕不是偶然的。

  五年前的天台之行和這次“前度劉郎今又來”,可以說李白的心境是完全不同的。那時,他有過多少的夢想,曾經給自己的人生編織了多麽輝煌燦爛的聖光。他不止拒絕了廣漢太守的引薦,就連當時讀書人所熱烈追求的進士考試,他也沒有想到要參加。他以“懷經濟之才,抗巢由之節,文可以變風俗,學可以究天人”而自許,指望一日“出則以平交三侯”一向自比大鵬、良驥。想到這裏,一絲苦澀悄悄地爬過他的心頭。但是,他沒有過多地陷入人生的得意與失意交織的往事回憶中,而在想象著這次旅行會給他帶來什麽樣的新的感悟。

  他想起五年前登天台山,走的是晉地永嘉太守詩人謝靈運開通的水路。那是一條讓人至今難以忘懷,美麗和寧靜得可以過濾人世多少浮躁和俗氣的水上風光旅遊線嗬!那一天清晨,他從始寧(今嵊州)出發,乘坐竹筏,溯流而上,經鏡湖、若耶溪、剡溪、靈溪、金溪、直達石梁。這200多裏長的水路,諸峰聳拔挺秀,層層疊疊群集在幽寂的溪流周圍,襯著重重山影,滿山濃黛消溶在清流裏。水中有山,山中有水,恍如置身人間仙境。棄舟登岸後,他又飛步登上浙東第一高峰——天台華頂山,眺望東海,詩情從心口飛出:

  天台鄰四明,華頂高百越。

  門標赤城霞,樓棲蒼島月。

  憑危一登覽,直下見溟渤。

  雲隨大鵬翻,波動巨鼇沒。

  風濤常洶湧,神怪何翕忽?

  觀奇亦無倪,好道心不歇。

  攀條摘朱實,服藥煉金骨。

  安得生羽翰,千秋臥蓬闕。

  ——《天台曉望》。

  那時,他從蜀中出發,仗劍去國,辭親遠遊,訪司馬承楨到天台,盡管表達了煉丹成仙的願望,但這不過是詩人的狡黠,在他心中裝載著的仍然是激昂青雲的誌向,劍未出鞘,鋒刃未試,他還沒有施展他的抱負呢!

  他萬沒有想到,他走過的這一條路,隨後走來了杜甫、孟浩然,走來了劉禹錫、賈島、杜牧,也走來了“中唐三俊”、“晚唐三羅”……以至成為被後人研究不輟的“唐詩之路”;他萬沒有想到,就在他於剡中與道士兼詩人吳筠說道、論劍、談詩、縱論天下,度過難忘的一段日子,有了天台之行後,他的人生將要走進一個高潮;他萬沒有想到,他“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十五觀奇書,作賦淩相如”的滿腹才華,在這遠遊途中終於有了施展的機會,可以實現平生“相與濟蒼生”的理想了。

  事情是這樣的:李白與吳筠在剡中分手後,吳筠應唐玄宗之召入京,趁這個機會向唐玄宗推薦了李白。另外,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也聽到過李白的聲名,很願結識他。

  事後李白也說,當時他“名動京師”,這是一點不假的,李白也確實懷著滿身的才能。他的詩,賀知章讀了,讚賞“可以泣鬼神矣”;他還會論兵擊劍,“托身白刃裏,殺入紅塵中”,可謂驍勇一時;他又善書法,黃山穀說他草書的風格“大類其詩”;善飲酒是不用說了,當時人就稱他為“酒仙”;並且還會鼓琴;又健於談論,當時人稱讚他的談論“李白粲花之論”。麵對唐玄宗接連三次下詔,他是喜形於色、躊躇滿誌。盡管出了遠門剛回到家裏,他也顧不得妻兒的牽衣挽留,也沒有拿“問我西行幾日歸”的叮囑往心裏去,好男兒誌在四方嘛!他仰天大笑出門去,著馬快鞭地走向了長安。

  現在,從少年時代開始堆積起來的那些學問、見識、韜略可以派上用場了。李白想到,有多少計劃等待實施,多少事業要在他的手裏成就,他真的躍躍欲試了。可是,他畢竟是太天真太單純太不知天高地厚太不知朝廷深淺宦海底細了。天寶年間,那個中興之主唐玄宗,不僅陶醉於他自己“開元盛世”的治績,也陶醉於身邊權臣的阿諛逢迎。他開始沉湎於女色,也沉湎於享樂。他把朝政大權交給了自己的宗室,那個曆史上有名的“口蜜腹劍”的李林甫,使其有了結黨營私,排斥異己的資本。《舊唐書》說:“朝廷受主恩顧,不由其門,則構成其罪。與之善者,雖廝養下士,盡至榮寵。”當年,大詩人杜甫懷著“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火熱的政治抱負,從洛陽來到長安,參加京城的進士考試,但是這一考試在李林甫的把持下,竟無一人及第。奸臣當道,欺上壓下,堰蜓嘲龍,魚目混珠,政治已不再清明。李白是看在眼裏的,他曾經批評唐玄宗“彼希客星隱,弱植不足援”。由於唐玄宗喜歡鬥雞的遊戲,在長安設了“雞坊”,選六軍小兒五百人,飼養和訓練成千的雄雞;其餘諸王家、外戚家、公主家、侯家,都用高價買雞,上行下效,遂為一種社會風氣。對於擅長鬥雞的人,皇帝特別愛寵,都賞做大官。當時,長安城就流傳著這樣一句歌謠:“生兒不用識文字,鬥雞走馬勝讀書”——老百姓也是看在眼裏的。盡管初到長安時,李白曾受到唐玄宗隆重的接待,而且還“問以國政”,讓他做翰林供奉,也就是相當皇帝的顧問。但是,李白很快失望了:他不過是這個朝廷豢養的一個禦用文人,宮廷荒淫生活的一個點綴。仕途上要有理性的克製才能穩健地一步一步走下去,而他的根骨裏流淌的是詩人的血液,他那豪放浪漫的個性和激情的揮灑也不懂得約束和收斂。“高力士脫靴”,“楊貴妃捧硯”——盡管是千古美談,卻實實在在讓他得罪了不少朝廷權貴。他不是政客,沒有奴顏,沒有卑骨,沒有手腕,有的隻是才能,如果說還有什麽,那就是正直。他不滿奸惡卑劣的人物竊居要津,不滿貪官汙吏的到處橫行,他斥責他們簡直就像古來的大盜盜蹠一樣!他的正直沒有人賞識,說了也等於白說。在他們眼中,你李白算什麽,沒有你李白日頭不是照樣從東邊出來,地球照樣自東向西旋轉嗎?當初,唐玄宗入召李白,無非是圖個“招賢納士”的美名,現在可是另一種想法了,說他“非廓廟器”。而李白呢,總感到自己的曲高和寡,又要受到別人的猜忌,小人的是非搬弄和誣陷,更受不了朝廷的那種拘束,對於他來說,沒有比這更失望更痛苦的了。那一天,他剛剛下朝,就作詩說:“何由返初眼,田野醉芳樽。”還不到三年時間,他就過不下去了,心灰意冷厭倦了,就想離開長安了。從此,他一去不複返,再也沒有回到京城。

  在人生的價值取向上“三立”方針(立德、立功、立言)始終是封建社會文人的三個坐標。在唐朝,由於盛唐以來逐步形成的安定富庶的社會環境,培養了青年人對事業和功名的強烈追求的理想與願望,他們希望走進長安,走上仕途,走入中央統治集團的中心,幹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李白當然也不能例外。但是真正有才能的人,真正能走進去的人是極少極少的。即使走進去了,又看到官場並非如原來想象的那麽美好,那麽純粹,那麽簡單,不時地糾纏夾雜著肮髒、卑鄙的人和事,能夠出淤泥而不染,清醒地走出那個“圍城”怕又是更為罕見。李白仕途的失意,走出長安,其實是李白人生的幸運,也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幸運。如果不是這樣,在李白遺留的詩作中,那些平庸的在朝廷上獻酬的、應景的詩作的比重還會多起來,而詩人的光芒卻會黯淡下去。試想,如果玄宗對李白加以高官,晉以厚爵,侍於皇帝左右,甚至在大內賜以豪華宅第,再賜以專用牛車,鍾鳴鼎食,成為肉食者,中國曆史雖多了一個顯宦,卻少了一個偉大的詩人。這種情形,曆史上並不少見。中國有句古話:“詩必窮而後工。”作詩為什麽必須先“窮”?這裏的“窮”不一定指的是沒有錢,主要指的是倒黴。不倒黴,就接觸不了社會基層,就無法了解民間的疾苦,就唱不出人民的心聲。沒有切身經曆和宏觀觀察,是概括不出這句話來的。李白何嚐例外,不然,就不會有《古風》、《北風行》、《秋浦歌》、《遠別離》、《將進酒》、《答三十二夜獨酌有懷》和歌頌祖國壯美山河的不勝枚數的至今膾炙人口的錦繡篇章。仕途失意卻換來了李白詩歌藝術的成熟。

  天台山也是幸運的。離開長安遊曆的路上,一天,他又喝了酒,喝的酒檔次還不低,可能是長安的長樂坊或是西市的腔酒、新豐酒,那可都是唐朝馳名海內的名釀啊!酒,又勾起了他的往事,他還解下腰間橫掛的那柄龍泉劍,在如霜月色的空庭上起舞,於是,江流為之屏息,群山為之動容!“三杯拂劍舞秋月,忽然高泳涕泗漣”——他高聲唱道:

  龍樓鳳闕不肯住,飛騰直欲天台去。

  歌聲響遏行雲,傳遍京城,穿過曆史千年的隧道,皇帝、同僚聽到了,杜甫、高適、孟浩然這些好友聽到了,街坊聽到了,後人也聽到了。

  從東魯南下吳越,舟行也慢,走一程,歇一程。幾個月來,他一直想念天台山的山水,天台的“綠蘿月”,天台的琪樹、迷花,還有自己的華頂山用茅草修築的讀書堂,以及仙人騎乘的翔鸞、白鹿……以至做夢都在那裏遨遊。於是,便有了作為他代表作之一的《夢遊天姥吟留別》這首詩。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這是一個多麽強烈而寵大的場麵,群仙好像列隊迎接詩人的到來!

  他神遊於天下仙境,而仙境倏忽消失,夢境旋即破滅,他不得不在驚悸中返回現實。什麽“心雄萬夫”的抱負,什麽“寰區大定,海縣清一”的方略,什麽“談笑靜胡沙”的計劃都是瞎操心,都付與了東流的一江春水。古時的“聖人”孔子是這樣,屈原也是這樣。他想,還不如學那神仙,放逐白鹿在那青崖間,什麽時候走就走,自由自在地騎著它遍訪名山寫他自己的詩吧!現在,他終於明白了: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李白感到:走出長安以後,自己覺悟了許多,清醒了許多,才真正找回了自己,恢複了自己作為詩人的本色!

  是嗬!李白怎麽能離開詩!詩,是他血肉生命的構成,是他靈魂裏的長江、黃河,是他馳騁才情的天地,是他寄托理想的精神家園。離開了,就像生命的夭折,江河的斷流,大鵬的折翅,良驥的失途。李白屬於詩,詩也屬於李白!

  李白的覺悟,毫無疑問,使他原先確定的價值坐標轟毀了,也逼迫著他對自己的人生隻歸作一次新的思考。這時,他一定意識到了!自己的外部身份和遭遇可以一變再變,但內心的高貴卻永遠也不會消蝕,這正像那些虛偽地逢迎諛上的鬥雞蹴之徒,盡管身居高位卻總也掩蓋不住內心的卑賤一樣。我,李白,還是李白,一個不再為功名利祿所累的李白。從這個意義上說,李白走出長安,確實是對自身的一種超越,一個徹裏徹外的醒悟,是值得文學界擂三通鼓點,大事張揚的一件幸事。

  因為,李白不僅成全了自己,也成全了詩歌。當然,天台山也由此沾了一點光!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